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皮肤真菌病防治

2020-12-16 05:48徐建平
中国畜禽种业 2020年3期
关键词:真菌病真皮层分生孢子

徐建平

(甘肃省定西市漳县三岔镇畜牧兽医站 748300)

1 皮肤真菌

猪的皮肤真菌病主要由真菌门的半知菌纲、念珠菌目、念珠菌科的毛癣菌和各种小孢霉菌感染所引起。毛癣菌感染占临床病例的60%以上,毛癣菌为多细胞微生物,由菌丝和孢子两部分组成,菌丝细小,可植根于真皮组织中,孢子连接成链,大分生孢子呈细棒状,数量较少,小分生孢子呈葡萄状,主要侵害皮肤、毛发和角质。小孢霉菌是仅次于毛癣菌的主要致病菌之一,也是由菌丝和孢子两部分构成,主要生长在毛干的四周,大分生孢子为梭形,小分生孢子呈卵圆形或棒状,主要侵害皮肤和毛发,对角质无侵害作用。皮肤真菌对环境的抵抗力非常强,可以独立生存在周围环境中,对干燥、热、阳光直射、紫外线等不良条件都有抵抗作用,在皮肤脱落碎片上能存活5 年之久而毒力不减[1]。

2 简介

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以秋冬季节发病率最高,不同日龄、性别和品种的猪都能发生感染,除了猪之外,牛、马、羊、家兔、鸡等也都能发生本病。病猪和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通过不断摩擦病灶部位皮肤而向环境散毒,脱落的皮屑、结痂及分泌的渗出物中都含有大量病原,一旦健康猪接触就会被传染。阴暗潮湿的环境更利于本病的扩散,饲养密度越大的猪场本病发生率越高,应激对本病有促发作用。

3 临床表现

感染猪主要表现局部奇痒,喜欢用皮肤蹭墙、地面或者栏杆,采食量下降,精神差,容易烦躁不安,个别猪体温升高,病灶部位起初充血,之后为水肿,随着病情发展,逐渐发展为丘疹和水泡,破裂后留下结痂,如果有出血则为血痂,痂皮很容易被蹭掉,露出溃烂的肉芽组织,有些猪还会发生继发感染,导致局部化脓。病灶可分布在全身各个体表部位,但以头部、颈部和肩部最为集中。

4 诊断

根据病猪的临床表现很容易诊断本病,要想确诊还需借助实验室检查。取病变部位的皮肤或渗出物,将其置于载玻片上,滴加10%氢氧化钾碱化处理,盖上载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如果能见到分枝状的菌丝体及孢子,则可确定为皮肤真菌病。也可以将病料用70%的酒精或2%石炭酸溶液浸渍5min,再用生理盐水冲洗,之后接种于沙堡弱氏培养基上,25℃恒温培养20d,期间观察菌落的生长速度、形态及色泽,之后染色镜检确诊[2]。

5 预防

皮肤真菌虽然对环境不良因素的抵抗力较强,但对某些消毒剂敏感,如2%火碱溶液、石灰水、3%福尔马林溶液、2%戊二醛消毒液等,猪场可通过科学消毒的方式来预防本病的发生。猪场内环境用石灰水进行泼洒,每周1 次,舍内环境用2%的火碱溶液消毒,每周2~3 次,猪出栏后先彻底清理圈舍内的粪便及垃圾,之后用甲醛对舍内进行封闭熏蒸消毒,空舍时间不能低于2 周,之后再引进下批次猪。

本病主要经猪与猪之间的密切接触及污染的器械传播,故一定要控制饲养密度,不能太拥挤,保持猪舍通风。不同猪舍的饲养器具和衣物一定要专舍专用,且要定期在太阳下暴晒消毒。发现病猪及时隔离,对于长期久治不愈的病猪务必淘汰处理。完善管理制度,对一线员工定期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便于第一时间发现病情,及时防控[3]。

6 治疗

真菌性皮肤病的治疗难度较大,跟人的脚气病一样,同属真菌性皮肤病,有的猪治疗很长时间,虽然能见到症状的改善,但容易反复,难以根治。这其中的根本原因是真菌感染后往往存在于皮肤的深层组织,药物涂抹后,由于皮肤屏障的存在,很难有效深入到真皮层发挥药效,故严重感染猪的治疗,必须使用有特殊工艺技术,皮肤穿透能力强的抗真菌药品。目前兽药技术中,微乳化技术制备的透皮剂对严重感染的病猪治疗效果显著,微乳化后的药物粒径小,容易穿透皮肤表层和真皮层,且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治疗更加彻底。对于早期感染的病猪,致病菌还未完全深入到真皮层,治疗时选择用10%的硫酸铜溶液或克霉唑软膏即可,每天涂抹2 次,连续使用1 周即能收到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轻度感染还是严重感染,治疗前最好用剪刀剪去病灶处的毛,有结痂的揭掉,露出真皮后再用药可大大增加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另外,兽医人员在治疗过程中一定要戴防护手套,部分真菌不但能导致猪的感染,对人也有一定感染力,很容易引发人畜共患,治疗过程中务必做好自身防护工作。

猜你喜欢
真菌病真皮层分生孢子
更 正 声 明
高频超声对带状疱疹早期诊断的临床研究
鸡 妈 妈
透明质酸在外用传递系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97例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临床分析
77例儿童甲真菌病临床特征及病原学分析
涂橄榄油真的能消除妊娠纹吗
界线类偏结核样型麻风一例
暗色丝孢菌中国一新记录属
白僵菌Bb38菌株小米培养基与SDAY培养基培养耐热性状差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