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2020-12-17 08:55侯晓芬刘佩秀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13期
关键词:开腹肌瘤切口

侯晓芬,刘佩秀

(大同市第一人民医院妇科 山西 大同 037000)

1 引言

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子宫肌瘤发病率为20%~80%[1]。目前临床治疗子宫肌瘤仍以手术治疗为主,其中子宫肌瘤剔除术和传统开腹手术是较为常见的两种手术方法。但子宫肌瘤剔除术能够有效的维持患者子宫的生理功能,保留患者的生育能力,极大地符合一些想要再次妊娠的患者需求,故应用也日益普及。本文中,笔者回顾性选取90 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探究子宫肌瘤剔除术和传统开腹手术的效果差异,具体过程如下。

2 资料和方法

2.1 一般资料

通过本单位伦理组织的审批通过,患者知情同意。选取2018 年1 月至2019 年1 月我院收治的90 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诊断结果经手术和病理证实。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腹或经阴道B 超检查,以明确肌瘤的数目(≤3 个)、位置均为肌壁间肌瘤、大小、类型,具备子宫肌瘤手术指征,要求保留子宫;治疗方法由术者与患者共同决定手术方式,在患者选择前对两种治疗方法均进行相关介绍。

排除标准:排除存在心、肺、肝、肾等脏器功能严重不全患者;排除存在子宫内膜或子宫颈恶性病变患者;排除存在凝血功能以及手术禁忌患者;排除术前应用GnRHa者。

对照组患者45例,年龄28~50岁,平均年龄(38.5±1.1)岁;肌瘤直径5.5 ~9.2cm,平均直径(7.8±0.4)cm。

观察组患者45例,年龄27~50岁,平均年龄(38.3±1.2)岁;肌瘤直径5.7 ~8.9cm,平均直径(7.5±0.2)cm。

两组患者在年龄、肌瘤数目、肌瘤位置及病情状况方面对比无较大差异(P>0.05)。

2.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患者进入手术室后,行腰硬联麻后保持仰卧位,具体操作按照《妇产科手术学》[2]记载进行,取患者下腹部正中行横切口或纵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皮下脂肪、腹直肌前鞘,随后牵拉腹直肌、提起腹膜,进入腹腔中,并使用大纱垫排垫肠管,将子宫暴露在视野中,查探患者子宫肌瘤位置、数目、大小等数据,确定后于子宫肌瘤周围注射稀释的垂体后叶素(6U 垂体后叶素+20ml 氯化钠注射液),随后切开肌瘤表面浆肌层,钝性逐个剔除肌瘤,薇乔线逐层缝合关闭瘤腔,逐层关腹,术后给予患者常规抗生素治疗。

观察组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全麻后下保持头低臀高的膀胱截石位,置举宫器,建立人工气腹,并将压力控制在13mmHg 左右,随后于患者脐上开出1cm 的纵形切口,并使用1cm 套管针进行穿刺,穿刺完成后,将腹腔镜相关设备探入患者腹腔内进行检查,再度确定患者肌瘤的位置、数目、大小等数据,并且观测患者盆腔是否存在粘连。双人操作,主刀医生站患者左手侧,于患者左侧下腹部反麦氏点及脐部左旁10cm 处开0.5cm的切口,助手于右侧下腹部麦氏点处开1.5cm 的切口,并放入进行手术的相关设备。随后采用6U 垂体叶素+20ml氯化钠注射液注入子宫肌瘤周围以减少出血,注射过程中特别注意监测患者血压及心率变化。在子宫肌瘤突起最明显处用电凝钩纵行切开肌瘤表面浆肌层,随后切开肌瘤表面,采用抓钳进行瘤体剥离,同时术中尽可能保护子宫内膜的完整性。用1-0 可吸收薇乔线线全层或者分层缝合肌层组织,深层采用l ~2 个“8”字或连续缝合,浅层连续缝合。用电动旋瘤器将肌瘤旋成条形自右侧下腹部麦氏点取出。冲洗盆腹腔,排CO2气体,拔出套管,关闭穿刺孔,术后给予患者常规抗生素治疗。

2.3 评判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状况。治疗指标纳入: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状况有:切口疼痛、切口脂肪液化、肠梗阻、皮下气肿、感染。

2.4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两组患者治疗指标对比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指标对比(±s)

住院时间(d)对照组(n=45) 330.4±120.8 84.7±32.5 30.2±7.6 10.4±1.6观察组(n=45) 203.1±104.1 60.4±28.4 18.4±4.9 7.2±1.1 P 值 <0.05 <0.05 <0.05 <0.05组别 术中出血量(ml)手术时间(min)术后肛门排气时间(h)

3.2 两组患者并发症状况对比

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有:切口疼痛12 例、切口脂肪液化2 例、皮下气肿0 例、感染2 例、肠梗阻1 例,共计17 例,并发症总发生率37.8%。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有:切口疼痛4 例、切口脂肪液化0例、皮下气肿2例、感染1例、肠梗阻0例,共计7例,并发症总发生率15.6%。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明显(P<0.05)。

4 讨论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常见于30~50 岁妇女。对于有症状的子宫肌瘤患者多数采用手术治疗,对于要保留子宫的妇女,则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在本文中,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观察者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表明,在子宫肌瘤患者治疗中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可以显著的缩短患者治疗所需的时间,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极大的利于患者的身体康复。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相比各有优缺点。Reich H 等[3]学者研究表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有着切口小、创伤少等多种优点,故术后病率低,恢复快。李孟慧等[4]学者有研究表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术后残留率高于开腹术式,但术后短期复发率相近;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操作简单、剔除肌瘤直径大、剔除肌瘤数目多且剔除肌瘤重量大等优势,直视下缝合关闭瘤腔更彻底,子宫形状恢复得更好。张庆霞等[5]学者有研究表明:对于单个子宫肌瘤仍以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为首选,对于多发肌瘤(≥4 个)、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复发的多发肌瘤,需要充分考虑肌瘤位置和手术困难程度,可考虑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目前我院对于子宫肌瘤剔除患者术前要请经验丰富的超声科医生给患者肌瘤定位,术中尽量剔除定位的肌瘤,以尽可能减少肌瘤的残留。

综上所述,对于子宫肌瘤剔除应综合肌瘤大小、数目、部位、有无合并症及手术者擅长的手术方式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做出个体化选择。对于子宫肌瘤(数目≤3个)患者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可以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出现,极大的利于患者身体的快速康复,值得被大力的推广以及应用。

猜你喜欢
开腹肌瘤切口
腹腔镜手术与开腹卵巢囊肿剥除术治疗卵巢囊肿的临床效果
腹腔镜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海扶刀对比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效果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小切口”立法:地方人大立法新风向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对比研究
腹腔镜与开腹直肠前切除术的近期疗效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