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诗香校园”到“诗意教育”“诗意人生”

2020-12-21 03:43杨宏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文化自信

杨宏

【摘要】坚持文化自信,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经典诗词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诗意教育”的内涵核心是关注“人”的精神状态,是寻找美的教育,是涵养教师精神家园的教育,是滋养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教育。“诗意教育”可以涵盖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

【关键词】文化自信;经典诗词;诗意教育

坚持文化自信,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已成为新时代的主旋律,在这场文化自信觉醒的过程中,作为教育人自当勇立潮头,为新时代鼓与呼。

优秀传统文化中那些经典诗词所包含的营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我们联校在“创建诗香校园,享受诗意人生”的特色工作中,不只是停留在诗词的诵读积累上,还注重学生综合学科素养的培养,在此基础上,活用“诗意”这一概念,提出了“诗意教育”思想。在理论层面不断探索,在实践层面不断作为。本文就此分享一些观点、做法,希望能得到专家的指导,点拨迷津。

一、“诗意教育”思想的内涵

1.“诗意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关注教育工作者的精神状态,呼唤教育者的初心,觉醒成长。提倡充满激情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它是一种重“内”的思想,重视教育者的精神世界,即精气神。它与当前教育界部分人士过度依赖高科技设备,过度重视“物”的思想截然不同。

比如曾有媒体报道,浙江某学校让孩子带“头环”上课的新闻,这简直令人啼笑皆非。“头环”据说可以采集脑电波信号,然后转化成注意力,但问题在于,“头环”采集的数据对教育究竟有多大作用,学生的注意力是靠“头环”去培养的吗?作为一名老师,不去想办法吸引、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却去搞这些名头,能够在专业上成长吗?

这则新闻还使我联想到近些年比较普通的让学生上课拿APP完成作业,用电脑做作业等等。

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表示,有正确方向、有人性,尊重人的教育才是真正有力量的。他谈到,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也是一把钥匙,既可以打开天堂之门,也可以打开地狱之门。(《未来教育怎么变?———以新教育应对未来教育的变化》)。

2.“诗意教育”是寻找美的教育。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句话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它是强调观察的能力,这是从一名雕塑家的角度说的。而“诗意教育”则强调发现美的“心”,一个人如果心中没有诗意,没有主动发现体验感知美的“心”,那么眼睛也是看不到的。

我们吴村学校每年9月金菊盛开,今年,学校举办赏菊吟诗会,同学们在篱笆前高声朗诵着唐朝元稹的《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他们朗诵的不可谓不尽力,不能说没有感情,但我总觉得缺点什么,我问同学们“秋丛”什么意思?“绕舍”什么意思?“似陶家”什么意思?同学们都知道,然后我指着学校里一花池一花池的菊花说:“我们的校园像不像‘陶家?陶渊明的家?”同学们、老师们都会心地笑了,他们终于感觉到了自己校园的美丽诗意,朗诵时更充满了感情,声音中饱含着喜悦之情。

3.“诗意教育”是涵养教师精神家园的教育,是滋养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教育。习近平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意志品质等不仅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精髓,更是滋养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提振当代中国人精神力量的源头活水和不竭动力”。

优秀的诗词文化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积累好词是诗香校园的重要内容。有了“诗香校园”就有了“诗意教育”,有了“诗意教育”就自然而然有了“诗意人生”。如果说“诗意教育”是寻找美的教育,“诗意人生”就是追求幸福的人生,“人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地球上”(荷尔德林)。

4.“诗意教育”为诗意地栖居找到了方法。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科技进步一日千里,技术更新换代目不暇接,5G还未普及,6G也在路上,人们的精神世界难以适应。心理问题迭出,教师的职业倦怠,职业压力普遍存在,在这样的环境中,“诗意”无疑是一种很好的润滑剂,缓冲的良方,为我们找到精神的依托,提振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我校在提出“创建诗香校园,享受诗意人生”特色工作后,老师在“诗香”“诗意”的引领下,工作积极性空前高涨,饭前饭后都在教研,论文、随笔一篇接一篇。诗歌创作你方吟罢他登场。为一句一个词的修改,讨论之热烈无以言表,尽管水平参差不齐,但我总结说:“这说明老师们动起来了,只要动起来就好!”

二、“诗意教育”作为一种指导思想,它可以涵盖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

1.校园建设———诗意教育呼唤校园环境建设的诗情画意。也许我们的教学楼设计不够新颖,也许我们的校园没有假山喷泉,没有亭台楼阁,但绝不妨碍我们把学校的角角落落装扮得充满诗情画意,为花池装上篱笆,扶起倾倒的鲜花也是诗意。

2.教师常规管理———诗意教育从不拒绝严谨规范的制度。恰恰相反,科学的评价更是最好的诗意飞扬。

我联校出台了《教师常规工作层级达标制度》,制度对教师八项常规工作做了细致的要求,实现了教师评价的数字化、科学化。施行一年来,教师工作热情空前提高,不论是备课、讲课还是教研,不论是听评课还是撰写论文随笔,老师们比學赶超,人人争当八A教师,忙并快乐着,真正是诗意激扬。

3.教师队伍建设———诗意教育涵养教师的精神家园,消除教师的职业倦怠。帮助老师们追求幸福人生,激扬的诗意人生。

4.教研活动———诗意教育激发教师的觉醒成长。在规范科学的制度下,诗意教育带给教师创新的灵感,通过教研活动的认真开展实现教学相长。我联校规定每位教师每月上两节公开课,坚持以公开课形式为主的教研活动,在活动中针对发现的问题制定了公开课制度。从学校落实活动环节到教师备讲到课后听评、反思反馈做了详细的规定,活动开展以来彻底改变了“一提公开课,年老的推给年轻的,年轻的推给没上职称的状态,现在不论校长在不在,听不听,各自讲各自的,各自听各自的,各自评各自的好比一台自动运转的机器”状况。

