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M+理念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初探

2020-12-14 00:30陈祺娜
当代家庭教育 2020年6期
关键词:教育理念

陈祺娜

摘 要:融入STEM+素养理念的小学品德课程教育,建立在建构主义和认知科学的研究成果之上,利用交叉领域的知识素材、能力积累,实现品德教学中跨学科整合项目或问题的设计及问题的解决。本文探究小学品德课程教学设计策略如何巧妙落实STEM+素养理念的跨学科、趣味性、体验性、实践性、情境性、协作性、设计性、艺术性等核心特征。

关键词:“STEM+”教育理念;小学品德课程;教学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06-0001-03

STEM教育(STEM Education)是美国科学教育学者最早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科学素养概念。由STEM素养理念延伸到小学品德课程教育的“STEM+”素养理念则汲取了建立在建构主义和认知科学的研究成果之上,侧重利用交叉领域的知识素材、能力积累,实现品德教学中跨学科整合项目或问题的设计及问题的解决。STEM+教育理念注重以跨越学科、跨越教材,整合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并能进行灵活迁移应用解决真实世界的问题。因此我认为:如何在融合的STEM+教育理念下,落实以下核心特征:跨学科、趣味性、体验性、实践性、情境性、协作性、设计性、艺术性的基础上有效的小学品德课程教学设计是我们值得探讨的一个课题。

1.跨学科

STEM+教育理念中跨学科性是它最重要的核心特征。小学品德教学中,教师教授的内容不应仅限于教材所提供的内容,还应该根据教学目标,整合多学科的知识为品德教学服务。

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欢欢喜喜庆国庆》。教学总目标是引导学生理解国庆节的由来,明白新中国来之不易,感恩与崇敬先烈,珍惜和热爱当下的生活。

下设的学习栏目《庆祝我们共同的节日》有两个关键词,一是庆祝,二是共同的节日。泉州是个汉族为主的三线城市,大部分的学生是没有机会见到的其他民族的庆祝方式,他们最熟悉的庆祝方式是学校的迎国庆活动,商城的国庆促销活动。在“STEM+”教学理念下,教学这一单元主题时,我的教学设计是:以《国家》这首歌为教学主线,通过对歌曲的背景介绍→歌词赏析→音乐MTV的欣赏→歌曲的学唱→分组寻找介绍推荐其他的歌颂祖国、赞美人民的歌曲→国庆小联欢文艺汇演、在文艺汇演中模拟颁奖晚会模式穿插给“身边的行业模范”颁奖,颁奖词中介绍他们怎样建设我们的国家、怎样庆祝(度过)国庆的。

这一主题教学跨学科结合了音乐教学模式 ,结合了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进行教学,在活动中以《国家》这首歌的歌词赏析、音乐MTV的画面赏析为示范,引导分组寻找推荐拓展其他的歌颂祖国、赞美人民的歌曲,促使学生主动了解歌词中的含义,获取歌曲背后的内涵;通过小联欢会文艺汇演,表达自己的情感,通过颁奖词的撰写促使学生调查了解人们是怎样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奋斗的。系列活动以综合应用的角度提高学生认识问题的深度,拓展了学习的广度,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趣味性

小学学生年龄特点和“STEM+”教育理念都决定了我们在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要把多学科知识融于有趣、具有挑战性、与学生生活相关的问题中。在《别伤着自己》中,我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引导学生寻找并认识家中的危险藏在哪里,并初步能知道引发危险会有什么严重后果。

教材以迷宫图的形式呈现。为了使课堂更有趣味性和挑战性,我们设计了闯关游戏来开展课堂活动。

第一关小小侦察兵活动:辨析身边同学的危险行为照片,明白哪些行为有危险→拓展延伸回想自己的生活经验,寻找身边危险的行为→认识到在家有哪些危险。

第二关断案小法官:既依托教材又拓展了教材的广度,给出的素材除了书中给出的行为,还结合学生容易受伤的因素剪刀、药品的使用、玻璃碎片如何处理进行了重点的指导,儿童应该选用儿童剪刀才不会戳伤自己,药品应放药箱,玻璃碎片应该用扫把或带手套清理,更安全,同时巧妙的将这些素材放进迷宫的设计中,形成独特的、个性化的迷宫图,为第三关进行铺垫。

第三关助云课堂教学平台让学生走迷宫,自己判断哪些行为有危险,并将学生的判断投影到大屏幕,现场点评,活动结果及时反馈。借助现代技术运用,实现课堂师生教学上及时有效的互动。

