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文巧练笔涵泳家国情

2020-12-14 01:16申颖
天津教育·中 2020年8期
关键词:随文练笔家国情怀初中语文

申颖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随文练笔”教学以教材文本作为学生写作训练的突破口,及时有效地将写作训练融入阅读教学体系,将“读”与“写”有效融合,充分发挥教材文本的“典型”优势,不但可以激活学生的习作兴趣,还能在潜移默化间将“核心素养”渗透至语文课堂教学中,追溯当代中学语文教学的起点和归宿。

【关键词】初中语文;随文练笔;家国情怀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93-2099(2020)23-0153-03

Cultivate the Patriotic Quality of Students When Practice Writting

——Taking"Mulan Poetry"as an Example

(Second Middle School,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Nanning City,China)SHEN Ying

【Abstract】In junior middle school Chinese teaching,the teaching of"Practice writing with text"uses text‐book text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of student writing training,integrates writing training into the reading teach‐ing system in a timely and effective manner,effectively integrates"reading"and"writing",and gives full play to the"typical"advantage of textbook,can not only activate students'interest in assignments,but also infiltrate the"core literacy"in Chinese classroom teaching in a subtle way,tracing the starting point and destination of Chinese teaching in contemporary middle schools.

【Keywords】Chinese in junior high school;Practice writing with text;Feelings about home and country

“隨文练笔”是教师通过聚焦和挖掘教材文本,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搭建教材文本与写作方法沟通的桥梁,充分发挥“阅读是汲取”“写作是吐纳”的模式,助推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实现以读促写、读写双赢的一种语文教学方式。我结合自己十八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以《木兰诗》为例,以单元教学主题为抓手,对初中语文随文练笔的教学方式尝试进行探索性研究。《木兰诗》是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八课的课文,其所在单元的单元导读如下:家国情怀,是人类共有的一种朴素情感,它意味着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化,热爱家乡的土地人民……它是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凝聚力。这个单元所选的都是表现家国情怀的作品,能够激发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本单元继续学习精读,注重涵泳品味,尽量把自己“浸泡”在作品的氛围之中,调动体验与想象,把握课文的抒情方式,体会作品的情境,感受作者的情怀。还要学习做批注,记下自己的点滴体会。

与以往版本的教材单一强化“爱国精神”相比,统编教材更强调让学生在阅读中涵泳品味“家国情怀”。因为“核心素养”明确指出:“学生应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面对《木兰诗》这类经典作品,我们作为“传道受业”的教师,理应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回答素质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当然统编教材也从另一个侧面提醒我们,不仅要爱国,还要爱家,因为爱家才能爱国,有国才能有家。毕竟一个再伟大的英雄形象也少不了最质朴的人物底色,一份最博大的爱国情怀也离不开最素朴的家园之爱。而读诗、品诗的过程更能让我们在上下五千年传统文化的坐标中,找到精神归宿。于是,在《木兰诗》的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四种类型的“随文练笔”,以期通过学生个性化的文字,观照其对教材文本的涵泳体悟与自我成长。

一、搭建对话语境随文补白,渗透语感空间

在引导学生熟读课文、掌握注释且对全文有了整体感知后,我设计了“我为木兰来‘点赞”的环节,让学生用“木兰在我心目中是‘(填名词,表示称谓),我为木兰的(用4个字概括某种精神品质)点赞,因为(结合课文,阐述理由)”的句式阐述对木兰人物形象的理解。这一问题的设计撬动了学生探索与交流的积极性,学生借助支架,有径可寻地陈述了他们初读课文后对木兰的理解。

我将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碰撞汇总如下:

学生1:木兰在我心目中是“奇女子”,我为木兰的深明大义点赞,因为自古“忠孝难以两全”,面对小家与大国,木兰在国家危难之时,毅然选择挺身而出,奔赴前线,不辜负自己的祖国。

