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词典》“自诸”条献疑

2020-12-19 12:09孙瑞隆
萍乡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大词典介词汉语

孙瑞隆

《汉语大词典》“自诸”条献疑

孙瑞隆

(西南科技大学 文学与艺术学院,四川 绵阳 621010)

古代汉语中“自”“诸”连用后常接名词,“自”一般作介词,“诸”与后之名词关系密切,即作为短语出现。西晋时在汉译佛典中出现了作“自己的各个”的“自诸”,《汉语大词典》“自诸”条所引《三国志》书证正是此义,而非“其余”。作“其余”解的“自诸”在《辩道论》《清史稿》中凡二见。

古代汉语;《汉语大词典》;自诸;释义

《汉语大词典》(以下简称《大词典》)是目前规模最大、最权威的汉语语文工具书,嘉惠学林良多,然卷帙既巨,疏误在所难免。近日披览《大词典》“自”词头的词条,注意到“自诸”的释义与书证不甚契合,又《汉语大词典》订补之书[1~2]及笔者目力所及未见有论,故草此小文,祈请方家见教。

“自+x”类词研究较多的是反身代词“自己”,常用在人称代词、指人名词后复指人称代词和指人的或拟人的名词,充当主语和宾语,有特指和泛指两种用法。其他如,杨本祥指出《孔雀东南飞》中“自名”中的“自”应释为指示代词“其”,“自名”即“其名”,而非自我赋名[3]。王群梳理了唐宋禅宗文献中“自X”类词的历史,认为“自后”是上古汉语中介词“自”组成的时间短语“自Y后(已后,而后)”在一定句法环境里省缩词化的结果;“自外”“自余”可能是受“自后”类推影响而产生[4]。徐坤宇认为“自来”的词汇化过程是“自……来→所自来→自来”,由句式短语变成了时间词[5]。总的来看,“自+x”类词的既有研究还相对较少,有发挥的余地,本文探讨“自诸”在文献中的用法和意义,或能丰富前贤研究。

一、《大词典》“自诸”条

为行文方便,转引《大词典》对“自诸”词条的释义于下:

自诸 犹其余。《三国志•蜀志•许靖传》(以下简称《许靖传》,引者注):“靖寻循渚岸五千余里,复遇疾疠,伯母陨命,并及群从,自诸妻子,一时略尽。”[6]1335

许靖(?—222),字文休,汝南郡平舆(今河南省平舆县)人,汉末三国时蜀汉重臣、名士,与从弟许邵(字子将)俱以品评人物闻名当世。建安元年(196),孙策东渡长江讨伐会稽王朗,许靖遂逃往交州躲避战乱,受到交阯太守士燮厚待。书证文字是许靖在交阯郡(今越南北部)时写给曹操的书信,信中提到其前往交阯的路上遇到瘟疫,伯母丧命,兄弟子侄及妻儿死难几尽。裴松之注云:“许靖羁客会稽,闾阎之士,孙策之来,于靖何为?而乃泛万里之海,入疫疠之乡,致使尊弱涂炭,百罹备经,可谓自贻矣。”评价许靖寄居会稽不涉政治,故而孙策渡江讨伐并不一定会使许靖受到伤害,然许靖仍执意渡东海、南海万里避难,致使长幼在路上都受到瘟疫损害,经受各种苦难,可说是自作自受。“自诸”在典籍中常见的并不是词,而是“自(介词、名词)+诸”的短语(详后文)。《大词典》另收录有“自余”,释作“犹其余;以外;此外”[6]1335,可代指人或物。“自余”中有“余”,自可作“其余”讲,而“自诸”解作“其余”,却难以看出理据。古汉语中“妻子”是短语,意为妻子和儿子,如《桃花源记》:“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然《三国志》引文前文并未提及许靖的妻与子,后文何以有其余妻、子的说法?《大词典》“自诸”释义恐未为确诂。宋人于“自诸妻子”已不甚了了,《册府元龟》卷九百四十八“逃难”部引《三国志》作“自诸妻子”,而卷九百四十“书信”部改为“洎诸妻子”,大约认为“自”为“洎”之误,“洎”与前之“及”意义相当。如此则不唯“自诸”为何义有待讨论,其是否成词亦可商榷。

