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精神凝聚力的要素作用点分析(下)
——国家凝聚力研究笔记之十五

2020-12-20 12:41刘学谦
关键词:感染力集体主义凝聚力

刘学谦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唐山科学发展研究院,河北 唐山 063000)

一、国家精神对人民的凝聚作用点分析

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这里所说的中国精神,也就是当代中国的国家精神。关于国家精神所包含的内容,我们在《当代中国国家凝聚力研究报告》中有详尽的论述,这里不重复。这里所要探讨的是,国家精神是如何对人民群众产生了凝聚力量的。国家精神对人民形成的凝聚力量,是长期稳定的,不是单一、个别和偶然的精神冲动现象而发生的从众行为,它一定是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相联系,同国家历史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相传承,同国家倡导的价值取向相一致。根据上述特征,我认为以下四个方面是国家精神对人民群众形成凝聚力量的基本作用点。

(一)国家精神体现的爱国主义形成凝聚作用点

爱国是人类国家诞生以来,国民共有的情怀。爱国主义是凝聚人民力量的永远不倒的旗帜。国家精神无论何种行为方式,都无一不洋溢着爱国主义。因此,国家精神的弘扬,必然激起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怀。人民的爱国情怀汇聚一起,成为强大的国家凝聚力量。实现国家精神到国家凝聚力的转变,首要的是培育国民的爱国主义情怀。爱国如爱家,国民素来共有,但如何将朴素的爱国情怀提升到爱国主义的能动自觉,还需要动用国家的力量,起到强化的作用。首先要大力培育人民群众的爱国主义情怀。有了爱国情怀,才会激发爱国热情,才会有爱国的行动,才会形成以祖国为核心的凝聚力量。其次要打造长期、稳定、可传承的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优秀文化环境。要从体现国家精神的事例中,汲取爱国主义精神的价值内含,通过宣传教育,让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扎根于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头脑之中。最后要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狭隘的民族主义不是爱国主义,而是害国主义。往往打着爱国的旗号,搞盲目排外和极端利己主义,损害的是国家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我们倡导的爱国主义是既体现中华民族宽广胸怀,又放眼国家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的爱国主义。弘扬这样的爱国主义,才能形成正确方向的国家凝聚力。

(二)国家精神体现的革命英雄主义发挥凝聚作用

国家精神无论何种行为表现都必然体现着强烈的革命英雄主义,这也是国家精神能够凝聚广大人民群众的凝聚点。革命英雄主义有特定的含义,主要指在同各种困难和敌人进行斗争中不怕艰难险阻,不怕流血牺牲,英勇战斗,忘我工作的品德。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曾对革命英雄主义有一段精准概括,他说:“革命英雄主义是视革命的利益高于一切,对革命事业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积极性,以革命之优而优,以革命之乐而乐,赤胆忠心,终身为革命战争事业奋斗,而不斤斤于作个人打算,为了革命的利益和需要,不仅可以牺牲自己的某些利益,而且可以毫不犹豫地贡献出自己的生命。”国家精神的创造者们,无论个人还是集体,他们所体现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正是感动天下,凝心聚力的根本。首先,要在全社会不间断进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革命英雄主义是国家之魂。要广泛宣传革命英雄主义的价值和意义。充分认识革命英雄主义不仅在战争时期需要,在和平建设时期,在战胜各种自然灾害,在深入改革开放,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过程中同样需要。那种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革命英雄主义过时论”的观点可以休矣。其次,要在全社会形成崇尚英雄、争做英雄的氛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我们正在进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事业,因此注定我们这个时代一定是英雄辈出的伟大时代。全社会崇尚英雄,学习英雄,形成人人争做英雄的正能量,就能够让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发扬光大,在推动伟大事业不断前进的过程中凝聚起全民的力量。最后要大张旗鼓的树立革命英雄主义的典型。战争年代的英雄典型要树,革命建设中的英雄典型要树,战胜各种灾害中的英雄典型要树,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业绩的英雄典型也要树。让鲜活的英雄形象、英雄精神打造新时代革命英雄主义的强大凝聚力。

