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古诗词中的茶文化

2020-12-22 09:17袁家荣朱迎雪
福建茶叶 2020年10期
关键词:文人墨客茶文化古诗词

袁家荣,朱迎雪

(江苏旅游职业学院,江苏扬州 225100)

1 引言

茶文化作为我国传承最久、影响最为深远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在我国文化建设事业过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中国古诗词文化灿烂辉煌,是古代文人墨客智慧的结晶,更是我们了解古文学史、探索古代劳动人民生活规律和风俗习惯的重要资源。茶不仅受到很多现代人的青睐,在古代,茶更是与那些文人墨客朝夕相伴的“朋友”。以茶会友、以茶代酒是很多古诗词文人常见的行为,甚至已经把茶当成是他们生命中的一部分。古诗词文人对茶的这种敬畏之情使其用诗词的方式来表达他们对茶的喜爱。中国是古诗词的国度,更是茶的故乡。在传承数千年之久的中国文学历史中,与茶有着千丝百缕的密切关系。古代文人墨客与茶之间的关系就像是武将与战士之间的关系一样,总是有说不尽的种种情愫。中国古诗词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很多古诗词蕴含了茶文化等传统文化,具有非常高的研究价值和应用价值。茶已经成为很多现代人的日常饮品之一,对缓解他们的生活压力和精神压力有巨大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把研究古诗词中的茶文化当成是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现代人追求精神物质生活的重要标志。

2 研究古诗词中茶文化的现代意义

随着茶文化的不断发展,茶早已从传统的饮品发展成为寄托情感的重要媒介,所以茶中往往会流露出浓浓的情感。茶在中国已经有数千年的发展历史,所以可以说,茶早就已经将自己独一无二的茶香飘散到各个角落,而茶文化的影响力也早已辐射到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通过研究中国古诗词可以发现,现存的品茶抒情、托茶言志的古诗词非常之多,像我们耳熟能详的“秋夜凉风夏时雨,石上清泉竹里茶;”“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一杯春露暂留客,两腋清风比欲仙。”这些脍炙人口的的诗句不仅丰富了我国古诗词文化,更是让现代人学到了很多的知识,丰富了他们的学识。在经济全球化和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战略的影响下,各种各样的外来文化显著影响着现代人的思想和观念,对青少年的影响更是不容忽视。崇洋谄媚是很多青少年的“通病”,不可否认,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在很多方面还处于劣势,比如一些高精尖技术等等。但是与中国相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在文化底蕴方面都难以望其项背,这就意味着中国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文化永远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强有力保证,也是提高国民个人素养的重要基础。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民经济水平和国际地位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也水涨船高,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但丰富的物质生活却并没有改变部分国人个人素质低下的现状,甚至由于有丰富的物质作为基础,一些人嚣张跋扈、恣意妄为、自私自利,严重影响到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也不利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发展与国民教育必须要同步进行“两手抓”,在提高国民物质经济水平的基础上,加强对国民文化教育,促进国民身心健康。我们知道,中国茶文化融入了很多道家、儒家、佛家等哲学思想,所以通过学习茶文化他们的思想和观念就会逐渐发生转变,最终得以升华。作为中华儿女,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将古诗词中的茶文化发扬光大,尤其是在本地文化与外来文化不断碰撞的当下,我们更应该坚守本心,始终维护好本地文化核心地位,积极主动地弘扬本地文化,将自己当成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发展者。高校青年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复兴的希望,与中学教育环境相比,高等教育环境比较特殊,而且由于应试教育影响力的不断下降,对于很多非文学专业学生而言,语文已经不再是他们努力学习的课程,而研究古诗词中的茶文化就更是无从谈起。这些情况的产生就意味着古诗词茶文化学习热和研究热急剧降低,这无疑会使中国茶文化面临传承难、发展难的问题。

