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金针虫为害特性及防治措施

2020-12-20 21:06李相娟
新农业 2020年16期
关键词:土温金针虫麦苗

李相娟

(邯郸市临漳县农业农村局,河北 邯郸 056000)

金针虫,鞘翅目叩头甲科,幼虫又叫铁丝虫,成虫俗称叩头虫,多食性地下害虫。河北省危害农作物的金针虫种类主要有沟金针虫、细胸金针虫、褐纹金针虫。金针虫幼虫期1~3年,蛹在土中的土室内,蛹期大约25 d。成虫体长8~9 mm或14~18 mm,依种类而异。幼虫体细长,25~30 mm,金黄或茶褐色,并有光泽,故名“金针虫”。成虫一般颜色较暗,黑或黑褐色,体形细长或扁平,头部生有1对梳状或锯齿状触角,胸部着生3对细长的足,胸部下侧有一个爪,受压时可伸入胸腔。头部能上下活动似叩头状,故俗称“叩头虫”。

一、金针虫为害特性

幼虫长期生活在土壤中,主要为害禾谷类、薯类、豆类、甜菜、棉花及各种蔬菜和林木幼苗等。幼虫会为害小麦的种子胚乳,并在幼芽小麦出苗后咬断刚出土的幼苗,取食须根及主根,使幼苗地上部分枯死造成地块缺苗断垄。成虫到小麦苗生长中后期,会钻入较大棵的小麦苗根茎部撕咬根系,并啃食小麦苗的叶片边缘或叶片中部叶肉,使麦株地上部分失去水肥供应,田间出现青枯、白穗,大面积虫害发生会造成粮食严重减产。

二、发生规律

沟金针虫约三年一代,成虫或幼虫在30~120 cm深的土层内越冬,来年3月中旬当10 cm土层土温达到4~8℃时幼虫开始上升活动;3月下旬土温为8~12℃时,上升到小麦根际进行危害;4月中旬左右危害最重;5月中旬土温升高,幼虫向13~17 cm土层深处移动,土温为21~22℃时停止危害;9月下旬至10月上旬,表土温度渐低(6~10 cm土层土温约18℃)时幼虫又回升到13 cm以上的土层活动,危害秋播麦苗。其中沟金针虫适宜有机质少、疏松沙质土壤中,适宜的土壤湿度为15%~18%,较能适应干燥,主要发生在旱地麦田。

三、防治措施

金针虫没有趋味性,加之幼虫不出土,相比其他害虫来说尤其难以防治,防治前需要调查虫情,每个点取1/4 m2,挖虫土层深度为:春季3~17 cm,秋季20 cm,如果平均每平方米有虫2~3头时要及时防治。

1、初冬深翻耕地和浇水压虫。利用金针虫越冬的习性,在土壤上冻之前,对有金针虫危害的地块深翻深耕,可以有效冻死藏在土壤深处的金针虫,控制第二年金针虫的发生率。

当麦田发生金针虫危害时,适时浇水,可减轻金针虫危害,当土壤湿度达到35%~40%时,金针虫停止危害,下潜到15~30 cm深的土层中。所以头年浇冻水的麦地金针虫为害相对未浇冻水的麦地较轻。

2、混药剂毒土处理。在小麦播种前,每亩用48%地蛆灵乳油200 ml与细土10 kg混匀之后撒施,或者48%毒死蜱颗粒剂每亩2.5 kg,拌细土25 kg播前撒施耕地或顺垄条施。

3、药剂拌种。小麦播种前拌种可以用600 g/L吡虫啉或者35%多克福等进行药剂拌种,药剂:水:种子比例为1:30:400。

4、药液灌根。在金针虫发生盛期的3、4月份,针对危害较重的地块,使用50%的辛硫磷或15%毒死蜱乳油1 000倍液,对农作物进行灌根处理。可以在金针虫产卵之前进行大量灭杀,防治效果最佳。

5、堆草诱杀和灯光诱杀。在细胸金针虫发生严重的地块,针对其对杂草有趋性和趋光性的特点,可以在田间堆放10 cm厚的新鲜草堆,每亩地堆50堆,然后在草堆下撒5%敌百虫粉剂或者5%乐果粉少许,能够诱杀大量细胸金针虫,也可以在成虫发生期在田间地头设置杀虫灯诱杀成虫。

金针虫一年中会有两次危害时期,对头年入冬前没有进行防治的小麦田,第二年春季小麦返青后一定要密切注意金针虫的发生。一旦发现有地段受金针虫的危害,应该立即用药剂防治,尽量减轻小麦地块损失。金针虫2~3年才能孵化成虫,在地下活动时间较长,要注意经常进行田间调查。

猜你喜欢
土温金针虫麦苗
HPLC法同时测定大麦苗中5种成分
小麦苗的梦
夏玉米当心金针虫为害种子
大庆市双膜日光温室保温性能研究
我到麦田看麦苗
小雪花与麦苗儿
城市河岸带夏季土壤表层温度的多时间尺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麦田金针虫防治措施
锦州市玉米金针虫的危害及防治
分蘖期控制灌溉对土温及水稻干物质积累等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