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洋工夫茶国家标准样品的研制成效与未来茶叶标准化发展路径探究

2020-12-22 09:17惠,张帆,缪
福建茶叶 2020年10期
关键词:工夫茶工夫红茶

朱 惠,张 帆,缪 瑶

(福建新坦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宁德 355000)

1 序言

1.1 坦洋工夫茶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就标准化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是做好新时期标准化工作的根本遵循。他指出,标准决定质量,有什么样的标准就有什么样的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谁制定标准,谁就拥有话语权;谁掌握标准,谁就占据制高点。坦洋工夫茶围绕抢占标准制定权、质量检测权、市场话语权,通过细分市场、统分结合、合理分工,借助物联网、互联网等现代手段,形成大品牌、大协作、大融合的产业体系,吹响了新一轮创新发展进军的号角。

坦洋工夫茶是指在福建省福安市现辖区域范围内的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下,采自坦洋菜茶和适制红茶的优良茶树品种幼嫩芽叶,采用工夫红茶初制和精制的传统加工工艺,制成具有特定品质特征的红茶。2007年,福安“坦洋工夫”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正式通过国家批准,为百年老字号“坦洋工夫”区域品牌提供了法律保障。坦洋工夫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限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批准的范围,即福建省福安市现辖行政区域内。坦洋工夫茶,闽红三大工夫茶之首,美称“红衣佳人”,其外形条索,紧结圆直,色泽乌润,茶毫细嫩,略显金黄,香气高爽,汤色明亮,滋味醇厚,适于清饮。首创于清咸丰元年(既1851年),当时的“坦洋工夫”红茶名声鹊起,远销荷兰、法国、日本、东南亚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更为荷兰、英国等国家贵族所青睐。1915年,“坦洋工夫”红茶与国酒茅台一起在万国博览会上赢得金奖,跻身国际名茶品牌之列,留下“闽红精品天下高,坦洋工夫列榜首”的赞誉。“坦洋工夫”红茶作为福安市的历史名茶,在“十一五”期间知名度得到了迅猛提升。2006年以来,福安市在加快“坦洋工夫”红茶制作工艺创新的同时,加大对“坦洋工夫”红茶品牌的多方位宣传,为“坦洋工夫”红茶拓市场、树品牌开辟了多元渠道。直到2011年,福安市连续3年蝉联“全国十大重点产茶县市”称号。“坦洋工夫”红茶销售范围迅速扩大,全省各县、全国各大中城市都建立了“坦洋工夫”红茶专卖店,从供应国内发展到出口欧美市场。2012年,“坦洋工夫茶制作技艺”被省人民政府列入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标准是促进创新成果转化的桥梁和纽带,创新是提升标准水平的手段和动力。创新成果通过标准迅速扩散,能加快市场化和产业化步伐,所产生的乘法效应能形成强大的创新动力,引领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壮大。近年,“坦洋工夫”红茶的产量年增长率保持在50%-110%,增长迅猛。从事“坦洋工夫”红茶的种植、加工和销售的企业从几年前的五六家发展到目前的500多家,坦洋工夫红茶的热销,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1.2 茶叶标准

1.2.1 茶叶标准

我国茶叶标准是从1931年上海商品检验局建立茶叶出口标准开始的。初时标准规定只有6条,即红茶、绿茶品质不得低于标准样茶,其他茶不制实物样,香味相当即可,水分、灰分不得超过规定,包装良好不得破损。随着茶产业的发展,茶叶标准体系也逐渐被建立起来并日趋完善。

我国现行的茶叶标准是从新中国成立后开始逐步建立和完善的,最初以实物样为基准,按茶叶初制、精制的不同加工工艺和内销、外销及边销等不同销售市场分为毛茶标准样、加工标准样和贸易标准样三类。20世纪80年代起,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逐步发布、实施了各类茶叶的标准。198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部行业标准WMB48-81《茶叶》发布实施,1988年,GB/T 9833紧压茶系列标准,1992年GB/T 13738第二套红碎茶,第四套红碎茶等产品标准陆续发布实施。截至2018年3月,我国共发布茶叶国家标准114项,行业标准17项。其中国家标准包括基础标准19项,卫生和标签标准6项,产品标准57项,方法标准32项,使中国成为世界上茶叶标准最多最全的国家。这些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促进中国的茶叶生产,扩大出口作出了重大贡献。