现代人包括高校青年大学生之所以不愿意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古诗词茶文化学习上,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对这些文化不够了解,错误地认为学习古诗词茶文化只会增加自己的文学修养而不会对自己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有帮助。研究古诗词中茶文化不仅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引导国人认识、学习和应用茶文化,而且还可以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这对于提高他们未来发展竞争力是非常有利的。要想提高一种文化的活力和动力,最好的方法就是提高其影响力,让它不知不觉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与公众融为一体。饮茶已经成为很多人日常习惯,通过学习古诗词中茶文化可以让他们在饮茶过程中产生一种与古代文人墨客相伴的感觉,从而使他们在饮茶过程中获得更多的乐趣。保护古诗词中茶文化已经迫在眉睫,其作为我国宝贵的精神财富必须要将它发扬光大,而研究古诗词中茶文化就是实现该目标的重要前提和强有力保证。

3 古诗词中的茶文化

茶诗与茶词是茶文化的重要内容,这两者的兴起就是茶文化发展的重要体现。“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极其重要的传统文化资源,更是我国古代文学软实力的奠定代表。在过去,文人墨客喜欢以茶会友,在品味浓浓茶香的过程中吟诗作赋,将自己的情感、抱负和理想寄托到茶水中,以此寻求心灵的慰藉并领悟人生的真谛何其快哉?“结性不可污,为尔涤尘烦。”古诗词特有的魅力赋予茶文化新的活力和动力,也让更多的人因为喜欢茶文化而爱上了古诗词文化。在过去,饮茶可能仅仅是一种为了解渴的行为,但是在古代文人墨客以及现代古诗词中茶文化研究者眼中,其不仅仅是一种简单动作那么简单,而是一种思想、情感的宣泄,一种别具一格、与众不同的特殊文化。为了舒缓压力、放松身心我们可以选择品茶;为了静下心来认真思考我们可以选择品茶。在品茶过程中感悟人生、追求大自然的纯真的本质都有利于我们的健康成长。古诗词中的茶文化更是连接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桥梁,是我们重新认识茶、品味茶、感悟茶道的基础。古诗词中的茶文化就像是一杯香茗一样,久久难以散去那浓浓的茶香,让我们不断的沉思,不断的追忆那古朴的情怀。而在不同的朝代背景下,古诗词中的茶文化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3.1 唐诗中的茶文化

唐朝在我国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众所周知,唐朝在军事、文化和经济上取得了很多非常辉煌的成就,而唐诗就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兴旺发达的。唐朝的古诗词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创作诗句方面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富足的物质生活让很多文人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吟诗作赋而不用为生计四处奔波。与火热、豪放的酒文化相比,唐朝茶文化表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姿态:高雅、清静。所以饮茶的过程其实就是人们调节精神、放松压力和自我修养的过程。唐朝人对茶的钟爱更体现在精神上的青睐和人生理想上的倾注。也正是因为这种毫无保留的情感倾注才激发了他们对文学创作的钟爱。因此,在当时的文人眼中,他们当中很多人甚至把饮茶看成是体验高雅文学和享受精神乐趣的一种方式。在那些形形色色、多种多样的古诗词茶诗作品中,五言诗、唱和诗、联句诗、宝塔诗中的茶文化最为典型。

唐朝诗人杜甫与李白都是当时非常有名的诗人,两人也都留下来很多有关茶的诗句。比如,杜甫的“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在当时,杜甫正值中年,但却怀才不遇,微薄的俸禄并没有真正改变他潦倒的生活,所以归隐山林成为他的观念。这短短的诗句虽然写的非常洒脱,但是却隐隐约约隐含着他内心的不平与不甘。李白被尊称为“诗仙”,所以由此可以判断出他在诗词创作领域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李白一生放荡不羁,不攀附权贵,所以即使他才华横溢也一生不得志,只能将自己的情感和理想埋藏在诗文中。当他听说荆州玉泉真公因为经常饮用“仙人掌茶”,虽然年龄已经八十多岁,但是却仍然中气十足、面色红润时,情不自禁地用作诗的方式表达出自己对茶的赞美:“常闻玉泉山,山洞多乳窟。仙鼠如白鸦,倒悬深溪月。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唐诗是最有韵味的文化之一,它给我们显示的不单单是诗人们横溢的才华,同时还隐藏着诗人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思想以及远大的理想。