(三)国家精神体现的集体主义发挥凝聚作用

国家精神的种种表现行为,无一不表现着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正是这种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形成了凝聚人民群众的作用点。为什么集体主义精神能够发挥凝聚民心的作用呢?我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当集体利益受到损害或威胁时,有人挺身而出,同危害集体利益的行为和现象做斗争,实质上是在保护每一个人的利益。以反腐败为例,人民群众痛恨贪污腐败分子,根本原因是腐败分子侵犯了每一个人民群众的利益;党中央狠抓反腐败为什么受人民群众欢迎,实质上也是在维护每一个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二是维护集体利益,往往会以损失个人利益甚至生命为代价,这充分体现了舍己为人、公而忘私的高尚品德。这种优秀的品性历来深受人民的推崇和赞扬。在保家卫国的战斗中,在战胜各种自然灾害中,在和各种疾病疫情做斗争中,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分子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正是这些牺牲的鲜活生命,保卫了亿万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三是发扬集体主义精神是社会主义国家大力倡导和鼓励的行为。集体主义是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相一致的。在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人民群众是国家中最大的集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最彻底的集体主义精神。

人民赞扬集体主义,推崇集体主义,使得集体主义能够凝聚人民的力量,还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的社会性本质的体现。人离不开集体,共同的社会生活,使人民形成社会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当人们认清集体主义对共同体的价值和意义时,集体主义必然对人民产生强大的凝聚作用。现在社会上存在极大的贬低集体主义的思想倾向,认为集体主义否认个人利益,实际上这是错误的理解。集体主义从来不否定人民群众的个人利益,因为集体利益是每个个人利益总和构成的,从这个角度说,没有了个人利益,就构不成集体利益,集体主义也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在一些私有制国家,往往推崇个人利益至上,否定集体主义的价值和意义,我认为这仅仅是制度虚伪的表现。当一个国家面对战争、面对自然灾害,面对人类各种疾病疫情,靠个人利益至上,又如何形成战胜敌人的优势,又如何生存和发展?集体主义对人民的凝聚作用,从来就不是否定人民的个人利益,因为只有坚持集体主义,才能更好的维护和发展个人利益,这是集体主义凝聚力的根本所在。

(四)国家精神体现的改革创新发挥凝聚作用

这是现代国家精神形成凝聚力的核心体现。改革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没有改革创新,因循守旧、故步自封会桎梏国家的活力,使国家止步不前,成为死水一潭。国家改革创新能够对人民发挥凝聚作用,根本就在于通过改革创新,能够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变贫穷落后的社会面貌,使国家尽快的富裕和强大起来。在各项工作中发扬改革创新精神,能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创造较多的社会财富,让人民群众不断增加收入,消除贫困提高生活水平。改革创新作为当代中国精神的核心,能够凝聚人民,还在于它是一种不断锐意进取,敢于破除陈规陋习、勇往直前的精神境界。人民群众在崇尚改革创新的氛围中会逐步内化为优秀的国民品格。我国改革开放40年取得的巨大成就,不仅使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同时也塑造了人民崇尚改革创新的优秀国民品格。如果说改革开放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增强了国家物质凝聚力,而人民崇尚改革创新的优秀国民品格的形成,则增强了国家精神凝聚力。这里所说的增强,是通过人民对改革创新的认同、践行和传承体现出来的。

二、国家道德对人民的凝聚作用点分析

一个国家的道德能够对人民形成强大的凝聚力,这是国家治理成功的重要标志。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有道德规范,特别是现代国家,没有道德的国家会成为危害自己也危害世界的流氓国家。国家有国家的道德,但只有对广大人民群众形成凝聚力才有价值和意义。因此,认识国家道德对人民群众产生凝聚力的作用点,能够增强国家道德对人民的凝聚力,既有理论意义,也有实践意义。根据我们长期研究的结果认为,国家道德就其内在本质要求来说,国家道德能够对人民产生凝聚力,主要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一)国家道德价值取向的引领性

国家道德能够形成凝聚力,国家道德价值的引领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国家道德引领性的内容,包括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凡是国家倡导的道德行为,都具有引领性。这种引领性主要体现在国家倡导的价值取向上。但是国家倡导的价值取向,一定要同人民的道德需求道德愿望相联系。这样才能实现国家价值取向转变为人民的价值需求。完成这个转变,国家道德价值取向的引领性,才能形成对人民的道德凝聚力。目前现实存在的问题不是国家道德价值取向的引领性有什么问题,而是国家道德价值取向转变为人民的道德价值需求方面,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只有人民对国家道德价值取向的认可,才能形成道德行为的引领力。这种引领力量,就是国家道德的凝聚力。

