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草在兰州地区美丽乡村景观绿化中的推广应用建议

2020-12-21 14:41秦冬梅马广妍张馨玉安玉霞
甘肃农业 2020年5期
关键词:农家乐兰州绿化

秦冬梅,马广妍,张馨玉,安玉霞

1.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兰州 730020

2.甘肃省环县八珠乡人民政府,甘肃 环县 745700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中央“十三五”规划又将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列为重要内容。为了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兰州市培育打造了一批特色鲜明的美丽乡村。榆中青城、皋兰什川、安宁十里桃乡、河口古镇、官滩沟等村镇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取得了瞩目的成绩,但在美丽乡村景观绿化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近年来,观赏草被广泛应用在国内外园林景观设计和建设中,逐渐成为了乡村绿化的最佳植物,科学合理地应用观赏草,是提升兰州地区生态宜居乡村品质的有效途径。

一、兰州地区的“美丽乡村”建设

(一)兰州地区美丽乡村发展现状

近年来,兰州市从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局出发,全面实施小康建设,大力发展美丽乡村。从2014年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行动以来,全市精准施策,因地制宜,突出为民导向,共建成了多个省级、市级和县区级美丽乡村。2018年,全市在建的省级“千村美丽”示范村有15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0个、县区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0个、环境整洁村60个。

(二)兰州地区美丽乡村建设主要模式

兰州地区美丽乡村建设中,对村庄进行景区化改造,对产业进行高效化提升,通过大力推进“美丽乡村+乡村旅游”“美丽乡村+产业发展”等美丽经济,探索出了产业融合、资源聚合的有效方式,走出了一条美丽环境向美丽产业升级发展的道路。兰州地区美丽乡村建设的模式主要有产业发展型、生态保护型、休闲娱乐型、文化传承型几种。

1.文化传承型模式。文化传承型模式的美丽乡村主要集中在有特殊人文景观或者具有特色传统文化的地区,那里有丰富的乡村文化资源、优秀的民俗文化以及传承潜力大的非物质文化展示。其中以兰州河口古镇、榆中青城古镇为代表。兰州河口古镇,素有“金城西大门”之称,是古代黄河上游著名的四大渡口之一,更是名迹荟萃的历史文化之乡,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榆中青城古镇,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和民间艺术之乡,是甘肃难得的保存有较完整古民居的古镇。

2.休闲旅游型模式。休闲旅游型模式的美丽乡村主要集中在城市近郊适合休闲度假的地区,这些乡村旅游资源丰富,设施完善,交通便捷,适宜发展乡村旅游。如永登县牌路村将美丽乡村建设与休闲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了“幸福农场”;七里河区绿化村借力美丽乡村平台打造了“兰州老家”旅游品牌;榆中县小康营乡浪街村筹措资金,建设了“老家·浪街”旅游基地。

3.产业发展型模式。产业发展型模式的美丽乡村主要集中在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发展好的地区,这一类型的乡村产业化水平高,产业特色突出,产业带动效果明显,具备“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特点。如七里河区“中国百合第一村”的西果园镇袁家湾村、永登县中川镇、红古区湟兴村围绕着百合、玫瑰、高原夏菜等特色农产品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将乡村建设与农民增收相结合,实现了良性促动。

4.生态保护型模式。生态保护型模式的美丽乡村主要集中在自然条件优越,生态环境优势明显,适宜发展生态旅游的地区。这些乡村有丰富的水资源和森林资源,具有传统的田园风光和乡村特色。如背靠兴隆山风景区的小康营乡徐家峡村,该村在丰富的自然资源的基础上,对全村道路和巷道进行硬化,同时修建观景亭、观景栈道、太阳能观景路灯等一批生态观光旅游新亮点将生态环境优势转变为潜在的经济优势,成为在建省级“千村美丽”示范村。

(三)兰州地区美丽乡村建设中景观绿化存在的问题

兰州地区的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瞩目的成绩,但在乡村绿化中仍然存在普遍问题。兰州地区乡村景观绿化起步较晚,建设水平较低,缺乏相关经验,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绿化总量不足。乡村绿化不仅承担着公共服务的功能,也是乡村风景的重要基底和乡愁的重要载体。美丽乡村的绿化应该在街坊道路、公共绿地、河渠堤岸以及村前屋后等区域同时进行,必须做到见缝插针、应绿尽绿才行,而就目前兰州地区美丽乡村绿化的情况而言,显然没有达到较高的绿地覆盖率。

2.美丽乡村景观绿化缺乏经验。有些乡村借鉴城市绿化的经验,采用建植草坪配以花木进行绿化,不仅建植养护成本高,而且难以实现自然悠闲的自然景观效果,导致乡村绿化水平低;有些乡村只是通过栽种行道树等单一、落后的形式进行乡村绿化,不能体现美丽乡村建设的理念,影响了美丽乡村绿化美化、生态功能的发挥。

3.绿化植物选择不合理。美丽乡村景观建设的主要目的在于创建美丽家园,有效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同时增加生物多样性,展示地区特色,传承本土文化,所以在景观建设中必须要充分考虑本土化要素。但部分乡村进行景观绿化时对于本土化的重视程度不足,只追求效率而忽视了环境,大量使用了外来物种,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并造成了环境的破坏。

4.绿化与农民增收结合不紧密。村庄绿地规划设计方案不合理,偏重于防护林、景观林的种植,没有考虑经济林的合理布局,未将绿化与农民增收相结合进行考虑,导致农民积极性不高,不能发挥土地产出的最大效益。

