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市人工繁育珍稀土著鱼类后背鲈鲤纪实

2020-12-19 01:38李美忠邵加军赵琼英
渔业致富指南 2020年9期
关键词:催产亲鱼土著

○李美忠 邵加军 赵琼英 赵 龙 陈 璟 姚 勇

保山市位于云南省西部,东接临沧,北邻怒江,东北与大理分界,西南与德宏毗邻,正南及西北与缅甸交壤,是南方古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是对外开放、辐射南亚东南亚的中心。市内有怒江、澜沧江、伊洛瓦底江三大流域,有流域集水面积大于100km2的河流46条;已登记注册的水库407座,水面面积34.17万亩;适宜开展稻渔综合种养的稻田面积35万亩;池坝塘2.15万亩。丰富的水域资源,孕育了纷繁多样水生生物。据资料,保山市分布有鱼类资源6目16科152种(亚种),其中特有土著鱼类30属(亚属)。2015年至2017年,我站(保山市水产工作站)联合县(市、区)水产工作站开展鱼类资源调查,经云南省渔业科学研究院专家鉴定,此次收集到的鱼类标本隶属5目12科43属84种。

近些年,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保山鱼类资源呈下降趋势,有的资料记载的鱼类收集不到标本,或已经绝迹,从生态保护的角度讲,这或许是生物多样性的灾难性损失。其中,后背鲈鲤、长臀鲱鲇、黄斑褶鮡、拟鱼晏等具有较高经济和生态价值的土著鱼类,能够收集到的标本相当有限。后背鲈鲤就是典型。

后背鲈鲤,澜沧江、怒江特有鱼类,隶属鲤科鲃亚科鲈鲤属,鱼体似梭形,身上布有黑色斑点,身侧有两条黑色斑带,背部黑色,接近腹部由黄色逐渐呈白色。鱼体线条流畅,斑纹美丽,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兼具观赏和食用价值。从近年鱼类资源调查及走访情况看,这条鱼已经很难捕获到。保护后背鲈鲤种质资源,增加其种群数量及发掘其经济效益迫在眉睫。当然,市内多数土著鱼类都面临这样的境况。经过慎重讨论研究,我站将土著鱼类的人工繁育研究工作提上日程,决心为保护渔业资源和水域生态环境作出贡献。

幸运的是,隆阳区龙滢水产品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龙滢公司)在2005年收集到后背鲈鲤23尾。但自2005年以后,我们在澜沧江、怒江中再也没有收集到合适的后背鲈鲤作为后备亲鱼,也没寻获一尾用来制作标本。龙滢公司位于隆阳区板桥镇龙王塘公园不远处,现有基础设施好、水质条件好、交通方便,具备人工繁育的条件。从2013年开始,我站和龙滢公司签订了协议,优势互补,合作开展土著鱼类人工繁育研究。

人工繁育的基本技术流程是“亲鱼驯养→亲鱼成熟度检查→催产→人工授精→孵化→鱼苗培育”,繁育的每个流程包含多个细小琐碎的工作,既操心费力,又意义重大。

一、两年的亲鱼驯养

对后背鲈鲤的专业驯养是在2013年和2014年。要让野生鱼类适应人工养殖环境和条件,需要进行针对性地驯化养殖。比如,要使后背鲈鲤主动摄食人工投喂饵料,特别是人工配合饲料,就要对其进行驯食。后背鲈鲤栖息于水体的中下层,怕光怕人,再加上捕捞时受到惊吓和擦碰伤,鱼在一段时间里一直处于惊恐状态,不食投喂的小鱼,极力避开有人的地方,寻找躲避处,并且出现了死亡现象,使驯食工作变得很困难。为破解这个难题,我们反复观察研究,思考讨论,咨询请教,最后决定将收集到的所有土著鱼类与鲤鱼等常规鱼类混养驯食,并加深水位,减少水体透明度。此后,情况好转,土著鱼类驯养有了突破,能摄食配合饲料,但还是做不到“听声摄食”。

二、匆匆结束的2013年

2013年2月21日,土著鱼类人工繁育研究正式拉开序幕。我们从龙滢公司的成鱼饲养池捕出可用后背鲈鲤亲本19尾,并换到了培育池,由于惊吓、擦碰伤等原因,1尾亲鱼染病死亡。

3月21日,给8条亲鱼注射了催产药物,22日进行了人工授精,但发现鱼的精、卵已经过度成熟,不能结合成受精卵。也就是说,繁殖失败了。

该年度的人工繁育研究就这样匆匆结束。这其中既有用药剂量不准确、催产时机把握不准的问题,也有亲鱼体能体力不足、受拉网换塘影响大的原因。总的来说,缺乏经验是最大的问题。

