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现状分析与劳动教育体系构建

2020-12-17 03:29周传超姚婷方敬佳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18期
关键词:问题导向体系构建劳动教育

周传超 姚婷 方敬佳

摘 要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部分,在践行素质教育,培养全方位发展人才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通过对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调研分析发现,学生对于劳动教育认知存在偏差,家庭、学校、社会对劳动教育的主体责任和价值期待方面存在一定矛盾,劳育缺乏体系设计和考核机制支撑。因此,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教育价值观念,促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有针对性构建劳动教育体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劳动教育 现状分析 问题导向 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

1高职院校学生劳动教育的意义

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2019年12月,中央深改委会议通过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文件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把握育人导向,遵循教育规律,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2019年4月,教育部颁布了《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扩招背景之下,切实抓好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对于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准确把脉当前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现状,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全国教育大会讲话精神,贯彻落实《意见》要求是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发展的新道路、新方向。

2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2.1对劳动教育认知层面存在的偏差

(1)对劳动的认识单一化、片面化。一方面,人类社会发展早期,体力劳动基本上劳动的全部内容,虽然随着科技的发展,体力劳动逐渐被取代,脑力劳动在社会分工中的日趋重要,但劳动等同于体力劳动的认识在人们头脑中逐步固化下来。另一方面,多元文化的冲击,导致价值观多元化。两方面的冲击导致对劳动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三观,劳动过程中提升自我实践能力的重要作用被淡化和忽视。

(2)家庭、学校、社会对学生劳动教育育人效果期待和主体责任之间存在矛盾。家庭作为孩子的第一学校,家长作为第一启蒙老师,在孩子习惯养成方面的重要作用不可小觑,然而调查问卷分析发现,学生在家庭当中参与勞动的比例逐渐降低,家长思想层面往往认为学校教育处于学生劳育的主体地位,家庭教育的重要地位被弱化,然而劳育在学校教育体系中也处于被弱势地位。高职院校定位应用型和技术型人才为主,社会对于高职毕业生实操和实践能力有很高的期待,与劳育在家庭和学校教育的现状存在着巨大的供需矛盾。

2.2对劳动教育实践层面存在的挑战

(1)劳动教育概念不清晰,地位不明确。相对于德智体等文化科目,不同阶段均有完整的课程设置且考核机制趋于完善,而劳动教育概念模糊化,没有体系性课程设置,实践层面难以评估效果,缺乏考核机制支撑,导致劳动教育的式微。总之,劳动教育在全方位育人方面地位不明确。

(2)劳动教育多流于形式,实际育人效果较差。虽然在大学阶段专业实践、第二课堂等方面提倡劳动实践,但多以目标为导向,把劳动教育作为考核任务,注重形式、结果,不注重内涵、效果,劳动育人过程和劳动精神传承被弱化。

(3)高职学生群体构成当中很大比例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多数处于缺失状态。调查问卷显示,35%学生由隔代老人带大,近一半的学生常年由一方家长带大,父母教育缺位尤其是父亲一方缺位现象严重,在孩子性格、习惯养成期,缺乏有力的引导。调查问卷还显示另一个问题,隔代老人对孙辈过于溺爱,在孩子教育问题上缺乏足够的约束力,家庭方面劳动教育缺乏生长土壤。

3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体系的构建

2018年,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于被评为教育部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劳动教育研究中心成员单位,学院围绕立德树人,积极营造劳动教育氛围。2019年,学院下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劳动教育相关工作的通知》,推动劳动教育开展,对劳动教育体系的构建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3.1营造积极的劳动教育氛围,明确劳动教育的地位

首先,加强宣传,营造劳动教育良好氛围。通过微信公众号、QQ群、展板、主题班会等多种方式开展劳动教育宣传工作,深入挖掘身边劳动典型,强化榜样的力量。其次,积极开展劳动教育交流活动,邀请岗位专家、技术能手、劳动模范走进校园,突出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明确劳动教育的重要地位。

3.2强化校园行为规范,促进习惯养成

学院下发《关于深入开展劳动教育相关工作的通知》,在寝室生活区域、实训室、教室推行6S管理,强化习惯养成。通过开展寝室文化评比、五星寝室创建等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寝室文明建设,促进良好生活行为习惯养成;建立实训室行为操作规范,课前清点课后整理,强化专业行为习惯养成;教室进行手机入袋,严禁早餐进课堂等,落实课堂行为习惯养成。

3.3建立劳动教育体系,探索评价体系

加强第一课堂建设。依托“三年三阶段”工学交替模式,全院范围开设《劳动素质概论》、《劳动教育基础》、《浙江工匠导读》等劳动课程,加强学生劳动教育理论修养,通过线上线下互动,促进劳动教育理论入心入脑。

积极构建劳动教育第二课堂,打造特色品牌。校内以科技技能节为抓手,将劳动教育与专业相结合,开展一系列竞技类专业比赛,设置科研成果展,聘请专业教师作为指导老师,并纳入学生工作综合评价体系,制定评价标准,建立激励机制。校外积极搭建劳动实践基地,依托省机电集团下属企业、杭州地铁等知名企业,为学生构建专业特色劳育平台,提升学生劳动素养和专业技能。

加强家庭、学校、社会互动,发挥各自优势。家庭的优势在于日常生活中劳动实践机会丰富,社会的优势在于社会生产过程中劳动教育专业规范性强,学校的优势在于劳动教育的体系性强,是学生强大的向心力,以学校为中心,通过团日活动如劳动随手拍、我的空间我做主等加强家庭学校互动,通过暑期实践、企业实习等加强学校社会互动,可以有效整合三方优势,形成互补。

4结束语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意见》从劳动教育的意义、指导思想、原则、体系等方面进行了阐释,对劳动教育的深入推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劳动教育是培养新时代高职全方位发展高素质人才的压舱石。我们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时代新人”,应具备劳动素质、能够弘扬劳动精神、崇尚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高职扩展背景下,高职院校应大力推动劳动教育的发展,以《意见》为指导,构建符合高职院校学生实际发展需求的劳动教育体系,实现高职院校学生增量提质双项成功,为我国转型升级培养足量可靠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崔宏智,胡丽涓,张新亭.“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体系构建探索——以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36):107-108.

[2] 李民,朱彬彬.实践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模式及实施路径[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34):63-64.

[3] 谭家皓.青年学生全面发展与新时代高职劳动教育[J].文教资料,2019(26):179-180.

[4] 李武林.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体系的构建研究[J].智库时代,2019(31):55-56.

[5] 邹联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劳动实践课的实施[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1(01):51-52+70.

[6] 蒋丽君.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理念辨析与实践刍议[J].中国高教研究,2019(02):78-81.

[7] 肖瑞兵.试论劳动教育课对高职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J].文教资料,2011(16):236+55.

猜你喜欢
问题导向体系构建劳动教育
农村职业学校学生成绩考核体系的研究
如何构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大学英语教学中PBL教学模式的实施研究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