1.2.2 茶叶标准化

一直以来,在没有统一标准的指导和约束条件下,难以保证茶叶产品的质量达到统一。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消费者对茶叶的品质要求逐渐提高。然而,普通消费者在购买茶叶时往往难辨良莠,一些不良商家抓住这个机会以次充好,长此以往抑制了消费者需求。此外,行业内还存在一系列不符合标准的假冒伪劣、农药残留超标的情况,也严重影响了行业形象和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在现代激烈竞争的市场条件下,推进茶叶标准化,研制出茶叶标准样品是提升茶叶产品质量的根本途径。整合精简强制性标准,做到“一个市场、一条底线、一个标准”。在规范生产的条件下寻求茶叶质量的突破创新,提升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才能实现茶叶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所以,茶叶标准化是茶产业现代化大生产的必要条件,是茶叶企业实行自动化、电子化的重要前提,也是提高茶叶产品质量安全的有力保障。茶叶标准化可以规范茶行业社会的生产活动,规范茶叶市场行为,引领茶叶经济和社会发展,茶叶标准化推动建立茶产业最佳秩序,促进茶叶产品在技术上的相互协调和配合,标准化可以促进茶叶企业走质量发展道路,提高产品质量,提高茶叶企业竞争力。茶叶标准化还可以使茶产业资源合理利用,推动茶产业的社会进步。

1.2.3 标准样品现状

标准样品作为标准的另一种存在形式,与文字标准合在一起构成完整的标准形态。根据GB/T 15000.1-94标准样品工作导则(1)在技术标准中陈述标准样品的一般规定:“在技术标准中规定的各项技术指标以及有关标准分析实验方法,凡需要标准样品配合才能确保这些技术标准应用效果在不同时间、空间的一致性时,都应规定研制和使用相应的标准样品。茶叶标准样品是指具有足够的均匀性,能代表茶叶生产的品质特征和水平,经过技术鉴定,并附有感官品质和理化数据说明的茶叶标准样品。茶叶标准样品是保证茶叶文字标准有效实施的实物标准,是文字标准的必要补充。从1954开始,我国相继建立了多种出口茶叶贸易标准样品,包括:绿茶贸易标准样品(包括珍眉、珠茶等)、特种茶标准样品(龙井等)、小包装贸易标准样品、红茶贸易标准样品等,并定期换制。目前已发布包括西湖龙井茶、武夷岩茶、福建乌龙茶、安溪铁观音、福鼎白茶、黄山毛峰茶等标准样品。茶叶标准样品的研制对茶叶市场的规范化和标准化运作具有重要意义。

2 坦洋工夫茶标准化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2.1 市场鱼龙混杂

通过实施标准化生产和政企共同努力,使得坦洋工夫茶的产量不断攀升,市场上随之也出现了一些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现象。在标准样品尚未研制出来之前,检验坦洋工夫茶优劣的主要手段还是以感官评审为主,虽然有了统一的文字标准(GB/T 24710-2009《地理标志产品坦洋工夫》),但由于感官评审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检验人员的个人水平和经验,容易造成理解上的偏差。另外,坦洋工夫茶生产的家庭化、加工技术的差别化,原料生产的季节化等现实问题使得坦洋工夫茶的加工生产具有更强的分散型、地域性、批次性和季节性,由此导致对坦洋工夫茶的质量判定变得更加困难。

2.2 影响贸易交往

由于没有完整的标准样品,在贸易交往中的质量仲裁、质量监督抽查和审评人员水平考核等工作中无法对标准文本中的感官指标作出准确判断。茶叶标准样品的研制可克服心理感受产生的非客观偏好、生理器官的敏感度差异和审评人员经验能力的高低等因素的影响,使得茶叶级别的审评鉴定更加客观公正。为了发挥标准样品的市场规范作用,进一步促进坦洋工夫茶产业更好更快发展,新坦洋集团于2014年提出研制国家标准样品计划并积极开展《坦洋工夫茶感官分级标准样品》的研制工作。

3 坦洋工夫茶标准样品的研制成效

3.1 茶叶标准化的重要依据

坦洋工夫茶感官分级标准样品的成功研制,有利于检测技术人员对坦洋工夫茶产品准确赋值(级别),进而有效地监控坦洋工夫茶产品的质量,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此外,标准样品是实施GB/T 24710-2009《地理标志产品坦洋工夫》的重要配套技术措施;是坦洋工夫茶产品生产和感官品质检验的实物依据,对保证GB/T 24710-2009《地理标志产品坦洋工夫》规定的感官指标要求在不同空间、不同时间准确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可作为生产企业质量控制实物依据、商业贸易中交接检验和仲裁标准样品,还可作为实验室常规工作标准样品。