《三国志》中另有“自”“诸”连用一例,不成词。《吴书•潘浚、陆凯传》:“至被诏书当出,民感其恩,以忘恋土,负老携幼,甘心景从,众无携贰,不烦兵卫。自诸将合众,皆胁之以威,未有如(陆)胤结以恩信者也。”讲陆胤在交州刺史任上施行善政,深受民众爱戴,被召离任时民众举家追随。向来将领聚合民众,从来都是以威力相胁迫,没有像陆胤这样能用恩德信义笼络住人心的。这里的“自诸”如当作“其余”看待表示陆胤与其他将领的对比似乎也可,但有随文释义之嫌,《大词典》未把此例收为“自诸”的书证,本身就表明了态度。此例中“自诸”是“自来诸位,向来各个”之谓,也即“诸”是“各个”,结构是“自+诸将”,而非“自诸+将”。

本文梳理文献中“自”“诸”连用的情况,考察“自诸”是否成词及其成词时的词义,并试为“自诸妻子”作解。

二、文献中“自”“诸”连用的情况

为解决“自诸”是否成词的问题,我们先考察典籍中“自”“诸”连用时的情况。“自”的本义是鼻子,《说文解字》:“自,鼻也。象鼻形。”“自”的鼻子、自称、介词用法在甲骨中已有[7]。《现代汉语八百词》中把“自”分为自1和自2:自1作前缀,构成由自己发出动作的动词或作副词自然,当然;自2作介词,从处所或过去的时间的起点[8]。“诸”常见作介词于,之于、众,各个、语气词“乎”等。“自”“诸”连用文献中较常见,后大率接名词。

(一)v+自(介)+诸+n

“自诸”连用时,“自”常在动词后用作介词。在“v+自+诸+n”结构中,内部结构一般为“v+自+(诸+名词)”。“诸”与后接名词关系紧密,如“诸王”“诸侯”“诸生”“诸君”(此前是表身份的);“诸司”“诸部”“诸曹”“诸州”“诸科”(此前是表部属的)等中的“诸”都是“各个”义,我们今天还在用的“诸位”即是“各位、众位”。

东晋常璩《华阳国志》:“皇甫侯起自诸生,位极方州,又当何求?”南朝梁沈《宋书》:“故司牧之功,宣于上代,仁义之道,兴自诸华。”《全梁文•武帝集序》:“日角之主,出自诸生;锐顶之君,少明古学。”“日角”喻指帝王。“起自”“兴自”“出自”都是“v+自”的组合,“自”的介词用法很明显。《唐大诏令集》卷一百一十八《谕梁崇义诏》:“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刑部尚书、襄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往以邦家不宁,襄汉未静,奋自诸将,累达戎勋。”“奋自诸将”与“累达戎勋”相对,意为从一般将领的地位上奋起,多次获得军功。“奋自诸将”结构为“动词+自(介)+诸将”。宋廖刚《高峰文集》卷九:“山东、河北,传檄以谕人心,似不可缓。虽道路不通,亦须委自诸将,付硬探人,多方达朝廷之意,兹其时也。”此“委自诸将”即“委托给各位将领”,“自”微有介词“给”义。上二例的“自诸”前有动词。明抱瓮老人《今古奇观》卷二十七:“诸君既酌量可行,可与莫司户言之。但云出自诸君之意,以探其情。”

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所收《子略》馆臣提要:“(高似孙)又辑《经略》《史略》《子略》《集略》《骚略》《蟹略》及此书,各略均辑自诸书,分门别类。”《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百二:“(《农政全书》)虽采自诸书,而较诸书各举一偏者,特为完备。”“辑自诸书”“采自诸书”即从各书中辑采而出。

(二)自(介)+诸+n

“自”也可用在短句或句子之首,结构为“自(介)+诸+n”,“自”在这里表示时间或方位的由始。“诸+n”后可以是动词,也可以是“以(已)上”“以(已)下”“以外”等。

