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防治

2020-12-16 05:48李京林
中国畜禽种业 2020年3期
关键词:甲骨鼻炎病原

李京林

(山东省平度市古岘动物卫生与产品质量监督站 266700)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是一种广泛流行的疾病,其发病给严重阻碍养猪业发展,给养猪场造成很大影响。

1 病原简介

本病是由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引起的。病原通过革兰氏染色后呈阴性。从发病猪组织中分离到底病原呈两端着色,球杆状,大小为 (0.2~0.4) μm× (0.8~1.2) μm,散在或成对排列,偶有短链状排列,表面有鞭毛,能运动,不形成芽孢,体外培养需在有氧环境中才能生长[1]。通过应用绵羊血琼脂上进行培养,其生长后出现β 溶血。在马铃薯培养基上能良好生长,形成圆形菌落,菌落表面光滑,微凸起,还可见有闪光。在营养肉汤中培养,24h 后可以闻到培养基有腐败气味。菌体不能分解大多糖类,通常也不会产生吲哚。其在环境中适应能力较强,但其对紫外线、高温和消毒剂均敏感,在太阳光照射下2h后即可失活,在100℃的水中几秒钟也可死亡。应用常规的消毒剂均能在短时间内将其杀死。但其对低温环境较为适应,能长期存活。

2 流行病学

本病的发病通常不具有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其发生通常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当猪舍中环境不良时发病率会有所上升,尤其在阴暗、寒冷、潮湿的环境中均会导致发病率急速升高。饲养密度过大及通风较差也是本病发生的诱导因素。本病传染源为发病猪和带菌猪,病原菌在病猪鼻腔内繁殖,而后长期存在,当健康猪接触到这些病原菌时会被带菌的飞沫所感染,本病传播途径为呼吸道。本病的易感动物为猪,任何猪都能感染该病,其中易感性最高的是仔猪[2]。一旦母猪感染发病,哺乳期仔猪也会受到感染而发病。但随着猪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呈下降趋势。通常1 周龄内的仔猪发病后会引发肺炎,导致病猪出现死亡。8~30d 的猪在发病后主要表现为鼻炎症状,病程稍长的病猪可见其鼻甲骨出现萎缩情况。一般断奶后仔猪病变较轻微,甚至不出现临床症状。也有个别病猪会表现出典型的临床症状。

3 临床症状

病猪在发病后表现为严重的鼻炎症状。有不断打喷嚏的情况,甚至会出现剧烈的打喷嚏情况。尤其是在饮食过程或运动过程中,剧烈喷嚏会导致其呼吸不畅,甚至会导致其出现停食和消瘦情况,发病严重的病猪甚至会因此而死亡。病猪发生鼻炎后多表现为用鼻子拱地或在墙上摩擦鼻子等情况。有时鼻黏膜会因充血而变的潮红。病猪流鼻液,最初鼻液为清亮透明,后期变为粘脓性鼻液。有时可见鼻液中含有一些血液。鼻黏膜出现肿胀情况,导致鼻子变形。仔猪在发病后如果病程较长,可见其鼻子周围的皮肤增厚,而且出现皱褶,导致其上颚发育慢于下颚,表现为短鼻。病程进一步延长后病猪的鼻甲骨出现萎缩,鼻子歪向一边。这样的病猪生长发育性能受到影响,较难育肥。

4 病理变化

本病的病变主要集中在鼻腔及周围组织。将鼻腔切开后可见鼻黏膜充血和肿胀,鼻腔内含有大量粘脓性分泌物,有的变为干酪样物质。鼻甲骨出现变形和软化情况,有的还表现为萎缩。使鼻道界限不明显,甚至消失,有的病猪病变严重,可见其鼻甲骨完全消失。

5 诊断方法

本病通过临床症状可以确定诊断范围,但要确诊还需要通过实验室技术。常用的实验室技术有病原分离培养和染色镜检。也可采用体内故宫血清学方法进行诊断。常用的是Ⅰ相菌福尔马林凝集抗原进行血清抗体检测或用荧光抗体技术检测[3]。本病在诊断过程中还需要和其他相似疾病进行鉴别。常见的是绿脓杆菌感染,如果猪感染绿脓杆菌,会出现体温升高,从鼻腔中流出血性脓性物,而且病猪会出现鼻腔、脑膜等均有出血情况。

6 防治措施

6.1 预防

本病的预防着重加强饲养管理,严格控制猪的引种工作,引种要进行检疫,并且在进入养猪场后隔离饲养1 个月方可混群饲养。在饲养过程中要注意环境清洁卫生,做到勤打扫和勤消毒,防止周围环境中存在病原菌。要保持环境干燥和良好的通风条件,可以减少本病病原菌存活条件。饲喂病猪要求饲料营养全面和清洁的饮水。养殖场注意防止其他动物进入。本病可以通过疫苗接种来进行预防。通常是母猪在生产前4 周进行疫苗接种,每头猪接种 2ml。仔猪在 7d、28d、56d 时接种疫苗,每头猪接种0.5ml。

6.2 治疗

本病可以应用抗菌药物来进行治疗,通常应用磺胺类药物中的磺胺二甲基嘧啶,按照每头猪0.5g 的剂量拌料给母猪采食。还可以应用土霉素拌料。严重的猪需要通过肌肉注射卡那霉素,用药后2~3d 病情会缓解。

猜你喜欢
甲骨鼻炎病原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万物复苏话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方法
红尾皇冠鱼头洞病的病原分离鉴定及药敏性分析
昆明市妇幼保健院2014~2018年门急诊手足口病的病原构成变化
鱼类烂身病病原研究综述
字溯甲骨∙文承龙韵
说甲骨新缀所见的“南孟”与“奠子方”
甲骨释字四则
滴香油治过敏性鼻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