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稻米

2020-12-22 04:55沈希宏
中国稻米 2020年1期
关键词:直链粳稻稻米

沈希宏

(中国水稻研究所,杭州310006)

1 稻米有礼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香稻三秋末,平田百顷间”“处处路旁千顷稻,家家门外一渠莲”,唐诗宋词里,随处都有水稻种植记载。

千里稻花,平田百顷,处处路旁,可以想见那时的水稻种植已经是非常地普遍。唐宋时期,稻米逐渐取代了北方的小米成为我国人民的主食,由此带来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人口爆发式增长,首次突破了1亿。明代宋应星在农学名著《天工开物》有明确记载:“天下育民人者,稻居什七”。

那时种的有籼稻,也有粳稻。杜甫在游历吴越时就在《后出寨》中写道:云帆转辽海,粳稻入东吴;入住四川后又说“芰荷入异县,粳稻共比屋”。诗人钱起提到江汉平原的水稻垦殖:衡茂古林曲,粳稻清江滨;卢纶在送从叔去永州的时候也感叹:郡斋无事好闲眠,粳稻油油绿满川。宋朝李纲也描述了江南的“粳稻向成初吐秀,芰荷虽败尚馀香”。可见,那时候从江南到川蜀、湖北湖南,广泛种的是粳稻。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乐哉今岁事,守得稻云黄“。出门七件事,首先要有饭吃,稻田的劳作与产出因此成为农人的第一心思,贯穿了我国整个农耕社会。长期的稻田耕作劳动,根植于心,催生了璀璨的稻米文化,米字旁的文字成语也比比皆是,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稻米首先在我国南方普遍种植,稻米种植过程中的育秧、移栽、除草、收获等环节都需要团队合作完成,由此也养成了南方人民强烈的集体协作精神。

水稻的繁殖系数远高于小麦,这也许是我国人民选择稻米成为主食的原因之一。稻米与中国有缘。历史上,我国先民在一万年前就开始有意识地栽培和驯化水稻。在湖南道县玉蟾岩、江西万年仙人洞、浙江浦江上山等地,考古人员都发现了距今12 000~16 000年的古栽培稻。从自然采集到人工栽培,这是人类从生存到生活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岁月依然漫长。大概又过了5 000年,我国先民才真正学会了大规模种植和收获稻米。比如在浙江的余杭良渚古城遗址,考古发现了多达10万kg的古稻谷。一捆捆绑好的稻谷,颗粒分明,有的还带着小枝梗,一见空气就瞬间碳化了。而镰、石犁、石制耘田器等稻田生产工具的发明使用,大型水利工程的修筑,更是说明良渚的水稻耕作系统已经达到一定规模和水平,良渚先民掌握了一整套水稻耕作技术。有了充足的食物,人们得以在一个固定地方聚居生活。良渚古城遗址因此被认为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实证,该遗址2019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 稻米有产

当今世界,稻米养育了全球一半左右的人口。在我国,三分之二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平日里人们见面第一句总是会问,“你吃饭了吗?”一日三餐,我要吃饭,吃饭,吃饭。

我国常年种植水稻3 000万hm2,从南到北,随处可见。从春播到秋收,从一叶绿苗到一穗黄熟,那真是一个浩瀚的稻时空。作为一个水稻育种者,我也始终沉浸在稻花弥漫的自然芬芳中。稻花什么时候开?稻花能开多久?诸如此类,是我经常思索的问题。说实在的,我对秋季杭州满城盛放的桂花都略显迟钝。我曾经在一篇《花开有时》的小文里赞美过稻花,水稻的花语是:喂饱世界。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水稻单产增加了270%,翻了两翻。水稻产量的不断提高,除了广大农民生产者的辛勤耕种外,也倾注了无数水稻科研人员的心血。

这个过程发生了两个标志性的科学事件。第一件是水稻从高秆变矮秆。1959年,广东省农科院的黄耀祥先生培育出了第一个矮秆水稻品种广场矮,比国际水稻研究所育成的矮秆品种IR8早了整整7年。矮秆品种的育成和大面积应用,使水稻的抗倒伏能力增强,穗数也得以增加,大幅度提高了水稻单产。

第二件是杂交水稻的发明。杂交水稻利用了杂种优势,又一下子大幅度提高了水稻产量。杂交水稻不仅在我国大面积推广应用,还种到了全球几十个国家,帮助当地居民解决吃饭问题,被誉为“东方魔稻”。袁隆平先生最近在人民日报撰文《我的两个梦》,刻骨铭心地述说了1970年11月发现一蔸“野败”的事。“他们发现了3个雄花异常的野生稻穗,野生稻穗的花药细瘦,色浅呈水渍状,不开裂散粉。”而且,业内人士都明白,发现败育不是少见的事,只是苦于当时筛选不到恢复系、保持系。所以真正奇妙的是发现的这蔸“野败”,是一种细胞质的雄性不育。这是杂交水稻的突破口,它恰好与细胞核的不育性状互相作用,才小概率事件般地实现了杂交水稻的“三系配套”。真的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至今读来,仍觉得身入其境。当然,1973年在湖北仙桃发现的光温敏两系不育材料,一系两用,更是让中国杂交水稻如虎添翼。