学生2:木兰在我心目中是“铁血战士”,我为木兰的骁勇善战点赞,因为她女扮男装,驰骋沙场,为国家尽忠效劳,具有非凡的智慧和胆略。

学生3:木兰在我心目中是一朵“铿锵玫瑰”,我为木兰的谨慎机敏点赞,因为木兰能做到让小伙伴“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学生4:木兰在我心目中是“女汉子”,我为木兰的勇敢刚毅点赞,因为她“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不远万里,身跨战马,像男子汉一样奔赴战场。

学生5:木兰在我心目中是“恬淡如菊的女神”,我为木兰的淡泊名利点赞,因为木兰“不用尚书郎”,功成名就后却放弃荣华富贵,只期盼回家做孝顺爹娘的女儿。

学生6:木兰在我心目中是“一个普通的邻家女孩”,我为木兰的勤劳淳朴点赞,因为木兰既能织一手好布,也是一个俏皮爱美的小姑娘。

在课堂上,学生心中喷薄而出的这些文字,是他们在用自己的眼光,透过语言感悟出木兰身上蕴藏着的孝顺女儿、勇敢将军、娇羞女孩的三重形象。木兰出征前的勤劳孝顺,出征时万里赴战事,跋山险涉水的智勇双全,百战而归后的恬淡安贫,这不仅是“小我”与“大我”的完美结合,亦是家庭孝顺与国家忠义的升华,更彰显了悠悠五千年泱泱大中华每一个平凡人心中天然生成的“家国情怀”。诚如孟子所言,“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个人和国家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每个人对自己国家的热爱都是近乎本能的,这就是学生心目中对“家国情怀”最好的诠释。故而上述看似简单的语言拓展,实质上有助于帮助学生深入课文情境,在循序渐进的语文学习中,形成语文思维,提高人文素质,发展核心素养。

二、借助教材插图随文补白,尝试“微雕”写作

为了再现文本关键情节,统编教材增添了精彩段落的景物图解和精美彩照。图文并茂的课本插图既能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愉悦,又能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因此,如何设计一些能让学生“脑洞大开”的随文练笔,让画面“动起来”,让文本“活起来”,让人物“立起来”,无疑成了考量教师语文素养的“试金石”。这堂课我设计的第二个“随文练笔”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木兰诗》插图的细节,如木兰的神态、动作、外貌特征等,获得有关表象和情节的依据,依托原诗内容,大胆发挥自己的想象,鼓励加入一些情节和细节的描绘,用生动的语言描摹图中内容。一个女生通过自己细致的观察,捕捉到插图中描绘了木兰的帽子、战袍、靴子等外貌特征,再细致描绘了木兰手持弓箭的动作,脚蹬大石的动作,这样木兰英姿飒爽的形象就跃然纸上了。且看她的课本插图练笔:“已然行过陌路数里,火伞高张,雪虐风饕,都在这位巾帼女子身上烙下刚毅的印记。行军稍作休憩,木兰无心安坐。赤色红缨迎风招展,若烈焰,若骄阳;素白战袍翻飞飘扬,若白龙,若鹰翅;粗木弓弩弯身绷紧,若新月,若初虹。决眦远眺,木兰渴望看到年迈的阿爹严肃训诫自己,渴望看到慈祥的阿娘和蔼安抚自己,渴望看到娉婷的阿姊弯眸笑慰自己。可这不毛之地,只有苍然暮色壓着茫茫沙原。忽而,一声嘶鸣穿云裂石,惊扰了木兰思乡之梦。身侧战马铁蹄踏沙,粗声喘息,似催促木兰重返征途。木兰翻身上马,暮色扬起她身后依稀的血色残阳,余晖映红她的身姿绰约,见证她的凌云壮志。如雪尘沙,吹散木兰的痛楚长吁,卷落木兰的一帘幽梦。唯这浩然正气,撼动人心。”

这名学生化用了李贺《雁门太守行》中“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的诗句,将战场上肃杀残酷的一幕幕展现在我们眼前,还化用辛弃疾《破阵子》中“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的诗句来描摹木兰的战马。当我们的学生拥有了丰富的诗词底蕴,还需担心自己的文笔不够流畅优美吗?

