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青少年生命意识培育的三重维度

2020-12-19 23:57刘经纬付佩玉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生命权意志培育

刘经纬 付佩玉

(东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生命意识教育一直是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领域,然而,一些学校由于只注重学生成绩而忽视培育学生的生命意识,导致一些青少年生命意识淡薄,进而引发轻生等社会现象。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意识的培育迫在眉睫,要从尊重生命、珍惜生命与热爱生命这三重维度开展对青少年的生命教育,统筹兼顾、形成合力,最终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

一、尊重生命:培育青少年生命共同体意识

尊重生命是培育青少年生命意识的重要前提,生命共同体意识作为尊重生命的重要内容,是立足于个人、社会与自然界三个层面的概念,正确处理个人、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理解生命共同体的重要基础。因此,培育青少年生命共同体意识要从尊重自身生命的权利、尊重他人生命的平等与尊重自然界的生命存在三方面展开。

(一)尊重自身生命的权利

近些年,青少年自杀现象屡见不鲜,漠视生命行为更是频繁发生,探其原因离不开青少年对自身生命权利的忽视。生命权是我国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然而由于对青少年生命意识培育的缺失,使得青少年难以理解生命权存在的重要价值,生命意识日趋淡薄。要让青少年清楚的认识到生命权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基本权利,必须尊重和爱护自身生命的权利,才会有机会获取美好灿烂的人生。因此,学校、社会与家庭都要合理展开对青少年重视生命权利的教育。首先,学校要开展相关的生命教育课程,并且配备专业的教师进行教学工作。不能单纯地向青少年灌输生硬的理论知识,更应该采取案例教学与情境教学等模式,让青少年参与到教学中来。一方面能生动的诠释出生命权对每个人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潜移默化的将生命权融入到学生思想中,使其对生命存在敬畏之心,并牢牢谨记尊重自身生命的权利。其次,社会要展开生命教育的相关活动,例如:开展生命教育的社区文化活动、粘贴有关生命权的宣传标语等。要让青少年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接受到生命教育的熏陶,了解生命权的内涵与价值,进而珍惜自身存在的生命权。最后,家庭教育是培育青少年生命意识的重要领域。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中,要重视对其进行生命教育,例如:给孩子讲述身边有关生命的诞生或者逝去的事情,让孩子理解到生命权来之不易,进一步学会尊重自身生命的权利。

(二)尊重他人生命的平等

“生命面前人人平等。”[1]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特殊存在,都是无法替代的生命个体。尊重生命的最本质特征就是尊重他人生命的平等,即尊重每个个体生命的尊严与存在。人人生而平等意识作为生命共同体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育青少年生命意识的重要内容。那么,如何正确培育青少年生命平等的意识呢?可以立足于以下三方面:其一,尊重他人生命的存在,禁止伤害他人性命。生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值得每个人尊重与爱护。每个人的生命权都是受到法律保护的真正存在,伤害他人生命不仅受到社会的谴责,还会受到法律的制裁。要培育青少年基本的法律常识,明确尊重生命存在、禁止伤害他人性命是基本的法律法规,成为一名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其二,肯定他人生命的意义,禁止损害他人尊严。每个人的生命都有着独一无二的重要价值,要引导青少年去发现生命存在的美好,肯定他人生命存在的重要意义,在肯定别人中逐渐了解到生命是平等的,进而学会尊重他人,不再做出伤害他人尊严的行为举止。其三,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禁止损害他人利益。每个人的生命都值得被尊重,每一份劳动都值得被肯定。要培育青少年树立劳动最光荣意识,不仅可以引导青少年学会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还可以让青少年平衡好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学会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保护好个人利益,领悟到生命面前人人平等的真正内涵。

(三)尊重自然界的生命存在

中国传统哲学家很早之前就赋予了自然界的生命价值,并将“天人合一”的整体自然观延传至今,成为了中华文化的精神宝库。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人的命脉在田, 田的命脉在水, 水的命脉在山, 山的命脉在土, 土的命脉在树”[2],坚持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倡导人们尊重与爱护自然界的一切生命。然而,当今社会的青少年一直在喧嚣的城市里生活与学习,很少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盎然,更无法体会到自然生命的美好存在,最终难以理解人与自然是一种整体性的存在,青少年一旦割裂这种关系的整体存在,很可能会作出漠视自然生命的行为,例如虐杀动物、损害植物等。因此,要加强青少年尊重生命的意识,一方面可以带领青少年到动物园或植物园林参观,通过讲述动植物习性、合理投喂小动物等活动让青少年加深对自然生命的理解,逐渐形成敬畏生命、保护自然的观念,进而学会善待自然界的一切生命;另一方面,倡导青少年积极参加夏令营活动,各所学校的夏令营会带领孩子来到真正的大自然,让他们接触自然界存在的生命,融入大自然之中,亲自感受到自然生命的生机勃勃,举办各种亲近自然的集体活动,使青少年在做任务的过程中了解自然生命,慢慢懂得大自然的馈赠,学会尊重自然界的生命存在。

