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场非洲猪瘟综合防控措施

2020-12-16 05:48丁如明
中国畜禽种业 2020年3期
关键词:猪群病猪猪瘟

丁如明

(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动物卫生监督所 210012)

非洲猪瘟具有急性传染病的特点,可以使猪的发病率及死亡率达到99.9%以上,主要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我国已将这种猪瘟列为一类动物疫病。2018 年在我国发现第一例非洲猪瘟疫情,之后疫情逐渐蔓延到全国各个地区,已成为一种流行趋势,给我国生猪养殖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需采取适当的防控措施保证其产业发展。

1 非洲猪瘟流行的特点

1.1 传染源

非洲猪瘟可感染猪和野猪,最大传染源是携带病毒的猪或发病猪,主要通过唾液、粪便、尿液等将病毒排到体外。未经高温加热处理的厨房垃圾及泔水,或者被非洲猪瘟病毒污染、含有病猪或病猪组织都可能成为非洲猪瘟的传播源。另外,病猪饲草垫料与钝缘软蜱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传染源[1]。

1.2 传播途径

非洲猪瘟的传播途径非常广泛,不仅可以直接传播,而且也可以通过间接传播,像消化道、呼吸道或血液等都可以传播非洲猪瘟病毒,不仅与发病猪直接接触可以导致病毒传播,通过被污染的饲料、水源和泔水等也可以实现传播。粪便、垫料及钝缘软蜱都会传播非洲猪瘟。大量科学研究表明,许多都有泔水直接饲喂的情况,且猪的转移也是非洲猪瘟主要的一个传播途径。

2 非洲猪瘟的相关防控措施

2.1 加强对非洲猪瘟宣传与引导工作

目前缺乏有效的药物和疫苗来控制非洲猪瘟病毒,所以做好发病前的防控工作是目前最为简单且有效的方法。养殖人员及相关部门需认真对待非洲猪瘟,引起足够重视。通过电视等媒体大力宣传非洲猪瘟,主要宣传其传播途径、流行趋势及一些行之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以此帮助社会大众了解非洲猪瘟病毒的危害,让整个社会都对非洲猪瘟树立起强而有效的防御,以此来控制非洲猪瘟在我国的传播。

2.2 进行专业指导、有效防控

养殖管理部门需对非洲猪瘟进行足够的了解和学习,同时要积极开展相关培训工作,为生猪养殖人员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进一步提高基层工作人员对非洲猪瘟的防治水平,使其具有更强的病毒防控潜力。除此之外,政府还需要积极研究疫苗,保证我国对非洲猪瘟病毒有更强的防控能力[2]。

2.3 应用生物处理措施

养殖场需要采取有效的生物处理措施来应对非洲猪瘟。并与实际养殖情况相结合,以此来有效防止非洲猪瘟的爆发。加强场内消毒,包括外来人员在进出猪场后都应接受消毒。与此同时还需要做好养殖场内外环境及各种养殖工具的消毒。对新引进的猪群进行一段时间的隔离饲养,一切正常后再对其进行混合养殖,以此来确保不会有新的病毒进入养殖场内。养殖场的工作人员应对养殖场进行区域规划相关工作,要结合猪的品种、年龄及性别等的差异分批养殖。

2.4 建立一套针对非洲猪瘟的检测预防系统

我国各养殖场应该针对非洲猪瘟建立一套完善的具有针对性的检测预防系统,一旦养殖场中的猪群出现健康问题,尤其是疑似非洲猪瘟的症状,工作人员应立刻进行隔离、提取病猪的组织进行采样,并上报给相关部门,以便能及时应对疫情。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引起相关部门对非洲猪瘟苗头的重视,有助于彻底消灭潜在病毒。

2.5 建立科学的饲养及管理体系

养殖场内应保证空气畅通,地面要时常保持干燥,同时要保持养殖环境干净卫生,以此为猪群提供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养殖工作人员在日常饲养过程中,应为猪群提供充足的养分,注意饲料营养均衡。养殖人员不仅要重视非洲猪瘟病毒,同时还要注意其他病毒的预防,科学有效的饲养与管理机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猪群免疫力,达到预防非洲猪瘟及其他疾病的效果。

2.6 健全相关应急措施

养殖场内一旦出现非洲猪瘟病例,除了向相关部门报备以外,还需要及时做好隔离工作,在确定疫情后,对受到感染的病猪及周边猪都应进行及时处理,对周边水源、饲料及排泄物都要进行及时处理,避免病毒流传到外面造成大面积感染。整个过程都必须将所有的传染源隔绝在这个区域内,同时严格把控猪只和人员流动,以此保证非洲猪瘟病毒不会向其他区域扩散。

3 总结

落实非洲猪瘟病毒防控措施需要对其流动性特点、病理变化及发病症状等做到精准把握。配合宣传工作,加大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与技术支持,同时采用行之有效的饲养管理策略,全面监测生猪养殖的整个流程中,确保及时发现并在源头上遏制病毒蔓延,最大程度的避免非洲猪瘟给生猪养殖业带来的损失。

猜你喜欢
猪群病猪猪瘟
中兽医辨证治疗猪湿热黄疸
非洲猪瘟防控形势及防范措施
健康猪群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氟苯尼考对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非洲猪瘟对菲律宾已造成1350亿比索的损失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病猪喂药有办法
非洲猪瘟常态下猪场建设的12345
养猪不患瘟病特效法
猪群中暑咋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