(二)国家道德对人民的正义感染力

正义感染力是指人们对社会正义行为和言论的认同、学习和传播。正义感染能力大小,首先与感染内容有关,也与社会发展环境舆论和历史文化传承密切联系。正义感染力越强,国家道德对人民的凝聚力越强。国家道德对人民的正义感染力,一方面在于道德内容的教育感染力,另一方面在于道德模范的行为感染力。从道德内容的教育感染力来看,这种感染力的大小,往往与国家的性质以及教育感染对象的道德文化传承和道德素质相关。在我国,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人民群众既是道德内容的需要体现者,更是道德内容的实践者。因此,看道德内容的教育感染力,关键是看对人民群众的感染力。一方面要在道德内容上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道德诉求,另一方面要体现具有吸引力的道德美好前景。我认为党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体现了这两点。从道德模范的行为感染力来看,感染力的大小往往取决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道德模范行为所体现的精神价值,能否引起被感染者的道德共鸣。共鸣越强烈,感染力越大。另一方面是道德模范的行为的优秀表现,能否得到国家的充分肯定和大力表彰。国家肯定和表彰的力度越大,正常情况下对人民群众的感染力越强。

(三)国家道德约束公民的公正公平性

国家道德约束的公正公平问题,是一个国家的政治生态问题,也是国家道德凝聚人民的重要凝聚点。国家道德的约束公正公平问题,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逐步实现的。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以及走向没落的资本主义社会,很难实现国家道德约束的公正公平问题。原因就在于国家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在政治待遇和社会地位上存在的不平等性,决定了上述社会制度国家很难实现国家道德约束的公正公平。只有在人民当家作主、政治上人人平等的社会主义国家才能实现国家道德约束的公正公平。这里有必要指出,我们所说的国家道德约束的公正公平,主要是指两个方面:一是道德内容规范在内容上是面向全社会所有成员的,或者说对社会所有的公民都是“善”的,都是公正公平的,都是没有任何规定特权和歧视性的。二是国家道德的约束性对所有国家成员都是公正公平的。不分职务高低,不分性别,不分职业,对国家所有成员都具有相同的行为约束性。我认为,党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体现了这两个方面的公正公平,所以对人民群众能够产生强大的凝聚力。

(四)国家道德建设成果的人民满意度

这实际是说国家道德建设成果的评价,以什么为标准进行判别形成的国家凝聚力最强的问题。从国内外道德研究专家的研究情况看,道德建设成果的评价标准是多元化的,这些多元化的研究成果也许在不同的国家都有价值和意义。但是这些多元化的标准似乎对我们的研究目的没有什么意义。因为我们研究的是这种评价标准与国家道德凝聚力的关系问题。我们通过研究发现,至少在我们国家只有人民对国家道德建设成果的满意度评价,才是影响国家道德凝聚力的重要因素。这种满意度绝不是国家道德规划和目标设计中数字模型模拟出的满意度。而是建立在广大人民群众实际感受中的满意度。也只有这样的满意度,才对增强国家道德的凝聚力有意义。要做到这一点,国家道德建设必须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功利主义,坚持以人民为本,以人民对国家道德建设的实际感受满意度为最高评价标准,不断调整和推进国家道德建设工作。同时,广大共产党员和社会各界先进分子要做践行国家道德的模范,发挥道德建设的引领力和带动力作用,在全国上下形成道德建设的合力。一个能让人民群众高兴、满意、幸福的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色的道德社会,一定能够对人民群众产生强大的凝聚力。

猜你喜欢
感染力集体主义凝聚力
关于将集体主义引入经济理论的思考
如何增强班级凝聚力
如何寻求口语化语言的艺术感染力
“如此凝聚力”
论中国语境下集体主义的教育意蕴
论当代高校青年教师团队凝聚力的提升
Pygmalion
张灿 以“谦逊”的设计,赋予空间感染力和精神性
对增强兵团凝聚力吸引力的研究
集体主义教育:从个体出发建构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