3.2 宋代诗词中的茶文化

宋代也是我国封建王朝时期文化发展较为繁荣的阶段,其中的宋词更是达到了词句创作的巅峰时期,对推动我国诗词文化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宋代最有名的茶就是龙凤茶,其产于福建省建溪流域。王禹偁创作的《龙凤茶》:“样标龙凤号题新,赐得还因作近臣。烹处岂期商岭水,碾时空想建溪春。香于九畹芳兰气,圆如三秋皓月轮。爱惜不尝惟恐尽,除将供养白头亲。”向我们介绍了龙凤茶的特点,更向我们阐述了其对龙凤茶的喜爱之情。在唐朝之期,皇帝就喜欢将一些贡茶赏赐给大臣,这种行为一直延续到了宋朝,而且赐茶之风更盛行。那些受到皇帝赐茶的大臣经常会作诗来表达皇恩浩荡,这些诗或者文章一般被称之为“谢茶表”。比如,像宋朝名臣梅尧臣就曾以《七宝茶》表达自己对皇帝赐茶的感恩:“啜之始觉君恩重,休作寻常一等夸”。

北宋年间有一段经济非常繁荣的时期,而且由于受到当时斗茶、举办茶宴会等社会风气的影响,所以当时的茶会、茶词主要是以茶会友、相互唱和等形式为主。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欧阳修的《双井茶》诗。宋代诗词让中国古诗词文化更加的灿烂辉煌,也向我们展示了宋代文人墨客渊博的学识和夯实的文学基础。当然,宋代古诗词中的茶文化并不只是有托物言志、抒发情感的类型,而且还有很多茶文化是为了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比如杨万里的《以六一泉煮双井茶》比如写到:“日铸建溪当近舍,落霞秋水梦还乡。何时归上滕王阁,自看风炉自煮尝。”这首诗的创作目的就是为了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并希望有朝一日能在滕王阁煮茶、品茶的心愿。宋朝也有一段非常黑暗的时刻,“靖康之耻”让很多人蒙羞,也让那些有志之士和文人用诗句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的心态。比较典型的就是陆游的《晚秋杂兴十二首》。这篇诗写到:“置酒何由办咄嗟,清言深愧谈生涯。聊将横浦红丝碨,自作蒙山紫笋茶。”从表面上来看,这首诗表现的是他穷苦潦倒的生活,乃至都没有钱买酒,只能用廉价的茶水代替酒水。但从更深度的角度来看,其穷困潦倒的生活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社会经济不景气的现状,也显露出他忧国忧民的真切情怀。

3.3 元、明、清代茶文化

与唐朝、宋朝相同,元明清朝代同样是我国古诗词文化飞速发展的时期。中国茶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经久不衰,就是因为它扎根到人民群众当中,并有古诗词文化为“养料”。在元朝,同样有很多歌颂茶的华丽诗文。影响力比较大的有耶津楚材的《西域从王君玉乞茶,因其韵七首》:“积年不啜建溪茶,心窍黄尘塞五车。碧玉瓯中思雪浪,黄金碾畔忆雷芽。卢仝七碗诗难得,谂老三瓯梦亦赊。敢乞君侯分数饼,暂教清兴绕烟霞。”作者在诗中写到,他已经很多年没有饮用到建溪茶了,而没有茶为自己洗涤心灵,自己的心窍已经逐渐被黄尘塞满。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元朝的茶诗主要是以反映饮茶时所创造的意境和感触为主,所以更容易引发读者的共鸣。

与元朝相比,明朝的咏茶诗数量更多,其中影响力最大的的有黄宗羲的《余姚瀑布茶》、陆容的《送茶僧》等。明朝很多咏茶诗主要是通过借助于描写茶方面的内容来侧面反映出当时人民穷困潦倒的生活和黑暗的政治环境,表现出很强的讽刺意味。清朝的乾隆皇帝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皇帝,其在六次下江南的过程中有五次专门为杭州西湖龙井茶作诗,其中最为后人传诵的是《观采茶作歌》:“火前嫩,火后老,惟有骑火品最好。西湖龙井旧擅名,适来试一观其道……”

猜你喜欢
文人墨客茶文化古诗词
古诗词里的清明时节
踏青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停驻在我生命中的文人墨客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一带一路”与茶文化传播
浅谈《长物志卷十二香茗》香文化与文人生活的情状
浅谈《长物志卷十二香茗》香文化与文人生活的情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