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草记

2020-12-17 06:07刘家朋
参花·青春文学 2021年1期
关键词:二婶小燕子小强

刘家朋

“哥呀,时间不早了,咱快上山吧。”

这是一栋东西排间向南开门的三间古老的草房。早饭后,大强和小强在西间炕边嬉闹了一会儿,然后各自取自己喜爱的玩具玩。小强看了看已爬上旧式窗棂东边一扁指宽的黄白色阳光,心里想着娘亲布置给他们的拾草任务,开始着急起来。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农民们的生活水准还没有得到大的提高。家家户户不但吃的不充足,因电源和电器都缺乏,某些县社连烧火柴都不够用。刘家谷这个仅有一百多户人家的村庄,四面都是高高低低的丘岭,别说庄稼长不好,就连野草都长得可怜。刘二喜一家,与众乡亲们一样,烧火草同样是缺乏得很。为此,每逢星期日和假日,刘二喜夫妻俩大多时候让两个孩子背起个与他们身体相衬的树条编的花筐,再带上竹耙,或镰刀、小耙之类的工具,到野外去拾草,以此补充一下他们家烧火草的来源。一九六二年,大强十三岁,小强十二岁。中秋时节,学校放了假,他们小哥儿俩每天都按照娘的吩咐,到野地里去拾草。

“着急什么,咱们再玩一会儿。”

大强右手操着镰刀,左手攥紧一块长度约一寸半、粗度有三公分的坚实的马尾松木头,只顾低着头用心雕刻。他喜爱用鞭子在光滑的地面上抽打木转转玩。此时,他正在用心雕刻这个木转转,心不在焉地回小强的话。

“哎呀!哥,你别再刻了,时间真的不早了,咱们赶快走吧。要是再不走,娘会生气的。”过了三四分钟,小强又看了看窗棂边的阳光,再次催促大强。

“吵什么,吵什么!你着急,你便自己走,我不急。”大强忽然抬头,狠狠地瞪了小强一眼,很快地又低下头刻他的木转转。

谁想,大强的嚷声早惊动了正在堂屋洗刷碗筷的刘二婶,刘二婶随即便喊:“大强,快别和你弟弟闹了,赶紧两个做伴到山里拾草去!”

大强和小强听到了娘的喊声,一时间哑口无言。怔了片刻,然后共同回娘的话:“好,娘,俺这就走。”

小哥儿俩来到堂屋,娘亲微笑着目送他们走到院里,各背起一个花筐,刚要走,只听得娘在屋里又喊:“哎,大强,小强,你们等等再走,先过来一下。”她说着已迅速走到饭柜边。

大强和小强莫明其妙地又回到屋里。

刘二婶从饭柜里取出了两只雪白的用麦面做成的小燕子,放在饭柜顶上一个很干净的柳条笊篱上,然后鼓励道:“看到了没有,看你们兄弟俩谁拾草最多,谁拾得多,娘就把这两只小燕子其中一只送给谁。”

大强听后,兴奋得满脸堆笑,“呀!太好了,我非把这只小燕子挣到手不可!”

小强却是一个遇事善于钻研问题症结的孩子,随即便调皮地歪起脑袋:“那要是我们拾的草一样多呢?”

刘二婶说:“要是你们拾草一样多,这两只小燕子给你们每人一只,不是更好嘛!”

小哥儿俩听了,都高兴地笑出声来,连声应道:“好,好!娘,您放心,我们一定都把花筐拾满,争取都能得到一只小燕子。”

说罢,便匆忙返回院里,各自背起花筐走出大门,然后向野外奔去……

原来,刘二婶之所以取两只麦面做的小燕子鼓励大强和小强,其真正用意并非在小强身上,主要是针对大强的。凡是熟悉他们家庭情况的人都知道,这两个孩子虽说是亲兄弟,但个性特征确是有天壤之别。因都是小孩子,在外界表现不明显,而在自己家庭中,表现极为明显:大强在父母面前说话喜欢自吹其能,小强说话却比较谦虚;大强凡事只想着自身的得失,小强却往往能从整个家庭的利益着想去顾全大局;大强常跟父母说谎,小强却一直在父母面前表现得真诚坦荡。说来也复杂,有时候小强见父母身体不适,明明需要父母帮他做点什么,也故意不求。父母发现他神情反常,便问他心里有什么难处,他往往用句善意的谎言瞒住父母。而大强到了这样时刻,却反在父母面前表现得直来直去了。

