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推进新时代“三农”工作

2020-12-21 14:41梁春燕
甘肃农业 2020年5期
关键词:三农人才文化

梁春燕

中共崇信县委党校,甘肃 崇信 744200

近年来,崇信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五个振兴”为抓手,统筹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各项工作,乡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农村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一、崇信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基本情况

(一)产业振兴方面

崇信县共有耕地36万亩,人均4.4亩,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55亩,有发展现代农业的比较优势。该县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0.7℃,日照2 296h,降雨量400~500mm,无霜期190d左右,是苹果发展的最佳适生区,也具备红牛发展的优越自然条件。目前,全县有肉牛规模养殖场(区)40个、窑洞养殖示范带2条、万亩以上果园乡(镇)4个、蔬菜生产基地14处,牛饲养量11.5万头,果园面积7.3万亩,蔬菜面积5.6万亩。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6户、国有平台公司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50个。

(二)人才振兴方面

全县总人口10.35万人,现有各级各类人才4 750人,占比4.6%。其中:党政人才1 226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38人,专业技术人才1 740人,高技能人才524人,农村实用人才1 194人,社会工作人才28人。现有院士、博士专家工作站和科研工作站4个,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21名,今年计划建成县人民医院专家工作站。在待遇保障方面,县上对引进人才从职务待遇、生活补助、住房保障等12个方面予以特惠支持,按不同层次最高每人给予50万元生活补助,并分配人才公寓1套。

(三)文化振兴方面

全县有文物保护单位84个,文化经营单位35家。有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乡(镇)实践所6个、村(社区)实践站83个。有乡(镇)文化站7个,村级文化服务中心65个,农家书屋81个,乡(镇)体育场、文化馆分馆实现全覆盖。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2019年,评选市级文明单位2个、“最美家庭”47户,“致富光荣户”“脱贫能人”等典型23人。举办了诚信文化高峰论坛,尊崇信仰、信念、自信、信心、诚信、信任“六位一体”的崇信精神广泛传承和践行。

(四)生态振兴方面

结合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和国家森林城市,大力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年均完成造林绿化面积4万亩以上,现有林地面积77.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6.02%。现有清洁村庄39个、美丽庭院2 000户,实施卫生改厕5 040座,农村危旧破损建筑基本实现清零,2019年荣获省级“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现有污水处理厂(站)3个,垃圾填埋场3个,县城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位居全市第一,汭河、黑河地表水水质达标率100%。

(五)组织振兴方面

全县有各级党组织344个,其中:党委10个、总支24个、支部310个。有派出工委7个。有党员6 039名,平均年龄48.9岁,其中:在岗职工党员2 247人,离退休党员507人,农民党员2 898人,其他党员387人。有科级干部799人,平均年龄42.2岁,其中:正科级363人,副科级436人。79个行政村中推行村干部专职化管理试点村28个,实行“一肩挑”的村40个,占比50.6%;实行专职化后,村干部平均年龄43岁,同比下降8.5岁;公开考聘村文书79名,平均年龄24.2岁,同比下降26.8岁;试点村干部年平均报酬3.17万元。

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问题

总体来看,崇信县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上下了很大工夫,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距离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距离广大群众的期望仍有一些差距和不足。

(一)农村基础设施欠账较大

路、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偏远村社交通不够便利,供水不够稳定,特别是生活垃圾、污水处理等设施比较滞后。目前,还有3个乡(镇)没有污水处理厂或垃圾填埋场,部分村社没有垃圾运转车辆,90%的自然村没有实现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卫生厕所普及率不足40%。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还不够高,还有一些学校栈板房校舍没有改建到位,各类学校实验实训器材短缺,村级医疗设施设备不足。

(二)“空心村”问题比较突出

随着全县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口呈现出向县城集聚的现象,导致边远乡村人口流失,“老年化、妇幼化”现象普遍。比如,新窑镇黄庄村,全村辖4社85户271人,耕地面积2 242.2亩,人均8.27亩,大部分劳动力常年外出务工,目前常住人口仅4户9人,占全村人口的3.3%,导致大部分土地撂荒、老人无人赡养,严重制约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三)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部分群众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参与意识不强,特别有少数贫困户“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政府送小康”。一些基层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对上级政策宣传不够到位,组织发动群众的措施办法不多,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中“干部干、群众看”。农村经营管理人员偏少,只要有一点手艺的都外出谋生,留在农村的“土专家”“田秀才”年龄总体偏大,带富致富能力不强。

