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实践

2020-12-14 21:16
乡村科技 2020年15期
关键词:田园村民特色

徐 莉

(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江苏 常州 213147)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江苏省开启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大幕,率先展开乡村振兴实践。根据江苏省委、省政府印发的《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行动计划》和《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方案》要求开展建设实践。按照习近平视察江苏省时提出的“带好头、领好向”要求,江苏省在乡村建设上将有更大作为和更多突破。江苏省通过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持续改善人居环境条件,努力提供与城镇等值的基本公共服务,创造让职业农民生存、成长、扎根的环境,让全体居民创业、致富、安居的环境。

1 特色田园乡村的内涵

江苏省委、省政府在《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行动计划》中对特色田园乡村的内涵做出阐述,“特色”就是特色产业、特色生态、特色文化,“田园”就是田园建筑、田园风光和田园生活,“乡村”就是宜居乡村、美丽乡村、活力乡村。江苏省地形地貌形态丰富,衍生出类型多样的乡村聚居形态。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要挖掘特色资源,其中特色生态是重点、特色文化是内核。历史经验表明,农村的衰落、农民的外流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产业不振、经济不兴,所以要把产业发展放在优先位置,践行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乡村最美的、最富有吸引力的就是田园意境。部分地方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一味追求经济发展,致使中小城市失去聚集优势资源的能力,乡村出现“空心化”现象,城镇和乡村之间未能实现均衡发展,城市和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差距较大,乡村失去吸引力,缺乏发展动力和活力。

2 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实例分析

因产业特色鲜明、田园景观优美、文旅资源集聚、村容村貌洁净和民风乡风淳朴,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西夏墅镇梅林村、东南村成为率先打造的7 个示范点之一。同时,因两村良好的地缘关系,成为“七点”中唯一以行政村群落方式打造的示范点。西夏墅镇东南村韩村、大薛家村村庄环境优美、交通条件便利,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通过抢抓乡村振兴机遇和特色田园乡村创建,为村庄转型发展提供一定的经验示范,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方法、实施路径和推进机制。在此背景下,结合省、市特色田园乡村创建精神,以地区实际为基础,进行乡村特色实践研究。

2.1 基本情况及特色优势

东南村位于新北区西夏墅镇东南方向,在西夏墅与罗溪镇交界处,是西夏墅重要的景观窗口。辖区面积3.722 km2,耕地面积1 570.53 hm2,下辖17 个自然村、24个村民小组,共892户2 560人。村集体固定资产达1 290万元,村集体经济总收入突破100万元,农民年均收入达23 500 元。近年来,东南村领办成立了稻米合作社和农机合作社,集体流转了650 户农户1 466.67 hm2土地,改变了一家一户小而散的种植方式,充分利用资源走上了适度集约化、规模化的现代农业之路。

2.2 创建举措及路径

2.2.1 实施规划引领,彰显特色风貌,确保规划的专业性、前瞻性、科学性。按照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健全空间规划体系、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要求,提升空间管控能力,实现基础设施、产业、人口、功能等空间布局的协调统一。在产业规划布局上,形成以村聚产、以产兴村、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在功能规划上,主动作为美丽乡村建设、围绕建设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旅游开发,优化村庄功能布局。

2.2.1.1 水脉串接,恢复江南水乡水美特色。基于韩村、大薛家、靳家塘等村内河流水系,将主要水脉串接成网,强化村庄全域水村格局特色。对农田排灌渠道进行疏浚,形成“河渠—湖塘—水沟”多层级水网格局;适当留出空隙,营造河流生态廊道,促使河岸景观、村庄景观和农田景观相互渗透;保护观赏性、开放性水面,尽量保留原生植被,利用芦苇、菖蒲、水葱、美人蕉等乡土水生植物净化水体,改善水质,在降低农业面源污染的同时形成原生态景观环境,丰富河岸景观,增加亲水性。

