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虾共作生态种养模式现状及前景探讨

2020-12-19 22:48戴光明
渔业致富指南 2020年2期
关键词:稻虾种养小龙虾

○戴光明

稻虾(克氏原螯虾)共作生态种养模式是水产养殖业与种植业有机结合的一种生态农业生产模式,这种模式转变了经济增长方式,充分挖掘了稻田的生产力,实现了稻米质量的提高,增加了经济效益,提高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解决了农田撂荒的问题,保护了粮食安全。稻虾共作生态种养具有“投资小、周期短、见效快、易操作”等优点,合理利用了稻田的土地资源、地表水资源和生物资源,提高了土地的综合效益,不仅能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且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使农户也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适合当前农村的实际情况,值得推广,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本文以子陵铺镇为例,分析了稻虾共作生态养种模式产业发展中的现实情况,指出了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达到了提高稻米质量,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一、子陵铺镇稻虾共作生态种养产业的发展现状

子陵铺镇位于湖北省的中部,荆门市的北郊区,因东汉光武帝刘秀挚友严子陵隐居此地而得名。地处北纬度亚热带季风气候带,雨量充沛,阳光充足,无霜期长,具有春季湿润、夏季炎热、秋季干凉、冬季寒冷、半潮润气候,全年四季分明。全镇国土面积277 平方公里,总人口4.5 万人,现有中型水库2 座,小型水库25 座,塘堰700 余口,全镇库容总量4500 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7.8万亩。水产养殖面积2.7 万亩,稻虾共作面积8000 亩。子陵铺镇交通便利,水资源丰富,粮、油、林、畜禽、水产等是农业的支柱产业,是荆门市城北的“鱼米之乡”。

自2000 年开始,子陵铺镇采取了水产部门引导、技术人员科技指导、带头示范,以点带面,市场运作、项目支持等多种措施,努力构建了从虾稻连作转变到虾稻共作生态养种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截止到目前,稻虾共作种养面积8000 亩,小龙虾产量达100万kg,虾稻谷亩产量500kg,虾稻综合产值近4000 万元,从事小龙虾相关产业的人数逾1000 人,百亩以上种养大户10 多户,千亩以上示范区2 个,小龙虾商品化率达85%。注册有“子陵虾谷”虾稻米商标,打造有获亚太渔博会金奖的“筋拽拽”渔品牌。子陵铺镇稻田水、光、热、溶解氧等资源丰富,适合小龙虾生长,小龙虾能清除田间杂草,使土壤疏松,有利于水稻生长,两者共生互利,发挥生态平衡作用。比单种粮食效益高出2~5 倍,同时虾稻养种模式农药使用量减少,或者不用农药,还可以生产出绿色稻米,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二、子陵铺镇稻虾共作生态种养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虾稻养种模式缺少规划,无序自由开挖。

经调查,2018 年底子陵铺稻虾共作生态种养所开挖虾池没有经过政府部门规划,没有因地制宜,导致2018 年新开挖稻田的养种户在2019 年近半数保本或亏损。

2.重虾轻稻,严重影响粮食安全。

由于小龙虾价格高,导致了大部分只养虾不种稻,违背了政府部门推广意义,更重要的是影响了国家粮食安全。

3.小龙虾供苗时间集中,价格高

子陵铺镇采取秋季留一些小龙虾稻田自行繁育孵化,人工未控制干预。小龙虾的供苗时间过于集中,育苗技术落后,育苗方式单一,导致供苗前期价格上涨。

今年新进入的小龙虾养殖户承受着年初进种价格高,下半年出售的成虾价格低,导致半数的养种户不赚钱,有的甚致亏本,以后的养殖利润令人担忧。

4.养殖模式亟待升级

由于采用一季稻作模式,且大多数稻虾种养的稻田环沟开挖标准较低,沟渠浅而窄,小龙虾缺乏安全的夏季水环境条件,无法实现稻虾共生。另外受水稻种植和播种方式的影响,稻田在5 月底要求干田退水,此阶段小龙虾被迫在短时间内出售,导致价格下降。