大千世界,人各不同,即使是一个爹娘生养的,性格也会不同,很正常。有的人正义感强烈,侠肝义胆,知道与人如何和睦相处;有的人性格直接,甚至略带自私,且往往不易感动。而大强恰恰就是后者,父母和学校的老师们对他也没少教育过,但他就是无动于衷,随着其自私的性格自然地发展,最后就成为现在这样了。

而小强则属于前者。平日看电视剧,只要看到以势压人的人,他气愤难当,看到善良人被人欺,他同情地泪流满面。父母教育他基本的做人常识,他牢记在心,老师教导他尊老爱幼,他念念不忘,凡事处处都奔着一人为大家,大家为一人的奋斗目标去严格要求自己。

出得门来,小哥儿俩不谋而合,便迈开步子共同向着离家一里半地外的东南沟一带走去。

东南沟的总地势是越往东南越高。沟身是由东南方向往西北方向延伸的,沟的最东南尽头为沟头,还岔开了两条沟岔。主沟起初是越往西北方向,越逐渐加深,待延伸至二百多米,又逐渐变浅起来。及至延伸到他们的村边。就成为一条浅浅的小河沟了。

沟的中心部分,两边处处都是坡坡坎坎的丘岭,丘岭的怀抱里,有种着庄稼的梯田,那一条条地堰上都长满了荒草,还有杂草丛生的荒场、灌木丛和石头谷堆。只因这一带风景好,再加草多易拾,小哥儿俩这才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这个地方。

大强和小强通过沟边弯曲的羊肠小路往东南丘岭一带走去。一会儿,拐弯抹角,便来到了东南沟的沟上头。沟头的北面有一片一亩地左右的多边形的荒场,他们走到这里,便都不走了,准备就在这个地方先用竹耙搂草。

这里茂盛的野草先把小哥儿俩的眼睛給吸引住了。

荒场中有熟透了的、品种不同的金黄颜色茅草,还有秫草、矮小的根根相攀而连成片的绿皮牙草,纵横交错的黄绿颜色参半的葛藤,还有一些不知名的半尺来高的杂草等等。这一处,那一处地簇拥着,非常茂盛。

除了茂盛的杂草能吸引他们外,其他景色也是格外的迷人。中秋,正是蚂蚱由幼虫成长为成虫的时节。星罗棋布的灌木丛与杂草丛中有蝗虫、油蚂蚱、登达山、肉墩、螳螂,还有那黑褐色的满肚子都是子的大肚子蝈蝈,几只翠绿色的小肚子蝈蝈正在灌木丛中纵情歌唱;那些调皮的鸟儿们也栖身于灌木丛中唧啁戏闹;间或还有颜色不一的粉蝶落在树条子上产卵……再看看几十米外的苹果园里,那些红了脸的苹果,像一树树鲜花,给荒场披上了漂亮的外衣。这诸多景色融为一体,胜似一片世外桃源……

大强起初是被茂盛的草所吸引,但很快地便被其他的景色所诱惑,那颗心就如喝了美酒一般,飘飘如仙,把拾草的事儿早已抛到了九霄云外。他一会儿逮蚂蚱,一会儿捉粉蝶,一会又捕鸟。鸟儿捕不到,粉蝶捉了再放,蚂蚱却是逮得不少,一会儿便用毛狗草串了一大串。

再看小强,与大强恰恰相反,他虽然也被美好的大自然风光所迷,可是只观赏了一会儿,很快便想起临行时娘对他们的嘱咐和鼓励,由此他又联想到家庭中没有草烧的艰难境况。想着想着,他便回想起娘以前带自己到山里拾草的往事来,那情那景犹在眼前。

那是在他八岁那年的春天。有一天上午,娘要去山里拾草,自己和哥哥都想去,可哥哥因为之前偷懒,不得不在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因此,娘便只带着他一起去了。到了地方,娘让他四处寻野花玩耍,而娘却一个人岭前岭后,沟上沟下寻那草盛处,用锄头锄草,用竹耙搂草。小强那时候已经很懂事了,娘在干活时,头发被风吹得散乱,衣襟被风吹得倾向一边,身体的轮廓显得格外清晰。她瘦弱的身躯似乎要被立即吹倒的样子,小强见了,幼小的心灵不觉一阵阵发酸……

