民法典合同解除制度探析与完善思考

2020-12-12 23:13刘向东
时代人物 2020年32期
关键词:违约方解除权权利义务

刘向东

(中共鞍山市委党校 辽宁鞍山 114001)

随着我国法律的不断完善和健全,合同在人们的工作生活中随处可见。合同关系建立后,对于合同双方都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由于现实生活中客观双方都可能会发生一些突发状况,影响合同履行条件,所以签订的合同往往有时候难以实现合同最先签订的目的,这需要进行合同的修改或是补充,甚至是解除合同以维护相关人员的切实利益。合同解除制度历来是合同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关于该制度历来存在一定争议,接下来文章对合同解除制度进行了探析。

合同解除制度的概述

关于合同解除的概念,争议最大的就是协议解除是否需要包含在合同解除之内,以及合同解除后是否具有溯及力。最初合同法颁布之后,很多人们认为合同解除指的是合同有效成立之后,当具备解除条件的时候,由于当事人一方或是双方的意思表示而导致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消失的的法律行为。但是还是有部分业内学者认为:合同解除不包括协议解除,应该是解除权人单方面的行为。国外外的法律体系关于合同的解除一般有广义和狭义之分。首先狭义的合同解除指的是合同生效,一方当事人出现违反约定的情况,另外一方可以行使解除权,导致合同失效,这和我们的法律体系相似度非常高,但是合同解除后是否存在溯及力,存在着一定差异。当前我们一般认为合同解除后,溯及既往的不具备法律效力,但是一些西方国家则认为合同解除制面向未来,对以往不具有溯及力。

通过我们对于合同解除制度的探析,我们认为合同解除需要包括协议解除。当事人能够在不违反法律、法规和相关强制性规定前提之下,重新约定合同内容,就可以在协商一致的前提之下,解除之前存在的合同。关于合同解除是否具有溯及力我们会继续进行探究。

合同解除后的溯及力问题

合同解除后,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不复存在,但是对于合同解除之前,当事人之间发生的权利义务是否一起消失,就是我我们追溯力所探究的问题。一旦合同解除,之前存在的权利义务关系同样消失,那么就是有溯及力,若没有消灭,则没有溯及力。在合同解除以后还没有履行的就随之消失。合同解除制度设定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合同当事人中守约方的利益,合同解除是为了让他们从合同关系中解放,对于已经履行的合同无法直接消失,需结合具体合同性质发生新的债务,违约方要承担一定的责任。所以合同解除后,对已经履行的在当事人之间产生新的返还债务时,是可取的。另外,合同解除后,会产生一系列损害赔偿问题。结合当前合同法,在合同解除后,法律赋予守约方损害赔偿请求权。合同解除以后,当事人一定会受到损失,从公平和诚信的角度来讲,需要让违约方对另一方的损失进行赔偿。关于赔偿责任,存在很多不同见解,像完全损失和违约损害赔偿说等等,像完全损害赔偿说,由于违约方对合同解除有完全的过错,所以需要承担完全的损失。

完善我国合同解除制度的建议

对劳动合同解除权分配制度进行完善。首先可以是适当的放宽用人单位的解除权,同时用人单位需要合理的使用该项权利。结合企业内部奖惩制度的完善和落实,提高经营活力。针对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存在的差异,还需用人单位放宽解除权,结合实际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

其次要合理限制劳动者的解除权,具体可以参照其他国家的法律法规,借鉴经验做出新的调整。结合劳动者的实际年龄、工作期限、工作性质等因素,建立个性化预告期。但是该制度并不能成为各个领域统一的适用标准,所以劳资双方可以自己约定预告期。其次还可以适当增加劳动者的违约责任,例如遇到劳动者的突然辞职的状况,会对用人单位正常运行产生影响,所以针对这一状况,可以允许约定违约金去弥补用人单位的损失,这样劳动者会在辞职的时候权衡利弊,避免滥用权利,做出正确的判断。

对劳动合同解除救济中的利益保护失衡进行纠正。首先,限制恢复劳动合同的适用。由于劳动力和劳动合同的性质难以强制履行,法院在恢复劳动关系判决的时候,会出现执行困难的问题。因此,人们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各项制度规定,在劳动者主张违法解除时,法院就是否恢复履行劳动合同,需要在征求双方意见的前提之下,这时候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都具备拒绝的权利。

综上所述,合同解除制度一直是民法典中一项重要制度,同时是业界一直在探究的一个研究点,关于制度当前还有很多问题未形成定论,尤其是合同解除的追溯力方面。针对存在的问题,还需不断做好合同解除制度的探析,去不断进行制度的完善,更好地将制度的作用发挥到最大,维护合同双方的基本利益。

猜你喜欢
违约方解除权权利义务
违约方合同解除权的定位及问题研究
合同任意解除权的使用条件、现实问题及完善措施
关于我国合同法中任意解除权问题的分析
民法典中违约方解除合同规则
关于我国合同法中任意解除权问题的思考
我国合同法中任意解除权问题的思考
违约金与定金可以同时适用吗
关于违约方合同解除权的探析
微信购物中主体的权利和义务
物业管理中的法律关系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