“自诸”后跟身份的,如《论语》:“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汉书》卷七十二《禹贡传》:“又欲令近臣自诸曹侍中以上,家亡得私贩卖,与民争利,犯者辄免官削爵,不得仕宦。”卷九十九《王莽传》:“自诸侯王已下至于吏民,咸知臣莽上与陛下有葭莩之故。”“诸曹侍中”“诸侯王”都是身份,前言各部侍中以上官员之家,不能从事商业活动,后言侯王及以下皆知王莽和皇帝有亲戚关系。《晋书》卷一百一《刘元海传》:“昔我先人与汉约为兄弟,忧泰同之。自汉亡以来,魏晋代兴,我单于虽有虚号,无复尺土之业,自诸王侯,降同编户。”刘元海从祖刘宣聚众密谋共推刘元海为大单于,光复匈奴基业。讲匈奴臣服于汉之后,魏、晋两代单于都仅有虚名而无实际控制的地域,从王侯的地位,降到如同编入户籍的普通人家。这里“自”作介词“从”,即从王侯降至编户,“诸”词汇义较虚。《隋书》卷二十四:“自诸王已下,至于都督,皆给永业田,各有差。”即从地方侯王到都督,均按爵位、品级发给不同数量的永业田。“自”在这里也是介词,自某至某即从某到某。《唐文拾遗》卷七十一《禁厚葬及强祓除诏》:“凡自诸臣及至于民,不得用金银。”《旧五代史》卷八十八《王庭胤传》:“尔自诸侯为天子,有何阶级耶?”宋曾巩《隆平集》卷十八:“(石保吉)尚太祖第五女延庆公主,自诸将军擢至节度使。”石保吉从将军一路擢升至节度使,“诸将军”谓众多将军,这里“自”为介词“从”,“自诸”是短语。

“自诸”后跟普通名词的,如《后汉书》卷五十五《济北王传》:“济北王次以幼年守藩,躬履孝道,父没哀恸,焦毁过礼,草庐土席,衰杖在身,头不枇沐,体生疮肿。谅暗已来二十八月,自诸国有忧,未之闻也,朝廷甚嘉焉。”言济北王守孝尽礼,过于他国。元朱公迁《诗经疏义会通》卷四:“自父母而诸兄,自诸兄而众人,言之次也。”言《诗经•将仲子》写的顺序是从父母到兄弟,又从兄弟到其他人,也即“自诸兄”是“从诸兄”之意。明《万历野获编》补遗卷二:“宋自诸科之外。又有律科、明法科。”“诸科”是北宋时对科举考试常科中除进士科以外的九经、五经、开元礼、三史、三礼、三传、学究、明经、明法等科目的总称[9]269,南宋时诸科尽废。句中“自”语法意义较虚。宋张方平《乐全集》卷八:“夫周之造士论材,始乎庠序。至汉而兴廉举孝,自诸乡里,至顺帝凡三百年。”言汉代实行察举制和孝廉制从乡里选拔人才。《元史》卷一百八十四《王克敬传》:“自诸军征讨以来,赏格未下,平云南省独先受赏,是不均也。”“诸军”之义显明,此中“自”为时间介词“从,由”。

“自诸”后跟事件的,如宋《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第一百四十六:“自休兵后,川陕宣抚司及右护军分屯三边与沿流十七郡……计兴州境内为七千而弱,关外四州为三千而赢,此其大概也。自诸将所屯外,凡关外沿边待敌去处,则三都统司每春秋二仲遣兵更戍。”战事停止后,派遣将领屯兵各处,以备不虞,除此之外的关外军事要地则春秋两季轮换兵士。此中“诸将”即是泛指屯边的数位将领,“诸”是“众,各个”的意思。

(三)佛典中“自”“诸”连用例

上古时,反身代词“自”只能出现在动词或介词之前作宾语,代词“己”除此用法外还可以出现在主语和领属语位置。在东汉后期佛教传入中土以后,“自”的用法逐渐扩张,译经中出现了领属用法和泛指用法[10]。《大词典》中“自”作“自己”解的词条较多,如自助、自安、自免、自知等。佛典中“自”“诸”连用时,“自”一般也解作“自己”,“诸”为“众,各个”,“自诸”即自己的各个……。