二、珍惜生命:唤醒青少年向死而生的意志

珍惜生命是培育青少年生命意识的必要条件,“向死而生”作为珍惜生命的重要内容,它从哲学的角度阐述了生命短暂,是培育青少年生命意识的重要理论基础。帮助青少年理解生命的珍贵、正视死亡的存在与提升生存的意志,最终让青少年珍惜生命,学会用坚韧的意志去面对生活并使用生命倒计时方法生活。

(一)理解生命的珍贵

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时间都是有限且短暂的。“正是意识到生命总会终结,我们才珍惜生命的每一天,因为每一天都是弥足珍贵的。”[3]然而,有些青少年荒废时间、浪费生命的现象却层出不穷,究其原因是无法理解生命的宝贵性。要让青少年理解生命的珍贵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教育:其一,认清生命的唯一性。时间具有一维性,由时间构成的生命亦是如此,即生命一旦逝去,便无法挽回。要通过理论知识传授、案例分析讲述等途径培育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明白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且无法替代或重来。青少年认识到生命的唯一性,才能懂得生命的珍贵,学会珍惜时间、珍爱生命。其二,理解生命的脆弱性。生命短暂在于它的脆弱性,一旦受到重大伤害便难以恢复。加强对青少年进行“生命第一”的意识培育,讲述安全知识,举办相关安全活动,帮助青少年辨别有关安全行为与危险活动,鼓励青少年加强身体锻炼,积极参与有益于身心健康的课外活动。在青少年充分认识到生命的脆弱之后,便会用心的呵护生命、健康茁壮的成长。其三,明确生命的重要性。生命是个体存在的必要条件,生命个体的鲜活性促进生态系统的和谐统一。加强对青少年重视生命意识的培育,通过生命教育课程等教育形势激发青少年对生命的认可度,并在课堂互动中理解生命存在的必要性,进而将对生命的的重视度化为前进的力量,最终理解生命的珍贵,懂得珍惜生命。

(二)正视死亡的存在

在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的过程中,大部分讲述内容都是生命可贵,很少会对学生提及死亡的存在。由于缺乏科学的死亡教育,青少年无法正确看待死亡,对死亡的无知使得他们漠视生命、扭曲对生命的理解。加强对青少年的死亡教育,让青少年认识到死亡是人生不可避免的存在,正确的看待生存和死亡,进而学会珍惜生命、向死而生的活着。一方面,教育青少年理解死亡的内涵。“海德格尔所指出的,人是向死而生的存在,死亡组成了生存整体的结构,谁都无法逃脱死神之手。”[4]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促使生命不断的向前流动,青少年只有认识到死亡的意义,才能懂得生命的可贵。因此,要让青少年学会运用生命倒计时法生活,站在死亡的角度看待生存,更全面的理解生命存在的意义,懂得合理安排人生规划,争取在有限的生命中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另一方面,教育青少年正确的面对死亡。每个人生命都是有限度的,生离死别是不可忽视的社会存在。青少年难以避免遭遇亲人或者朋友的离别,可能会受不住打击而一蹶不振。那么,要充分挖掘清明节对青少年的意义,向青少年进行正确的清明节文化讲解,利用清明节活动让青少年学会理性面对亲朋好友的逝去,懂得悼念亲人最好的方式是继续积极勇敢的生活下去。让青少年正确面对死亡、学会分别,是对青少年珍惜生命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教育内容。

(三)提升生存的意志

“向死而生”指的是用生命的短暂激发人们强烈的生存意志,促使每个人热爱生命并认真生活。在培育青少年向死而生的意志过程中,教育青少年理解生命的珍贵与正视死亡的存在都是提升生存意志的重要前提,青少年在深度理解生命与死亡的科学内涵之后,便会努力提升生存的意志,学会珍惜生命、享受生活。因此,提升青少年生存意志是引导青少年理解珍惜生命的重要目标之一。在引导青少年提升自身生存意志的过程中,一方面要让青少年明确生存意志的科学内涵,叔本华曾认为“生存意志”的本质是盲目的欲望和永不疲倦的冲动,这种冲动永远不安于成就,永远不知道满足,因而生命永远充满着痛苦,直到死亡。[5]这种解释可以称为悲观主义的谬论,“生存意志”真正内涵指的是每个生物为了活着而不断奋勇直前,不停的与死亡作斗争却从不放弃的坚毅精神。要引导青少年明确生存意志是生命存在的重要条件,更是每个人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另一方面要注重培育青少年的生存技能。生存技能指的是培育青少年各个生活方面的基础技能,比如基本的学习技能、做事技能与自我调节技能。青少年拥有良好的生存技能是提升自身的生存意志的重要基础。要引导青少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要培养青少年的专注力,提高其学习效率,更要培养青少年独立思考能力,不断的提升学习技能。引导青少年坚持做好每一件事情,掌握基本的做事技能与良好品质。自我调节技能是指青少年在生活中遭遇挫折或失败时,要培育其抗压能力及时的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沉着冷静的解决任何问题。

