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病理类型脊柱骨肿瘤影像学特征及诊断分析

2020-12-17 08:55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13期
关键词:良性影像学骨质

苑 乐

(宁津县中医院放射科 山东 德州 253400)

脊柱骨肿瘤作为临床中一种常见性疾病,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都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不同病理类型下的脊柱骨肿瘤的影像学特征也存在明显的不同,对其展开具体的诊断分析尤为必要。本文主要针对2019 年1 月至2020 年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52 例脊柱骨肿瘤患者展开研究,研讨分析不同病理类型脊柱骨肿瘤影像学特征及诊断,现将相关内容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

本院在患者知情同意的基础之上,将2019 年1 月至2020 年2 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脊柱骨肿瘤患者52 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的男女比例为26:28,年龄最大值76 岁,最小值为20 岁,中位年龄为(48.33±1.46)岁;最大病程10 年,最小病程2 个星期,中位病程(4.98±1.87)年。骨肿瘤的分类以及标准参照世界卫生组织相关要求,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为腰背胸痛、肌力下降以及放射性疼痛。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且知情签署相关协议书,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均符合脊柱骨肿瘤病症的诊断标准,且经过穿刺活检手术病理的确诊,具有完整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这些资料对后续研究和治疗能够提供非常大的帮助,是重要的医学佐证和辅助工具,对此说明可以充分进行讨论研究,并且,在具体的工作中加以利用和总结。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使用美国GE的生产的X线机进行X线检查,对各个数据以指标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论述,在患者仰卧的体位状态下,摄片常规操作于脊柱区域。对所有患者使用美国GE 生产的64 排128 层螺旋机进行CT 扫描,扫描位置为患者的正侧位脊柱,将扫描参数设置为0.625 毫米的层间距,0.625 毫米的层厚,280 毫安的电流,120 千伏的电压,同时在增强扫描期对患者注射非离子对比剂碘海醇,3.5 毫升每秒[1]。对所有患者进行MRI 检查,使用美国GE 生产的1.5T 磁共振扫描机,超导1.5T,线圈扫描患者体表的脊柱以及相邻椎体,轴位T1W1、T2W1 为磁共振扫描机序位,同时序列扫描弥散加权像以及增强T1W1[2]。

1.3 观察指标

在所有患者上述X 线、CT、MRI 检查,图像资料需要交由放射科高资历医师进行,因为这部分内容中很多复杂的医学知识需要深入实践分析,并且要求具备较高的知识储备,观察影像学的变化征象,涉及边界的膨胀以及硬化等,同时需要明确病灶位置,两名医师需要相互协商确定最终统一的意见,并且,根据各自的意见不同进行相应的总结,并且找出其中的不同之处加以进一步的论证和分析。

2 结果

12 例患者为骨肿瘤良性,其中X 线检查呈现出患者轻微的骨质破坏,CT 检查的膨胀性改变程度不够明显,MRI检查结果显示患者椎管位置出现压迫,有软组织肿块出现在患者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当中,在增强扫描时出现的信号并不均匀,征象没有出现特异性。17 例患者为骨肿瘤中间性,其中有8 例患者为骨母细胞瘤,其中X 线检查结果呈现出患者的骨质出现破坏,软组织形成为邻近组织当中,具有完整的包膜,并呈现出分叶状。另外,CT 检查结果呈现出1 例患者出现病灶内出血坏死。MRI 检查结果显示信号不均匀,T1、T2 以及STRI 信号稍高,分叶征状出现在边缘位置。另外,9 例患者为动脉瘤样骨囊肿,其中X 线检查结果呈现出患者的囊性膨胀性骨质破坏,边缘位置较为清晰,椎体较扁;CT 检查结果呈现囊性膨胀性病灶较为清晰,分叶征出现在病灶边缘位置,骨性可以看见内部出现改变,钙化影具有高密度出现在椎弓内部,同时椎管较窄;MRI 检查结果呈现出膨胀性的骨质破坏,低信号的T1W1,高信号的序列T2W1,高信号的STIR 序列不够均匀,病灶区域边缘位置较为清晰,同时深入椎管之中,造成硬膜囊以及脊髓的压迫,造成椎体的变宽以及扁平。23 例患者为骨肿瘤恶性,其中有18 例患者为浆细胞骨髓,X 线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的骨质破坏同时伴有骨质疏松,散落或者单发于低密度区域,可见病灶边缘位置较为清晰,改变状态多为膨胀性以及虫蚀样,患者的椎体会出现压缩性的骨折;CT 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的骨质出现破坏,病灶出现穿凿征状,病灶区域边界清晰;MRI 检查结果呈现出椎体的膨胀性骨折破坏,伴随而来的是改变附件虫蚀,低信号的T1W1,中信号或者略高信号的T2W1 序列,患者的椎间盘并无受累状况。

3 讨论

脊柱骨肿瘤病症在临床中的发病率普遍提升,导致此种疾病出现的原因众多,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对患者的身心产生不利影响。由于此种疾病的发病机制复杂,疾病自身也面临着相关的分型,常见的分型主要包括良性的以及恶性的,良性的脊柱骨肿瘤主要有血管瘤、纤维结构不良以及骨瘤、单纯骨囊肿等[3]。而恶性的脊柱骨肿瘤主要有非霍奇金淋巴瘤以及孤立性浆细胞癌、浆细胞骨髓瘤,不具有典型性特征的脊柱骨肿瘤影像学征象,对于临床病症的确诊而言带来极大的影响。在本次研究中,12 例患者为骨肿瘤良性,17 例患者为骨肿瘤中间性,23例患者为骨肿瘤恶性,且发病区域主要集中在腰椎、颈椎、胸椎以及骶尾椎的位置[4]。对于脊柱骨肿瘤病症,应用不同的影像学检测手段,对于检测结果也产生一定的影响,分辨率最高的即为CT 检测,在细节成像方面具有极高的优势,主要是针对椎旁软组织自身而言,能够将微骨质的区域性损伤清晰的呈现出来。MRI 检测在软组织方面具有极高的分辨率,对于病症早期需要加以检测,能够及时发现病灶组织,同时在骨髓内发生病变[5,6]。X 线成像技术与其他影像学技术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主要是针对良性以及中间性而言,边缘化的程度在X 线、CT 检测以及MRI 检测呈现出骨质破坏的形式,了解骨髓内病变。

本文最终探讨结果与张斌青,张国庆,刘玉珂等学者[7]的研究结论大体具有一致性,本文最终研究结果显示,在选取研究的52 例脊柱骨肿瘤患者中,共计12 例患者为骨肿瘤良性,17 例患者为骨肿瘤中间性,9 例患者为动脉瘤样骨囊肿,23 例患者为骨肿瘤恶性,其中有18 例患者为浆细胞骨髓,所有患者的最终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相比,CT 检查结果更为显著。

综上所述,不同病理类型脊柱骨肿瘤影像学特征及诊断分析也存在显著的不同,临床应用中需要根据患者自身病症的实际情况,合理应用X 线、CT 及MRI 检测手段,从而确保检测结果的真实可靠。

猜你喜欢
良性影像学骨质
2022 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专题介绍
预防骨质疏松,运动提高骨密度
走出睡眠认知误区,建立良性睡眠条件反射
观察肺结核合并肺癌的CT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
2019-nCoV感染者胸部影像学与实验室指标相关性分析
关注健康 远离骨质疏松
良性胆肠吻合口狭窄球囊扩张与再手术治疗的疗效比较
Bp-MRI灰度直方图在鉴别移行带前列腺癌与良性前列腺增生中的应用价值
骨质疏松怎样选择中成药
卵巢甲状腺肿影像学分析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