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溪县绿色产品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2020-12-18 22:53包晓文
乡村科技 2020年35期
关键词:徽菜绿色食品加工

包晓文

(绩溪县农业农村水利局,安徽 绩溪245300)

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绿色食品作为我国安全优质农产品的精品品牌,得到了全社会广大消费者的普遍认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1]。党的十九大提出绿色发展新思想,为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为进一步推进绿色食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的安全健康消费需求,大力实施农产品全程质量监管、加快建设绿色食品产业园等措施,有效推进了绩溪县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

1 绩溪县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现状

1.1 绿色食品产业初具规模

绩溪县绿色食品企业总数20多家,产品总数25个,绿色食品产品日益丰富,现有产品门类包括农林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畜禽、水产品及其加工产品、饮品类产品等5个大类、20多个种类,基本上覆盖了绩溪县主要大宗农产品及加工产品。绩溪县已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分布8个乡镇,基地种植面积0.31万hm2,产品总产量达1 500 t。徽菜、山核桃、稻米等分别获得了“中国徽菜绿色原料基地”“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基地”“国家级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国家级有机大米标准化种植示范区”“省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省安全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称号。

1.2 绿色食品质量稳定可靠

绩溪县严格进行产地环境、产品质量检测和投入品管控,提高现场检查和审核许可的规范性,全面加大监管力度等,有效保证了绿色食品产品质量。自2019年,农产品系统每年组织抽检覆盖率超过60%,绿色食品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一直保持在99%以上。在组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检中,绿色食品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达100%。

1.3 绿色品牌具有广泛影响力

绩溪县生态环境优越,主要河水质量达到Ⅱ类标准洁净水质;全年空气质量达到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空气清新”标准;土壤环境和大气环境质量均符合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要求。绩溪县先后获得了“国际绿色产业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国家森林城市”等一批国字号金牌称号,其主要盛产徽菜原料、山核桃、油茶、茶叶、竹笋、蜂产品、皖南黑猪及小黄牛等特色农产品。绩溪县注册商标292个,“三品一标”产品认证25个,产地认证面积0.53万hm2,产品认证覆盖率20%以上。经过宣传推广,绩溪县绿色食品已被社会广泛接受,树立的社会形象和产生的品牌效益均已得到普遍认可。

1.4 绿色食品产业园建设取得成效

绩溪县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特色农产品原材料,形成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生产满足现代城市居民需要的绿色食品,打造了一个集研发、生产、展示、物流、电商及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绿色食品产业园区。产业园位于绩溪经县济开发区鄣山西路纬二路,用地面积2.47 km2,主要生产加工特色肉制品、茶叶、蜂产品、干果、茶油和徽菜山珍,重点发展绿色食品加工业。目前,园内有宁清茶业、松鼠云詹氏、纪世山宝、五蜂园等10家入驻企业,2019年产值达5亿元。

1.5 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成效显著

按照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的要求,绩溪县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有机粮油、山核桃、竹笋、油茶、茶叶等原材料标准化生产基地1.66万hm2,占全县基地面积的55%,为加工业发展提供了丰富、充足的原料。与此同时,绩溪县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带动全县3万多农户参与农产品原材料基地建设,农民人均纯收入1万余元,极大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 绩溪县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①绩溪县至今还未制定全县统一的绿色食品发展规划,农林、市监、科技、商务、经贸及经开区等相关部门合作协调推进绿色食品发展的机制还未建立,致使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动力不足,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绩溪县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进程。②绿色食品品牌形象有待进一步巩固提升。少数获得标准化生产证书的企业,在产品质量把控和安全风险隐患措施改进方面均不够完善,标准化生产未真正落实到位;有的企业用标不规范或违规用标,甚至个别企业违法制售假冒产品,这些均使得绿色食品整体品牌形象严重受损。③现有绿色食品加工企业规模偏小,大规模的食品加工企业偏少;初级加工的产品较多,精深加工产品较少;蔬菜等种植业占比较大,畜禽类、水产类品占比较少;绿色品牌深度宣传与推广不足,优质优价市场机制未得到充分落实。④绿色食品生产加工技术不高,科技研发投入不足,在生产运营、科技创新、品牌宣传以及效益回报等方面仍相对薄弱,龙头企业引领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带动作用不明显。例如,绩溪县竹笋、食用菌、油茶等基地规模较大,原料丰富充足,但没有一家带动能力强的大型加工企业带动,由此制约了绩溪县绿色农业产业的发展。