1. 自己的各个

我们发现佛典中“自”“诸”连用时,“自”一般作“自己”解。

西晋竺法护译《郁迦罗越问菩萨行经》:“佛言:‘出家菩萨习行医药有十事。……八者,以医药断诸尘劳;九者,断自诸见著;十者,疾断诸病,瘦得安隐。’”此句言出家人研习医术的作用有十种,句中“诸尘劳”“诸见著”“诸病”中的“诸”都是“诸多,种种”。“断自诸见著”即断弃自己的种种执念。唐菩提流志译《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佛境界经》:“然以诸众生于境界中而生见著,以见著故增长烦恼。菩萨欲令断诸见著而为说法,令知一切境界是空。”

隋阇那崛多译《佛说大威灯光仙人问疑经》:“尔时,大仙人闻是语已,回首顾语自诸弟子言:‘汝知之不?此瞿昙者,真成是于一切智也。”大威灯光仙人向佛问疑,佛答后,仙人回首问自己的众位弟子,“你们知道了吗?”显见“自诸弟子”即大仙人的各个弟子。

唐玄奘译《瑜伽师地论》:“当隐自诸善,亦发露众恶。”“诸”“众”对文,可知亦是“种种”义。提云般若译《大方广佛花严经修慈分》:“此愚痴人,以嗔恨故,于自诸苦不能解脱,何由能救一切众生?”“自诸苦”即自己的种种痛苦。一行法师《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然上自诸佛,下至世间鬼神,皆应等心供养,务令丰厚均等也。”般刺蜜帝译《首楞严经》:“自诸妄想,展转相因,从迷积迷,以历尘劫。”

宋施护译《佛说护国尊者所问大乘经》:“于自诸根不调伏,贪着饮食及色欲。”“诸根”谓指眼、耳、鼻、舌、身等五根或信、勤、念、定、慧等五根,亦泛言一切善根。“自诸”即自己的种种,自己的各个。

“己”与“自”在“自己”义上同,故文献中偶可见“己诸”。如前凉优婆塞支施仑译《佛说须赖经》:“为护己诸神,圣贤所欺误。”隋释慧远《大般涅槃经义记》:“前中初言我今涅槃犹如火灭,对前文中永断缠缚今入涅槃,明己诸过毕竟永灭。”唐实叉难陀《大方广佛华严经》:“菩萨为他演说法,不舍自己诸度行。波罗蜜道既已成,常于有海济群生。”

2. 从各个

唐善无畏《无畏三藏禅要》:“直是一切众生自性清净心,名为大圆镜智。上自诸佛,下至蠢动,悉皆同等无有增减。”“大圆镜智”是法相宗所说的四智之一,宋《五灯会元》卷二再:“大圆镜智性清净,平等性智心无病。妙观察智见非功,成所作智同圆镜。”上自诸佛,下到动物,都能有清净心,修得大圆镜智。这里“自”是介词“从”。五代敦煌变文:“况闻萌芽发秀,皆因节序以推排;凡俗修行,全自诸佛而教化。”(《敦煌变文选注》,2006)植物发芽,都是因为时序变化,凡俗修行,都要从佛士那里接受教化,“自”作介词“从”。宋耐得翁《都城纪胜》:“凡佛寺,自诸大禅刹如灵隐、光孝等寺,律寺如明庆、灵芝等寺,教院如大传法慧林、慧因等,各不下百数所。之外又有僧尼院庵舍、白衣社会道场奉佛处所,不可胜纪。”即自“诸大禅刹”“诸律寺”“诸教院”都不下百余所。

3. 自是+诸

清《楞严法玺印禅师语录》:“设若违背(般若),则诸佛自诸佛,众生自众生,有迷悟,有死生,早被圣凡关锁隔绝了也。”《秀野林禅师语录》:“冷地里忽有个汉出来道:‘众生自众生,诸佛自诸佛,何得混滥圣凡,令他释迦弥勒受屈?’”

