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幼儿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意义及方法

2020-12-13 03:15权雨佳
关键词:幼儿教育传统文化意义

权雨佳

摘 要: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要从幼儿阶段开始对孩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因为幼儿处于人生的启蒙发展阶段,对外部世界的认识还不完整,是非观和道德观也在逐渐形成之中,需要教师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从而提升幼儿文化学习的自信心,提高人文素养,促进幼儿整体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幼儿教育 传统文化 意义 方法

一、幼儿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意义

我国有着各种优秀的传统文化,只有将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时代要求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出文化的价值。在幼儿教育中,大部分老师都会渗透传统文化,这种方式可以大大提高幼儿的人文素养,为幼儿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1.可以促进幼儿人文素养的不断提升

幼儿阶段是一个人接受教育的最初阶段,环境等各种因素都会对幼儿造成影响,直接决定了他们价值观念的形成。幼儿具有较强的感悟能力,但是这个能力经常被老师和家长忽视。其实幼儿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老师要正确认识这一特点。在幼儿教育中,提高幼儿文化素养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在目前的幼儿教学阶段,大部分幼儿园都将注意力放在提高幼儿的独立性上,没有意识到提高幼儿文化素养的重要性。这会影响到幼儿的综合发展。因此,要在幼儿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开展教学活动,提高幼儿的文化素养。

2.可以推动幼儿的综合发展

在教育不断改革和完善的影响下,帮助幼儿养成核心素养,推动幼儿的综合发展逐渐成为重要的教育工作。因此,在幼儿教育阶段,老师应该重视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内容。在实际教学中,科学合理地加入传统文化内容,在各种传统节日到来时,组织各种活动,让幼儿了解我国传统节日,传承我国民族文化,推动幼儿的综合发展。譬如,在国庆节时,老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升国旗的活动,在活动中,老师可以给幼儿介绍国庆节的由来和相关故事,培养幼儿的爱国之情。

二、幼儿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方法

1.优化和丰富课程内容

幼儿的心理和生理都比较特殊,他们更加喜欢新鲜事物,对外界事物十分好奇。老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创新课程内容,引导幼儿在学习和生活中认识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

在设计课程主题时,可以在幼儿日常生活中挑选幼儿喜欢和感兴趣的主题,课程主题的选择直接影响传统文化的渗透效果,幼儿老师要给幼儿创设一个有趣的情境。在编排课程内容时,幼儿老师要尽可能地加入一些幼儿熟悉的民间传统游戏,使幼儿在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还可以感受到游戏的快乐,激发幼儿继续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在设计课程内容的过程中,不仅要渗透优秀的传统文化,还要充分尊重幼儿的兴趣爱好,给予幼儿自己挑选伙伴的权利,引导幼儿和伙伴独立创编动作和制定游戏规则,满足幼儿的个性化需求,充分发挥出幼儿的天性,促进幼儿快乐健康地成长。

2.丰富活动内容,更新教学手段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也是人最初的本能。因此,在幼儿教学工作中游戏是十分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一项活动。在幼儿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将游戏的内容与传统文化进行紧密结合,从而满足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在某一特定的游戏规则之下,可以让幼儿自主设计游戏玩法,从而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教师在传统文化的渗透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活动形式进行相应的工作,将传统的儿歌、故事等与幼儿游戏相融合。对主题内容、风格吻合的音乐形式进行分析,从而描绘出特定的场景,改变原本单调的活动形式,给幼儿以无限的想象空间,从而带来艺术方面和形体等方面的美感和愉悦感。在游戏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资源的积极整合与分析,不断对活动形式进行创新,做好传统文化的传播和融入。

3.借助主题式游戏活动,创设传统文化情境

幼儿园的游戏活动是一个集体性的活动,也是增强幼儿体质的重要手段。在调节幼儿情绪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可以有效地锻炼幼儿的团结协作能力、社会交际能力,还可以培养幼儿吃苦耐劳的精神。因此,教师需要根据课程资源对活动进行及时调整,对整体的游戏主题等进行有效设计,创设适合幼儿自身发展的游戏环境,让幼儿在更加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自主的锻炼。在游戏环节中,教师也要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不断提升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识程度。

例如,在热身操“元宵灯会”的过程中,可以借助音乐中的停顿和重音进行多重游戏的互动工作。游戏的方法可以由幼儿共同商议决定,根据幼儿的兴趣、能力等设计出合适的方案,也可以将幼儿聚集到一起共同进行集体活动,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和团队意识。在主体化的游戏活动中,提升幼儿的参与程度,也在师生之间形成了互动,教师在其中发挥了引导者的作用。在主题式的游戏活动中,教师需要扮演好教学的主要角色,设置好游戏动作,从而使得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通过对游戏的目标和要求进行分析,从而将尊老爱幼等传统文化美德和内涵等充分融入其中,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鉴于幼儿的理解能力十分薄弱,教师应该在教学开展和游戏的过程中尽量避免高难度、超过幼儿理解范围的内容出现,应依托于更好的学习资源,做好游戏设计工作,提高幼儿的学习热情,让他们能真正地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游戏的选择方面,依然是要选择大众化的游戏活动,要让幼儿之间进行交流,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从而营造出更加良好的学习氛围。

4.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深化情感体验

开展主体化的游戏活动之前,可以通过访谈等一系列方式,更加深入地了解与幼儿兴趣点相关的游戏活动,从而了解好幼儿内心的实际想法,明确幼儿在此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在此基础上开展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游戏活动,在了解幼儿实际需求的基础上,结合传统文化的游戏内容,可以使得幼儿获得更好的情感方面的体验,也提高了幼儿对日常生活的认识,增加了幼儿的互动,帮助他们形成创造性的思维。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行为特点进行分析,切实做好因材施教,合理安排相关的幼儿活动,这些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喜欢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园开展的游戏需要符合幼儿的心理特征,要做好主体游戏活动的开展,提升幼儿的肢体协调能力等。在此过程中也可以起到提升幼儿智力的作用,从而在幼儿的生活过程中发挥相应的作用,使得幼儿充分融入活动中,不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将幼儿日常的学习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提升文化方面的认同感。

综上所述,在幼儿的教育过程中渗透了更多的传统文化,可以提升幼儿的文化自信,同时培养他们的责任感,从而使得幼儿可以更加健康顺利地成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不断渗透传统文化,从而给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带来不同的感受。尤其是在教学的设计中,将民间传统游戏、传统内容融入其中,在学习中感受到游戏的乐趣,也可以进一步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幼儿的主体地位,在游戏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促进其成长。

参考文献:

[1] 王怀亮《优秀传统文化与幼儿园教育的融合与实践》,《科教文汇(中旬刊)》2019年第7期。

[2] 庞海娇《探索传统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渗透及发展路径》,《课程教育研究》2019年第28期。

[3] 李静媛《润物细无声  国学潜童心—继承优良传统美德,弘揚中华传统文化》,《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年第2期。

[4] 马春玉、张威、谢镒逊《扎根音乐特色三十载,展望文化共融新愿景—访宁波市宝韵幼儿教育集团总园长马春玉》,《教育观察》2020年第4期。

[5] 李香贵、杨惠英、朱昌渝《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应从娃娃抓起—成都市成华区幼儿民族文化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中华文化论坛》2010年第3期。

[6] 高宏钰、霍力岩、谷虹《幼儿园教育传承传统文化的内容与方式—基于政策文本的研究》,《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第19期。

猜你喜欢
幼儿教育传统文化意义
有意义的一天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留学的意义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