三、热爱生命:聆听青少年生命律动的声音

热爱生命作为培育青少年生命意识的重要目标,是青少年演奏生活的主旋律。青少年拥有最鲜活的生命力,他们对生命充满好奇与期望,在生命律动中演奏最轻快的乐章。在培育青少年生命意识的过程中,要引导他们认识生命的美好、理解生命的意义,进而帮助青少年点燃生命激情与探索生命意义,最终实现生命价值。

(一)点燃生命激情

点燃生命激情是引导青少年热爱生命的重要基础,对生命的热爱与期待给予青少年生活的勇气与前进的动力。在培育青少年生命意识的过程中,要不断启发青少年对生命充满渴望,当青少年领略到旺盛的生命力之后,便产生对生命力量的崇拜之情,这种情感是推进青少年成长成才的重要精神支撑。因此,点燃生命激情可以立足于以下两点。一方面,要用崇高的信仰点燃生命激情。信仰不仅为青少年提供前进的精神动力,更是激发青少年热爱生命的精神源泉。“人们对于信仰坚信不移,愿意为了实现它而投入极大的热情和全部的努力,甚至愿意为它付出生命。”[6]要引导青少年明确信仰,并充满激情的全身心投入,在实现信仰的过程中燃起对生命的激情,重塑对生命的热情。另一方面,用教师的生命热情点燃学生的生命热情。教师在向学生传输知识的过程中需要注重情感熏陶,教师的生活态度在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当老师对生命充满热情时,青少年也会通过老师的授课内容与言行举止之间感受到生命的美好,进一步领悟到生命的激情与活力,最终在老师的指引下将热爱生命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探索生命意义

生命意义是每个人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基础,因为人不是纯粹的动物,人是意义的存在,人生必须追问意义,活在意义之中。[7]引导青少年探索自身的生命意义是培育其热爱生命意识的重要动力,青少年一旦寻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便会不断的挖掘自身潜力,通过提升自我来实现自身的生命价值。因此,可以从三方面培育青少年对生命意义的正确理解:其一,培育青少年良好的生命情感。良好的生命情感来自于每个人的生活实践,与每个人自身的生活息息相关。引导青少年勇敢面对自己的生活,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从不轻易放弃,而是用乐观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中每件事情,时刻对生命充满美好期待,形成良好的生命情感去发现生活的美好,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命意义。其二,引导青少年肯定自我存在的生命意义。每个人在寻求生命意义的过程中会不断肯定自我存在的意义,进而感受到生命的律动并不断学会热爱生命。教育青少年相信自我存在的价值,树立远大的理想目标,努力学习理论知识,积极参与生活实践,最终实现生命意义。其三,教育青少年肯定他人存在的生命意义。肯定他人的生命意义是维持生命间良好关系的重要基础,学会肯定别人更是得到别人肯定的重要前提。青少年如果缺少他人的肯定,便会失去对生命的热情,所以肯定别人的生命意义,让青少年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健康成长,永远保持对生命存在的热情与向往。

(三)实现生命价值

“生命是自然生命和价值生命的统一。生命的发展过程,在一定的意义上体现为在自然生命的基础上不断追求和实现生命价值的过程。”[8]由此可知,提升青少年对生命价值的追求是生命教育的重要问题,生命价值不仅关系到青少年的未来发展,更关系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因此,在培育青少年生命意识的过程中,要让青少年明确生命价值的含义,并引导青少年通过努力不断实现自身生命价值。生命价值是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引导青少年明确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学会在实现社会价值的前提下追求个人价值。实现生命价值不仅是每个青少年的重要使命,更是青少年热爱生命的重要表现。因此,要引导青少年实现自身的生命价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青少年实现生命价值的重要方法,一方面引导青少年厚实理论功底,即通过勤奋学习、丰富知识来提升自身素质,并且不断与时俱进、时刻了解党的最新动态,掌握党的最新理论知识来更新知识储备。另一方面引领青少年提升自身的实践水平,通过各种活动锻炼青少年的身体,在积累大量实践经验后提升各方面的社会实践能力,最终在实现生命价值中不断提升自己。

猜你喜欢
生命权意志培育
论胎儿生命权的宪法保护
About the bug of the theory of evolution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蟑螂
观点集萃
生命权的宪法保障
《西厢记》中的理性意志与自由意志
专利权与生命权如何平衡?——白血病患者陆勇案引发思考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