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兹海默病及其他痴呆诊断与治疗临床转化研究进展

2020-12-20 22:19薛静刚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16期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整体程度

薛静刚

(上海市浦东新区迎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 200125)

阿尔茨海默病是临床常见一类疾病,同时也是对患者及家庭、社会带来较大负面影响的一类疾病,其自身作为一种影响认知功能的神经变性病,对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带来很大的沉重影响,很容易导致诸多问题出现,加重家庭负担和社会与经济负担。就目前综合情况而言,此类疾病是导致老年患者相关神经功能缺失的最主要原因,但现如今疾病病理改变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相对较为有限,不同的机制改变特点,对于后续临床治疗与转化也会带来一定程度影响。

1 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1.1 分子遗传学机制

此类疾病的发病机制相对较为复杂,目前可以肯定的是,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有着密切联系。换而言之,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发病是由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之下所产生的,部分患者相关基因突变对于患者自身发病过程有着绝对性影响意义,通过相关基因突变特点,也有助于找到相关疾病的临床转化突破口[1]。相关疾病的病理改变及有关机制变化,对于患者疾病进展和临床转化都有着一定程度影响,特别是在这一过程中,一个较为重要的病理学标志物,β-淀粉样蛋白相关神经毒性作用开始被重视。而此类物质在实际作用过程中,各类改变也是由多重信号传导、传递并参与到整体病理生理学改变过程的。有关研究中能够明显看得出来,sigma-1受体基因与载脂蛋白E(ApoE)e4等位基因是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风险基因,对整体病理改变过程都有着一个较为突出的影响作用,尤其相关基因检测结果与病理学检测结果中,此类基因与认知功能下降呈现着一定相关联性。基因表达与互动的过程中,现骨干等位基因可以显著影响到认知功能障碍及受损的程度,并导致更严重的神经原纤维产生缠结现象。而此类基因在患者体内也会呈现着一定遗传性,进一步导致相关疾病产生发生遗传性改变。通过相关分子遗传学机制的观察,也能够发现,有关基因在整体疾病发病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十分关键,而针对这样的基因特点,能早期筛查相关风险,但早期进行治疗和干预措施仍然是相对较为有限一些的。除此之外,β-淀粉样蛋白介导神经损伤机制也是相对常见一类疾病改变机制,对于相关疾病的临床进展有着一定程度的干扰和影响,有着一个负面的促进作用。

1.2 β-淀粉样蛋白介导神经损伤机制

此类物质是临床相关疾病主要病理学标志物,神经元Aβ沉积,就会进一步导致正常的活性神经元出现异常死亡,进入导致神经功能障碍,产生较大的实际性问题[2]。虽然目前已经能明确,此类物质会导致疾病的产生以及进行性的进展,但是在实际临床研究的过程中,仍然无法明确相关疾病的产生及此类机制的出现具体有怎样的一个过程,原因和机制过程仍然无法明确。但在其他既往研究的过程中,早期的此类患者神经元核内体/溶酶体途径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功能性障碍,整体神经递质及传导过程会出现一定程度问题。全长β-淀粉样前体蛋白(APP)以及其羧基末端片段能够用通过激活Rab5蛋白进一步间接导致核内体或者是溶酶体体积增大,进而导致整体神经递质过程出现问题,尤其干扰轴突逆向运输和神经生长因子信号转导通路,也可以通过该通路导致APP基因突变的神经元出现萎缩的现象。除此之外,此类疾病病理改变仍然存在着其他生物学标志物,例如NMDAR功能障碍,此类障碍也是整体出现神经损伤的主要生物学标志物,所起到的作用和意义也都是相对较为突出的。相关研究显示,整体发病过程中有关神经元及机制所起到的作用十分明显,在GSK-3水平下降之后,整体大脑皮质神经元NMDAR介导离子和突触电流就会发生一定改变,会一定程度产生减少,进而导致后续神经功能损伤问题及功能障碍的出现。一般在实际机制作用的过程中,Aβ可以进一步对GSK-3产生一个增强活性的作用,并通过调节相关蛋白,弱化整体的神经保护作用,从而产生神经元加速老化、损伤,并危害整体的神经功能,产生削弱神经保护的作用,从而加强兴奋性毒性作用。总的来说,在这一过程中,整体生物化学通路改变十分明显,而β-淀粉样蛋白整体的作用机制,也可以为整体的靶向治疗提供一定参考和治疗依据。

