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池塘河蟹养殖技术要领

2020-12-19 01:38苏应忠
渔业致富指南 2020年9期
关键词:蜕壳阴雨肥水

○苏应忠

三、四月份气候逐渐转暖,气温的回升,对河蟹的生长十分有利,河蟹将经历第一、二次蜕壳。但是冷暖空气交汇频繁,容易造成大风降温和阴雨绵绵。由于阴雨天气偏多,不利于水草的生长,容易缺氧,河蟹容易发病。对河蟹下塘后的第一次蜕壳影响,有部分养殖户反映有蜕壳不遂和死亡现象。从河蟹蜕壳情况看,今年的蜕壳期较去年提前一个星期左右。目前,绝大部分塘口河蟹蜕壳已经接近尾声,后期河蟹蜕壳不遂或者软壳死、硬壳死的现象有所加重。为了帮助养殖户抓好春季养殖管理,特提出如下技术指导意见。

1.抓好池塘水草种植与管理

这两项工作可以同时进行。建议板田上水时间越早越好,一般在种植轮叶黑藻(节节草)和苦草(扁担草)之前,板田水位保持15-20cm左右,一周后将板田水位抬升到30cm左右。围网面积控制在池塘总面积的30%-40%,不宜过大。围网面积过大的,应拆除多余的围网,防止影响河蟹的活动空间,造成水体浑浊。水草采用条块式种植方式,东西向,草带宽3-4m,无草区带宽2-3m。轮叶黑藻和苦草发芽期间,要注意虫害。由于气候适宜,伊乐藻进入快速生长阶段,容易将蟹沟封闭,应合理稀疏。一是割草头,将水草控制在水面以下30-40cm。二是间草,用靶子将过密的水草进行稀疏,增加光照的通透性,增强水草活力。割草、间草均要避开河蟹蜕壳高峰期。水草细弱活力不足的,应适当施肥。有刚毛藻附着的,应及时处理。虫害对伊乐藻影响较大,发现伊乐藻叶片减少、茎节发黑的,可以判断为虫害影响,应及时杀虫和杀灭真菌。

2.河蟹疾病预防

在河蟹第一次蜕壳高峰期结束后一周左右,发病塘口应使用碘制剂消毒杀菌1-2次,有纤毛虫的应用硫酸锌粉结合三氯异氰尿酸先处理一下。没有发病的塘口可以用EM菌改善一下养殖环境。鉴于本月可能出现的连绵阴雨天气,可在饲料中适当添加VC、蟹用多维或免疫多糖,补充营养,预防疾病;也可以半个月喂一个疗程大蒜(素),3-5天一个疗程。可结合底改和微生物制剂,改善池塘底质,防止致病菌暴发。注意蓝藻预防,可定期补充微生物制剂,合理肥水维持有益藻群,放养花、白鲢,将池塘水体pH值控制在8.0左右并保持相对稳定,减少氮肥投入,防止水体富营养化和外源性输入等,可有效预防蓝藻发生。

3.水质调控

沙虫是大型枝角类和桡足类浮游动物的统称,以轮虫和浮游植物为食,与肥水有一定关系。沙虫过多,可引起水质白浊,藻类匮乏,水体缺氧。必要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局部杀灭,不建议全塘杀灭。沙虫趋弱光性,喜欢在凌晨和傍晚集中在池塘边活动,白天一般隐居在水草中。可利用这一特点,在凌晨或傍晚杀虫,但一定要注意把握用药剂量和用药方法,防止出现意外。也可以利用沙虫趋弱光性的特点,在出水口装灯诱虫,集中排出池塘。

合理肥水和使用微生物制剂,保持水质“肥活嫩爽”。水体透明度控制在30-40cm,水色呈茶褐色或嫩绿色、有光泽,水面上无油膜。将水体pH值控制在7.5-9.0 之间,溶氧保持在 5mg/L以上,氨氮控制在0.4mg/L以下,亚硝酸盐控制在0.1mg/L以下。建议肥水不宜重肥,应少量多次,防止池塘氨氮、亚硝酸盐、pH值等理化指标大起大落和沙虫暴发。同时,应利用微生物制剂,将池塘内底泥、动物粪便、残饵等潜在的肥料充分利用起来,不要一味地增加外源性肥料的投入,防止氮磷比失调,引发蓝藻。

4.合理投喂

配合饲料日投喂量为河蟹体重的2%左右,冰鲜鱼日投喂量为河蟹体重的6%左右。配合饲料和冰鲜鱼可以混搭投喂,即一天喂饲料一天喂鱼,这样可以有效保障绝大部分河蟹都能吃到食,有利于促进河蟹的均衡生长。具体投喂量以晚上10点钟左右吃完为度,可以通过巡塘观察。阴雨天气应少喂或停喂;浅水区少喂,深水区多喂。

5.巡塘管理

坚持早晚各巡塘一次。主要观察河蟹的活动情况、吃食情况、病害情况、蜕壳情况以及水质变化、水草生长情况、虫害发生情况,及时驱赶敌害生物。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做好增氧、保温和抗应激准备。

猜你喜欢
蜕壳阴雨肥水
扶绥县春耕春播期低温阴雨的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
在灌水定额下设施黄瓜肥水高效耦合技术研究
持续阴雨期间鳜鱼养殖池常见问题及管理措施
早春水难肥,了解原因最重要!正确肥水,这三样必须补
蜕壳的歌唱家
垦荒
螃蟹
蜘蛛蟹:我的蜕壳“苦”旅
17次蜕壳
1957—2017年阳山县低温阴雨变化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