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香38”在建湖县的引种适应性栽培试验初报

2020-12-12 13:29张守成孙永莲吴国峰徐加健
上海农业科技 2020年6期
关键词:大田分蘖生育期

张守成 孙永莲 吴国峰 徐加健

(江苏省建湖县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省盐城市 224700)

近年来,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了主要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品牌效应。2019年建湖县通过项目招商,引进上海光明米业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创建“建湖大米”生产基地,并将“建湖大米”投放至上海市场。经上海光明米业集团推荐,2019年建湖县在生产基地引种了由上海光明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银香38”水稻新品种(编号:沪审稻2017018),并将其作为“建湖大米”的水稻选择品种之一。为鉴定“银香38”在建湖县种植的可行性,2019年建湖县农业科学研究所承担了“银香38”的引种适应性栽培试验,对该品种在建湖县种植的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等进行了考量。现将相关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在建湖县农业科学研究所生产基地内进行,供试田块土壤为黏土,土壤肥力中上等、分布均匀,耕作层土壤有机质含量36.8 g/kg、全氮含量0.22 g/kg、有效磷含量31.8 mg/kg、速效钾含量273 mg/kg、pH 7.3。

供试水稻品种为“银香38”,由上海光明种业有限公司提供;对照水稻品种为“南粳9108”,从建湖县水稻种子市场购买。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1个品种为1个处理,均在大田采用人工栽插种植,不设重复,大田栽插面积均为6 666.67 m2,每667 m2栽插密度为1.95万穴左右,行距为24 cm、株距为14 cm,每667 m2基本苗数为10.0万苗左右。

在每个处理区的四个角和中心各设1个观测点,共5个点,每个点定10穴秧苗,在水稻生长不同时期,定期调查大田苗情、农艺性状、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抗逆性等,水稻成熟后各处理在5个观测点附近人工割方13.33 m2、实收称取产量,并折算成每667 m2产量,同时在5个观测点取样进行室内考种。

1.3 试验过程

供试田块前茬作物为小麦,收割后实行麦秸秆全量还田。移栽前2 d,大田旋耕整平后每667 m2施复合肥35 kg作基肥,上水浸泡2 d后进行人工精整田块。

试验水稻秧苗均采用塑盘基质育秧方式,5月28日使用杀螟·乙蒜素+噻唑锌400倍液浸种,浸种2 d(19 ℃)后捞出进行清水冲洗,晾干;5月31日播种(播种量为130 g/盘,每667 m2播44盘),播后覆土盖种、覆盖塑料薄膜,然后盖草遮阳,窨足水后再放干盘面水。6月8日揭膜、上水,每667 m2用48%吡蚜酮乳油20 mL+25%秧病清(叶面肥)水剂100 mL兑水30 kg喷雾防治病虫害,并每667 m2施尿素7.5kg作苗肥;6月16日每667 m2追施尿素10 kg。苗期每2~3 d上1次水保湿。6月19日进行人工移栽,移栽后对浮秧及时进行人工补插,以保证大田基本苗数。

整个试验过程中各处理的田间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严格按照田间实际需要及时操作。具体为:(1)施肥。水稻整个生育期遵循“前促后控”的施肥原则,除施足基肥外,重施分蘖肥,巧施促花肥、保花肥,即6月27日每667 m2施尿素15 kg作活棵肥,7月13日每667 m2施尿素17.5 kg作肥,8月7日每667 m2施三元复合肥(N∶P2O5∶K2O=15∶15∶15)15 kg作促花肥,8月20日每667 m2施三元复合肥(N∶P2O5∶K2O=15∶15∶15)10 kg作保花肥。(2)水分管理。前期浅水活棵,勤灌勤排促发苗;7月26日左右够苗后开始断水搁田;8月6日左右大田复水;后期湿润养棵至成熟,以达到秆青籽黄的效果。(3)病虫草害防治。结合施用活棵肥、分蘖肥,每667 m2用10%吡嘧磺隆WP 20 g、53%苄嘧·苯噻酰WP 80 g、36%苄嘧·丙草胺WP 60 g,与尿素拌施化除大田杂草,并在水稻生长中期、后期进行人工拔草;根据建湖县植保部门的病虫害测报和田间调查,多次及时防治稻瘟病、水稻纹枯病、螟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曲病等。

2 结果与分析

2.1 分蘖情况

由于采用塑盘基质育秧,秧苗健壮,移栽大田后植伤小、活棵早、成活率高,秧苗能较快地进入生长分蘖期,因此,有效分蘖多。由表1可知,“银香38”“南粳9108”在基本苗数相近(每667 m2相差0.23万苗)的情况下,“银香38”的每667 m2高峰苗数比“南粳9108”多4.76万苗,“银香38”的分蘖较多,分蘖能力高于“南粳9108”,这给提高有效穗数奠定了基础。

2.2 生育期及株高

由表1可知,“银香38”的抽穗期、齐穗期、成熟期均较“南粳9108”迟,分别延迟5、6、8 d,“银香38”“南粳9108”的全生育期分别为165、157 d,其中“银香38”在11月中上旬才进入成熟期,整个生育期较长。

