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康德时空观

2020-12-17 03:29杨冉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17期
关键词:时间康德空间

杨冉

摘 要 哲学史上对时间和空间的探索早在古希腊时期就开始了。然而,在康德之前的哲学理论中,对时间和空间的研究却存在着许多难以解释的问题。譬如,时空存在究竟有什么现实性?如何去把握这种现实性?康德对时间和空间的范畴进行了研究和探索,使其时空观和其认识论结合到一起,为后人研究时间与空间的命题带来的极大的影响和启示。

关键词 前康德时期 康德 时间 空间 先天直观形式

中图分类号:B504文献标识码:A

在人类生活中,常有不经意间对某些事物一闪而过的思考。譬如空间和时间。常人不去深究其原因,仅仅保留一分疑惑。但是,以思考为灵魂养分的哲学家早已开始对时空进行漫长的思索和研究。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类思想方式的更新,时空问题逐步被深化和扩展。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的“先验感性论”中,对空间和时间进行了形而上学与先验的阐明,“解释了先天综合判断何以可能的问题”。海德格尔认为,康德是向“时间性”探索的第一人。

1康德之前的时空观

在哲学史上,对空间和时间范畴的研究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前康德时期,即,从古希腊到牛顿和莱布尼兹;二则是从康德开始到现在。

而在前康德时期,又可以分为三段:一是早期希腊时期;二是中世纪时期;三是近代康德之前的时期。

人们对于空间和时间的认识一开始源于感性的经验。古希腊时期以思辨的方式来探讨空间和时间。哲学家们从本体论的角度对时空问题进行了漫长的探讨。

对世界本源的认识从古希腊开始。在早期古希腊哲学家的论述中,可以将其时空观分为三种:第一种观点来自阿那克西曼德和巴门尼德。他们都认为,如果世界的起源是原始且具有某种实质的,那么它就有具无限的广延。这种广延可以称为空间;第二种观点和前一种有所不同,其代表人物是恩培多克勒和赫拉克利特。他们都认为原初物质本身并没有无限的广延,世界是这种物质运动的结果,那么这种运动所在的地方就是空间,而过程就是时间;第三类是原子论者们的观点。若世界是由某种物质的排列组合构成的,那么这种物质所在的场所和分化组合之过程就是时间和空间。毕达哥拉斯的理论中也有类似的观点出现。

在智者之后,亚里士多德哲学作为古希腊哲学的巅峰,也对时间和空间做了解释。亚里士多德认为,变化是运动。运动包括:性质的、数量的和位置的。亚里士多德对于时间的定义是:“依照先后而定的运动的数目。”所以,时间是间断性和连续性的统一。而时间的间断性则表现为“现在”的前后之分。亚里士多德说:“现在就是能被计数的先后数目,不论在先还是后,现在作为存在是同一的(因为先与后都处在运动之中),但又不是同一的,因为现在在计数过程中有先后之分。”连续性就是“现在”均匀的延续。在谈论运动的时候,一定要说明运动的主体和运动的空间和时间,就是“什么”在“何时”在“哪里”进行运动。所以运动和时间空间是绝不可分的。他认为运动处于连锁移动中。物体在受到外部挤压后,被迫从它所在的那个位置进行位移,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外一个位置,而它原来的那个位置就被另外的物体代替了。由此进行了一个连锁的运动过程。这些物体所处的那个位置就是空间。起初,他将位置定义为围绕物体的表面。 后来他进一步认为,物体是“由一系列合理参照物的某种静止边界”来定义的空间。时间是描述运动的数。亚里士多德认为时间是普遍连续性运动的计数,而并非为某一种特殊运动而计数。即便时间不是运动变化的,但它和运动变化相辅相成,它使运动成为可以计数的东西。亚里士多德的宇宙论和传统的早期古希腊的时空观为后面时空观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世纪的时空观念是承前启后的。亚里士多德之后,中世纪的奥古斯丁开创了时间学说的另外一种传统。奥古斯丁在《忏悔录》中提出了关于时间和空间的永恒。奥古斯丁一直力图维护上帝无所不能的形象。他在他的哲学论述中提出时间必须是由上帝创造,其开端是上帝创世之活动。他认为世界是上帝瞬间创造出来的。在创造之前没有时间。但是按照这样的说法,那我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是在现在的时间里。他自己也在《忏悔录》中说道:“那么时间究竟是什么?没有人问我我倒清楚,有人问我,我想说明却又茫然不解了。”如果时间都是现在的,那人们如何去察觉它呢?奥古斯丁认为,人可以通过感觉来测量时间。运动不能离开时间,物体只能在时间中运动。但是运动的时间又和作为度量的时间不同。即便我们不能看见物体的运动也能在心灵中感觉到时间的存在和流逝。他认为时间存在于“心灵”中,是“思想”的延伸,如果时间不是本身就存在的,那么他否认有纯粹的过去和将来。如此说来,如果将时间称之为过去、现在和未来是不恰当的,那么根据奥古斯丁的说法,就可以将其分为:过去的现在——记忆,现在的现在——感觉,将来的现在——展望。这三类都是通过我们的心灵去感受。

