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謇对当代企业家的启迪

2020-12-23 01:59于志宏
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大生张謇公益事业

于志宏

1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南通博物苑参观张謇生平展陈时指出,张謇在兴办实业的同时,积极兴办教育和社会公益事业,造福乡梓,帮助群众,影响深远,是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和楷模。

张謇,清末民初民族实业家、教育家,是中国近代大转型时代的代表人物。对于研究中国经济发展史、农村发展史、企业发展史的人来说,张謇百余年前的探索,如同一座丰富的宝藏。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今天,深入理解张謇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教育和社会公益事业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有着更为重要的启迪意义。

企业诞生并存在于社会之中,只有与社会需求和时代发展融为一体,才能得到社会认可,才能符合時代发展要求。张謇的探索,诠释了企业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为当代企业社会责任实践提供了范本。张謇创办企业的出发点是实业救国,其所创办的大生集团,不只是设立一个盈利的工厂,而是要创办一个新世界。基于此,张謇给公司取名“大生”,源于儒家名言“天地之大德曰生”,希望大生的发展惠及大多数百姓;张謇还在为大生拟定的“厂约”中明确办厂的目的是“为通州民生计,亦即为中国利源计”。在现代企业中,企业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都是在确定企业存在理由、发展目标和经营准则,而百余年前张謇的探索对于我国当代企业家依然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在实业救国中,张謇一开始追求的就是社会、经济、教育、文化的综合发展,重视并协调企业和利润、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与当今成为全球共识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不谋而合,甚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商业领域的践行。作为民族实业家,张謇的成就不仅是创办企业,他的理想不是建立无可匹敌的商业帝国,而是注重把当地资源转化成企业资源,注重企业利润就地转化,投入社会文化综合建设,他所创办的教育、医疗、福利和公益事业,就是企业获得利润再转化成当地发展成果的综合性收益表达。

张謇一生创办了20多家企业,370多所学校,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在他的探索中,还有许多直至今天依然闪耀着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光芒的具体实践,如农忙时停工让工人带薪返乡务农、女工生育补贴和工厂照看小孩,创造“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等等。企业家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构成了张謇实业救国的内核,也让他赢得了尊重。

“一个人办一县事,要有一省的眼光;办一省事,要有一国的眼光;办一国事,要有世界的眼光。”张謇成就的取得,源于其不凡的、高远的“眼光”。这种前瞻性的“眼光”,驱使张謇在大转型时代努力探索朝着有益于国家和社会的方向转变。在今天,在复杂困难的环境中,在不确定性加大的变局中,企业家更加需要这种“眼光”,为中国的发展和时代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猜你喜欢
大生张謇公益事业
感怀张謇 守望初心
小酸浆
称呼见人品
财政部 民政部关于进一步明确公益性社会组织 申领公益事业捐赠票据有关问题的通知
祖传的舌头
平安电话
改变危机唯有勤奋
翁同龢点张謇
手机惹祸
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