因此引导学生借助《木兰诗》课文插图进行“微雕”写作,既是学生增强积累、提高语文素养的过程,也是接受传统文化熏陶、内化家国情怀品质的过程。

三、聚焦课文场景随文拓写,升腾想象空间

初中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假如能适当地想象与延伸,就能有效地拓展教材文本的广度和深度。因此在随文练笔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式练笔,站在作者的立场,去审视文本的内涵,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

这堂课我设计的第三个“随文练笔”是“我为木兰来‘说媒”。“木兰虽战功赫赫,但毕竟‘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当初离家远征的二八女子,而今却成了‘黄金剩女,假如你是热心肠的张媒婆,你会如何给木兰说媒呢?”

学生1:虽是年岁大了些许,木兰却是极好的姑娘呢。瞧瞧吧,那是个明眸皓齿,臻首峨眉,黛发如黑瀑,笑意如灿星的女子。汝若仍未动心,且听我再道几句。木兰既不贪恋金门绣户,也不埋怨箪食瓢饮。既心系家园,又谙熟女红。人生中若是有了这么个娘子,岂不美哉?

学生2:花氏之女,当代奇女子也。其胆识如山中之虎,其心细若绣花之针。既能烹得一手好菜,亦可绣出一件华服。数十载征战,磨其性,励其志,长其神。此女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学生3:妙龄女子,花中木兰。忠兮孝兮,待字闺中。

婉兮惠兮,端方绰约。庄兮英兮,骁勇巾帼。

卿兮君兮,剪烛西窗。冀得佳郎,与子偕老。

当看到学生或仿照诗经的韵律,或依托陕北民歌信天游的格式,或化用杜甫《赠花卿》中“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的名句为木兰张罗的种种“说媒辞”,我们不得不感慨学生的文思敏捷,潜力无穷。这样的随文练笔设计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将各具特色的语言形式与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彼此交融,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健康独立的品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以及人生观。

四、结合时政热点随文拓写,延展练笔空间

在核心素养的背景理念下,教师还应恰当结合时政热点事件,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延伸式练笔,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引导他们走向更为广阔的天地。

这堂《木兰诗》的结语我是这样设计的:“1500年前,我们的木兰回家了;可是1500年后的今天,还有千千万万的‘木兰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场上舍生忘死地战斗。在这场战役最胶着、最关键、最艰苦的时刻,无数白衣天使毅然决然选择了逆行而战,她们是女儿,是母亲,是新时代的木兰。我相信,我们的祖国正因为有无数英雄的守护,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愿春暖花开日,就是英雄归家时。请你为仍奋战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战场上的‘木兰们送上祝福和寄语。”

学生:从新春佳节到烟花三月,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华夏大地。疫情危急,举国上下人人自危,人心惶惶。这时,偏偏有人踏上了逆行之路。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哪有什么天使,只有医者良心、职责使命;哪有什么超人,只有血肉之躯、争分夺秒。那些奋战在抗疫前线的白衣天使,在民族危难之际,在祖国危急之时,他们背对亲情,义无反顾,她们只能将对于小家的深情与思念藏于心中,化为动力。他们将自己的大爱奉献给同样深爱的人民,深爱的祖国。

逆行,因为爱。从小家之情,到大国博爱,家国情怀不分大小,自古便深入中华民族的骨髓之中,融入我们奔腾的血液里。这世上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今天,我们满怀憧憬与敬佩,祈祷离巢的燕子平安归家,明天,就换作我们,成为翱翔在蓝天的雄鹰。守护家园是最美的画面,我们为爱奉献,为梦改变。

五、结语

诚然,语文学习并非一朝一夕,但语文教育,却应落实于日常的一点一滴。教师对教材挖掘的广度和深度,决定了学生享受写作思维和文采碰撞的兴致。我们应做教学的有心人,在随文练笔的设计中因文而异,鼓励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自己对话,才能让学生真正愿意亲近语文、享受语文、涵泳语文,我们也才能培育出更多具有家国情怀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周安.指向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刍议[J].语文天地,2018(7).

(责任编辑 范娱艳)

猜你喜欢
随文练笔家国情怀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随文练笔,随意不得
浅谈随文练笔的几种形式
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的策略分析
浅谈低年级随文练笔的有效训练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