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在线课程“食品微生物学实验”的教学模式创新探索

2020-12-20 04:13陈炳智童爱均江玉姬
农产品加工 2020年24期
关键词:微生物学实验课线下

陈炳智,童爱均,江玉姬

(福建农林大学食品与科学学院,福建福州 350002)

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的进步,互联网迅速发展,各种网络课程也如雨后春笋般运用到各年龄段的教学中。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在线教学成为各高校教师教学的首选方式,建好、用好在线课程资源成为教师的一门必修课[1]。“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是一门培养学生掌握有关微生物学方面的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的专业选修课或专业基础课。传统实验教学会因场地、器材的限制影响到教学效果。因此,课题组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创新改革,以学生为中心,以福建省精品在线课程“食品微生物学实验”为资源,开展实验课教学的创新探索,以期使学生更快捷、更牢固、更主动地掌握实验课。

1 实验课教学的难点与解决对策

传统实验课通常是在实验室进行上课,活动形式单一,一般是教师在实验前进行实验目的、原理等理论讲授,有条件的再进行现场演示,最后学生进行实验。传统实验课存在以下问题:①不能长期持续学习,学生通常是通过现场学习,有一定的志趣度,但课后容易忘记,且没有条件重新学习;②有些学校因为实验场地、器材的限制,学生需要分组共同完成实验,存在着资源不平衡,主动参与度不一致;③实验课的实验时间有限,如学校实验课程通常安排3 个课时,但教师需要讲解实验目的、原理等理论部分,有些还需要现场操作演示,这就占用了实验课程的学时,有时导致学生匆匆忙忙把实验糊弄完成,实验课完成质量较差[2-3]。

针对以上问题,课程教师在不断寻求改善解决的对策,一方面增加课程的学时,让学生有更多的实验时长,多操作、熟能生巧,进而达到实验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拍摄课程操作视频光盘,共享给学生学习,以期让学生主动学习。但这2 种办法都存在一些劣势,前者需要更改课程大纲,调整专业的培养方案,后者学生需要电脑观看光盘,或者光盘的时长较长,不适合即时观看,学生兴趣度有待提高。因此,随着网络技术及智能手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希望能够随时随地通过手机来观看学习,MOOCs 也就应运而生。

2 在线课程的引入与建设

在线课程又可称为“慕课”,英文名为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s),将课程、项目和经验等相关内容进行资源共享,成为教学资源的一种课程形式[4]。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2013 年,在线课程引入我国,各高校教师开始整合资源,逐步开始各自课程的建设。学校2017 年对“食品微生物学实验”在线课程进行立项,负责人组织课程团队整理材料、备课、录课建设。

首先,对课程的各个实验进行知识点的分解,再分别就实验课的理论部分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材料、实验步骤等进行课程讲解录制,每个视频控制在10~15 min,同时对实验操作进行演示录制。其次,将视频及课件进行上传,对学校的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卫生与营养3 个专业的学生进行试运行。最后,将课程向社会在线开放运行。经过2 期的课程运行,2019 年“食品微生物学实验”课程被认定为省级精品在线课程。

3 教学创新的探索

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是在传统的实验室进行的教学创新探索,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实验课教学模式:每学期采用25% (6 个学时) 的在线学习,75%(18 个学时) 的线下实验。课程总学时24 个,学分1.0 分。整个课程教学模式分为课前预习、课中考核、课后讨论、课程考核及课程效果与反思。

3.1 课前预习

在每学期开始前,课程团队教师会提前通知学生选课。线上课程一般比线下课程提前1 周开放,让学生提前预习,然后跟上在线课程的进度进行在线学习。学生预习需要完成以下任务:①对实验的目的、原理等理论知识的视频进行观看学习;②对实验的相关操作进行观看学习;③对单元小测的测试题进行作答。

3.2 课中考核

在实验室进行线下教学时,不再对实验目的、原理等理论内容进行讲解,而是采用提问题的形式考核学生对实验内容预习的效果。对比传统课程所节省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观察、实验、思考[4]。同时,在实验过程中,对学生的操作技能进行综合性考核并给予指导,从而使学生牢固掌握实验操作。

3.3 课后讨论

课后学生需要完成实验报告的撰写和在线讨论。在线课程中设置有讨论区,分为2 种:①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回答讨论;②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学生及教师针对问题进行讨论。讨论的内容可以包括对某个知识点的疑问,对某个实验的细节、难点,对生活过程中遇到的实验相关内容,对教师的教学方式的评价等。讨论和回帖要占有一定分数,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讨论。

3.4 课程考核

课程的考核分为2 种,一种是针对社会学生,全部采用线上考核;另外一种是针对在校学生,采用的混合式考核,即线上考核(20%) +线下考核(80%) 的办法。

线上考核办法如下:单元测验占72%(共8 次测验),讨论及回帖占8%,期末考试占20%。测验和期末考试的题型均为客观题,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和判断题中的几类。讨论及回帖只有在“课堂交流区”中参加讨论才能计分,以学生在“课堂交流区”有效回复教师发起的讨论贴数量进行考核[5]。学生有效回帖后,系统自动计分并和算入总成绩。有效回帖4 个以上满分。成绩按百分制计分,低于60 分为不合格,60~84 分为合格,85~100 分为优秀。

线下考核办法如下:每个实验需要撰写实验报告,占50%;在上课过程中对实验操作进行现场考查打分,占40%;课堂考勤10%。

3.5 课程效果与反思

从线下课堂反馈效果来看,选修该课程的学生学习效率更高,已先前学习掌握实验的原理、熟悉实验的操作,线下的实际操作更加顺利。大部分学生主动参与该在线课程的学习,包括视频的观看、课后的讨论、单元测验及期末考试,而且学生对该线上课程的反馈评价效果较好,达4.8 分(总分5.0 分。有学生评价:“通过‘食品微生物学实验’在线课程,很直观地观察到理论课上所学到的一些菌的形态,加深了对一些菌的认识。而且该课程的网课教师讲解,条理清晰,生动形象”;“教师的课程很有系统性,从高中的实验室到大学的实验室,一样是用显微镜观察却能有很多不同的体会。在该课程学习中,更加感受到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以及课程的有机性”。近2 个学期,学生对该门课程的评价均为优秀,平均93.0 分(总分100 分)。

4 结语

近期,教育部发布《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必须把教学改革成果落实到课程建设上,特别是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上[5]。以在线课程“食品微生物学实验”为基础,进行本科实验课的混合式教学创新的探索,达到了预期的结果,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利用现代信息工具进行持续学习的能力。对该课程与实际课程的教学组织建设模式进行研究,推动实验课的课堂教学革命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持续改进教学质量,形成新的实验课教学模式,可为其他实验课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微生物学实验课线下
2022年4月部分家电线下市场简评
路易斯·巴斯德:微生物学之父
微生物学实验引入“项目式”分组模式的应用探讨
COZMINE线下集合店
传统线下与直销模式孰强孰弱?这家动保企业是这样看的
密林深处——“从写生到创作”的水墨实验课
从“偶然”的疫情大爆发到“必然”的线下线上教学结合
有趣的实验
微生物学的奠基人—巴斯德
创新策略在高中生物实验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