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运用初探

2020-12-18 04:17马庆宇
快乐学习报·教研周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运用多媒体农村

马庆宇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适时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可以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直观化,能有效展示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使数学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信息技术;多媒体:运用

互联网作为二十世纪人类最大的发明,已经融合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和学习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时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可以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直观化。展示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使数学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1)為教师的课前备课提供多远帮助。我们在备每一节课的教材,需要去广泛阅读有关的资料,包括教学参考书、报刊杂志、浏览网上信息。由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资源共享和信息搜集处理功能,使教师在备课时,除了借助教材和教参外,还可以通过网络资源撷取更多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和资料,开阔教师的眼界,拓展教师上课的思路,丰富课堂教学资源。

(2)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堂课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具有声情并茂、视听交融、动静交错、感染力强的特点,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于一体,它在处理图文、动画、视音频等方面的良好作用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学生视听感官的需要,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3)增大课堂信息容量。决定课堂容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学生的接受能力,多媒体手段给学生的多重感官刺激和直观教学,加快了学生理解进程,从而缩短了学生对同样内容的接受时间,为增大课堂容量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另一方面,课堂容量一定程度上也受到粉笔板书、手动作图的速度的影响,利用多媒-2-体技术存储功能可以根据需要把一些图形、题目、题目的分析或解答过程等在课堂上适时地在学生面前再现出来,还可以利用计算机高速处理信息的特点,在课堂上快速、准确地进行作图,为课堂增加知识容量。

(4)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具有极丰富的表现力,能根据教学需要将教学内容实现大与小、远与近、动与静、快与慢、整与散、虚与实之间的互相转换,生动地再现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扩大了学生认知的时空,缩短了学生的认识过程。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相结合的措施依据教学标准,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将实际问题抽象化,与学生价值观等得到进步和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l)形式灵活,让学生亲临其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应注意形式要灵活,效率要高。利用信息技术与数学进行整合教学,可以给学生呈现出一个真实的或虚拟现实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其中体验,学会在信息学习环境中学数学,在生活中学数学。如教学二年级“千克、克的认识”,运用模拟教学课件,创设一个“虚拟公同”的情境。“公园”里动物们正在比体重。这让学生非常激动,刺激了他们强烈的参与欲,迫不急待地想在网络中做“裁判”。根据电脑显示,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点击到合适的秤上去称,再说一说谁重谁轻。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学生主动参与互动,也得以充分展示,每个学生自然地把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通过信息技术紧密地整合在一起,生活经验走进了教材内容,既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创设情境,克服教材的生硬。课本中有些要求实践的教学内容,由于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不可能让学生亲临其境,从而限制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与数学进行整合教学,可以弥补教材的不足。如”元、角、分的认识”和”千克、克的认识”,是小学数学教材中二年级学生比较难掌握的学习内容。在教学中,运用模拟教学课件,创设一个“虚拟现实”超市情境。“超市”里琳琅满目的商品,分为学习用品区、生活用品区、儿童玩具区、食品区等。在购物过程中,学生学会了-3 -看商品上的标价,还学会了拿钱找钱,也学会了合理花钱,懂得了节约用钱。这一情景创设让学生身临其境,近距离接触生活实际,感受数学知识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在体验中学习知识,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并满足了学生喜欢参加实践活动的欲望,学到了有用的数学。

(3)因人而异,有的放矢。学生学习和操作电脑的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给课堂教学整合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教学设计若缺乏周密地考虑,就会使有基础的学生“吃不饱”,从而失去上课的兴趣;或是让没基础的学生“吃不下”从此失去信心。面对学生的差异,教师必须强化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地尊重每一位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激励和帮助他们主动地学习,充分发掘他们的潜能,使每一位学生的能力都得到扩展与提高。在上新内容前,必须备学生,记录下学生对学习内容掌握的程度及要求,根据不同学生情况给其制定不同的学习安排。不同学生的需要能在一节课内得到较大程度的满足,教学做到了因人而异,有的放矢。

(4)直观演示,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多种感官同步进行的直观效果,能够将教学内容一一呈现出来,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提供丰富感知、呈现思维过程,使学生闻其声,见其形、人其境,让学生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内容,极大地支持了学生对逻辑推理、问题解答和数学观念的寻求与研究。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时,利用多媒体课件的点、线的闪烁,依次闪动长方体的面、棱、顶点,来使学生认识长方体的各部分名称,紧接着把长方体的实物图像去掉,抽象出平面图,完成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再通过面、棱的移动,拼合等一系列的演示,同时配有声音,利用色彩动态来比较,得出长方体“相对面的面积相等,相对棱的长度相等”这一结论,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会了这一知识。

总之,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广泛运用,是教育改革和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小学数学中利用多媒体辅助进行教学,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学生的数学知识、能力和思维等智力因素也得到发展,促进了素质教育实施,符合现代化教育的需要。

猜你喜欢
运用多媒体农村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多媒体情境下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三个维度
多媒体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
浅谈HTML5的发展与应用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