3 推进绩溪县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有效措施

3.1 明确目标,制定绿色发展规划

绩溪县应围绕“工业强县”战略,制定《绩溪县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并结合绩溪县实施乡村振兴“151”百亿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推进工程(1就是“1个园区”,即绿色食品产业园;5就是“五个产业”,即徽菜食材、南桃北油、绿茶、中药材和特色养殖,带动全县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100亿元以上),突出发展绿色农产品产业。计划到2025年,绩溪县绿色食品产业总量规模进一步扩大,企业总数达50家,产品总数达80个,绿色食品产地环境监测面积达1万hm2,绿色食品总产量占全县食用农产品及加工食品总产量10%以上;绿色食品质量和品牌公信力、认知度明显提升,质量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9%以上,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型食品加工企业、出口企业比例明显上升,在50%以上;绿色食品产业园建设规模在3 km2以上,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计划入驻绿色食品加工企业30家,总投资20亿元,带动全县50万hm2特色农业基地发展,实现加工产值50亿元以上,形成徽菜食材、绿茶、蜂产品、山核桃、肉制品、冷链物流以及绿色食品展示中心“六区一中心”产业格局[2]。

3.2 加强领导,落实扶持发展政策

绩溪县应成立绿色食品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明确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完善体制机制,完善考核奖惩办法,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调度工作推进;要对重点农业企业和项目明确联系县领导和联系部门,把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工作纳入目标责任制的重点考核内容,以确保工作的有效落实。此外,要进一步完善《绩溪县农业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实施细则》,支持金融资本为绿色产业提供资金与信贷服务,整合美丽乡村建设、农业综合开发、水利、财政等支农项目资金重点用于绿色食品产业,对绿色食品产业园招商引资重大项目、重点技术改造项目、节能减排项目及生产性服务业类项目用地予以优先保障。

3.3 打好基础,扎实推进基地建设

绩溪县应着力创建徽菜、山核桃、竹笋、油茶、茶叶及畜产品原料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使基地总量在10个以上,面积达2万hm2;要将原料基地与加工(养殖)企业整合起来,使其形成相互促进、共同合作的良性循环;要加快绿色食品产业园建设,打造一批集“绿色食品生产、加工、销售、餐饮、体验、休闲”于一体的绿色食品综合示范园区,发挥出绿色食品的多功能、多用途,促进农村农业生产、农产品深加工、农产品服务的产业融合发展。

3.4 宣传推介,不断提升品牌效应

绩溪县应坚持“以绿色提升品牌,以品牌引导消费,以消费促进生产”的发展道路,在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均应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从而夯实品牌质量基础;应依据《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等法律法规,持续开展绿色食品标志的保护与注册工作,以确保产品质量和规范用标,切实维护绿色品牌的公信力和美誉度。

3.5 建立体系,实施绿色食品全程监管

一是完善绿色食品技术标准体系。重点是把握绿色食品卫生控制要求和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卫生控制规范,完善农产品基地种植、加工、养殖、屠宰环节技术标准体系,建立绿色食品标准跟踪评价长效机制。二是优化绿色食品标志许可制度。加大现场检查力度,严格准入门槛。三是加强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建设。持续做好企业年检、产品质量年度抽检、市场监察与打假、质量风险预警等,推进绿色食品质量溯源管理。四是强化科技支撑体系。引导农业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展绿色食品农业投入品使用技术研究,推广务实管用、农民欢迎的清洁生产技术。五是完善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好绿色食品市场营销服务体系,制定绩溪县绿色食品市场推广与品牌形象展示规范。六是加强绿色食品专业营销体系建设。引导企业在电商平台建立绿色食品销售通道,组织省市级以上企业积极参加绿色食品交流、交易会等,多渠道开展市场对接,扩大绿色食品品牌影响力。

猜你喜欢
徽菜绿色食品加工
基于美食旅游的徽菜产业链创新发展研究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杂志订阅单
认识“超加工食品”
自由曲面加工中数控加工技术的应用
概说徽菜
尹亲林:寻味徽菜
什么是绿色食品
我国撤销392个绿色食品产品标志使用权
看,塑料制品是这么加工来的
徽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