整堂课,教学氛围轻松,问题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参与性主动性很高,充满成就感,教师在游戏中将知识潜移默化地教給了学生。第三关的检验表明教学设计很好的达到了教学目标。

3.体验性、实践性

STEM+教育理念在品德教育教学中不仅主张通过自学或教师讲授习得抽象知识,更强调学生动手、动脑,参与学习过程,具有体验性、实践性特征。学生在参与、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中,不仅获得结果性知识,还习得蕴含在项目问题解决过程中的过程性知识和情感体验。这种在参与、体验中习得知识的方式对学生今后的工作和生活的长远发展会产生深刻影响。

《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风儿轻轻吹》,教学定位为让学生发现风,感受风的存在,认识风产生于空气的流动。

本课科学知识相对深奥,在STEM+教育理念下,我对这课的设计为:

(1)游戏导入,引入主题—比赛吹羽毛

让羽毛在空中飘得最长的同学获胜。

(2)实验探究—风从哪来

第一,请学生拿出老师课前准备的小气球,试着吹气球。观察自己或同学气球的变化。

第二,这些变化是由什么引起的?

第三,我们一吹气球,空气就被我们吹到了气球里,气球就变大了。把气球里的气慢慢的放出来,刚才我们吹进气球里的空气又跑出来了,吹在你们身上又有什么样的感觉呢?

第四,总结:这就是风,风就是一种流动的空气,空气跑得越快,风力就越强,所以风既看不见又摸不着。

第五,开动脑筋制造风。风的用途可大了,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的快乐与方便。人们可以利用一些工具制造风。你们想不想制造风,跟风娃娃一起玩游戏?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准备了一些能制造风的工具以及能表现风存在的物品,请小朋友们等一下拿出来。比比哪个小组想的方法最多。

第六,学生动手制造风,表现风。

引入环节比赛吹羽毛这一教学的设计一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二是让学生对风有直观的体验和感受。三是引入教学主题—风。

实验探究活动这几个环节的设计学生吹气球活动,则是本堂课最大的设计亮点:既动手探究风的形成原因,又直观地了解了风的大小是与什么有关,既有真实的感官体验,又有游戏的乐趣;同时为《风儿的脾气》教学主题做知识铺垫,一举数得。

4.情境性

情境是STEM+教育重要而有意义的组成部分,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一方面要基于真实的生活情景,另一方面必须蕴含着所要教的结构化知识。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能获得知识,还能获得知识的社会性、情境性及迁移运用的能力,让学生体验真实的生活,获得社会性成长。

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大家排好队》的设计中,遵循TEM+教育理念的情境性特征,引入了学生生活中的情景开展教学。

(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第一,上节课我们班有许多同学表现得特别好,所以老师答应这节课要送给他们小礼物,请上来领吧。

第二,谁来说说刚才领奖的情景给大家什么感受?(混乱,拥挤)……

(2)活动探究 还是排队好

第一,你发现周围还有哪些没有排队,出现拥挤踩踏现象?……

(3)情境大剧场(根据老师提示的情境继续往下表演)

第一,排队领东西,小明招呼同伴:“排我前面吧”。

第二,在厕所前一个小朋友说:“我很急能不能让我先上厕所?”

第三,一个哥哥离开队伍到旁边打电话,之后要回到队伍中排在同学前面。

第四,早晨上学来不及了,妈妈带着去买早餐,为了赶时间,妈妈没排队。

本课所设计的创设情境引入课题环节是学生常见的在校学习生活的情境,是学生真实的生活体验,同时也蕴藏着本课要学习的主题—大家排好队。教育的体验性,情境性都在其中。

活动探究还是排队好,通过学生回顾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现学生观察到的拥挤现象,这都是直观的情境创设,进而认识到拥挤的行为普遍,但有危险。

情境大剧场中的设计一部分来自教材,一部分来自生活。根据课前的调查,从幼儿园到小学,尊老敬老的教育已经深入学生心中,礼让老人大家观点一致,我认为不需要再继续花费宝贵的上课时间再次引导,所以教学设计中删减了教材中礼让老人先乘车的内容。

在课前调查中发现,许多孩子的行为受到大人的影响非常大,多数孩子表示大人带着我怎么做,我就怎么做,这样的行为表现在排队购物,过马路等方面更为突出,所以,我增补设计了第四个情境冲突,引导学生要坚持正确的行为,引导劝说身边的人一起做正确的事。

