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分类经营与森林培育的探讨

2020-12-20 19:43赵小山
现代园艺 2020年16期
关键词:公益林森林资源树木

赵小山

(辽宁省沙地治理与利用研究所,辽宁 阜新 123000)

森林分类经营是管理森林资源的重要手段,森林可以改善空气质量,减少水土流失,为我国环境保护事业提供基础保障。以生态需求和环保理论为基础,将森林经营与培育作为发展的主要方向及目标,从而实现科学合理的育林,保证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因此,有必要探讨森林分类经营与森林培育。

1 森林分类经营的意义

森林资源具有长期性、复杂性的特点,森林经营管理需根据地理位置等实际情况,从育苗到培养再到管理,对森林资源实施全面性与规范性的管理,实现树木生长的高效性。森林资源既能够提升总体绿化率,改善生态环境,又有利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因此,需重视森林资源的种植与培育,分类经营能够区分不同的树木品种,进而对于树木实行分级治理,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从而提高树木成活率,降低培育成本。

2 森林分类经营的原则

2.1 可持续发展原则

森林分类经营要遵循可持续性发展原则,以森林发展的经济和生态价值为发展依据,促进其实现现代化治理。制定符合可持续性原则的相关流程与制度,实现规范化发展。此外,严格执行与遵守相关规定,旨在为保护森林资源提供保障。可持续性发展原则要求林业部门树立环保意识,对于森林资源的长远性发展出台规范性管理制度,杜绝因短期利益开采开发,发生水土流失现象。森林资源是一个完整且连续的系统,需要内部配合,一旦可持续性遭到破坏就会形成连锁反应,产生不可逆的结果。因此,森林分类经营时要注重可持续发展原则。

2.2 全面性原则

森林的培育和发展能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原料,如家具制造、房屋修筑等[1],同时,大面积种植还能改善当地气候,提升空气质量,保持地域水土。森林的发展与建设能够为全人类创造宜居的生态环境,因此,森林的发展与建设需要人人参与,林业部门可以结合当地政府,培养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实现森林培育的全面性参与。对于一些环保意识较为淡薄的地区,相关部门可以召开村民大会,宣传林业管理法规,提升居民法律意识,调动其参与环保的积极性,提升森林资源的利用价值。

3 森林分类经营与森林培育的措施

3.1 商品林培育

3.1.1 种植位置及林种布局。商品林的种植与培育需要以市场为依据种植树木。在此基础上,全面考虑当地的自然因素、地质条件,选择合理的种植位置。林业布局具有多样化的特点,需根据土壤条件种植排列,实现优化选择。此外,还需分析商品林的种植位置,综合考虑其交通运输路线、土壤及水文条件等,并结合周边环境,选取靠近工业园区的种植位置。分类培育时充分了解森林的经营管理方式,形成固定的标准体系,以种植地区的实际位置及环境因素为发展依据,进而结合国家相关政策进行规划管理,提升森林建设效率。

在此基础上,对林地进行综合分析,保障其运行发展的常态化。目前,我国林地建设运行主要通过立地分类评价、生态区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有利于分类规划实施的合理性,由此提升总体林地覆盖率,实现现代化的建设及发展。其中,林业建设还需符合我国总体规划,通过综合分析考量实现其发展的手段,由此实现分类的细化。

森林的经营发展需结合多方面因素,相关人员要在较短时间了解林业工作类型、工作目的及相关工作内容,由此保障林业工作质量。通过立地分类因子、生态分类因子及社会经济因子分析,提升分类的科学性。其中,立地分类具有直观性的特点,能够实现森林建设的规范性发展,整合区域的降水量、土壤性质、常见植被种类等相关信息,保障考察的全面性。生态区位因子分析是根据不同地形、地貌差异等进行区分,从而降低工作阻碍,提升森林建设效率,从根源上实现发展现代化的转变。

例如,部分地区有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因此,在建设前应事先进行区域调查,加强对该地域发展的了解程度,实现森林建设的全面性,保护区域生物多样性。社会经济因子是综合考量当地的人口数量、密度及对于森林工程产业的需求量等,实现生态发展的转变。森林建设也需结合社会因素选取树种,并确定种植数量,提升森林建设质量和效益。

林业部门需规定采集数量和频率,保障森林建设的全面性及可持续性。开采过程中要注重对幼苗及保留木数量的规划,科学合理地开采,例如,开采前制定计划,规范森林开采数量和作业方式,保护林地生产,进而实现其可持续发展[2]。