二、观赏草

如何才能解决乡村绿化形式单一,养护条件差,管理水平低等问题?我们可以从植物材料的选择上下功夫。观赏草作为美丽乡村进行绿化的最佳植物材料,在崇尚自然生态、提倡环保节约的美丽乡村景观绿化中必不可少。

(一)观赏草概念

观赏草(Ornamental grass)是一类形态美丽,色彩丰富,以茎秆和叶丛为主要观赏部位的草本植物的统称;以禾本科植物为主,常见的还有莎草科、灯芯草科、花蔺科、天南星科、香蒲科、蓼科等植物[1]。观赏草叶形漂亮,叶色丰富,株型姿态优美,花序形态各异,密生各色柔毛,具有独特的观赏价值。观赏草不仅观赏价值高,而且生态适应性强,其抗病、抗虫具有超强的繁殖力,大多对环境要求粗放,不需要修剪,管护成本低,是乡村景观绿化的最佳植物选择。

(二)观赏草在兰州地区的应用

近些年,观赏草作为一种新型的园林造景植物材料,在兰州地区城市绿化中的应用逐渐被重视。通过初步统计,兰州地区园林绿化中常用的观赏草约17种,其中主要包括禾本科3种、香蒲科3种、百合科4种、鸢尾科2种、莎草科1种、天南星科1种、藜科1种[2]。但是,目前兰州地区观赏草的应用形式还比较单一,应用领域还不够广泛,主要集中于滨水绿化和花境布置,地被应用较少[3]。有关单位和人员开展了一系列相关的调查和研究工作,但仍未大面积推广,尤其在乡村绿化方面更是一片空白。

(三)观赏草在乡村景观绿化中的优势

1.观赏草的景观特点符合乡村景观效果的要求。一般来说乡村绿化的最佳效果就是形成与城市不同的田园风光,因此,在植物配置时应尽可能选择一些使人们真正感受到乡土气息的植物种类。观赏草株型姿态优美,花序形态各异,密生各色柔毛,与其他本土植物搭配可以满足乡村绿化对景观效果的特殊要求。

2.适应能力较强,种植养护简单,符合美丽乡村景观养护的要求。观赏草来自野生大地,综合抗性突出是其的一大特色。观赏草的环境适应能力强,抗逆性好,病虫害较少,而且养护特别简单。一般情况下,其生长全靠外界自然环境,不需要人工管理。因此,在乡村景观绿化中观赏草是最佳选择,其应用可以有效降低绿化成本和种植管理难度。

三、兰州地区观赏草在乡村景观绿化中的推广与应用建议

(一)政府部门应加强观赏草野生资源驯化、育种工作

观赏草在城市及乡村绿化中都具有良好的开发价值和市场前景。政府部门应出台一些政策和措施,引导和鼓励科研机构、高校、社会组织、企业和植物材料生产者积极参与观赏草的引种驯化及品种选育工作,逐步培育出观赏价值高,适应能力强,具有多重功能的观赏草品种[4]。

(二)组织科技人员下乡,参与美丽乡村规划设计,指导观赏草的推广应用

通过技术培训、技术承包、建立科技示范点等形式,加强对乡村绿化美化的技术指导与服务。注重提高村民生态保护意识,弘扬植绿爱绿护绿的良好生态文明新风尚。在规划设计中将观赏草、花卉、树种等绿化要素进行合理配置,以提高乡村绿化美化成效[5]。

(三)坚持本地资源与引进品种的平衡搭配

合理开发利用野生观赏草资源,是展示区域文化特色,防止误来外来物种入侵的重要手段。在美丽乡村植被景观配置上,应考虑景观的可持续性,先对本土观赏草品种进行挖掘、繁殖与推广。然后再引进外来观赏草与其他植物资源与本土资源搭配,展现地域平衡美感。

(四)以农家乐为重点,向周围区域辐射

兰州市的“美丽乡村”主要以产业发展型、生态保护型、休闲娱乐型、文化传承型四种模式建设。无论是哪一种模式,农家乐都是主要的载体,在目前对所有“美丽乡村”进行集中绿化还不太成熟的条件下,可以先对周边农家乐集中进行景观绿化,以此为中心逐步辐射其他区域,一方面可以改善农家乐经营环境,提高农家乐经营效益;另一方面可以加速美丽乡村建设,改善“美丽乡村”生态环境,并且能够有效缩短见效周期,最大程度发挥其在“美丽乡村”绿化美化、生态建设中的功能。

使用观赏草对农家乐进行景观绿化可以从以下两点入手:首先,地方政府可以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鼓励农家乐经营者自觉自愿的加入到“美丽乡村”建设的行列中;其次,观赏草使用过程中做到因地制宜,合理栽植,合理选择观赏草品种,使其适应栽培地的生态条件,为了构成农家乐多样化的生态环境,兼顾农家乐园区景观特色的前提下,植物的配置除了选择观赏草外,还可以搭配具有乡土气息的乡土树种、野生花草和蔬菜瓜果。应避免城市绿化植物,避免硬质花坛、规则绿篱、大型花及大型草坪等绿化设计。

猜你喜欢
农家乐兰州绿化
“农家乐”应提升吸引力
农家乐里去休闲
朱屺瞻《绿化都市》
我的兰州梦
杜鹃花红农家乐
兰州琐记
农家乐
中国科学技术馆之屋顶绿化
我爱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