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吉农民发展“牛产业”走上致富路

2020-12-16 05:48邵喜成
中国畜禽种业 2020年3期
关键词:草畜示范村母牛

邵喜成

(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畜牧水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756299)

西吉县位于宁夏南部山区六盘山西麓,地处黄土高原内陆干旱半干旱过渡地带,是宁夏人口第一县、少数民族聚居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和国家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县,也是自治区 “五县一片区”深度贫困地区,更是自治区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以脱贫攻坚为统揽,加强顶层谋划设计,把培育壮大草畜产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来抓,以打造宁夏养殖大县和宁南山区重点草畜产品生产加工强县为目标,以转变传统的养殖方式为突破口,坚持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和 “家家种草、户户养畜,小群体、大规模”并重,着力推动草畜产业扩规模、提质量、增效益。2019 年底,全县肉牛饲养量达到40 万头,其中:存栏22 万头,出栏18 万头,农民人均肉牛养殖纯收入达到1500 元,占经营性收入的35%以上,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1 政策推动,激发养殖业发展活力

整合涉农资金,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每年安排扶持资金1.5 亿元以上,重点对饲草基地建设、良种繁育推广、基础母牛扩量、肉牛养殖节本增效、饲草料加工调制、养殖示范村建设等环节进行扶持,着力解决广大养殖户资金不足的问题。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种植紫花苜蓿等优质牧草,每亩补贴200 元,支持有较大种植规模与加工能力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施机械化收割苜蓿1.5 万亩,每亩补贴作业费30 元;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养殖良种基础母牛,每头补贴2000 元;对全县所有饲养基础母牛的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施每繁殖成活1 头犊牛补贴500 元的 “见犊补母”政策。同时,加大扶贫小额信贷发放力度,为65 周岁以下具有劳动能力、有发展意愿、参加保险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5 万元以下、3 年期以内、免抵押免担保、基准利率放贷、扶贫资金贴息、县级建立风险补偿金的小额贷款,助推全县草畜产业扩量提质,带动全县1.6 万户农户实现脱贫。

2 示范带动,形成产业发展合力

大力培育养殖大户,打造养殖示范村、建设养牛专业乡镇,带动全县草畜产业发展。在养殖示范村建设、养殖大户培育中实施 “5·30”产业扶贫模式,在养牛示范村、示范户户均养殖肉牛5 头以上,建设 60m2暖棚牛舍 1 栋,30m3青贮池 1座,每户补贴5000 元。贫困户饲养 1 头肉牛每年实现增收6000 元以上,饲养5 头肉牛年提供贫困户收入2 万元以上,实现脱贫目标,极大调动了贫困群众的积极性。2018 年底,全县有肉牛养殖户6.42 万户,其中存栏10~50 头养殖大户4300 户,5~10 头养殖户 11200 户,5 头以下养殖户 48700 户;打造养牛示范村68 个;建成养牛养殖专业乡镇5 个。

3 企业联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结合产业扶贫政策,在加大对建档立卡户项目扶持基础上坚持 “引进+自主培养”原则,充分发挥企业示范带动作用,扶持引进的一批龙头企业,新型养殖经营主体发展迅速,示范带动效益显著。全县有规模养牛场 72 家 (其中:饲养 100 头以上养殖场 24 家,50~100 头 48 家),有县级以上肉牛龙头企业 28 家,其中自治区级 1 家、市级 5 家、县级 22 家。扶持自主培养的宁夏四丰万亩绿源家庭农场、宁夏向丰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等企业,采取 “企业+代养户”的 “托管代养”模式,帮助全县无劳动能力、无养殖条件、无技术和无管理经验的453 户贫困户购进基础母牛1825 头,然后由贫困户自行选择基础母牛进行 “托管代养”,养殖场根据肉牛市场行情每半年为代养户兑现一次分红,每头基础母牛分红2000~3000 元,直至基础母牛出栏。出栏时统一由养殖场高于市场价格5%进行收购,通过收购又让农户增收4500 元,实现企业实力壮大,农户借助公司增收,使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起密不可分的利益链接机制。同时,龙头企业每年可就近解决500 名贫困农民在基地务工,实现人均增收1.5 万元。同时辐射带动种养殖农户3000 户,农户户均年收入达2 万元以上。针对县内移民安置点移民发展养殖业困难的问题,采取 “红利反哺”养牛模式,由政府投资建设高标准肉牛养殖园区,由养殖合作社经营管理,移民参股分红并在园区务工创收。西吉县兴隆镇为解决偏远山区洞洞村生态移民产业发展,为每户移民先期安排1 万元贴息贷款,作为移民入股基金,养殖合作社法人抵押300 万元的固定资产作为投资风险金和移民分红保证金,每年每户移民将获得2500 元的红利。两年贴息期满后,移民结合自身经济实力,按1~5 万元养殖基金参股,1 万元每年可获得 2500 元的红利,实现移民后稳定脱贫致富。

4 科技驱动,着力转变养殖方式

围绕良种扩繁、品种改良、疫病防治、饲料配制、生态养殖等关键技术,提升养殖科技含量,强化产业科技支撑。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大力实施良种工程,积极引进安格斯等国外优质肉牛品种资源,开展品种选育和改良,扩大优质良种群体规模。设立了62 个肉牛冻精冷配改良点,年冷配改良肉牛6.7 万头,肉牛良种率达到90%以上。大力推广造标准化暖棚牛舍、永久性青贮池、饲草加工调制机械、科学饲养技术,共建设标准化圈舍202 万m2,青贮池110 万m3,提高养殖效益。

5 市场拉动,提高产品知名度

发挥西吉县位于银川、兰州、西安的中心地带,交通运输便利的地域优势,建立了在区内外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单家集等肉牛及其产品营销市场,有肉牛屠宰、贩运户260 户,每逢集日平均上市牛300 头左右,交易量达260 头以上;旺季逢集日上市牛350 多头,交易量达260 头。仅兴隆镇单家集年肉牛交易量达5 万头以上,成交额达6 亿多元。平均日屠宰100 头以上,年屠宰肉牛3 万多头。肉牛交易市场的发展,带动了全县草畜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宁南山区优质牛肉特色产业显优势、上档次、出品牌,走出宁夏,全县牛肉产量为 15000 多 t,仅西吉当地年消费量为6500 多t,年外销新疆、内蒙古、陕西、广东、云南等地 8500 多 t,产品供不应求。

经过多年的扶持发展,肉牛产业发展初具规模,比较优势明显,区域布局合理。农民科学养殖的技术和水平不断提高,部分群众通过舍饲养殖已率先达到小康生活水平。

猜你喜欢
草畜示范村母牛
母牛常见产科病及治疗措施
强化人工草地建设 推动草畜产业化发展
优质草畜品种选育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对草畜平衡管理模式的思考
打造高品质流翔高钙对比示范村
初产母牛的饲养管理
母牛产犊后瘫痪该咋治
粉墙黛瓦下做强“黄桃IP”吴房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
贵州将建100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
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