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下让小学数学学科插上高效翅膀

2020-12-17 05:02江苏省南京市花港第一小学
数学大世界 2020年31期
关键词:习题数学知识内容

江苏省南京市花港第一小学 汪 敏

新课改的发展使得课堂教学氛围发生了很大的变动,一定程度上,教师不再将教育的目光局限在学生个人的学习成效上,也开始将目光放在学生的能力和智力发育等多个层面上,使得学生和教师在完美的配合下共同跟上当前时代的潮流,促进教学模式的革新。所以,在教授数学内容中,为了让小学数学学科插上高效翅膀,教师也应当主动地将生活元素、趣味元素等融入课堂之中,同时注重分层施教,从而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发展技能。

一、注重生活元素介入,提升学习动力

数学知识的来源是生活,数学知识的服务对象也是生活,在课改中也强调了数学学科中的生活要素,指明了数学学科与生活间的关联性。同时,与数学教材当中相对陌生的数字和符号相比,学生对自己生活周边的事物抱有熟悉感,也会因为自己熟悉的内容出现在课堂,而产生学习的动力。因此,在具体讲解数学课程时,教师应当从学生的周边生活出发进行教育内容的设计,使得学生可以减弱对数学知识的陌生度,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对于生活的重要价值,逐步增强学习的动力。

例如,在《千米和吨》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对教材上的知识点进行分析,能够明确地意识到千米、吨等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因此,在课堂上对学生教授“千米”时,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你在哪些地方听过千米呢?”让学生先主动地从生活经验出发,提出在生活中关注过的事物,初步指出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随后,教师为学生播放一些平时拍摄的火车、高铁、运动会等镜头,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哪些事物是需要千米做单位的。之后,基于学生头脑中建立的生活印象,教师再对学生详细讲解千米的含义以及单位之间的换算等,在提升学生学习动力中提高教育质量。

可见,教师从生活的层面出发进行教育内容的切入,能够有效地减少学生的恐慌心理,让学生看到数学知识的价值,从而在生成学习动力中主动地投入精力,完成学习活动。

二、融入趣味教育元素,加强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态度的调节剂,也是学生主动耗费心神进行知识探究的源泉。如果没有兴趣作为支撑,那么学生也很难进入理想的学习状态,教师的教育价值也不能得到较好的体现。因此,在这一背景下展开数学知识的讲解工作,教师也应当将乐学作为教学的方向,凸显出愉悦教学的价值。所以,数学教师应当尽早地转变教学模式,积极地结合数学教学的内容进行趣味教学模式的创建,让学生在高涨的情绪中,主动地对数学课堂投入更多的情感。

例如,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中,结合本节课的算理内容,教师制作包含相应习题的课件,并按照难度进行依次排列。随后,当教师在课堂中教授了基本的算理内容后,教师将习题课件展示给学生,让全体学生对简单的习题进行计算。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观察,在规定时间内将所有习题回答正确的学生获得继续参赛的资格,完成下一阶段较难习题的计算。这样,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游戏的趣味性,也能够感受到其中的闯关色彩,从而强化自身的计算能力。

显然,教师基于数学教学内容为学生创建游戏活动,能够打造趣味化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切实地提升学习的兴趣,增强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效果。

三、实现分层教学设计,满足个体需求

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学习经历是存在一定差异的,因此,不同的学生所具备的数学知识认知能力也是不同的,与之对应的是学生对知识的需求也是不同的。所以,在现阶段对学生教授数学内容,教师应当围绕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教学活动的层级安排,以便在满足个体需要的同时打造优质教育模式。

例如,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对学生以往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知识的效果进行分析,指出哪些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能力较强,哪些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认知存在问题等。之后,教师针对学生的不同能力,了解学生的不同需求,如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了解到他们期望提升综合能力,随后,教师针对学生的情况为学生设置特定的学习任务,使得每个层级的学生都能够在相应的活动中汲取养分,得到成长。

总而言之,课程改革进程的发展,使落实有效的教学策略、打造高效的教学氛围,成为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热潮,但是,目前的教学现状并不能满足教师的这一需求。因此,一线的数学教师应当提升对课改的认识,跟上课改的思潮,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猜你喜欢
习题数学知识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一道课本习题“链式反应”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对一道习题的多角度思考与拓展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关于一道习题解的讨论
主要内容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