2.3 株 高

由表1可知,“银香38”“南粳9108”的植株均较高,分别为106.1、102.4 cm。由于“银香38”的植株较高,这对提高生长中后期特别是成熟后期抗倒伏能力的要求较高。

表1 “银香38”与“南粳9108”的农艺性状比较

2.4 产量及产量构成

由表2可知,“银香38”“南粳9108”的每667 m2有效穗数相差较大,分别为31.47万、28.32万穗,这与“银香38”具有较高的分蘖能力有关;“银香38”“南粳9108”的成穗率相近,分别为65.32%、65.22%;两个品种的穗长及每穗总粒数相差不大,“银香38”分别为15.7 cm、123.7粒,“南粳9108”分别为15.5 cm、123.4粒;但每穗实粒数、结实率两个品种相差较大,“银香38”分别为86.7粒、70.1%,“南粳9108”分别为93.2粒、75.5%;“银香38”“南粳9108”的千粒重分别为25.99、25.81 g,差异不大;根据实际割方测产,两个品种的每667 m2实际产量都较高,“银香38”为702.3 kg,“南粳9108”为676.8 kg,分别比建湖县2019年水稻大面积生产每667 m2产量平均水平(650.0 kg)高出52.3、26.8 kg,且“银香38”比“南粳9108”每667 m2实产高25.5 kg,“银香38”产量较高的主要原因是其有效穗数较多;“银香38”稻米外观品质为较好,整精米率较高,垩白粒、垩白度都较低,但总体表现比“南粳9108”略差。

表2 “银香38”与“南粳9108”的产量及产量构成比较

2.5 抗逆性

据试验大田调查发现,“银香38”在整个生长期对稻瘟病表现为易感,在各生长阶段都易发病, 其中,7月底到8月初易较大面积发生叶瘟病,抽穗到成熟期更要加强对穗颈瘟、枝梗瘟、谷粒瘟的防治;“银香38”在分蘖中后期,水稻纹枯病发生中等(发病率为30%、严重度2~3级);“银香38”在2019年成熟后期未遇到连续阴雨天气,大田未发现穗发芽现象,仅有零星稻曲病发生;“银香38”植株较高,在试验过程中经科学水肥管理,并在搁田时采取早搁、勤搁、轻搁等措施,植株在生长后期表现出较强的抗倒伏能力,在成熟后期的大风天气,未发生大面积倾倒现象,仅出现少数轻微倾斜,抗倒伏能力比“南粳9108”强。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1)“银香38”的全生育期较长,对温、光的要求较高,成熟期迟,这会对后茬作物的适时播种带来不利影响。(2)“银香38”的产量虽然较高,米质较好,但市场欢迎度不如“南粳9108”高,经济增效不显著。(3)“银香38”抗病虫能力一般,对稻瘟病表现为易感,在全生育期要及时用药防治,在生长前期、中期要防治叶瘟病,在生长后期要防治穗颈瘟、枝梗瘟和粒瘟,在生产中、后期要防治稻曲病和稻飞虱等,这导致整个生育期农药使用次数较多,对农田、农村生态环境会带来较重的农药污染。(4)“银香38”的分蘖能力比“南粳9108”强,大田栽插时要注意控制基本苗数,避免造成高峰苗数过多,群体过大,增加稻瘟病、水稻纹枯病的发生程度,同时避免地力养分消耗过多,超前透支,对其生长后期的成穗、颖花分化、灌浆结实、籽粒饱满度造成不利影响,一般情况下,大田栽插以每667 m2基本苗数7万~8万苗为宜。(5)“银香38”的穗较大,但结实率偏低,在合理运筹肥料的同时,要突出促花肥、保花肥的施用,提高每穗总粒数和实粒数,增加千粒重,以利于提高产量。但在灌浆后期和成熟期不宜施用过多的氮肥,避免更加推迟水稻成熟。(6)“银香38”的植株较高,在生长后期如遇恶劣天气,存在倒伏的危险,且会造成秸秆还田总量过多,在后茬作物种植过程中沤烂会消耗土壤中大量的氮素,对后茬作物生长不利,须适度补施氮肥才能满足后茬作物的生长需求,这无疑增加了生产成本。

综上,“银香38”不宜在建湖县及苏北相对温度较低的地区种植,该品种在建湖县种植不符合现代农业生产“减药、减肥、增效”的要求。如确需在建湖县种植“银香38”,要注意提前育秧和提前大田移栽,最好能在5月中旬落谷育秧,6月10日前将秧苗移栽大田,使其各生育期特别是成熟期适当提前,以便于后茬作物及时进行农事操作。

猜你喜欢
大田分蘖生育期
吉林水稻关键生育期延迟型/障碍型冷害时空变化*
不同生育期干旱与氮肥施用对花生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不同生育期大豆品种氮素积累特性研究
中国大豆生育期组零点标识落成仪式在黑河举行
大田百余名留守儿童有了“爱心家长”
一瓶水的微笑
“大田后生仔”歌唱家乡
玉米分蘖产生的因素及去留对产量的影响
浅析水稻分蘖与产量
高梁去留分蘖比较试验初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