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龙:打造生态水乡美镇

2020-12-12 10:52
宁波经济(财经视点) 2020年12期
关键词:云龙龙舟水乡

云龙镇,东邻钱湖山水,北接中心城区,镇域面积40 平方公里,辖16 个行政村、2 个社区和2 个渔业社,现有户籍人口2.6 万人,流动人口6.5 万人,2019年GDP 达51.85 亿 元。宋熙 宁间因奉化江潮涌水溅,宛如云起龙腾,故得名“云龙”,是浙江省著名侨乡和中国龙舟文化之乡。

云龙以工业立镇、以党建强镇。近年来,云龙镇致力于全面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总体水平,围绕“中国水乡 竞渡云龙”开启了新一轮的跨越发展,在乡村振兴的号角声中,走出特色“古韵范”、“善治范”、“科技范”、“生态范”,力争以更深层次融入新鄞州“名城强区”的定位,成为安居、宜居、美居的水乡美镇。

让“乐水”载“龙舟”,唱响古韵水乡

早在2000 多年前云龙先民已开展龙舟竞渡活动,当前共有19 支龙舟队,456 名龙舟队员。为挖掘云龙历史文化底蕴,通过15 公里美丽乡村风景线及绿道和河岸整治提升工程大力营造“水乡风情看云龙,寻味端午至云龙,探秘龙舟在云龙”的氛围。“我们的节日,端午看云龙”大型民俗活动,自2009年已连续开展十二届,“周日八点半”龙舟联赛、海陆龙舟赛、龙舟迎亲等民俗品牌助推全域旅游发展,商会龙舟队更是屡次在中华龙舟赛上创造佳绩。积极打造龙舟经济,今年首推云龙祈福粽,布局龙舟周边产品。

和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号角声,将龙舟文化融入到民生建设之中。保障宁裘线拓宽、福庆路快速路、会展路建设,推进15 万平方新村以及农贸市场改建、新云龙中学等实事工程,加速云龙与中心城区、东钱湖深度融合,让古韵水乡,泛发新活力。

让“党建”领“善治”,塑造和谐水乡

云龙镇用“党建+”引领美丽乡村建设,以“党风带民风”共育村庄“好乡风”。多年的探索,云龙镇相继创出了“904901 书记一点通”、“领云志”志愿服务联盟等一系列工作品牌,创新“3341”阵地式治理模式。陈黄村探索“五小工作法”得到省、市、区领导的充分肯定。上李家村率先在全区推出了首张农村道德负面清单,将德治刻在民众心中。

不断聚焦基层治理能力的提升,出租房“旅馆式”服务管理模式,管好流动人口。通过“律云”法律平台,构建“诉调、警调、民调、专调、行调”的五维联调机制,实现“微事不出格、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并积极在冠英村试点“智治”,依托钉钉开发“掌上智村”平台,打造数字化引领下的领跑式乡村治理新模式。

让“生态”引“创新”,铸就科技水乡

作为一个工业强镇,云龙能够始终保持这番水美的风韵,得益于近年来“一改二纳三清四连五生态”的治水经,更离不开在“两山”理念的引领下,云龙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和不达标企业有序退出,进而使全镇工业走向“科技范”。

全镇拥有工业企业1258 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129 家,规上服务业32家,2019年实现工业产值41.53 亿元,“碧彩实业”“汇港电子”“良业电器”“今山电子”等一批涉及电子元器件制造的企业在此云集,“博威”的铜合金系列产品在市场上具备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竞争优势,成为国内行业龙头企业。2019年11月26日,鄞州云龙镇微电子产业园在云龙启动,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高端装备等领域的项目集中开工,逐步在甲村片形成一平方公里未来工业社区的产业集聚效应。

让“绿水”润“田园”,打造富足水乡

自古素有“鱼米之乡”美誉的云龙镇,通过规模化、品牌化、科技化不断提档农业产业。对外引进龙头企业,做强“一枝花”2019年引进宁波芳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落户陈黄村占地400 亩,该基地是集鲜切花种植、菊花种苗组培、鲜切花出口及内销为一体的现代化智慧农业园区; 育好“一粒种”,2020年与宁波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洽谈水稻育种基地建设,已在王夹岙村流转土地445 亩。对内夯实农业基础,不断提高耕地质量,9355 亩土地流转、306 亩全域整治、1118 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全镇粮食生产规模化。谋划“一批园”提升现有农业园区建设,完成颐和果乐园水果精品园提升项目,打造集“产学娱”于一体的农业综合系统。

未来,云龙将启动镇域公共品牌“龙之吻”建设,发挥云龙优质农产品聚合力量,提升云龙农产品文化价值、产品价值和产业价值,开启农业品牌化发展。■

猜你喜欢
云龙龙舟水乡
解云龙
丁云龙:公益路上显大爱
屈原 端午 龙舟
唱不尽水乡幸福多
梦里水乡画里藏
水乡哪里美
龙舟
水乡的美,最美在人
《金娃——龙舟》
苏云龙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