在康德之前的近代时空观念依旧受到宗教神学的束缚,但是它开始小心翼翼地挣脱中世纪一千年以来的枷锁开始成为科学的需要。

牛顿在他的《自然哲學的数学原理》中提出了基于其力学体系的、绝对不变的时空概念。他认为时间充斥宇宙每一个角落,是均匀的,绝对的。时间的流逝和外在事物没有关系。而空间之间间隔的距离也是绝对的。是一种永远不动的容器,仍然和物质没有关系。物体可以存在于绝对空间和相对空间之中。时间空间并非一个整体,而是分隔的。

牛顿的时空观受到莱布尼兹、贝克莱等人的批判。莱布尼兹认为,按照牛顿对时间和空间的看法,空间是上帝用来感知一切的器官,那么上帝对于事物的掌控就要依赖于时空给其提供的信息。但是上帝是万能的,绝对不可能依赖于时间和空间,无论这个空间是不是能够被物体填满。莱布尼兹认为空间和时间都是一种秩序。时间是“从经验中抽出来的经验性的概念”,“是从经验中抽出来的现象之间的关系。”时间是事物间的前后相继,是从经验中抽象出来的经验的表象。但是在莱布尼兹这里,关于这种相继关系比较模糊和混乱。在唯理论这看来,真知识被感觉和经验污染,必须靠理性的思维才能够找到真理之所在。他仅仅将时间当做没有确定性的模糊观念。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批评了这种模糊性。他认为这种观点没有办法提供对数学只是确定性的证明。

近代唯理论者大多将时间当做主观的经验性观念。我们无法从他们那里获得关于时间的真正确定的知识。在康德看来,牛顿对时间和空间的典型机制观也是矛盾的。在牛顿这里,时间和其对象分离,那么就会存在一段空白的时间和空间。这也是不能够得出关于时空的确定的知识的。前康德时期时空观存在窘境就是,时空问题不可以通过归纳和思辨所明了的问题。它不能从对象的角度去进行研究。无论是古希腊、中世纪,还是康德之前的经验论和唯理论者,他们所采用的研究时空问题的方法都不能够给我们关于时空存在现实性的答复。

康德提出自己的时间理论,即,时间既非客观存在的物理对象,也不是事物间的关系,而是对主体的先天直观形式。他的时空观解决了思维和存在的问题,在他的《纯粹理性批判》中将认识分为两方面:感性和知性。康德第一次将时间和空间引入认识论,认识论将时间和空间与人类认知紧密结合起来。

2康德的时空观念

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要解决的是知识何以可能的问题。首先,知识应该符合其对象;其次,则是对象符合知识。在康德之前,那些经验论和唯理论走向了怀疑不可知论与独断论的历史,正说明知识符合对象的观点是走不通的。如此,只能尝试去走对象符合知识这条路了。认识对象如何符合认识的主体?知识的可靠性如何保证?形而上学如何可能?这是此书想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康德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先验综合判断。

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的先验感性论中提出了感性直观这个概念。感性是一种接受能力,是“通过我们被对象刺激的方式获得表象的能力。”。如果要感性产生表象,则需要受到外部对象的刺激,也要对所刺激的对象做出相应的反应。康德将刺激感官的对象成为“物自体”,将感性所接收的表象称之为“感性直观”。