3.2 有助于实施茶叶标准化发展战略

3.2.1 茶叶企业的规范化生产

茶叶企业是参与茶叶标准化的重要主体。为制茶企业提供了可供参照的坦洋工夫茶标准样品,才能促使相关企业加强标准化工作,进入现代企业的先进行列。同时,茶叶企业在使产品达到现有标准样品的要求的过程中,必然要努力实现生产和管理过程标准化,这也变相倒逼企业改革,顺势促进整个行业深化标准化改革。

3.2.2 茶叶质量得到保障

坦洋工夫茶标准样品研制出后,为相关制茶企业提供了一个具象的衡量标准,同时也强化了整个市场茶叶产品质量意识,对茶叶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深刻的意义。质量是一个品牌建设的基础条件,高标准才能引领高质量发展。同时,茶叶的质量问题也是影响我国茶叶出口最大的原因,此前层次不齐的茶叶品质严重阻碍了我国茶叶产业出口的发展。推进茶叶标准化,研制出标准样品,是提升茶叶产品质量的根本途径,也是“坦洋工夫”茶叶老品牌得以延续的根基,能够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3.2.3 为茶叶科技创新奠定基础

坦洋工夫茶标准样品为坦洋工夫茶科技的创新奠定了基础。产品的创新必然是建立在良好的基础之上。如果一个产品连最基本的标准等级、标准样都没有建立,企业无法进行规范升级,创新之路必然坎坷。

3.2.4 提高国际竞争力

我国茶叶走向世界,实现标准化、研制出标准样品是与国际接轨的必然选择。坦洋工夫茶标准样品的研制进一步加强坦洋工夫茶的国际竞争力,有助于提高我国茶叶在国际上的整体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第三十九届国际标准化组织大会的贺信中指出:“标准助推创新发展,标准引领时代进步”。坦洋工夫茶标准样品的研制可以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保护公共利益,可以有效发挥市场作用满足企业提质增效的需求,让标准成为质量的“硬约束”,助力坦洋工夫茶高质量发展。

4 未来茶叶标准化管理趋势分析

4.1 大力推进红茶产业化进程,提升红茶标准化水平

在研制出坦洋工夫茶标准样品后,红茶的标准化改革远未停止。一要通过政策扶持和招商引资等方式着力培养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带动力的茶叶龙头企业,积极引导茶叶企业进行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和经营。二要发挥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提升农户种植水平,将标准化生产追溯至茶叶的种植阶段,从源头提升茶叶的生产品质。

4.2 加快科技创新

茶叶科技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决定了茶叶标准化的先进程度。为此,推动我国茶叶标准化继续发展,要紧紧依靠茶叶科技进步,以标准化实施促进科技发展,以科技发展推动标准化进程。可以通过加速有机茶基地建设,加强科技投入及科技创新,提高质量,同时不断更新升级标准,标准样品也实时更新。

4.3 树立品牌战略

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品牌竞争上。茶叶标准化生产应利用区域优势、品牌优势以及企业自身的技术优势使产业生产规模化,通过建设标准化茶园、标准化加工、标准化储运,保障茶叶的质量安全,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知名品牌的形成将会对企业标准化工作提出新的要求,有利于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创新和发展。

4.4 与国际接轨

坦洋工夫茶标准样品的研制,不仅仅希望弥补国内行业内的空白,更是希望能与国际标准接轨。在国际上,制茶行业应从被动应对向主动参与、积极引导国际规则方向发展,在国际标准或规则的制定过程中,国内龙头企业应该要发出代表我国茶叶界的声音,推动与主要贸易国标准互认,主动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治理,研究建立国际合作新体系,构建开放共赢的国际合作新格局。

猜你喜欢
工夫茶工夫红茶
泡好三道“工夫茶”,落实乡村学校名著阅读
泡好三道“工夫茶”,落实乡村学校名著阅读
红茶暖胃是真的吗?
Happy Afternoon Tea
“工夫”与“功夫”
一杯热茶的功夫
“诗内”与“诗外”工夫
“功夫”和“工夫”
国际茶叶产量少量增加
冬日养生红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