5.小龙虾产量高,但规格小,价格低

稻田工程标准化程度不高,环沟浅窄,栖息水草种植少,小龙虾生存条件有限,管理技术粗放,导致小龙虾个体小,尾肌不足,分级上市市场价格低,利润下降。

三、子陵铺镇稻虾共作生态种养产业发展建议

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粮食安全、农民增收为核心,充分发挥综合种养生态优势,突出绿色生产与优质高效,坚持推动产业标准化发展,同步推进品牌培育,实现稳粮增收、提质增效、生态安全,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乡村全面振兴。

1.探索子陵铺镇稻虾共作生态种养模式

逐步完善稻虾养殖技术规程,建立稻虾养殖特色技术标准。改目前虾稻共作以养虾为主、种稻为辅的虾稻共作种养模式为以种稻为主、养虾为辅的稻虾(克氏原螯虾)共生生态循环种养模式,延长小龙虾的养殖周期,拓宽小龙虾的供应时间,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丰富综合养殖品种,将稻虾模式扩展到稻渔(稻鳅、稻鳝、稻龟、稻鳖、稻蛙等)模式,藕渔(藕虾、藕鳅,藕鳝等)模式等。

提升养殖模式的重要条件是改造升级田间工程。选择土壤保水力强,不受旱、涝影响,水源充足,排灌方便。 水质符合GB11607.NR5051 规定;环境符合GB/T1807.4NR5116 规定;按照稻田的10%来开挖环沟,面积大的稻田还要挖田字沟,要求沟深1.0~1.5m,沟宽3~4m,沟坡度1:2.5 左右,稻田外埂四周加宽、加高、加固,要求稻田外埂高0.8m以上,稻田外埂顶宽1.5m 以上。稻 田 内 埂 四 周 高0.2~0.3m、宽0.3~0.4m,进排水口呈对角设置,进水口设在稻田一端的田埂上,进水口用8 孔/cm2的长型网袋过滤进水,防止有害生物随水流入,排水口建在稻田另一端环形沟的低处。由pvc 管控制水位。打紧夯实,防止漏水逃虾。在稻田四周顶埂上安装隔离板(石棉瓦、铁皮、瓷砖都可),将隔离板埋入泥土10cm 以上,露出地面50cm 以上。同时种植沉水性植物、伊乐藻、苦草等;浮水性植物、水花生等;水草的种植面田沟的10%左右、覆盖总面积控制在田沟面积60%以内;稻田外埂内侧种植豆类、瓜类等植物,为小龙虾提供良好的栖息地,促进小龙虾的健康生长。

2.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选择优良的水稻品种

综合考虑水源、水质、排灌、土质、充分征集科研部门和相关单位意见,科学制定产业规划,划定“稻虾共作、稻渔种养”适宜区。引导农业经营主体、农户在适宜区发展“稻虾共作、稻渔种养”生产,确保资源合理利用,保障农民生产效益。从2020 年起,适宜区外的不推广“稻虾共作,稻渔种养”的种养模式。

选择株型紧凑,茎杆粗壮,抗倒性强,适应移栽、直播、机插秧等多种栽培模式,米质优良,主要理化指标符合一级籼稻标准的“虾乡稻一号”和“黄华占”等作为种植水稻品种。

3.小龙虾苗种供应,育肥、增重升级

在现有自繁自育、人放天养的基础上,探索集中繁养一体化的小龙虾养殖模式,以延长小龙虾苗期的供应。通过搜集抱卵小龙虾,以人工控制光照、水温、水位、水质、饲料等池塘为重点,进行人工育苗,保证小龙虾幼苗出苗周期一致,规格一致,供苗时间长。