康德说:“我把一切在其中找不到任何属于感觉的东西的表象成为纯粹的(在先验的意义上)。据此,一切感性直观的纯粹形式将在心灵中先天地找到,显像的一切杂多将以这种形式在某些关系中被直观。”康德对先验综合判断的证明是纯粹数学和纯粹自然科学,间接进行的。他认为这门科学符合先验综合判断的要求:一方面它们是先验的、是理性的纯粹产物,另一方面它们又同经验相符合,是综合的,并具有实在性。如果弄清楚纯粹的数学或纯粹的自然科学何以可能,就可以将先验综合弄清楚。他认为一切数学知识都必须首先在直观里提供其的概念,直观是先天的,是纯粹的直观。这是数学的可能性的第一的、最高的条件。而纯直观,作为先天直观,在一切经验或个别知觉之前就已经和概念结合在了一起。人类的理性中究竟怎样能够产生如数学这样的先天的东西?对象所直观的如何能够先与对象本体存在?究竟是什么在其中起作用?我们的直观如果是按照事物本身那样来表象,那么所表象出来的东西都是经验的而不是先天的。康德为了克服这个问题,就要为“我的表象和对象之间的关系来寻找依据”。因为什么我们才能先天地去知道,而非按照事物本身来认识它们?

由此,如果从物体的经验直观和物体运动中去掉和经验有关的东西,就只剩下两种作为先天知识原则的感性直观纯形式:空间和时间。

康德的时空观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分为两个大部分。一部分是先验感性论,一部分是纯粹理性的背反。

先验感性论中的时空观是对形而上学层面的阐释。首先,空间和时间并非从经验中得到的经验概念。经验本身只有通过空间和时间的表现才得以被感性认识。其次,康德说:“空间是作为一切外部直观的基础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先天表象。”再次,空间和时间不是普遍概念,而是纯直观。最后,空间和时间是无限的,被给予的。在康德看来,空间和时间是使一切直观成为可能的主观感性条件,也是规定了外部对象对主体显现的现象而非自在之物本身。

这种直观是一种派生出来的直观,是间接的。它依赖于客体而存在,只有通過主体自身对于事物的表象能力被客体刺激才能够进行直观。康德说:“它们仅仅涉及作为显像来考察的对象,但并不表现物自身。惟有前者才是它们的有效性的领域,如果超出这个领域,就不再有他们的客观应用了。”所以,空间和时间由于这种性质,只能运用在那些被视为现象的对象,而不表现物自身。关于作为物自体本身的任何对象,我们不能对其有什么和其相关的知识。

在先验感性论中,可将康德的时空观概述为两个方面:一、空间和时间都具有“经验的实在性”。空间和时间与时空中所有对象都是感性直观的对象,在主体之外的表现称之为现象;在主体之内的表现称之为表象。二、空间与时间具有“先验的观念性”。如果感性直观没有了主观条件,那么时间和空间就毫无意义了。时间和空间不可能是经验性的,也不是推论出来的。

康德在先验感性论中,对时空观进行的是正面阐释。而在关于时空观的二律背反中,则是反面的证明。这一部分二律背反出自于康德先验辨证论第二篇《纯粹理性的二律背反》。康德在先验理念的第一个冲突中提出时空观的二律背反。具体论证如下:

正论:世界有一个时间中的开端,就空间而言也被封闭在界限之中。

证明:因为人们可以假定世界在时间上没有开端,那么,到每一个被给予的时刻为止,都有一个永恒已经过去,从而在世界中有种种事物前后相继的各种状态的一个无限序列已经流逝了。但如今,一个序列的无限性恰恰在于它决不能通过渐进的综合来完成。因此,一个无限的已经流逝的世界序列是不可能的,从而世界的一个开端是它的存在的一个必要的条件。这是首先要证明的一点。就第二点而言,人们又可以假定反面:这样,世界就将是同时实存的事物的一个无限的被给予了的整体。如今,我们不能以别的方式,只能通过对各个部分的综合来设想一个并未在任何直观的某些界限内部被给予的量的大小,且只能通过完成了的综合或者通过单位的反复附加来设想这样一个量的总体性。据此,为把了填充一切空间的世界预想为一个整体,对一个无限的世界的各个部分进行的渐进综合就必须被视为已经完成,也就是说,一个无限的时间必须在例数一切并存的事物时被视为已经流逝了的;而这是不可能的。据此,现实事物的一个无限的集合体不能被视为一个被给予了个整体,从而也不能被视为同时被给予了的。所以,一个世界就空间中的广延而言,不是无限的,而是被封闭在其界限之中的,这是第二点。

