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创造性人格教师评定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

2020-12-21 08:59孟祥蕊车翰博张嘉琪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20年5期
关键词:效度创造性人格

刘 文 孟祥蕊 车翰博 张嘉琪 沈 漪

(1 辽宁师 范大学心理学院,大连 116029) (2 辽宁师范大 学教育学院,大连 116029)

1 引言

创造性不仅取决于智力因素,也取决于人格、气质等诸多心理因素(Guilford, 1950)。自20 世纪50 年代起,研究者就致力于探究高创造性个体的人格特征(Eysenck, 1995)。Guilford 最早提出创造性人格的概念,即创造性人格是具有高创造性的个体在创造性行为中所表现出的人格品质,并强调创造性并不是天才的特殊天赋,所有正常人都拥有不同程度的创造性,这使得研究者开始注重对日常创造性的探索,对创造性人格的理解也从狭义探讨某些领域的高端人才,转变为广义探讨普通个体的创造性人格(林崇德, 2018)。创造性人格是个体在创造性行为中表现出来的、促进创造性发展的一种统合而稳定的人格特征(刘文, 李明, 2010)。儿童创造性人格研究为教育工作者培养儿童创造性、促进儿童良好个性的形成提供理论支持,对我国的教育事业具有指导性意义(刘文, 2007)。

创造性人格具有相对综合的结构特征,研究者主要通过人格特质理论对创造性人格结构特征进行研究。刘文和齐璐(2008)认为幼儿创造性人格倾向包括新异性、独立性、成就感、合作性、自信心、敏感性、好奇心、审美性和幽默感九个特质,其中“幽默感”被研究者广泛关注(Kellner &Benedek, 2017; Yue & Hui, 2015)。Torrance(1971)认为高创造性人群的人格包括留意新鲜事物、喜欢刨根问底、专注、好奇心等17 种特征。彭运石和段碧花(2011)发现高创造性人格特征包括刚毅进取、从容稳健、善思博才、幽默活泼、高傲逆反和诚信友善。宋慧俐(2012)发现创造性人格包括洞察力、想象力、探索欲和坚持性。尽管研究者在创造性人格结构的内容表述上略有差异,但在如下特质上已达成共识:高水平的独立自主性、好奇心和冒险精神、喜欢用不同方式深入研究问题、专注力和意志力、想象力和洞察力、幽默感、成就感等。小学阶段是个体创造力发展的关键年龄阶段,小学生已具有明显的创造性表现(林崇德, 1999)。Smith 和Carlsson(1990)提出,创造力的真正发展开始于10 岁到11 岁,其创造行为体现在日常生活和课堂学习中。因此,对小学生创造性人格结构进行探索有助于了解小学生创造性人格的本质,为小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培养提供教育方向和目标。

创造性人格的测量多采用问卷法,在小学生创造力测量方面,国内研究大多使用林幸台和王木荣(1997)修订的威廉姆斯创造性倾向测验(张洪家, 汪玲, 张敏, 2018)。该量表是威廉姆斯以美国中心教育为背景编制的发散性思维测评工具,旨在测量与发散性思维有关的情绪因素,其核心特质不一定能准确描述中国小学生的创造性人格特征。总体而言,目前对小学生创造性的测量大多集中在对其创造性潜能和倾向的考察,而对于小学生创造性人格特征的测量工具尚有待开发。基于此,为更好地测查我国小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发展现状,本研究将严格遵守心理学问卷编制原则,编制适用于我国小学生的创造性人格测评工具。

2 研究方法

2.1 问卷维度及操作性定义

基于上述理论基础以及质化研究,收集与小学生创造性活动有关的人格特征和表现,抽取小学生创造性人格的核心特征,对小学生创造性人格的结构进行理论构建,提出小学生创造性人格包含:独立性、合作性、自信心、成就感、敏感性、新异性、好奇心七个维度的假设。

独立性是指个体做出决定,并通过自我调控达到既定目标的一种行为倾向(刘文, 齐璐, 2008),是高创造性人才的重要人格特征(Davis, Rimm, &Siegle, 2011),考察坚持(高玉祥, 1985)、自制和专注(Grosul & Feist, 2014)三个特征。小学生在课堂上专心听讲,在无人监督下仍能专注学习,坚持不懈、有自制力,这些都是独立性的体现。

合作性是指个体同他人合作完成某项任务的才能,考察合作、善交际两个特征(刘文, 齐璐,2008)。谷传华和陈会昌(2006)的研究发现高合作性是与创造性相关的人格特质。