2.2.1.2 延续肌理,深入挖掘地域特色要素。尊重现有村庄沿河展开、小规模组团状分散的肌理特征,避免大规模拆除和重新建设。以现状水系、稻田、草坪作为村庄的自然边界,与周边生态基底环境融合,避免过于方正生硬。既要保留韩村等凝聚村庄集体记忆的建筑物,也要对现有历史较久且体现地域特色的老民宅进行梳理,进行加固改造和活化利用,进行民宿、茶室等新功能的植入。积极运用地域乡土材料,采用乡土建造技术,挖掘现有民宅青瓦灰墙的特征,在对民宅继续整治改造时进行延续和适当强化,体现特征要素的延续,形成错落有致的空间关系,并加以创新性体现。注重节点空间塑造,对进入韩村及王家村的村口处,简单采用景石、景墙等体现标识性,同时采用绿植进行界面软化,使之与周边自然景观结合。

2.2.1.3 环境整治,改善村庄人居环境。从道路硬化、改水改厕、垃圾清运、绿化美化、河道治理、污水处理、路灯架设和活动场地等多方面考虑,通过实施一系列环境整治工程,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对韩村周边休闲广场等主要公共活动场地进行改造,与周边村舍、农田紧密结合,打造能承载集体记忆的公共活动空间。建成覆盖全村的排水管网,实行雨污分流。同时,建立环境设施长效管理机制,明确责任、建设队伍、落实经费,保证环卫设施功能正常发挥,保证道路定期维护修补、绿化定期修理补种、垃圾定期转运清运、污水处理专人管理及污水管网定期疏浚等。

2.2.2 注重产业发展,夯实富民基础。以产业发展推动建立内部造血机制,以村民增收和集体增强为主要目标,通过规模化经营、新增就业和盘活资产等多种路径,拓展村民就业方式,促进村民增收,夯实富民基础。

2.2.2.1 做精做优稻米产业。在发展特色产业的过程中,韩村、大薛家坚持成片发展,坚持标准化生产,不断引进良种、创新技术,提高产品品质,注重产品宣传,打响品牌,培养大批农业技术“土专家”,把产业做出特色,成为韩村、大薛家现代农业发展的一道亮丽风景。韩村、大薛家以建设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示范点为契机,以常州市东南有机稻米种植专业合作社为载体,以“村社合一”为平台,积极推行“党总支+合作社+农户”的新模式,发展推行“互联网+农业”,做强稻米产业,延伸产业链,推动东南村有机稻米产业发展,推动东南“一村一品”发展。

2.2.2.2 做大做强乡村旅游。韩村、大薛家村乡村旅游发展前景广阔,依托东南村稻田公园和1 466.67 hm2水稻基地为平台,积极引导发展特色服务业,利用民宅改造成特色民宿,修复恽氏老宅、规划韩村世外桃源等。统筹东南村其他旅游资源,特别是政泰路生态采摘园,实现区域资源共享。通过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吸引民资参与,对项目范围内的农民空置房屋进行收购整合,建成供游客居住休闲的民宿,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通过发展旅游,增加住宿、餐饮、养护、管理等就业需求,激发村民的参与热情,让村民和村委共同参与经营管理,拓展农民的工资性收入途径,达到富民目标,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以东南村土地股份合作社为平台,通过承包地流转、农地出租或入股、宅基地出租或入股等方式,盘活农民存量资产,增加财产性收入来源。同时,打响韩村乡村旅游品牌,策划面向多种人群的旅游产品,开展连续性节庆活动,加强旅游市场宣传,打造面向康养人群的农事躬耕体验等乡村度假游,面向亲子人群的水上拓展、稻田科普等家庭休闲游,面向休闲人群的农家体验、果蔬采摘等乡村文化旅游业态,提升村庄及周边环境的旅游附加价值。