佛就是佛,众生就是众生,佛和众生之间是圣凡相隔的。“诸佛”相对,可知这里“自诸”非词。

(四)可作“其余”解的“自诸”

西晋张华《博物志》卷五“方士”条有:“文帝《典论》曰:‘陈思王曹植《辩道论》云:‘世有方士,吾王悉招致之。甘陵有甘始,庐江有左慈,阳城有郄俭。始能行气,俭善辟谷,悉号三百岁人。……左慈修房中之术,善可以终命,然非有至情,莫能行也。甘始老而少容,自诸术士,咸共归之。’’”曹丕的文学专论《典论》引曹植《辩道论》,讲曹操招揽天下方士,招来了甘始、左慈和郄俭三个异人。甘始虽老却还保有年轻时的模样,郄俭善辟谷,两人都号称有三百岁;左慈精于房中之术。裴松之注《三国志•魏书•华佗传》:“东阿王作《辩道论》曰:‘世有方士,吾王悉所招致……甘始者,老而有少容,自诸术士,咸共归之。’”其中都有“自诸术士”云。唐法琳《辩正论》卷二、《册府元龟》卷八百七十六引《辩道论》文字亦与上同。

而唐释道宣《广弘明集》卷五引《辩道论》云:“甘始者,老而有少容,自余术士,咸共归之。”“自诸术士”变为了“自余术士”。唐道宣《集古今佛道论衡》卷甲、明陈耀文《天中记》卷三十六、张溥编《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卷二十六亦如此。“诸(諸)”“余(餘)”二字形体差别较大,当非文字之讹,而应是同义替换,此可证“自诸”有“自余”义。“甘始老而少容”句之大意为:甘始年纪很大了却还保持着年轻的容颜,其他的术士(因为这)都来依附于他。这与当时人对长生的追求有相当的关系。又《清史稿》卷二百八十七《鄂伦岱传》:“论曰:‘理密亲王既废,自诸皇子允禟、允䄉辈及诸大臣多谋拥允禩,圣祖终不许。’”本例是史臣之论,“自诸皇子”即除理密亲王外的众位皇子。可作“其余”解的“自诸”笔者在文献中仅见这两例,可作为《大词典》“自诸”条“其余”义的书证,《清史稿》例或从前例而来。综上知,“自诸”成词时意为“其余”。

三、试解“自诸妻子”

前文已述《大词典》引例中的“自诸”并不成词,“自诸妻子”与“一时略尽”前后相连,那么是谁的“妻子”“一时略尽”?“自诸”与“妻子”又是什么关系呢?

《许靖传》中有许靖丧子事,“(许靖)章武二年卒。子钦,先靖夭没。钦子游,景耀中为尚书”。许靖章武二年(222)卒时年逾七十,其长子许钦,在许靖之前就已去世。许钦之子许游,景耀(258—263)年间任尚书。又《三国志•蜀志•卷十四•费祎传》:“会先主定蜀,(费)祎遂留益土,与汝南许叔龙、南郡董允齐名。时许靖丧子,(董)允与(费)祎欲共会其葬所。”则许靖丧子当在建安十九年(214)刘备克定蜀地之后,这与许靖避难交州之时相差近二十年,并非一事。

“一时略尽”意为一时间都没了,这里“略”是“全,皆”之义。康熙《镇江府志》卷三十五:端平间,“至吴门,拜䟽竟归,时相收召誉望,一时略尽,所不能致者,(刘)宰及崔与之耳。”宋理宗时召有声望的人赴朝任职,只有刘宰和崔与之坚辞不仕。“一时略尽”谓有声望的人收罗无遗。《三国志•吴书•陆逊传》:刘备为陆逊所败,“其舟船器械,水步军资,一时略尽,尸骸漂流,塞江而下”。描述了刘备所将军队丢盔卸甲的场面,极言惨败之状。清雍正《广西通志》卷八十六节引《许靖传》:“(靖)欲严装北上荆州。会苍梧诸县夷、越蜂起,道路阻绝,复遇疾疠,亲从、妻子,一时略尽。”认为“群从”和“妻子”都“一时略尽”。《许靖传》“一时略尽”后接有“复相扶侍,前到此郡,计为兵害及病亡者,十遗一二。生民之艰,辛苦之甚,岂可具陈哉!”察引文中瘟疫的后果有“伯母陨命”,“群从”染疫,许靖的伯母死于瘟疫,仆从之中也有感染而死的。“十遗一二”言兵灾与疫病让随从十人中仅幸存一二人而已,可见跟从他避难的人甚多,不止十数。然而解决句义的关键点,还在于“自诸”的解释上。