自信心是指个体正确评估自身能力,并充分肯定自我价值的一种情感体验(刘文, 齐璐,2008)。高创造性的个体更加自信,更加坚持自己的想法,具有冒险精神,敢于去尝试和挑战新奇的事物,在创造性活动中的表现更突出(Feist,2010)。

成就感是指个体在成功时体验到的一种积极情绪(刘文, 齐璐, 2008)。高成就感的个体渴望他人认可,受表扬后会表现得十分愉快,愿意向他人展示自己的想法,对自己严格要求,希望自己比别人表现得更优秀(Schoen, 2015)。

敏感性是指个体对身边人和事物的敏锐感知力,考察敏感和审美两个特征(Feist, 1998)。以往研究发现,高创造性的个体的审美能力(Simonton,2007)和敏感性(Feist, 2013)更强。

新异性是指个体表现出与他人不一样的新想法或行为,考察想象(Tan, 2000)、求异和幽默(高玉祥, 1985)三个特征。

好奇心是指个体对新奇或未知事物的探索欲望(胡克祖, 杨丽珠, 张日昇, 2006)。高创造性的个体通常对未知事物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Hardy, Ness, & Mecca, 2017)。

2.2 问卷编制流程

首先,通过教师访谈和开放式问卷收集小学生创造性人格特征及行为表现资料,并进行质化分析,获得小学生创造性人格的核心特征和典型行为表现,在此基础上编制初始问卷。其次,发放初始问卷进行预测,对收集的数据进行项目分析和因子分析,探索小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初始结构。最后,在正式施测中,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确定小学生创造性人格的核心特质,编制小学生创造性人格的教师评定问卷,检验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2.2.1 被试

被试具体分布情况见表1。本研究中,样本1取自大连市某普通小学,每个年级随机抽取两个班级作为评定对象,请带班半年以上的班主任和一名任课教师使用64 个项目的小学生创造性人格教师评定问卷(初始版)对本班所有学生进行评定(每名学生均由两名教师进行评定,以计算评分者信度),共发放问卷380 份,回收有效问卷358 份,问卷回收率为94.21%。

表1 有效被试分布情况(单位:人)

样本2 取自我国南方和北方某两座城市的2 所小学,每个年级随机抽取两个班级,由班主任和一名任课教师使用小学生创造性人格教师评定问卷(第二版)对本班学生进行评定,共发放问卷820 份,获得有效问卷786 份,问卷回收率为95.85%。

样本3 采用全国取样,依据“中国发展指数”,参考北京师范大学董奇和林崇德(2011)“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发育特征调查项目”中有关全国抽样的方案,在全国抽取了8 个省份,14 个城市,每个市选取一所小学施测正式版问卷。最终抽取样本被试总数为5287 名,去除人口学变量信息缺失及作答不完整的无效问卷,有效样本为5141 人,有效率为97.24%。

2.2.2 问卷预测与施测

将样本1 作为预测被试,采用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对小学生创造性人格教师评定问卷(初始版)的预测数据进行处理,以完善问卷项目和探索因子数,获得小学生创造性人格教师评定问卷(第二版)。之后以样本2 为研究对象,采用第二版问卷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明确小学生创造性人格的七个维度,形成小学生创造性人格教师评定问卷(正式版)。最后对全国取样的样本3 采用正式版问卷施测,同时测量威廉姆斯创造性倾向问卷(林幸台, 王木荣, 1997)和小学儿童社会创造性倾向问卷(谷传华, 周宗奎, 王菲, 2008),对正式版问卷进行信度、效度检验。

2.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22.0 进行描述性检验、相关分析、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和信效度检验,采用Mplus7.0 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

3 结果

3.1 问卷初测

3.1.1 项目分析

运用小学生创造性人格教师评定问卷(初始版)对样本1 进行预测,对得到的数据进行项目分析。采用临界比率法,根据被试问卷得分前后27%进行高低分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各题项得分的差异,临界比值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的题目被删除。之后进行题总相关,删除相关不显著的题目。根据这两种方法,共删除4 道题目。之后对问卷进行项目难度检验,先计算各题目得分的平均分,之后用各题目的平均分除以各题目总分,即得到问卷各个题目的难度系数,本研究问卷难度系数在0.58~0.68 之间,处于中等水平相关。