待到傍晌天的时候,娘把搂来的草装进了花筐,花筐装满了,又从筐子上面继续往上垛。花筐有个一尺半高的背把,娘把草垛得超出了筐子背把若干;然后用原本系在花筐上的麻绳,把这些草结结实实捆紧,绳头就系在筐把上。娘把锄头柄从筐把下端往上插上去,又将锄柄的另一端夹身扛在自己的肩头,然后用力一挺身体,撅起这垛上了垛的一花筐草回家。谁想,娘这一用力,花筐纹丝不动,娘却在反冲力的作用下,一屁股跌坐在地上。小强见了急忙跑到娘身边,想把娘扶起。娘却自己挣扎着起来,说:“我没事,小强,你从后面帮我抬筐底,我就把筐撅起来了。”小强听了娘的话,便转到娘身后帮娘抬筐底,母子俩齐用力,娘便把花筐撅起来了。

小强随在娘的身边,和娘共同走在回家的路上。小强见娘肩上撅着垛成垛的一花筐草,走起路来很是吃力,便说:“娘,以后再来山里拾草就少拾点把,拾这么多太让您吃累了。”

娘听儿子这么说,感动得两眼含泪,却依然面带微笑,“傻孩子,拾草少了,咱烧炕做饭不够用啊!”

小强立即便说:“怎么不够用,近些日子您天天都拾草,不是已经攒下一大堆了嘛!”

娘还是微笑着说:“别说一大堆,两大堆也不够。咱们现在烧不了,攒着正好。过几天我就把攒下的草都垛成垛,留着咱们冬天烧。不然的话,冬季一到,大雪铺地,要是不提前攒下点草,咱们不但做不熟饭,还得挨冻,就你们小哥儿俩的小身板,别再把身体冻坏了。”

小强听罢,不由得泪流满面。一会儿,竟然心酸地嘤嘤地哭出声来……

想到这里,小强无心再贪恋大自然美景,他很快便从花筐里取出小耙,到杂草特别茂盛处扒草去了。扒一会儿,再用竹耙搂成堆,然后撮到筐子里。当觉得有点累时,他忍不住也抬起头瞅瞅身边的美景,再听听那鸟儿们和小肚子蝈蝈的歌唱声。此时,那美好的自然风光反成了他努力拾草的精神动力,他欣赏一会儿,吸几口新鲜空气,便立即又俯身大干起来。

大强一个人觉得玩得不够痛快,便向小强喊道:“哎——小强,快别先忙着拾草了,这里的蚂蚱好多呢!咱们先逮几串蚂蚱再拾草也不晚。你看,这里还有刚刚硬了翅的小鸟呢!咱俩共同围捕小鸟好吗?”

小强抬起头来斥责他几句:“就知道玩,就知道玩,忘了咱娘嘱咐的话啦!你愿玩,你自己玩,我可没有工夫陪你。”说罢,俯身继续扒草搂草。

大强听罢,不高兴地反斥:“傻蛋!想玩便玩就是,娘嘱咐归嘱咐,你真的拾不到草回家,娘还能吃了你不成?!”反斥罢,便又小声嘟囔,“咱们都是娘的心头肉,能玩得好,娘也会高兴嘛!”

小强听罢,不再理睬他,一心只顾扒草搂草。大强见弟弟不理他,便一个人捕鸟去了。

不知不觉,太阳已转到正南方向去了。小强把自己拾的那一堆堆全都装进花筐里,花筐盛不了,他便也学着娘亲教他的方法,把这些草从花筐平面往上垛,然后用麻绳紧紧捆在筐把上。细心一端量,竟超出筐面一尺半高。他心里很是高兴。看了看大强,正在一簇灌木丛边,倾斜着身体飞石向一只黄雀击打,小强喊道:“哥,晌天了,咱们回家吧!”