“自”的第一人称代词义在上古汉语中常见。“诸妻子”可以多指其妻,也可多指其子,或二者兼有。用例如宋天息灾译《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我依婆罗门法,专为忏悔宿世恶业,而欲杀诸刹帝利等及诸妻子眷属,取其心肝,割剖祀天,觊其罪灭。”“诸刹帝利”“诸妻子眷属”都是“杀”的受势,其中“诸”为“众,各个”之义,表示群体范围。明唐顺之《广右战功录》:“(贼)挈妻子裸而蒲伏上山顶,儿啼女咷,往往寒冻死,或触崖石死。不者,且为虎咬。诸妻子更相嗟怨,‘汝为贼之利至此。’”“诸妻子”意为“这些妻子”,即众贼的妻子。“诸”后还可加亲属称谓,如宋洪迈《夷坚乙志》卷十“张锐医”篇载,成州团练使张锐精通医术,帮助蔡鲁公的孙妇顺利生产,小孩满月时候“逮满月,鲁公开宴,自诸子、诸孙及女妇、甥、婿合六十人,请锐为客。公亲酌酒为寿”。蔡鲁公的儿子、孙子及儿媳妇、孙媳妇、外甥、女婿等参加满月宴,计有六十人。这里“自诸+亲属称谓”也是自己的各个亲属。许靖致曹公书是其以第一人称写的,我们认为其中的“自诸妻子”也就是“我的各个妻子儿女”,即前论“自己的各个”义。“一时略尽”的对象只是“妻子”,而不包括“群从”。

结语

书证是《大词典》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辞书编纂质量的主要标准。本文梳理了文献中“自诸”的用法,指出《大词典》“自诸”条所引《三国志》书证中的“自诸”并非所释的“其余”义,并提供了新的书证。《大词典》所引《三国志》意为:我沿着河岸行走五千余里,不幸又遇上了瘟疫,伯母丧命,随从人员也被传染而死的。我的妻子儿女,几乎都丧命了。

[1]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 汉语大词典订补[M].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0.

[2] 程志兵, 赵红梅. 汉语大词典订补[M]. 北京: 中国文史出版社, 2006.

[3] 杨本祥.“自名”解[J]. 四川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2(3): 68.

[4] 王群. 唐宋禅宗文献“自X”类词的历史形成[J]. 齐鲁学刊, 2006(3): 89~91.

[5] 徐坤宇.“自来”的词汇化及相关问题[J].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1(4): 26~30.

[6]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 汉语大词典:第8卷[Z]. 上海: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1991.

[7] 邢相文.现代汉语起点介词研究[D]. 延吉: 延边大学, 2007: 15~17.

[8] 吕叔湘. 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9: 693~694.

[9]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汉语大词典:第11卷[M]. 上海: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1993.

[10] 朱冠明. 从中古佛典看“自己”的形成[J]. 中国语文, 2007(5): 402~411+479.

Doubts on the “自诸” in

SUN Rui-long

(School of Literature and Arts,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ianyang Sichuan 621010, China)

In ancient Chinese, “自” and “诸” as a collocation was often followed by nouns, and “自” was usually used as a preposition, while “诸”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nouns following after. Therefore, they are often used as a phrase. In the Western Jin Dynasty, “自诸” appeared in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of Buddhist scriptures, meaning “each of one’s own”, which is exactly the meaning of “自诸” quoted fromin. “自诸” meaning “the rest” can be found inand

ancient Chinese;; 自诸; interpretation

H164

A

2095-9249(2020)05-0062-05

2020-09-02

孙瑞隆(1997—),男,河南平顶山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古籍整理与研究。

〔责任编校:吴侃民〕

猜你喜欢
大词典介词汉语
学汉语
介词和介词短语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汉语大词典》“籀”释义辨证
《汉语大词典·火部》书证断句献疑
陆谷孙请人“找茬”
陆谷孙请人“找茬”
介词不能这样用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