还有正在发生的第三件,中国的超级稻。中国的“超级稻计划”从1996年启动,充分结合了矮秆理想株型和杂种优势利用,特别是籼粳亚种间优势利用。在常规籼稻和粳稻里,也通过籼粳渐渗融合。20多年来超级稻的育成与大面积推广应用,在水稻生产水平较高的平台上,进一步提高了我国水稻单产,充分挖掘了水稻超高产潜力,日前已实现亩产超千公斤,难能可贵。

农业是一项风吹日晒的事业。在中国,农民的皮肤是黝黑的,数以万计的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人员的皮肤也是黝黑的。精耕细作,春华秋实,正是稻米从业者最好的写照。

3 稻米有品

小小一粒米,内里乾坤大。稻米里主要含的是淀粉,但还有少量蛋白质、脂肪、微量元素、维生素和活性物质等。稻米品质的测定,有12项传统指标,涵盖了稻米的外观、加工和蒸煮品质,近年来还增加了食味口感的评判。作为粮食流通来讲,当然还包括营养、卫生、安全等指标。简单地说,就是大米好不好看,米饭好不好吃。

其中,有关淀粉的指标与稻米品质当然是最相关的。按照碳链的排列,淀粉分为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我国对直链淀粉含量的高低关注更多。直链淀粉含量高,稻米口感相对偏硬;直链淀粉含量低,稻米会软糯一些。以致于糯米,它的直链淀粉就接近为零,几乎都是支链淀粉,看上去通体乳白。现在我们知道,控制稻米淀粉含量的Wx基因有数个等位变异,含有不同的Wx等位基因,就造成了稻米不同的直链淀粉含量。

我们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出产过非常多的好米,有的甚至作为贡米,比如占城稻、小站稻、增城丝苗,还有香米、桃花米、胭脂米等等。占城稻,是宋时从占城国引入,因其早熟耐旱的特点在南方盛行。小站稻,产于天津南郊小站地区,始盛于宋辽时期,“一篙御河桃花汛,十里村坊玉粒香”,因其优质口味曾作为宫庭御膳米。增城丝苗,其粒纤细,软硬适中,芳香可口。康熙皇帝还亲手培育了一个御稻品种,气香而味腴,他说:“朕每饭时,尝愿与天下群黎共此嘉谷”。

事实上,现代中国在注重产量提高的同时,稻米的品质也一直受到重视。各地选育的优质稻比比皆是,种植面积最大的杂交水稻品种汕优63,也是当时的优质稻。以高产著称的超级稻系列品种,有一半以上达到国家优质三级米以上,做到了量质齐升。

近些年,人们进一步加快了对优质稻米的追求,各地的好稻米风起云涌,大有“超泰赶日之势”。“泰”是指泰国香米,“日”是指日本越光米,这是两种在我国比较知名的国外优质稻米品牌。我国南方地区,籼米的长宽比已达到了4.0上下,欣长苗条,直链淀粉含量也大大降低,有的还加入了香味基因,米饭变得香软可口,大有“楚王好细腰”的意思。在东北、苏浙、云南等粳稻主产区,粳米的直链淀粉含量也在进一步降低,如江苏和云南的软米,深受市场欢迎;传统的圆粒粳稻经过改良米粒也变长了,如大家熟知的五常“稻花香”。这不由想起我培育的长粒粳稻材料,长宽比也达到了4.0上下,不知何时能派上用场。

有次听日本同行介绍,日本越光米之所以口感优良且品质经久不衰,有两个重要因素:一个是它的支链淀粉短链分支多,一个是淀粉与蛋白质达到了一个平衡比例。现在育成的新品种“一誉”更是如此,这很微妙。值得我们思索。

4 稻米有味

中国人日常所食,寻常不过一碗白米饭。一碗香喷喷的米饭,成为多少代人的食粮慰藉。

现在生活是好了,可是我们总会听到,现在的米饭都不知道什么味道了,小时候的米饭,那是多少香喷喷。什么样的米好吃?我们总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去市场买米,面对琳琅满目的各色稻米,就是像我一样从事水稻研究的人也颇感无所适从。

事实上,米饭就是米饭的正统味道。在于温润如玉,在于保胃暖心。你就别想在里面吃个西红柿味道出来。哪怕是香米,也是闻着香,吃到嘴里就不那么香了。因为香气是挥发的。你说小时候的米饭好吃,也许是那时吃的东西少,一碗米饭能留给你深刻的记忆。但现在,大伙说吃饭,基本都备了一桌大菜小菜,末了才上个米饭,哪里还能吃出什么味。这点来说,我们需要相信社会进步,相信科学,现在的稻米品种,那是一定比以前的好吃好看,而且以后会越来越好。

需要你辨识的,其实首先是新鲜程度。食物以新为鲜。新米自带稻米清香,还存有田野气息。当然偶尔也买个贡米什么的尝尝,不管味道如何,那吃的是文化。

随园食单里说,“饭之甘,在百味之上;知味者,遇好饭不必用菜”。什么时候,我们可以认真吃一碗白米饭试试。

猜你喜欢
直链粳稻稻米
隐藏于稻米花果中的酒香
高直链淀粉材料改性及应用研究进展
稻米飘香醉人时光
稻米香喷喷
近10 年云南省育成的粳稻品种性状分析
我国双季早粳稻实现“零的突破”
米粉稻籽粒直链淀粉积累特性
解读粳稻品种南方种植播期
温水抽提法制取大米直链淀粉的工艺技术研究
粳稻收购为黑龙江省农民增收5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