目前虽然大多数疾病机制和疾病改变特点我们仍然不清楚,但就现在已知的疾病病理改变机制而言,我们也能大概知晓一些与相关治疗靶向相关的信息,可以为相关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基础性理论支持。除了发病机制之外,流行病学因素和危险因素也具备着不同于其他疾病的明显特点,在疾病发病与进展过程中所起到的价值和意义都相对较为明显,需要充分认识,进而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优化临床治疗的综合效果和成效等情况。

2 流行病学与危险因素特点

临床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除了基因与遗传病学机制及因素之外,文化背景和环境因素也会对此类疾病发生和进展带来不同程度影响和干扰,除了基因与遗传因素之外,低教育程度、高体重指数和糖尿病是此类疾病发病主要危险因素[3]。近年来此类疾病的临床发病呈现着一定规律性,尤其此类疾病与文化程度、社会地位、BMI指数以及其他慢性病有着一定联系,在认知功能障碍及损害方面,如患者既往文化程度不高,所受教育程度不高,或出现超重等现象,或存在糖尿病,那么罹患此类疾病,伴有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就相对较高,出现此类疾病的患者也大多数为此类群体。而在细节中可以明显发现,如低体重指数且伴有高腰围、高臀位的情况,也会成为认知功能障碍的主要危险因素。这样的情况进一步证明,过度消瘦和中心型肥胖都是相对危险的因素,直接影响着相关疾病的发病以及日后康复等多方面情况。除此之外,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与认知障碍的发生有着一定联系,特别是会与血糖、甘油三酯之间呈现一个关联性,从而产生一系列问题,导致疾病的发生和进展。一般而言,轻度认知障碍与相关损害合并糖尿病患者整体功能评分都会相对较低,且产后两小时血糖与C反应蛋白和有关评分呈现负向关联性。在这一过程中,如果皮下注射胰岛素并口服降糖药,整体评分情况会优于单独使用的患者,单纯服用降糖药中,服用二甲双胍患者记忆能力优于其他降糖药患者[4]。这证明在这一过程中,虽然有关疾病是一个相对重要危险影响因素,但在服药过程中不同服药也会对疾病发病与病理改变机制带来不同程度干扰和影响,除了相关因素之外,心理负担、精神压力等多方面情况,都会对于此类疾病发生带来一定程度影响和干扰,整体流行病学特点与危险因素二者需要结合看待,只有这样,才可以进一步保障相关疾病的预防、治疗可以更加具备应有的针对性,优化最终临床治疗效果等多方面的现有情况。

3 非药物治疗干预措施

非药物治疗是现阶段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要干预措施,干预手段所起到的价值和意义也相对较为明显,主要是因为就目前情况而言,相关药物治疗无法起到一个较好的基站,临床转化情况不佳,而早期采用非药物干预措施。可以更好地优化临床效果,减缓部分认知功能的损害[5]。此类疾病的发病相对较为复杂,尤其进行性加重的特点十分明显,直接严重影响患者现有的身心健康情况,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社会压力和家庭压力。就目前情况而言,此类疾病大部分的疾病及病理改变机制是不清楚的,所以在实际药物治疗的过程中,最终能获得的效果十分有限,能得到的治疗成效也相对较为局限一些[6]。而采取非药物治疗,整体效果虽然不会有太大的改变,但可以阻止进行性加剧和进展,避免快速进展,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在实际干预过程中,可以采取认知功能方面的训练,可以进一步减缓相关认知功能损害程度及衰退速度。这样的情况进一步证明,轻度认知损害和痴呆早期,需要积极采取针对性的认知功能训练,才可以避免后续疾病的继续进展,有效的认知训练,能够调节患者现有的身心健康情况,尽早将其自身注意力、记忆力和视空间能力进行一定调整,从而及早干预,长期随访,并优化临床干预效果。

4 结束语

如上所述,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危险因素及病理机制都是相对较为复杂的,需要充分认识其背后的具体特点,结合实际情况采取非药物治疗干预措施,进而优化临床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阿尔茨海默整体程度
阿尔茨海默病的预防(下)
阿尔茨海默病的预防(上)
精致和严谨程度让人惊叹 Sonus Faber(意大利势霸)PALLADIO(帕拉迪奥)PW-562/PC-562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歌曲写作的整体构思及创新路径分析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睡眠不当会增加阿尔茨海默风险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改革需要整体推进
CH25H与阿尔茨海默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