5.课程研发———诗意教育为课程研发与设置提供广阔空间。“诗香校园”只是诗意教育的起步阶段、基础阶段,要想“诗香”久远,必须有课程的研发作为动力源泉。而诗意教育为之提供了无限可能,围绕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我们开设了“诗词文化与青少年的诗意成长”总课题,下面分设了七个子课题,分别是:

诗词文化与青少年表达能力的提升。(负责人:吴俊勇);诗词文化与青少年想象能力的丰富。(负责人:衡艳蕾);诗词文化与青少年表演能力的提高。(负责人:辛安顺);诗词文化与青少年阅读能力的提高。(负责人:李晋华);诗词文化与青少年写作能力的提高。(负责人:解小梅);诗词文化与青少年家国情怀的培养。(负责人:米海明);诗词文化与青少年健康心理的培育。(负责人:兰周平)。

这些课题的研究终将形成课程,开发出系列校本教材,为诗意教育的持续开展提供源泉。并且我们不满足于语文学科课题的研究,还将调动所有学科研究诗词文化,诗意教育对本学科的影响和带动,从而形成诗意教育的合力,助力诗意教育走得更远,走向梦中的诗意人生。

6.德育工作———诗意教育为德育工作找到了更鲜活生动的载体和方法。立德樹人是学校工作的重头戏,可以有很多方法和途径,诗意教育绝对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它区别于传统的说教,理性的教育,运用诗意教育的育人方法,可以在较生动形象的意境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熏陶。这种方法是不知不觉的,而且是在欣赏享受的过程中进行的,只有审美性可以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比如,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古诗词中就有很多励志诗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百学须先立志”,“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诗词更是举不胜举,许多诗人对人生磨难的正确理解和对待挫折起伏的坚韧不拔,更是对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的很好的案例。比如,苏轼的一生起起伏伏,屡次被贬,但他始终能乐观对待,而且心系百姓,心态很正,在苦寒之地的海南还坐下了不俗的政绩,更有革命先辈的诗篇,处处洋溢着革命的乐观主义。

7.课堂教学改革———诗意教育更加关注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创建“诗意课堂”是诗意教育的终极目标。学校的各项工作最终都要在课堂上落实,“诗意课堂”作为一种理念,其要素有以下四点。

(1)教师的激情,是诗意课堂的基本要素,它要求教师从进入课堂的那一刻起就充满激情,以昂扬的状态投入到教学中,以无比的热情去感染学生。

(2)鲜明的节奏,是诗意课堂的直接表现,它要求教师对课堂上的活动精心设计,既有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也有热烈自由的讨论,还有踊跃积极的展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节奏明快,跌宕起伏。

(3)情绪的真实体验,是诗意课堂的深度表现,课堂上教师得有丰富的表情,深情的教学语言,学生有顿悟的喜悦,有收获时的愉快,有遇到问题时的焦虑、急躁,所有这些情绪体验都是美好的诗意。

(4)知识能力的获得,是诗意课堂的落脚点。诗意绝不是“随意”,学生没有实实在在的收获,就不是诗意课堂的本意。构建诗意课堂就是为了实现高效课堂,让高校在诗意中得以实现,实现高效才是真正的诗意。

我联校在备课环节提倡创新型设计,每学期进行一次评选大赛,在评课环节强调“红脸找问题,当面做剖析,”在反馈环节重点落实课后小检测,在反思环节重视二次备课,并提出上“回头课”,就上节完成不佳,突破不到位的问题,来一次“精雕细琢”。实施以来,效果很好。课后小检测正确率不断提高,普遍达到96%以上。

8.教学质量———诗意教育助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诗香校园”阶段,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诗词,并有了初步理解,在各级各类活动中提高了表达能力、想象能力、表演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语文学科素养大幅提示提高,而语文素养的提高又会推动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热情和理解能力。

活动一开始我联校语文教师非常忙,我对他们说:“大家作为语文老师应该树立‘大质量观,相信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会推动各科成绩的提高,将来各科成功的军功章里有你们的一半”,老师们都会心地笑了。

9.社团活动———诗意教育为社团活动插上腾飞的翅膀。搞“诗香校园”经典诵读,绝不是排斥其他社团活动,相反,一所充满诗意的校园还会为各种社团活动添加诗意,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比如当今流行的航模比赛,在我校被称为“碧霄诗情”,放风筝比赛称为“忙趁东风放纸鸢”,弹玻璃球称为“大珠小珠落玉盘”,钓鱼赛称为“怕得鱼惊不应人”。所有这些称呼上的改变,貌似仅仅改变了一个名称,但它后面折射的是审美能力的提升,这样的改变会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生活中的诗意,是很好的美育,具有“一语惊醒梦中人”点石成金的效果。

一切工作贯穿诗意,一切诗意为师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以“诗香校园”为基础,全面推行“诗意教育”思想,成就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学生的“诗意人生”已成为吴村教育人的共同理想。

一路诗香一路情,一路诗意一路歌。诗意教育为我们展开了广阔的前进画卷,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我们将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捧着一颗教育人的初心,踏上逐梦的旅程,为民族文化的复兴,为教育强国的梦想,耕耘不息。

【参考文献】

[1]朱永新.呼唤“教育之变”[J].基础教育论坛,2018(3).

猜你喜欢
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文化自信”三喻
为何要坚持“文化自信”
以文化自信助推文化强国建设
文化自信,登高望远
网络文学 很有“文化自信”
融媒体时代如何践行基层群众文化自信
浅析习近平“文化自信”的四个维度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