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群合唱幸福歌

2020-12-21 03:19
共产党员·下 2020年12期
关键词:喀左督查贫困村

近年来,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以下简称“喀左县”)坚持党建引领,大力实施“2+3+N”(两个责任+三大产业+N项政策)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模式,于2019年年底完成了贫困县脱贫“摘帽”任务。

“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在党组织,关键在各级党员干部。抓好脱贫是本职,抓不好脱贫就是不称职,不抓脱贫就是渎职。”这是喀左县全体党员干部的共识。喀左县压实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两个责任”,用一系列有效的制度举措构建起脱贫攻坚的责任体系:县乡村三级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县级领导包乡镇、县直部门包村、党员干部包贫困户,将脱贫攻坚工作在领导干部、领导班子绩效考评中的权重提高到30%,月调度、季督查、半年通报,根据督查结果实行“五个一批”(提拔一批、表彰一批、约谈一批、调整一批、查处一批)举措……

结合“七山一水二分田”和大陆性季风气候的自然条件,喀左县着力在田间、牛棚、屋顶发掘“聚宝盆”,推行“三大产业”(特色种植、畜牧养殖、光伏发电),建立“扶贫工厂”,实现了对贫困村和贫困户的全覆盖。

“自发自用,多余上网”,喀左县建成的86个村级光伏扶贫电站每年发电量可达1240万千瓦时。农民不仅可以使用这些电能,多余的电量还能卖给国家电网,仅此一项,就使全县贫困人口人均增收500元以上,并可持续收益20年以上。

喀左县采取“党支部+经济实体+贫困户”模式,建立共营制土地股份合作社,累计流转土地12万亩,建成86个精准扶贫基地,设立124个新型经营主体;建成扶贫标準化果园55个,总面积达9160亩;累计为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贷款3976.4万元,户均年增收3000元至5000元;建设扶贫养牛农场14个,总存栏量保持在5600头左右。

年过七旬的李凤芝老人家住喀左县公营子镇南山村,过去他们一大家人住在山窝里,老人体弱多病,孩子要上学,靠几亩薄田只能勉强维持生计。2017年,村里实施扶贫搬迁工程,她和老伴住进了山脚下的新村,再也不愁看病难、吃水难了。李大娘家旧貌换新颜,仅是喀左县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喀左县动员规模以上企业与贫困村结对帮扶,把“扶贫工厂”建在村里,有效解决了贫困人口脱贫易返贫、就业岗位不足、劳动力外流等问题。

喀左县在确保一大批高标准扶贫产业项目精准到户,有效实现扶贫网络全覆盖、零遗漏的同时,积极推动“N项政策”的叠加保障,实施危房改造工程,建设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落实教育零负担政策、资助贫困学生,建设文化广场210个,升级改造村级文化活动室150个……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贫困人口住院兜底保障工程集合了新农合结余资金、民政救助资金和部分扶贫专项资金,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兜底保障范围,实现了贫困人口市域内住院费用基本零负担。

猜你喜欢
喀左督查贫困村
贫困村开通“网上大集”
由“贫困村”变成“百万村”
喀左县卧龙岗元代窖藏清理简报
一个贫困村的“暴富”——宝丰村的农业也能让人“吃撑”
环境保护部表扬强化督查第一轮次优秀团队
喀左官大海出土两块金代买地券
试析喀左紫砂壁画创作题材选择的三个策略
开展履职尽责督查 彰显“贴心”民政效应
喀左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