大强本来认为那些才长出硬翅的小鸟可以逮住的,没想到鸟儿捉不到,却胡乱跑了半个上午,搞得满头大汗。忽胡得小强的喊声,看看树影都已由正南倒向正北了,这才意识到,天真的是晌了。想想自己草一点未拾,鸟儿也没捉着,一时间心里觉得扫兴起来。他生怕空着筐子回家被父母责备,便回小强的话:“别急呀,小强,咱们等一会儿再走,我还一点草没拾呢!”接着便求小强帮他拾草,小强点头答应了他。可是,时间实在是不早了,尽管小强答应帮他,草还是拾不多。他见那沟边和地堰子上这一簇那一簇有一些当年出生的臭椿苗子,忽然心里一亮,急忙去沟边折得几棵,然后用这些臭椿苗子斜放在花筐里支起空隙,又把花筐的编花处塞上少量的草掩饰一下,再把上面虚放上一些草,并不用力摁。看看草已装到花筐口平面,又把上面虚摞上几棵臭椿苗子和少量的草,用绳轻轻拢了拢。他想着:只要这么掩饰一下,回家后一旦父母老远看到,绝不会嫌我偷懒。瞅父母不在跟前时,把草往地上一倒,和小强那些草混合在一起,自己也就不会落什么埋怨了。

待小哥儿俩一前一后上路回家的时候,树影已经向西南方向歪斜了。从前哥儿俩一起走路,大多时候小强是跟在大强后边走,可是今天,大强却故意走在小强的身后,他想着:一旦到家后,父母只要不到近前,前头由小强的身体遮掩着他,父母是绝不会发现他弄虚作假的。

常言道,不巧不成书,待小哥儿俩来到了家门口,刘二婶正从院中走出来取烧火草。刘二婶亲切地喊道:“呀!大强小强,你们可回来了,拉这么大的晌,我和你爹正打算到山里去找你们呢!”

小哥儿俩不说不道,背着草走向门口一处专门留晒草的场地,放下花筐便解筐把上的绳头。绳子还未解开,娘便来到了他们身边。娘用双手用力提了提小强的筐把,因草多,沉重得很,她竟未能提动。便夸一句:“好孩子,真下力。”小强脸上飞起一片红润,心里兴奋得似喝了美酒。

此时,大强心里像揣着兔子一样,不觉心跳得剧烈起来,生怕娘也来掂一掂他拾得草的重量,他的两眼直瞅着娘的目光,担心娘的注意力转移向他的花筐,他恨不得用个法术定住娘的眼睛,不让娘的眼神再移动。

不想,娘用力提了提小强的那一大筐草后,很快便转身把视线移向了大强的花筐。接着,便迅速来到他的花筐边,先用手扯了扯他轻拢在花筐上端那些草上面的绳子,随即便说:“哎呀,大强,你是真能支乎啊!”一边说一边用双手提起花筐,紧接着又说:“看,轻得像一把鸡毛,娘要是没有断错的话,你的花筐里肯定是用树条子支着空。”大强虽在父母面前一直表現的没皮没脸,但此时此刻,无论如何也受不了了,脸上羞惭得像一挂猪肝。

接着,娘又对小强说:“小强,你为什么不跟你哥一样偷懒,把你的想法说给你哥听听。”

小强说:“娘,您曾说过的,不管做什么事要有个整体观念。如果我们都偷懒,咱们家肯定会因为缺草烧带累爹娘到山里亲自拾草,或是出外用钱买草烧。咱们家本来就缺钱花,似这样耽误爹娘的时间,花了家里的钱,咱们家不是更穷了么!”

娘点了点头说:“好孩子,说得对极了!”又对大强说:“大强,你听到你弟弟说的话了吗?”

大强羞惭满面地说:“听到了。”

回到屋里后,刘二婶把代表奖励的两只小燕子送给了小强。但两个儿子毕竟都是她的亲骨肉,她也实是心疼大强,便到碗柜里取了一块与白面小燕子同样大的花卷递给了大强。小强接到小燕子后,立志今后更加勤快。大强呢?也暗暗下定决心,从此后再也不贪玩。

(责任编辑 葛星星)

猜你喜欢
二婶小燕子小强
小燕子
小燕子找春天
没主见的二婶
笑脸
戏 家
发现迁徙的秘密
为什么蟑螂叫“打不死的小强”?
大忙人
小强爬行记
气急败坏 山崩地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