种植技术也是影响森林生长的因素之一。林业部门需加强对于相关技术人员的培训,提升其专业技能,保障森林工程建设的顺利运行。其中,通过开展员工技能大会的方式,进一步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与专业素养。例如,将员工分成工作小组,根据专业技术的掌握程度及性格特点、工作经验等进行分组,由此提升员工的专业性。此外,工作小组的成立还能促进员工间的交流,增进二者间的配合,提升工作效率。

3.1.2 树种的选择。树种的选择需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种植人员要对于市场进行调研,了解市场的需求量,进而选取树种。商品林主要是用于家具及房屋制造,因此,需加强对于树木品种性质的了解,考虑其密度及使用质量,进一步提升商品林种植效益。商品林具有工期长、产量低的特点,因而在建设商品林时要以市场为发展导向,提升种植效率,保障种植效果。林业经营要结合当地政策等相关因素,使林业种植符合国家规范。因此,林业种植中,要重视对树种及种植量的选取,提升种植效益。林业部门也可对市场进行产品拟定,确定树木需求类型,进而做出对市场的预判。规范种植规模,减少出现过度的经济投入和资源浪费的现象,使森林树种的种植符合市场规范,提升商品竞争力。

3.1.3 栽植与配置。科学栽植能提升商品林质量,最大程度发挥种植的经济效益。这就需要种植人员具有科学的种植技术,在技术应用方面实现精耕细作,提升商品林树木质量。植苗造林时先平整林业土地,合理选择种植时间,一般以3 月为宜,植苗前对苗木的根部进行处理,保护其根部水分,提升树苗成活率。此外,在苗木运输及包装过程中,尽可能减少树苗与阳光直接接触,保障苗木质量。

苗木栽植多会采用穴植法和缝植法。穴植法主要是通过挖穴栽苗的方式进行栽植,在此过程中,保证穴的深度大于苗木深度,其宽度大于苗木根茎冠幅,提高生长效率。同时,还需根据苗木种植土壤的湿润度进行穴深浅的二次测定,及时调整穴的大小。缝植法是通过对于苗田开缝的方法栽植苗木,将苗木插入土中后摇晃测试,保障其直立性。使用缝植法种植的苗木具有成活率高、操作简单的特点。

3.1.4 后期维护。商品林对于树木质量要求较高,因此,还需注重其后期的保养与维护,使苗木顺利生长的同时,也能提升其经济效益与成活率。相关人员定期检测苗木,对于有需要的苗木进行施肥、修剪、防治病虫害等,保障苗木质量。一旦苗木出现病虫害,及时治理,避免其大规模的传播。

3.2 公益林培育

3.2.1 种植位置及林种布局。公益林种植位置的选取大多由国家规定,一般分布在河流源头及两岸,自然保护区及湿地水库周边等。公益林的种植能够增加地区绿化面积,提升森林绿化率,进而提高特定地区空气质量,保持水土。相关林业部门可以根据自身所处位置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公益林种植面积,促进当地环境可持续发展。

3.2.2 树种的选择。与商品林不同,公益林更具观赏性,因此,在选择树种时,以观赏性为主,提升观赏价值,进而带动区域旅游业的发展。

3.2.3 栽植与配置。公益林的种植养护,可采取人工与自然相结合的方式,种植时尽量不破坏原有土地环境,使其自然生长,进而更好地发挥绿化作用。在荒山及灌木丛林地种植时多采取人工造林的方式,以“品”字形为宜,有利于提高树木成活率。此外,在自然条件脆弱的位置可进行封山造林,降低外界因素造成的影响。

3.2.4 后期维护。后期维护可采用局部松土的方式,以某一区域为圆心进行除草,并逐年扩宽。如可根据公益林生长实际情况,分析树木长势,有针对性地展开维护,提升公益林树木成活率。以此提升总体绿化率,实现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4 结论

综上所述,森林分类经营与森林培育有利于提高森林的健康度,改善种植地区环境质量,减少水土流失。培育森林可分为商品林和公益林,根据种植位置及林种布局选择树种和栽植方式,进而提高森林经营管理效率。

猜你喜欢
公益林森林资源树木
森林资源及其保护
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
树木之最
如何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与措施研究
绿水青山里的奋斗足迹之森林资源督查
生态公益林管理问题及对策
龙泉七成公益林实现信息化管理
国家级重点公益林管理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辨认树木
让公益林保护利用有法可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