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显学习本质,让“教学做”真正“合一”

2020-12-16 06:34徐伟安江苏连云港市灌云经济开发区实验学校
教书育人 2020年19期
关键词:教学做爬山虎合一

徐伟安 (江苏连云港市灌云经济开发区实验学校)

陶行知先生一生创立了众多的教育理论,对当下的教育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其中,“教学做合一”理念就是最为典型的代表。教的方法要依托于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依托于做的方法。因此,语文课堂教学要让学生经历完整的学习过程,将教师之教、学生之学与实践之做有机整合。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要能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有效激活学生原始化的认知经验,着力培养学生运用语文、体悟语文能力的培养。

纵观当下语文课堂,虽然语文教学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其内在发展所受到的制约也是非常明显的。各种满堂灌、题海战术和填鸭式教学,很多教师并没有真正融入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教学做合一”。这样的课堂教师教得劳累,学生学得无趣,导致语文课程完全异化成为纸上谈兵。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正确认识“教学做合一”理念的精髓,构建合作、对话、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

一、交还权利,营造“教学做合一”的学习环境

陶行知先生早就说过:“好的先生不只是教书的,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语文课堂教学,要积极落实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契合学生爱想象、爱探究的认知天性,为学生创设自由而宽松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将“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得到根本性的落实,充分运用“教学做合一”理念,将原本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生动化,便于学生感知吸收、提问质疑,将学习真正落到实处。

如,统编版教材四上《爬山虎的脚》一文,主要描写了爬山虎的叶片、脚和爬行过程。四年级学生学习这篇课文,了解和概括课文内容并不是一件难事,但这篇课文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会观察”,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文中还原、提炼出作者的观察方法,应该成为这篇课文学习的重点。教师没有让学生一味地死读书,更没有将自己的解读和认知和盘托出,而是设置了“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板块:假如将叶圣陶爷爷所写的这篇《爬山虎的脚》,拍摄成一个介绍爬山虎的小视频,你会拍哪些画面?在这样的问题下,学生需要经历这样的学习过程:首先,关注文本所表达的信息,了解爬山虎叶片和脚的外形特点,关注爬山虎究竟是怎么爬的;其次,还原作者的观察方法。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对文本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认识到作者描写满墙的叶片完全是整体的角度。学生借助文字内容,还原了作者的观察方法,顺势解决了拍摄小视频的实践任务。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将教学与学生的学习有效地统整在拍摄视频的实践活动中,升华了学生的学习、思维与操作之间的关联,更好地推动了学生理解和实践能力地发展。

二、置换角色,搭建“教学做合一”的实践平台

古语有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所谓教学,本质上就是教学生“学”的过程,让学生在实实在在的学习过程中提炼方法、归纳方法,最终掌握方法。教师可以紧扣“教学做合一”思想,尝试角色置换,将更多的权利和自主空间还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勇敢、自觉地进行实践与尝试,给他们以展示的契机,更好地落实到文本中。

如,统编版教材中《太阳》是一篇非常典型的说明文。教学这篇课文时,很多学生对课文中介绍的知识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太阳之大、之重,大大出乎他们的意料,但对于作者是怎么介绍的,列出的数字、进行的对比,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则没有多少学生过问。怎样才能让学生的思维从内容层面,转向表达层面呢?教师相机设置了这样的实践环节:1.举行班级科学博览会,将与太阳相关的文本知识、课外知识收集、整理,以展览会的形式呈现出来;2.转换角色:如果你来做小老师,将太阳的相关知识,介绍给五六岁的弟弟妹妹听。很多学生认识到不能将博览会中呈现出来的知识,介绍给弟弟妹妹,因为他们听不懂,要将知识更加直观化,要能够与他们的生活相关。此时,很多学生认识到,作者运用作对比、列数字等说明方法的效果,他们尝试着用这样的方法,将其他收集而来的知识进行对比与整合,并转化成弟弟妹妹都能听得懂、能接受的语言,让学生在品悟方法、运用方法的过程中,提升实践能力。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的职责在于组织活动、点拨引导;学生对文本的学习,在于阅读汲取知识,学会概括提炼;师生共同实践时,就包括了阅读、转化、提炼、书写、表达等多种方式。一篇课文,成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载体,更成了学生学习和表达的资源,整个教学在“教学做合一”的方式中得到了推进。

三、扩展视野,扩展“教学做合一”的实践路径

陶行知先生所创立的教学做合一,其实与它所创立的生活教育理论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在践行教学做合一理念时,语文教学就应该广泛地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关联,将学生内在思维的触角伸向到更为广阔的自然社会中,充分发挥语文开放性的特质,让学生以更加鲜活的姿态投入到课文的自主探究过程中。

以六年级上册老舍先生的《草原》为例,这篇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描写了作者初次进入草原所看到的美丽景象。作者的语言清新自然,描写生动,展现了草原广阔、一碧千里的特点。如果教学仅仅将学生的思维局限在文本的语言上,学生就只能跟随着作者所描写的方向去感知草原的特点。因此,教师在践行“教学做合一”理念时,鼓励学生结合网络资源及自身经历,广泛收集与草原相关的图片,并且将其制作成相关专辑,引入课堂,与文本中的语言对照着学习,形成图片与文字之间的相互照应。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有效地感知了文点,而且还通过制作的方式更深入地感受了文本语言表达的魅力,从而对草原的特点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并没有将自己的教学局限在教材上,而是将做与学有机地统整在一起,形成了高效而富有开放性的课堂状态。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我们要努力践行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教学做合一”思想。契合学生的内在认知规律,凸显语文教学的本质要求,真正地把课堂教学推向一个全新的境界。

猜你喜欢
教学做爬山虎合一
“人车合一的体验很奇妙”
人剑合一
爬山虎
爬山虎
南大百岁爬山虎令人神往
开封“22证合一”开全国先河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学生本位教学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中职电子商务专业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教学做”合一模式下的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高等数学教学实践探索
基于“教学做”合一模式下的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高等数学教学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