2.2.3 完善基础设施,供给优质服务。通过基础设施改造提升,恢复、整治、优化村容村貌,提高区域内村民通行、游人进出便捷性。提高基础设施服务产业发展的承载力,形成特色鲜明、景观优美、设施完备的外部条件。一是镇村统筹。韩村距离西夏墅镇区较近,因此高等级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教育设施均在镇区统筹解决。二是需求导向。充分结合村民意愿和偏好,参照相关标准控制与引导要求,进一步完善老年健身广场健身点。三是适度超前。综合考虑拓展乡村旅游产业发展需求,规划村级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适当超出相关配置标准,除为村民提供公共服务功能,还为村庄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文化展示、旅游接待、特色产品销售等功能。四是完善一批公建配套。例如,利用老年俱乐部场所,科学规划,合理设置,推陈出新,既可作为村民的议事场所,也可作为为村民的休闲娱乐场所;完善韩村生活广场功能,为村民提供跳广场舞、健身等休闲娱乐活动场地;道路桥梁改造,对不同层级道路进行不同风格的铺砖,主次干道进行路面黑化以便于通行,宅间道及部分景观性道路应采用特色化铺砖如青石砖、碎石等;改建桥梁,提升河道景观效果;标识标牌体系,在各主要路口安装各类标识标牌,完善指引体系,并通过植物造景及建筑空间营造,突出田园乡村形象。

2.2.4 挖掘文化内涵,塑造村庄灵魂。韩村至今保留着300 多年的2 棵古银杏树,每年重要节气,西夏墅周边的村民均会到白果树下祈福还愿,这里承载了村民的集体记忆和祈福许愿的朴素信仰。

2.2.4.1 拓广度,参与全民化。形成全民参与的组织机制,以村集体为民俗文化类活动的组织主体,动员村里的能人贤士,联合企业、学校,以点带面,鼓励全民全面参与。以韩村健身广场为载体,结合文化游线,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类活动。

2.2.4.2 提强度,四季全时化。结合稻米产业和农田景观,精细化组织各个季节的特色文化活动,每个季度安排两三个特色主题活动,结合打造文化活动游线,展现韩村丰富的水系文化、农耕文化、历史文化等方面的文化内涵,真正实现四季成景,春如梦、夏如滴、秋如花、冬如玉。

2.2.4.3 挖深度,展示立体化。一是农耕文化。以1 466.67 hm2稻田为载体,展示农耕场景和农耕工具的演变过程,组织游客参与耕作,体验农事、果蔬采摘等活动。二是乡贤文化。挖掘以谢稚柳、恽建新为代表的乡贤文化元素,设立宣传展示阵地,弘扬传统优秀价值。充分发挥乡贤在风习教化、村庄治理和带动致富中的作用,用乡贤智慧扮靓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三是产业文化。塑造乡村文化特色景观,打造以稻田景观为主的田园观光,展示田园风貌的“稻花香”文化,展现东南村民淳朴、勤劳形象。

2.2.5 多渠道筹资金,助推快速发展。利用多种方式强化金融支撑,助力特色田园乡村发展。

2.2.5.1 靠大联强,借力发展。常州市东南有机稻米种植专业合作社有自己的融资平台,同时通过与龙城旅游控股集团进行合作,强强联合。

2.2.5.2 广泛动员,合力发展。经调研,目前试点范围内有闲置民房14 户,通过宅基地制度改革,让村民有偿退出,该14 户房屋由集体收购作为集体资产进行开发。同时,村民可以自愿参股,后期通过建设民宿,发展乡村旅游,村民可享受股权分红。

2.2.5.3 多措并举,保障发展。科学测算,合理估算投资回收周期及风险,根据对农房整治、水系整治、公共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等项目的测算,综合分析客源消费力及消费现状。同时,把握政策,积极对接上级资金。

3 结语

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是国家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其不是一个乡村美化行动,而是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的一场革命。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有利于彰显生态保护特色,强化乡村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有利于促进农业绿色发展,不断巩固完善农村环境整治成果,有利于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现美丽乡村由“一处美”向“全域美、持久美”转变。今后,应进一步加强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全方位推进全域美丽乡村建设,使广大农村实现生产清洁、村庄整洁、配套完善、生活便利和生态优良。

猜你喜欢
田园村民特色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特色种植促增收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夏日田园杂兴(其一)
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田园美景
田园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