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蓝莓栽培现状及人工栽培技术

2020-12-16 12:08长春市南湖公园吉林长春130000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0年12期
关键词:壤土蓝莓人工

●李 爽(长春市南湖公园 吉林 长春 130000)

蓝莓又名越橘,为杜鹃花科越橘属植物,是一种灌木小浆果植物。野生蓝莓是一种矮脚野生、果实颗粒小但富含花青素的低灌木植物,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大兴安岭和小兴安岭林区。人工培育的蓝莓以高丛蓝莓、矮丛蓝莓以及兔眼蓝莓为主,其中高丛蓝莓分为北高丛、南高丛和半高丛。人工培育的蓝莓改善了野生蓝莓的口感,果实更大,果肉饱满。

人工栽培蓝莓区域主要集中于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等地。

1 我国蓝莓的栽培现状

我国蓝莓人工栽培起步较晚,开始于1981年,由吉林农业大学牵头从国外引种进行栽培试验,其中‘美登’等四个品种在白山、松江河和安图三地的栽培表现良好。但我国蓝莓栽培真正形成产业化发展是在2000年,吉林农业大学小浆果研究所与青岛杰诚食品公司合作在山东省胶南建立了10hm2的北高丛蓝莓基地,到2003年栽培面积发展到50hm2,成为我国蓝莓产业化栽培最早和面积最大的一个生产基地[1],中国蓝莓产业化栽培跨入新时代。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蓝莓栽培面积达到5.59万公顷,总产量1.54亿千克。目前我国有27个省市种植蓝莓,北至寒温带气候的黑龙江,南至热带季风气候的海南,大致分布在黑吉两省、辽东半岛、胶东半岛、云贵高原和东南沿海地区等五个区域[2]。目前蓝莓的商业栽培面积最大的是山东省,其次是辽宁省,吉林省位居第三位。黑龙江虽然起步较晚,但是近两年发展速度迅速。吉林省在国内则是开展蓝莓种植比较早的省份。近年来,对于蓝莓等小浆果的产业发展,政府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和大力的支持,因此农民种植蓝莓的热情高涨,种植面积也与日俱增,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2 蓝莓的人工栽培技术

2.1 蓝莓的生长习性

适宜蓝莓生长的土壤环境为弱酸性,土质相对疏松,种植人员需对光照时间、强度及降雨量、温湿度等多项指标进行科学控制,为蓝莓生长创造理想的环境[3]。蓝莓喜光,也喜湿,较大的光照强度和湿度更适宜它的生长,虽然蓝莓对低温有较强的承受能力,适合生长在温度偏低的地区,但冬季也要做好蓝莓嫩芽的保温工作。高丛蓝莓适宜生长在年平均气温12~15℃的气候环境中,兔眼蓝莓适宜生长在年平均气温12~20℃的气候环境中。

2.2 建园选址

由于蓝莓是多年生果树,所以蓝莓园选址一定要慎重,长远考虑。应选择在光照条件较好、湿度适宜、自然环境优美的山区、丘陵等地,远离城镇、化工厂、冶炼厂等有工业三废的污染源及其上风口。蓝莓的种植要求土壤pH值在4.5~5.5之间,砂质壤土,质地疏松,有机质含量不低于3%为宜。如土质不达标,需进行适宜的土壤改良后方可种植。

2.3 土壤改良

蓝莓成活的关键就是土壤环境。种植前,一定要测量土壤pH,对于不达标的土壤,需要在种植前6个月,最迟在种植前1个月进行改良。改良方法:在草炭土壤地栽培蓝莓,无需过度整地,按照15 000~22 500kg/hm2的标准施入腐熟有机肥即可,砂质壤土每667m2需施硫磺粉20~40kg,壤土需施硫磺粉40~80kg,pH值可降低1左右[4]。整地前每667m2要掺入15~20m3的草炭土、15~20m3的锯末或者河沙,5m2的腐熟有机肥,将以上物料搅匀均匀铺到地面上。旋耕3~4遍,保证所有物料充分混合搅拌均匀。也可采取局部改良的方法,pH值每降低1,每667m2砂质壤土添加5~10kg硫磺粉,壤土则需添加5~10kg,在起垄后结合开挖定植穴进行。

2.4 整地定植

因为蓝莓根系较浅,不耐涝,雨水过量时,其根部会因缺氧腐烂,导致植株死亡。所以若选择平地作为园区,则需要作畦,畦宽120cm,畦高30~40cm,畦间留80cm左右作业道,设置排水渠,在畦上挖定植穴。若选择山地作为园区,则要选择向阳坡的中下位置种植,坡度控制在15°以内。若坡度过高,则需要整理成宽度为2~3m的梯田。

蓝莓的定植期要结合当地环境气候特点,选择在春季3~5月定植为宜。定植穴长、宽、深以0.4~0.5m为宜,株距在0.1m左右,穴底填入腐熟有机肥、氮磷钾复合肥等,上部回填腐殖土,定植后踏实,浇水,做好定植沟便于后期管理。定植时需注意的是,对于自花授粉的蓝莓品种如南高丛蓝莓,可单品种建园定植,但对于自花授粉不结实的兔眼蓝莓,则需配置授粉树,按照主栽品种∶授粉树1∶1或者2∶1的比例进行配置。

2.5 修剪

定植后的蓝莓需要及时修剪,前两年以轻剪为主。初果期的修剪应按照强枝弱剪、弱枝强剪、疏除细枝的原则,疏除基部弱小重叠的树枝,以提高树冠,控制株产在1~2kg。对于盛果期树木修剪,要考虑树形,根据枝条强弱进行适当的保留和摘除,确保树形通风透光。而衰老期的树形则要回缩主干甚至全部剪除,待来年重新发枝。

2.6 病虫害防治

蓝莓病虫害防治本着“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确保果实安全生产。蓝莓常见的病虫害主要有炭疽病、白粉病、僵果病、根腐病、茎溃疡病、灰霉病和刺蛾、果蝇、蚜虫、金龟子等。可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的方法,在结果期尽量不使用化学防治,尤其是采果前30d禁止使用农药。农业防治主要是人工摘除虫卵,清除杂草、清扫枯枝落叶,及时摘除病果、裂果、病叶,并将所有清除物集中销毁;生物防治可在果园内利用害虫天敌或者应用性引诱剂、生物制剂等杀灭害虫;物理防治是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和趋化性,用杀虫灯、糖醋液、粘虫板等进行诱杀;化学防治要在病虫害发生的初期和关键期进行施药,春季要对全园喷洒波美3~5°的石硫合剂,以杀死虫卵。此外,由于蓝莓果实酸甜可口的味道受到麻雀、喜鹊、乌鸦的喜爱,还应注意鸟害的预防,可用防鸟网、稻草人、电驱鸟器等方式进行驱赶。

猜你喜欢
壤土蓝莓人工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人工“美颜”
苏格兰:种植者呼吁推广本地蓝莓
土壤质地及砧木影响苹果根际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及其碳源利用
CONTENTS
红花尔基水利枢纽工程壤土心墙坝碾压试验分析
甜甜的蓝莓果
人工制冷
蓝莓
人工降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