3.1.2 探索性因素分析

项目分析后,对剩余项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问卷KMO 值为0.96,说明因素分析所得数据能很好地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Bartlett 球形检验值为29059.34,达到显著性水平(p<0.001),因此数据适合进行因素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和极大方差旋转方法确定因子数及相应项目,结果发现特征根大于1 的因子有7 个,共解释总变异的61.97%。采用极大方差旋转方法检查各项目载荷,删除在各维度上载荷小于0.40 和双重负荷的项目,每删除一个项目,就重新进行因子分析,直到每一个项目都对应唯一载荷大于0.40 的维度(吴明隆, 2010),最后共删除了15 个项目,删题后的小学生创造性人格教师评定问卷共计七个维度,45 个题目,解释贡献率为63.72%,因子标准载荷见表2。

表2 小学生创造性人格教师评定问卷因子标准载荷

3.1.3 验证性因素分析

对探索性因素分析中得出的七个维度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检验小学生创造性人格初始结构的拟合程度。对七个维度进行验证后发现部分指标不是很理想,通过分析各项目之间的相关系数,以及修正指数的提示,对现有模型进行修正,删除3 个项目。最后得到了比较理想的模型拟合指数,形成了七个维度(独立性、合作性、自信心、成就感、敏感性、新异性、好奇心)、42道题目的小学生创造性人格教师评定问卷(正式版)。具体结果见表3。

表3 模型结果的拟合指数

3.2 对正式版问卷的验证

3.2.1 信度分析

通过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半信度、重测信度和评分者信度四个指标来考察本问卷的信度,结果见表4。问卷各维度Cronbach’s α 系数在0.70~0.87 之间,总量表为0.94。各维度分半信度在0.65~0.85 之间,总量表为0.91,这表明问卷内部一致性较高。问卷各维度重测信度在0.67~0.78 之间,总量表为0.84,各维度评分者信度在0.73~0.81 之间,总量表为0.88,这表明该问卷具有良好的时间稳定性且受评分者主观影响较小。

表4 小学生创造性人格教师评定问卷信度指标

3.2.2 效度分析

(1)内容效度

通过开放式问卷、访谈法收集了小学生创造性人格的特征和典型行为表现,根据质化研究得到的理论建构,结合创造性人格研究理论,编制小学生创造性人格教师评定问卷。由心理学专家、小学教师对问卷的可读性、适宜性和代表性进行检查,确保问卷能够描述小学生创造性人格的真实特点,问卷题目含义符合创造性人格的概念及理论,最终形成的问卷维度合理,操作性定义清晰,各维度题目内容符合其所测量的创造性人格特质,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

(2)结构效度

采用正式版问卷在全国样本中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以检验结构效度。七维度结构模型的验证性因素分析拟合指标如下:χ2/df=4.35,TLI=0.91,CFI=0.91,RMSEA=0.04,SRMR=0.04。各拟合指数均达到了良好标准,验证了小学生创造性人格问卷在结构上的合理性,说明该问卷结构效度良好。

对问卷各维度与总分之间进行相关检验,以验证其结构效度,结果见表5。问卷各维度与总分的相关在0.70~0.86 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这表明各维度与问卷的整体概念方向一致(马惠霞, 刘慧芳, 翟永芳, 李桂芳, 2019)。量表各维度之间的相关在0.31~0.65 之间,为中低程度相关,且各维度之间的相关性小于各维度与总分之间的相关性,说明该问卷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杨超, 陈红,胡小勇, 王艳丽, 2019)。

表5 问卷各维度之间及各维度与总分的相关

(3)效标关联效度

采用国内谷传华等(2008)编制的小学儿童社会创造性倾向问卷和林幸台和王木荣(1997)修订的威廉姆斯创造性倾向问卷做效标关联效度检验,结果见表6。社会创造性倾向问卷包含同伴影响力、问题解决能力、出众性、坚毅进取性、交往能力、主动尽责性维度;威廉姆斯创造性倾向问卷包含冒险性、好奇、想象力、挑战性维度。本问卷与效标问卷总分相关较高,并且在内涵相近的维度上相关系数也较高,表明小学生创造性人格问卷具有较高的效标关联效度。

4 讨论

4.1 小学生创造性人格教师评定问卷结构及适用性

目前在人格研究领域,针对创造性人格的测量手段比较缺乏,许多人格综合测试通常不包括创造性人格的具体特质(Martinsen, 2011)。基于该现状,编制创造性人格问卷对于推进相关领域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本研究采用严格的心理学问卷编制程序,基于本土教育及文化特点编制小学生创造性人格教师评定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表6 小学生创造性人格与小学生社会创造性倾向、威廉姆斯创造性倾向的相关(n=331)