三、对崇信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建议

通过走访调研,笔者认为,崇信县实施乡村振兴要继续紧盯“五个振兴”,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努力开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三农”工作新局面。

(一)推进产业振兴,加快构建现代农业新格局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当前,崇信县在这方面形成了“塬果川菜整县牛”等一些好的目标定位,要一以贯之坚持下去,依托现已形成的产业基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园、农业科技园、农民创业园和田园综合体,推进牛果菜等特色优势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同时,随着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推进,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模式已不适应当前发展需要,必须坚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积极扶持壮大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采取公司化、工厂化、资本化的运营方式,着力培育“产供销”一条龙、“养加贸”一体化的经济实体,推动形成贯通上下游、能够产生较高附加值的产业体系,真正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

(二)推进人才振兴,着力激发乡村发展新活力

乡村如果没有人才,再好的政策也难以落到实处,再好的资源也难以开发利用。重点要抓好三方面的人才,首先,激活用好现有人才,大力实施高层次创业人才扶持行动,认真落实领导干部联系专家制度,广泛宣传各行各业涌现出的优秀人才先进事迹,激励和支持其安心工作。其次,培育壮大乡土人才,全面实施脱贫攻坚人才保障、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等工程,加大实用人才和技术骨干教育培训力度,加快培育一批文化层次高、道德素质好、技术能力强的新型职业农民。第三,柔性引进高端人才,不断放大《崇信县引进急需紧缺人才暂行办法》等政策的集聚效应,柔性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三)推进文化振兴,全面塑造乡风文明新气象

崇信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早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先民已在此繁衍生息,留下了仰韶、齐家等多处文化遗址。特别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公刘农耕、唐代军旅、红色革命、传统民俗和古树名木等地域历史文化,内涵丰富,要深入挖掘,加快推进汭龙堡农耕文化生态苑、武康王庙文化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扶持壮大一批中小微文化企业,全面提升文化产业综合经济效益。崇信县还是国家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县,要以此为契机,大力倡扬“六位一体”的崇信精神,持续推进移风易俗,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大创建”行动,引导群众自力更生、自我发展。同时,诚信文化也大有文章可作,可以深度挖掘公刘教耕、李元谅筑城、保至善烈士等不同历史时期的传统诚信文化,通过举办诚信文化节,开发诚信文化产品,建设诚信文化主题公园,努力打造诚信文化品牌。

(四)推进生态振兴,努力开创绿色发展新局面

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崇信县要结合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和国家森林城市,按照“村在林中、房在树中、人在景中”的思路,大力实施美丽乡村绿化工程,突出抓好村旁、宅旁、水旁、路旁“四旁”绿化,持续加大庭院绿化和村庄公共绿地建设,着力打造三季有花、四季有绿的生态宜居乡村。在污染防治方面,近年来县上也下了很大功夫,建成了一些污水、垃圾等处理厂(站),但远不能满足需求,要积极推进黄寨镇生活污水处理站、工业集中区垃圾填埋场等项目建设,加快卫生改厕步伐,早日实现污水收集、垃圾填埋全覆盖。同时,大力倡导绿色消费和适度消费,鼓励广大群众购买和使用环境友好型产品,努力形成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五)推进组织振兴,积极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着力夯实队伍建设、强化基层治理、厚植群众基础,以党建强村推进组织振兴。崇信县要融合推进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和党建统领“一强三创”行动,严格落实“四抓两整治”措施,着力在宣传党的政策、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等方面切实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要持续加强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大力度培训乡村带头人,全面提升推动发展的能力。农民是农业农村发展的主体,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要结合开展疫情防控、脱贫攻坚等工作,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和重大意义向群众讲清楚,引导群众积极参与乡村建设,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乡村振兴的浓厚氛围。

猜你喜欢
三农人才文化
人才云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
谁远谁近?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