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的策略探究

2020-12-12 10:07王文媛
关键词:文化自信传统文化大学生

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博大精神。文章深入分析了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中,进而阐述了融入的必要性及策略。

关键词:传统文化 大学生 文化自信

一、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现状分析

大学生作为青年一代的优秀代表,是国家和民族未来发展的希望。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和建构,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具有重要意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一环。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现状是:

1.大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热爱有余、底蕴不足

在回答“你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吗”,“你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吗”等问题时,选择“非常认同”和“认同”的比例高达93.24%、92.15%。在回答“你是否完整阅读过四大名著”时,只有34.42%的人表示自己完整阅读过一部或两部,四部全部完整阅读过的不到1%。在回答“你能否说出‘四书五经’具体指哪些书籍”时,只有25.25%表示可以并完全回答正确。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有着天然的亲近感,但是相关积累比较欠缺。

2.大学生对东西方文化存在机械化的认识

在回答“西方情人节比七夕节对你更有吸引力”时,58.47%的人选择“非常认同”和“认同”。在回答“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西方文化造就了腐朽堕落、自私自利的资产阶级”时,分别有15.34%和13.63%的选择是“非常认同”和“认同”。

结合学生访谈不难发现,部分大学生对于东西方文化存在机械刻板的认识,盲目迷信某一种文化,部分观点存在模糊或错误。由此可见,不少大学生对于文化的认识存在雾里看花的现象,对其进行科学的文明史观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3.大學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动力不足

在回答“如果有充足的时间,你愿意完整阅读四大名著吗”时,只有37.62%选择“愿意”。在回答“你是否参与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活动”时,只有18.78%的学生表示参与过或者准备参与,54.34%的学生表示听说过但没有参与过,其中有23.32%的学生表示可以考虑参与。由此可见,不少大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浅尝辄止,需要激发其学习、传承的动力。

二、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的必要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得天独厚的宝贵财富和教育资源。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源头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经千年,延绵传承,从未中断,积淀了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精神底色,凝结着我们的中国心和民族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源头之一,也是文化自信的力量之源。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时代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深厚的思想精髓,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不竭动力。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应坚持古为今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策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和永恒魅力的部分,提振青年群体的文化自信,这是传统文化在当代教育下的应有之义。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独到的美学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包罗万象。诗词唤情,吟诵扬志;歌舞音画,绕梁不绝;亭台楼阁,美不胜收……具有美学意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使人自觉沉浸其中,获得情感愉悦和精神满足,刺激人们产生不断探究的兴趣和动力。

三、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的策略

面对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特别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气不足、积淀薄弱的现象,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探究行之有效的策略。

1.提升文化认知,配置优质的文化教育资源

一是要牢牢把握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设计,健全课程体系,开设传统文化通识类课程,或历史、文化专业研究类课程,将传统文化要素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课、特殊时间节点主题教育之中。

二是深挖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科学扬弃,汲取富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凝结以爱国主义情怀、思想道德修养、民族精神内核等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

三是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引入校外优质教育资源,为学生搭建平台,让其走出校园了解传统文化。

2.激扬青春活力,激发教育主体的主观能动性

一是通过科学传授和熏陶,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增强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是多渠道增加主体文化体验,让学生不仅在课堂中,更在生活中感受文化的独特魅力,获得体验,提高学习兴趣。

三是高校从学业制度、校园文化氛围、示范引导等软硬件层面进一步升级,激发学生不断探求的内

驱力。

3.拓宽实践渠道,实现知行合一

提振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实效,必须拓宽渠道,丰富载体,营造浓厚氛围。

一是适应网络信息时代的发展特点,运用“互联网+”思维,占领网络文化阵地。

二是突出正面宣传,强化示范引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新生入学教育、毕业离校教育、校史校情教育中,充分挖掘传统节日、历史事件中的传统文化教育资源。

三是精心设计校内外传统文化活动,如诗词创作、汉字书写、文化艺术节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内化融合有机统一,自觉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践行者、传播者,增强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 廖奔《弘扬中华优秀传统  确立民族文化自信》,《艺术百家》2017年第2期。

[2] 费孝通《文化与文化自觉》,群言出版社2010年。

(本文系2019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机制研究》(课题编号:2019030301016)研究成果。王文媛,1988年生,女,河北石家庄人,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文化自信传统文化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