本研究经过验证性因素分析得到小学生创造性人格结构包含七个特质:独立性、合作性、自信心、成就感、敏感性、新异性、好奇心。其中独立性和合作性是小学生创造性人格的核心特质(Davis et al., 2011)。独立性关注儿童在坚持、自制和专注方面的发展情况,强调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保持专注,解决困难时意志力坚定(Prabhu, Sutton, & Sauser, 2008)。独立性这一维度与效标问卷中的坚毅进取性相关较高,是小学生创造性人格中较为重要的特质。

合作性关注合作、交际两个特征。该维度与效标问卷中的同伴影响力相关较高。高创造性个体往往有着较高的开放性(Grosul & Feist, 2014),这使得他们能够容忍歧义,也增加了与不同观点的人合作的可能性,而合作学习则有利于个体创造性学习(Amponsah, Kwesi, & Ernest, 2019)。

自信心和成就感也是高创造性儿童的重要人格特质。值得注意的是,本问卷成就感维度与效标问卷的相关性相对较低,说明该维度是以往儿童创造性问卷中缺乏描述的创造性人格特征,这是本研究的贡献之一。

敏感性强调敏感和审美两个特征,这与以往研究相一致,即审美能力和对事物的敏锐感知能力是高创造性者的独特特质(Feist, 2013)。

在新异性方面,幼儿的新异性仅强调想象和求异性(刘文, 齐璐, 2008),而发展到小学阶段,儿童的新异性也强调幽默感,富有创造性的个体是幽默风趣(Kellner & Benedek, 2017),且充满想象力的(Aljughaiman & Mowrer-Reynolds, 2005),喜欢追求与众不同。

幼儿阶段好奇心是创造性人格中较为重要的核心特质,高创造性的个体通常对未知事物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Hardy et al., 2017)。发展到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在学校教育中同样重要。

本问卷是基于幼儿创造性人格教师评定问卷(刘文, 齐璐, 2008)及相关创造性人格理论所构建的,力求构建一个系统完整的儿童创造性人格测评体系,以保证测量的连续性。问卷弥补了目前国内创造性人格测量工具对创造力中成就感、审美性等特质的探索不足。问卷具备实用性和科学性,为创造性人格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测量工具,有助于创造力研究者进一步探索我国小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发展状况,为儿童创造性人格培养提供依据。

4.2 小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可塑性及教育启示

幼儿创造性人格是倾向性的,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刘文, 齐璐, 2008)。发展到小学阶段,儿童的创造性人格仍具有一定发展潜力。儿童期是人格发展的重要时期,小学生的认真自控(坚毅、责任感、计划性)随年级发展表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亲社会性(合作、同情、考虑他人)和智能特征(想象力、创造性、审美等)在6~7 岁发展最快,7~9.5 岁发展较快,9.5 岁后发展速度放缓(杨丽珠, 马振, 张金荣, 沈悦, 2016)。随着大脑皮质机能的成熟,小学生的独立性在一至二年级快速发展,他们开始独立处理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自信心也在这一过程中快速提升(杨丽珠等,2016)。总体而言,小学阶段儿童的创造性人格特质具有一定发展潜力,增长最快的时期是刚入校的半年至一年,这说明生活环境的变化不仅给儿童身心发展带来挑战,还是儿童创造性人格发展的动因。教育工作者应抓住小学生创造性人格发展的关键期,注重培养低年级学生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提高他们的自控能力。而对于中高年级学生,则要避免繁重的学业任务对其创造兴趣和动力的压制,教师可以营造自由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利用想象力分析解决问题(Agbowuro, Saidu, & Jimwan, 2017)、自由探索世界,并培养其观察力和敏锐性,以及面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

5 结论

本研究得出结论如下:(1)小学生创造性人格教师评定问卷包含独立性、合作性、自信心、成就感、敏感性、新异性和好奇心七个维度;(2)小学生创造性人格教师评定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作为小学生创造性人格的有效测评工具。

猜你喜欢
效度创造性人格
浅谈创造性审査意见答复的切入点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你是回避付出型人格吗?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语言测试效度与公平性研究*
Beep test评估11~15岁少年游泳运动员有氧能力的效度研究
谈高效课堂下效度的提升策略
巧用模型法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效度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
漫画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