反论:世界没有开端,没有空间中的界限,相反,无论就时间而言还是就空间而言,它都是无限的。证明:假定世界在时间上有一个开端,那么在世界存在以前,就必须有一个世界不曾存在的时间、即一个空的时间。但在一个空的时间中是不可能有任何事物产生的。因为这样一个时间的任何部分本身都不先于另一部分而在非有的条件之前就具有某种做出区分的存有条件。所以,虽然在世界中有可能开始一些事物序列,但世界本身却绝不可能有什么开端,因此它在过去的时间方面是无限的。至于第二点,假定世界在空间上是有限的和有边界的,于是世界就处于一个未被限定的空的空间之中。但空的空间对世界的这样一种关系、乃至于通过空的空间对世界的这样一种限制都是无,所以世界在空间上根本是没有边界的,是无限的。

康德认为二律背反可以“让在抽象的思辨中不容易察觉的自己错误的理性由此注意在规定自己的原理时的种种因素。”二律背反的用意在于,若假定的经验知识是依照作为物自体本身的对象的,那么它就可以被无条件地设想。如果假定之物的表象与他们在时空之中所显现的是相同的,那么上述的矛盾就不成立了。二律背反又从反面证明了康德在先验感性论中的设想。世界一个是自在确定存在著的整体是假的,现在不论有限还是无限也是假的,由此得出,一般的现象在我们的表象之外什么都不是。这正是康德想要表达的结果。

康德将自己的思想比喻成哲学上的哥白尼式的革命。

3康德时空观的意义和影响

康德将时空观引入认识论,实现其哲学上的哥白尼式革命。这场哥白尼式的革命的目的在于解决哲学所面临的危机。这就是形而上学危机。造成这种危机的,更多来源于怀疑论。康德认为,造成这种危机的根源有三点:(1)形而上学的超验企图不合法。(2)经验论虽然对形而上学的怀疑有部分道理,但是无法克服形而上学的独断论。而按照逻辑而言,独断论本身就是纯理性的东西;既然是纯理性的东西,那么“它所使用的原理既然超越了一切经验的界限,就不在承认经验的试金石。”(3)形而上学本身的性质使之完全依靠单纯的概念,但目前还没有任何人能找出一个普遍且必然的原则和标准。

康德引用了数学和物理学领域的学科革命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他可以效仿自然哲学的变革方式,反其道而行之,来进行哲学上的变革。康德对传统的形而上学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在当时的哲学界造成了极大的震动。有些人认为他摧毁了形而上学的基础,但康德的本意却是要重振形而上学权威。他想要建立一种新的、科学的形而上学,因此他在休谟的综合判断与分析判断之后提出了先天综合判断。这是对唯理论和经验论两种知识的整合。经验论者认为综合判断只是偶然的,他们只承认通过数学和逻辑学得出的判断是先天必然的真理。而唯理论者认为知识的基础是天赋观念。天赋观念除了认为数学和逻辑的判断是真理,同时也认可一些经验的判断。康德不同意经验论的观点,他认为经验论导致怀疑,唯理论导致独断,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提出了“先天综合判断”何以可能。这是为了追寻一个问题,即,经验知识中的那些普遍必然性背后的依据究竟是什么?

康德花了大量的时间去解释空间和时间的问题,正是为了解释“先天综合判断何以可能”这个问题。所以他必须要去做“先验”的区分,进而对显象与客体做区分,然后对感性直观与理智直观做区分,最后才能对先天直观与经验性直观进行区分。因此,从这个纵向思路来看,康德是把空间和时间看做主客体共有的东西,这种东西就是“通过我们被对象刺激的方式获得表象”的纯粹形式。

康德对于感性的超验和时间的观念化对西方哲学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他的时空观具有独特的视角,对时间的观念化使他能够引申出捍卫自由意志和人的绝对尊严和权力的重要观点。康德对于空间时间的认知,使我们能够有更广阔的视野和思维的空间去了解和探索“人”的主体性。事物的前后相继和顺序,以时间为前提。只有借助于空间和时间这两个先天的纯直观,我们才能这样看待事物,并且拥有一个前后相继的过程。我们不能够将空间和时间对立分离,而是需要进行整体的认知,否则空间只能是物质在其中运动的背景环境。康德关于构建知识主体性的原则,是从古希腊以来第一次对于从主体性角度明确地对知识进行的讨论大胆的尝试。他的理论为以后人们研究时空观和主体性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和启示。

参考文献

[1] 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75-76.

[2] (古罗马)奥古斯丁.忏悔录[M].周士良译.商务印书馆,1963:242.

[3]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M].李秋零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3+52+55+63+65+325-327.

猜你喜欢
时间康德空间
创享空间
纯接受性的被给予?——康德论自我刺激、内感觉和注意
时间消灭空间?
康德是相容论者吗?
对康德空间观的误解及诘难的澄清与辩护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