三、意义重大的2014年

彼时,关于后背鲈鲤的人工繁育在保山甚至全国都没有先例作参考,技术操作只能按照鲤鱼、草鱼等常规鱼类的繁育方法加以适当改变。吸取了上一年的失败经验,进入年初我们开始每隔4至5天进行一次亲鱼成熟度检查,加大监测力度,并重新调整了催产药物的使用剂量。

2014年进行了三次催产试验。

第一次在2月8日,注射催产药物后,由于没有掌握好催产药物的效用时间,到2月10日仅获受精卵约500多粒。又因孵化用水受雨水影响而泥沙含量高,受精卵被泥沙裹盖,没有孵化出鱼苗。

第二次在2月16日,注射催产药物后,2月19日获受精卵约5万粒,孵化出鱼苗约2万尾。

第三次在3月7日,注射催产药物后,3月9日获受精卵近15万粒,出膜鱼苗约7万多尾。

如前文所述,繁育工作细小琐碎,我们在这里简单叙述一下。工作期间,科技人员分为若干个组,轮班轮换值守在龙滢公司。每天的例行工作是巡塘10次以上、挑拣死卵死苗、排污4至5次、查看水源和水温、喂料3至4次、孵化丰年虫、记录繁育日志等。这样的工作并不是简单、机械地重复,每天都有新情况,每天都是新情况。

3月下旬,鱼苗大量死亡。事出突然,我们找不出可以参考的治疗先例和资料,加之疾病诊断的基础设施有限,只能凭长期的水产养殖经验,对比其他养殖鱼类的病症做出类似的诊断和治疗,但收效甚微。当云南省渔业科学研究院的专家找出是斜管虫病暴发所致时,鱼苗已然损失殆尽,此时刚刚进入5月。11月底,1尾亲鱼染病死亡。

就我站的土著鱼类繁育研究来说,2014年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虽然鱼苗都没有存活下来,但对比以后几年的繁育情况,该年的受精卵质量和孵化效果是最好的,说明我们在技术上有了突破,为以后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四、经验趋成的2015年

2015年进行了两次催产试验。

第一次在2月21日,给4条亲鱼注射催产药物,23日进行人工授精,除1尾由于早产没有收集到受精卵外,收获约2万粒受精卵进行孵化,隔日挑拣死卵后剩下约1万粒,运往功果桥增殖放流站孵化,因长途运输等原因,受精卵全部死亡。3月9日,3尾亲鱼因伤、病死亡。

第二次在3月27日,给7条亲鱼注射催产药物,29日进行人工授精,只有1尾雌鱼的卵粒可用,收获约2万粒受精卵进行孵化。4月1日,挑拣出死卵后剩余约1万粒。为防止水质及疾病影响,我们决定将受精卵分点孵化:龙滢公司孵化约0.5万粒,水产科技示范园(我站水产养殖基地)孵化约0.5万粒,共孵化出鱼苗约0.6万尾。

由于没有专门的孵化场房和孵化池,水源又受雨水影响而含沙量大,从4月份开始,断断续续的水质问题和疾病使鱼苗折损至200多尾,我们将其放入水产科技示范园的池塘中进行保守培育。2017年,我站对水产科技示范园鱼池进行了修缮和清整,捕捞出体长15-20cm的后背鲈鲤4尾,为2015繁育所获。

该年度的繁育工作思路、流程清晰,但在水质和疾病问题的解决上还是乏力,我们尝试更换孵化地点,既解决了些问题,也产生了些问题。这是经验形成的必经阶段。我们为下一年做了一些准备工作,如:总结技术操作形成技术规程,重新涉及孵化框,龙滢公司建造了水源过滤池、培育场房、圆形流水培育池,安装了水质紫外线消毒设备。

五、成果最好的2016年

有了经验和准备,2016年繁育工作顺利了很多,进行了两次催产试验。

第1次在3月7日,催产5尾亲鱼,8日人工授精,获受精卵约1万粒,全部采用金属孵化框孵化。由于金属孵化框浸在水中生锈,铁锈侵蚀受精卵,再加上孵化框网孔直径大,受精卵卡在网孔上不易滚动挣脱,该批受精卵全部死亡。

