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坚: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

2020-12-23 10:33常梦茹
共产党员(辽宁) 2020年23期
关键词:冯玉祥中央红军联军

文/常梦茹

1895年1月9日,刘伯坚出生于四川省平昌县。幼年时,他便刻苦好学,立下了改造旧中国的远大志向。1918年,刘伯坚受到四川省嘉陵道尹陈秉坤赏识,被聘为陈秉坤的秘书。但当他看到国家在军阀、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下四分五裂、千疮百孔的局面,便毅然远赴欧洲勤工俭学,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

在欧洲勤工俭学期间,刘伯坚阅读了大量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认真研究俄国十月革命经验,和周恩来、赵世炎等人发起组织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1922年,刘伯坚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此后,他介绍聂荣臻、蔡畅等人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年底,刘伯坚进入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被推举为中共旅莫支部和旅莫共青团负责人,并得到了同在苏联的爱国将领冯玉祥的赏识。北伐战争开始后,1926年9月17日,回国之后的冯玉祥在刘伯坚等人的推动下,举行了著名的“五原誓师”,宣布脱离北洋军阀政府,组成国民军联军,参加国民革命。冯玉祥担任国民军联军总司令,刘伯坚担任国民军联军总政治部副部长(后任部长)。

刘伯坚

1927年“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之后,冯玉祥受蒋介石拉拢,与共产党决裂,在军中进行“清党”,刘伯坚被迫离开冯玉祥部队。1928年,刘伯坚重返苏联学习军事,其间出席了中共六大。学习结束后,刘伯坚回到中央苏区工作,曾担任中共中央军委秘书长,并当选为中华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1931年12月,刘伯坚参与领导了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在江西发起的“宁都起义”,后担任由起义部队改编的红五军团政治部主任等职。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出发长征,刘伯坚由于受到王明集团的打击,未能参加长征,留在赣南坚持革命斗争,任赣南军区政治部主任。他积极组织留守部队,为主力部队做好架桥等后勤保障工作,护送中央红军主力部队渡河长征。1935年3月4日,在同国民党军作战中,刘伯坚为掩护战友们冲出重围,身负重伤,不幸被捕。

被捕后,敌人的威逼利诱和严刑拷打都未能让刘伯坚屈服,他在给家人的信中写道:“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一切听之而已。”并叮嘱亲友不要为营救他而求助于当年曾与他共事的国民党要员。

在牺牲之前,刘伯坚给妻子写了最后一封手书:“你不要伤心,望你无论如何要为中国革命努力,不要脱离革命战线,并要用尽一切力量教养虎、豹、熊三幼儿成人,继续我的光荣的事业……”

1935年3月21日,刘伯坚高呼着“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壮烈牺牲在江西省大庾(今大余)县城东北郊的金莲山麓,时年40岁。

猜你喜欢
冯玉祥中央红军联军
中央红军北渡长江第一恶仗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前的准备工作
冯玉祥提倡俭朴
中央红军突破湘江
寄冯玉祥书
湘江战役:决定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一战
英法联军为何不烧紫禁城?
联墨双馨
冯玉祥写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