针对小龙虾个体小、头虾少、价格低的实情,采取两措施。一是将小龙虾的大苗转移到适宜的水质池塘进行集约化育肥,投喂小龙虾专用配合饲料精细化养殖、管理,提高上市规格,提高经济效益;二是改变种植方式,采用抛秧或机械移栽的方式,延长稻田保水时间,延长小龙虾的育肥期。

4.普及农业保险意识,控制养殖风险,助力农民增收

一方面,政府应高度重视将农业保险业务引入稻虾共作生态养殖模式,按照政府指导,自主自愿、市场运作、公平竞争,协同推进原则。增强农民的信心和获得感。另一方面,应把技术放在首位,根据小龙虾的生长习性,将水稻和小龙虾划定适宜的推广区,不将小龙虾放在高位田、供水困难和保水能力差的田块种养,以降低养殖风险,合理推广小龙虾养殖。在稻田种植过程中,应加强对农药使用的监督,筛选低毒高效的农药品种,增强养殖风险防范意识,推广农业保险政策,防止天灾人祸对小龙虾养殖业的影响。

5.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一是推动加工业发展,大力招商引资,支持发展“稻虾共作、稻鱼种养”加工业,建设升级小龙虾、优质稻加工园区,协调落实税务减免,科技支撑金融服务等政策;二是促进特色餐饮发展。落实省楚菜创新发展战略,支持开展小龙虾菜品、创新品牌,创新和连锁径营,组织餐饮业参加国内外行业展销会和产销对接活动。加大宣传力度,培育一批小龙虾餐饮名店、名街,支持“子陵虾谷”等虾稻米创新营销机制,加快推动“虾稻米”进餐厅、进酒楼。三是拓展文化旅游产业。引导利用“稻虾共作、稻渔种养”生产基地发展休闲农业、观光旅游业、餐饮民宿等第三产业。支持“小龙虾+旅游业”发展;协调推动龙虾村、龙虾公园、龙虾广场等文化设施建设,支持打造“稻虾共作、稻渔种养”品牌文化,充分挖掘农俗乡味,及观光生态农业与美丽乡村的魅力。

四、发展前景分析

综上所述,进入农业发展新阶段,子陵铺镇虾稻共作、稻渔种养产业发展前景更加广阔。该模式已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成燎原之势。作为精准扶贫产业之一,它已被纳入政府发展规划,并得到了大力支持。第二,稻虾养殖具有明显的生态效应,通过对稻虾的综合种养,可以节约水资源,提高稻米和水产品的质量,提高食品安全水平。第三,稻虾养殖可以提高稻田综合利用率,提高稻田种养效益,实现农民增收的目标,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第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子陵铺镇有4.5 万亩水稻种植面积,其中、约有1.5 万亩适宜开展“稻虾共作、稻渔种养”模式生产。国内市场对生态稻米,生态甲鱼等优质农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大;小龙虾消费持续旺盛,以小龙虾头、壳为原料提取的甲壳素及其衍生物市扬开发经济潜力达千亿元。这也就要求农民和相关人员按照经济规律,注重市场,稳步发展,不能急于求成。当前,要按照《湖北省推广“虾稻共作、稻渔种养”模式三年行动方案》文件要求,将“严禁非粮化,标准化发展‘虾稻共作、稻渔种养’模式”作为全镇农业农村系统绩效考核重要内容,加强督办和落实,要加强正面宣传,充分发挥媒体促进、督导作用,鼓励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生产者与消费者良性互动,形成产业共建共享新格局。

猜你喜欢
稻虾种养小龙虾
大通湖流域稻虾种养尾水分析与治理对策
魏巍
研究揭示稻虾共作时空分布特征
稻虾共作模式下小龙虾养殖对水体环境的影响
山西灵石:种养专业合作社助农增收
花椒树下做文章 生态种养增收入
小龙虾不火了?亩赚10000元!快来看看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循环种养 带富乡邻
小龙虾
四川省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多点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