第2次在3月11日,催产6尾亲鱼,12日人工授精得受精卵约1万粒,全部用木质框孵化,21日孵化出幼苗0.6-0.8万尾,4月3日,鱼苗全部平游。

此后的工作转入苗种培育阶段。新的情况出现了:后背鲈鲤是肉食性鱼类,幼苗在能够主动摄食后对人工配合饲料的兴趣不大,它们更喜欢摄食丰年虫、红线虫等肉饵。一直使用配合饲料带来的问题是,鱼苗摄食少,体质状况弱,生长速度慢,患病风险大。但长期使用丰年虫喂养,则加大了培育成本。还有一个情况,后背鲈鲤幼苗怕人怕光,鱼苗有时会处于惊恐状态,不利于培育。

5月,鱼苗开始死亡。我们用生物体式镜和电子显微镜进行检查,得出是车轮虫和烂鳃病并发所致。虽然知道病因,但在用药品种和剂量上无经验、无参考,只能进行小批量用药试验。用药后,车轮虫不再影响,但烂鳃病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等病情稳定时,鱼苗只余800多尾。

此后,我们进行了深水培育和混养试验,把鱼苗换到深水池塘,并将50尾幼苗和金鳟、虹鳟等鱼苗混养。进入深水池塘后,鱼苗摄食配合饲料量逐渐增加。也有坏的情况,鱼苗又患上了烂鳃病,出现了死亡。但是,大水体的好处是减少了相互传播感染的风险,所以鱼苗并没有大面积患病和死亡。

至今,2016年繁殖出的后背鲈鲤鱼苗余下500尾左右,平均体长20cm,平均体重200g。但是,亲鱼在恢复培育中死亡2尾。结合该年繁育情况,我们意识到,亲鱼已经开始老化,并且连续多年的人工繁育对其损伤巨大。这意味着,能够繁育的机会将越来越少,这是影响今后人工繁育成败的重大问题。

六、遗憾的2017年

在亲鱼老化的情况下,2017年2月17日,我们催产了10尾亲鱼,19日人工授精得到受精卵约8万粒进行孵化,到29日获平游苗近4万尾。3月30日,我们将近1.4万尾鱼苗转给云南省渔业科学研究院功果桥增殖站进行培育,该批鱼苗后来在烂鳃、斜管虫病下全部损失。

5月17日,龙滢公司剩下的鱼苗也感染了烂鳃病开始大量死亡。我们分几个批次做了不同药物是治疗试验,但效果不理想,直至鱼苗全部死亡。5月25日,2尾亲鱼感染水霉病死亡。

我们总结,鱼苗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差和亲鱼有关。亲鱼的老化和受伤,影响了受精卵及孵出鱼苗的质量。

七、可惜的2018和2019年

2018年3月21日、23日,我们分别给1尾及2尾雌鱼做了催产,均没有得到受精卵。4月5日,云南省渔业科学研究院功果桥增殖站将3尾后背鲈鲤雌鱼寄养给我们,11日和16日分别死亡1尾。

2019年2月20日,给1尾后背鲈鲤雌鱼注射了催产药物,但卵粒已经过度成熟,没有收获。3月5日又催产1尾雌鱼,依然无所获。3月11日、18日,分别死亡1尾后背鲈鲤雌鱼。至此,亲鱼从最初的23尾减至10尾。

从2005年至今已过去14年,亲鱼已趋严重老化,连续两年都没有实质性繁育成果。但可喜的是,我们成功驯养保山新光唇鱼、怒江裂腹鱼、墨脱四须鲃等土著鱼类,墨脱四须鲃、保山裂腹鱼已尝试过人工授精,黄斑褶鮡、拟鱼晏等亲本收集、驯养工作正在推进。保山土著鱼类人工繁育研究仍在向前走。

我们想要说的是,在倡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观的今天,我们但凡能在土著鱼类繁育工作中迈出一步,那也是为建设水域生态文明、保护水生生物多样性及构建“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做出了一点贡献。后背鲈鲤的人工繁育研究在经过7年的努力后,有成功,有失败。这些事情是困难的,但是,无论后背鲈鲤,还是其他土著鱼类的繁育研究,我们会一直坚持下去。同时也希望社会各界能够行动起来,通过不同途径和方式来保护土著鱼类,来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以及在这个环境中生存着的其他“朋友”。

猜你喜欢
催产亲鱼土著
斑点叉尾鮰亲鱼池塘产卵繁殖影响因素研究
中国主要养殖经济鱼类人工催产药物使用进展
按摩乳头能催产吗
土著节
鱼类催产激素对齐口裂腹鱼繁殖的影响
亲鱼优选抓好七关键
野生与养殖褐牙鲆亲鱼营养学分析与繁殖力的研究
花的一年两次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冬季巧留亲鱼七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