5.协作性

建构主义理论中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即包括“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何克抗,1997)。STEM+教育理念下小学品德教学的协作性特点体现在强调群体协同中相互帮助、相互启发,进行群体性知识建构。小学品德教育中要引导的问题往往是基于真实的学生世界普遍的问题。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与他人交流和讨论。学习环境的设计要包括“协作”和“会话”两要素: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搜集和分析学习资料、提出和验证假设、评价学习成果;同时,学习者通过会话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现阶段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学生认同协作,缺乏的是协作的技巧。在小学品德STEM+教育理念下,教师的教学设计应在引导“协作”和“会话”促进“意义建构”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教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装扮我们的教室》我做了如下设计:

活动一:他们的教室好在哪(以别人的教室感受要布置什么要成什么效果)

第一,大家请看大屏幕,老师要带大家参观学校里其他教室。

第二,刚才,我们参观了学校里其他教室。你喜欢其他班级的教室布置吗?说说你喜欢的地方。图中的这些教室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你愿意在这样的班级中生活吗?

活动二:我们一起来设计(参考范例 学习怎样设计)

第一,再仔细看看我们的教室,你觉得哪些地方还可以装扮得更漂亮些?怎样装扮好。让我们学着书第31页的小朋友,一起来出出主意。

第二,请你说说从图画中你知道了什么?告诉了我们教室里放些什么?教室里的角落怎么利用?班级的特色在哪里?我能做些什么?

第三,接下来谁来说说你觉得我们班要布置些什么,怎样布置?

第四,老师想请刚才提出建议的同学担任每一个栏目的设计负责人,其他同学想设计装扮那个栏目,就加入他们的设计团队,一起分工合作,教室就是我们的家。在这个家的设计过程中我们要求同存异,有问题要商量。

活动三:大家来动手

第一,把自己带来的材料和饰品进行分类。

第二,开始动手装扮吧。

第三,欣赏我们的教室。

第四,交流感受。

活动一参观学校里其他教室,引导学生说说最喜欢的地方;活动二环节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目的就是引导学生仿照书本的提示,学会协作的方法。同时强调设计过程中我们要求同存异,有问题要商量,提前消弭可能产生的纠纷。活动三中,进行教师巡视指导,教学设计重心都放在引导“协作”和“会话”中。不同组的学生最后装扮后的整体风格效果则留待以后引导小组与小组更高层级的协作训练中去引导,整堂课有序,有效。

6.设计性

STEM+教育理念要求學习产出环节包含设计作品,通过设计促进知识的融合与迁移运用,通过作品外化学习的结果、外显习得的知识和能力。设计出创意作品是获得成就感的重要方式,也是维持和激发学习动机、保持学习好奇心的重要途径。在成功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也强调有许多活动需要落实到设计作品的展示,甚至以设计展示目标为引导,开展教学活动。

二年级上册《我爱家乡山和水》《家乡物产养育我》的教学中,我以家乡泉州展示会为活动形式,整合了两课的教学内容,开展活动引导学生走进自然,走进家乡,通过不同途径、不同角度发现家乡自然美、物产丰,发现泉州的乡土文化,风俗人情、文化底蕴。

第一课时:谈话导入

泉州有着悠久的历史,为了让人们更好的了解我们家乡泉州山和水,今天,就让我们各小组协作,布置一个以“泉州家乡美”为主题的展馆。展馆下设“自然风光美”“乡土民俗村”“物产展览台”“奋进中的泉州”四个小主题。同学们根据兴趣,自由组队,认领设计小主题,通过多种形式展现你们的发现和调查收获。

第二课时:分组讨论

一是展示内容,二是展示形式,三是介绍词的撰写,四是介绍解说人员推荐。

第三课时:布置展馆

第四课时:参观展馆:看展品,听介绍

整个活动设计通过引导展馆布置促进了知识的收集、融合与迁移运用,通过作品外化学习的结果、外显习得的知识和能力。

7.艺术性

STEM+教育理念要求在对学生设计作品的评价中,加入审美维度的评价,提高学生作品的艺术性和美感。

在家乡泉州展示会展馆布置活动中,我对学生的引导中就提出了怎样才能展示得有条理?展品的摆放怎样更美观?介绍词的书写和展示与作业书写不同,要注意简洁,适当放大字体,方便参观者阅读,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水平,也提升了展示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余胜泉,胡翔 .STEM 教育理念与跨学科整合模式[J].开放教育研究,2015.21(04)

[2]张屹,赵亚萍,何玲,白清玉.基于STEM的跨学科教学设计与实践[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7(06)

猜你喜欢
教育理念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困境与革新路径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环境教育
如何在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
新形势下数据库原理的双语教学
探究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