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核心素养在初中地理情境教学课堂中的落实

2020-12-18 19:26福建省漳州市龙文区龙文中学杨春珠
亚太教育 2020年6期
关键词:理念情境素养

福建省漳州市龙文区龙文中学 杨春珠

初中地理核心素养涉及区域认知能力、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能力的发展培养,教师在情境教学中应当重视学生审美欣赏、动手实践、思维品质等方面的均衡发展,通过科学性与系统性的教学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让学生在丰富的学习情境中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感知情境养成人地协调观

人地协调观是地理课程的核心价值理念,教师通过学习情境可以帮助学生逐渐形成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综合观念,促使学生可以深入理解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有效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环境保护理念。因此,在地理课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世界的眼光感受人类与环境的生态文明理念。

例如,教学“世界的气候”时,教师分别向学生展示沙漠、冰山、草原的自然景观,作为导游带领学生游览世界风光。“今天我们一起看一看大自然的气象万千”,引领学生感受世界不同自然景象的奇妙。为了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气候特点的地区差异以及区域不同的水热组合,教师让学生通过观察世界各地自然风景展开思考:为什么有些地方是葱郁茂密的森林,有些地方是白雪冰原和草原、沙漠?要求学生依据“世界气候的分布图”,并结合自己的体验和理解,说一说气候类型,并与自己所在城市的气候进行对比,通过交流讨论,联系气温、降水等知识,明白气候的类型和特点,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参考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探究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地域观念与环境意识。

二、生活情境中深化综合思维

地理核心素养理念下的综合思维,是学生通过对比、观察、分析、归纳地理要素的思维过程,是培养学生全局视角与动态思维能力的必备素养。教师要在教学中渗透系统化与动态化的地理环境要素,引导学生可以深入联系地理学特点,促使学生可以从全局视角主动整合复杂的事物联系,树立对地理环境和各项事物的综合意识。

例如,教学“交通运输”时,教师可以从生活需求出发,为学生创造生活情境:“小明和家人要从北京出发到广州旅游,怎样的出行方式和旅行路线最经济高效?”让学生结合情境中的出行目的地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通过对比各种交通方式,了解交通运输的特点以及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教师在组织学生思考探究的过程中,适时穿插问题:“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交通运输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引导学生分析交通运输线在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加深学生对交通建设伟大成就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学生理解交通运输与生活、经济的密切关系后,要求学生观察铁路分布图,综合考虑地形、风向、河流、市场、环境对交通运输建设和效率的影响,树立综合意识。

三、实践情境中增强动手能力

核心素养理念下,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参与社会调查、绘制图表、野外考察等内容的实践过程,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观察、感悟地理环境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精神、动手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因此,教师要在地理课堂中给予学生充足的学习空间,鼓励学生亲身实践,增强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例如,教学“大洲和大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制作各大洲和大洋,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为了加强学生对地球的认知和理解,教师可以通过太空图片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在太空中是一个蔚蓝色的美丽的星球,其中海洋面积占地球面积的70.8%,有人给它起名字叫水球,到底应该叫地球还是水球?”通过读图,教师让学生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面貌,并要求学生分组制作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卡片;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型竞赛,让学生亲自感受各大洲大洋的面积,并标记出大洲之间的分界线,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兴趣;同时在讲授过程中设置问题,重视对学生感悟和体验的培养。

四、结语

总之,在核心素养理念下,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动态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问题情境锻炼学生全面思考意识,促使学生在丰富的学习情境中深入思考实践探究,采取灵活多样的情境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观能动性,从而不断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感悟。

猜你喜欢
理念情境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