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需求为导向的传媒类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

2020-12-23 04:18刘媛
学周刊 2020年35期
关键词:高职教育英语教学

刘媛

摘 要:在素质教育体系下,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功能与普通高等院校的区别越来越明显,前者已将培养具有较高职业能力的学生作为教育目标,而英语作为传媒类高职院校的重要公共课,也需要根据对口企业的需求做出调整。为寻找基于企业需求为导向的传媒类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方法,教师可从实际情况出发,总结目前传媒类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在教学内容、方法与评价标准方面的问题,提出重构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高职教育;英语教学;传媒类高职院校;企业需求导向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35-000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35.002

在信息时代中,互联网科技的发展无比迅猛,传媒行业的工作方式正处于日新月异的变化中,传统传媒正向新时代传媒过渡。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传媒类高职院校若想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与企业岗位需求的专业型人才,理应对各专业学生接触的所有学科进行改革,除了加大专业课的改革力度之外,以公共英语为首的基础课程也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进行改革,如此才能确保传媒类高职毕业生满足职业需求,迅速适应工作岗位。

一、传媒类高职院校学生在就业中面临的英语要求

传媒类高职院校对专业的细分程度各不相同,各类专业的学生培养方向也都根据本校办学情况的不同而有所调整,其中专业大致可分为新闻学、广告学、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数字媒体艺术等几个方向[1]。然而,不论这些传媒类专业的具体方向有何变化,其对应的行业无疑都极具时代性,即与时代发展息息相关,可被称为“立于时代潮头”的行业,因而传媒行业对从业人员的时代眼光、创新意识有着极高的要求,并且渴望得到具备综合能力的人才。

2019年2月份国家颁布的《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指出:“职业教育应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健全多元化办学格局,推动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人,扶持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举办各类职业教育[2]。”这便说明,职业院校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需要,主动与具备条件的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合作。学校积极为企业提供所需的课程、师资等资源,企业应当依法履行实施职业教育的义务,利用资本、技术、知识、设施、设备和管理等要素参与校企合作,促进人力资源开发。因此,传媒类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时,需要注重学生多元文化视野的构建,通过改革英语教学使学生掌握更多与工作相关的英语知识,使学生具备基础的英语文化素养。

二、传媒类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发展现状

(一)教学内容空泛

首先,受生源质量的影响,一直以来高职院校在开设英语这类公共基础课程时,总有些束手束脚,由于学生普遍不具备扎实的英语基础,教师会产生“不敢”增加课程内容的心理,继而引发一系列照本宣科的现象[3]。在此种教学内容空泛的课堂上,不论学生原本的英语基础如何,都会感到无趣,也就不愿意参与英语学习,最终导致师生双方在课堂上宛如处在两个世界,教师讲得学生不愿意接受,而学生的抗拒情绪反过来又影响到教师的授课热情。

其次,纵然新课程改革对高职院校英语公共基础课程的教材也进行了更新,但随着行业的发展,教材中的部分内容又落后于时代发展,许多高职英语教师不具备创新教学的意识,长期机械地使用教材中的落后内容,也会使英语课堂变得空泛。

(二)教学方法陈旧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许多传媒类院校的教师仍旧认为知识的传授是教学的主要内容,在组织课堂内容时几乎将全部精力都放在如何梳理课内知识点,如何向学生解释语言逻辑上面,对所授知识在职业场中的应用方式提及较少[4]。这种注重夯实基础的教学思路无可厚非,但传媒类院校高职学生在毕业后一般不再需要钻研英语的理论,而是要将英语用到日常工作中,这部分学生最需要的是英语思维。因此,“书本+板书+讲解”的知识性教学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单向的内容输出也只會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原本可能出现的学习灵感消弭于无形。

除此之外,在设计英语课堂时,传媒类高职教师常认为自己所授的课程与学生未来的工作无直接关系,因而时常忽略校企合作,没能产生带领学生去实际工作场景中学习英语的意识,英语教学的场所被局限在教室中。

(三)评价标准单一

成果考察是所有教学都需要配备的环节,传媒类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也需要通过定期考查来确定学生的学习状况。新课改之后,教育部门要求包括高等职业教育在内的全阶段教育都使用更为多元的形式考查评价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大部分传媒类高职院校都改变了评价方式,不再将学生的期末成绩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而是将学生的日常表现与期末考试成绩按照一定比例综合在一起,并给予学生额外赚取分数的机会,鼓励学生参与各类英语竞赛。

然而,在执行过程中,这种多元的评价方式大多流于形式,尤其是在评定学生的平时成绩时,由于教师无法和每一名学生都建立密切的联系,因而选择将学生平时的考勤状况定为平时成绩的主要来源。在这种评价机制下,学生日常学习中的状态无法得到客观评价,教师也难以及时发现学生遇到的主客观问题,评价考查仍旧缺乏科学性。除此之外,学生在成果考查中不具备发言权,也在一定程度上使评价结果失真。

三、基于企业需求为导向的传媒类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方法

(一)以需求导向重构教学内容

在开展传媒类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时,企业的需求是教师需要重点关注的方向,也是教学改革的最大难点。在分析企业需求的过程中,英语教师不仅要对英语学科的教学内容做到全面把握,更要具备相关行业的职业视野,从现有的英语教学内容中准确找出能够为学生未来工作服务的内容,并加以适当拓展。

例如,从传媒类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方向来看,新闻与广告相关专业的学生需要在工作中展现学习新事物的能力与迸发高质量灵感的能力,这些需要建立在对国内外新兴事物有足够了解的基础上,学生在收集信息时,可能会接触到英语内容;播音与主持相关专业的学生在未来工作中的口语表达与理解能力有可能涉及英语能力;数字媒体艺术相关专业的学生在工作中需要用到各类图形与符号语言,或是借鉴中外优秀作品的文案或画面,这类工作需要学生对相应的民族文化或社会意识形态有足够了解,而英语学习可以增强其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能力,也可以使其在工作中更加灵活地使用各类素材。

因此,传媒类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在改革教学时,必须要深度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的实际需求,不可将目光局限在英语教学本身,而是要更多地去了解某一专业目前的工作方式与内容是什么样的,从而为该专业的学生提供符合实际情况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校内学习时光中提前积累工作经验,尽可能地满足企业的需求。

(二)以学做结合重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更新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式,教学方法上的创新能够起到活跃课堂气氛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效果,甚至对学生日后的学习习惯与工作习惯都造成影响。因此,在传媒类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转变教学方法转换师生双方的角色,用匹配其专业需求的内容调动其学习主动性。

例如,在带领播音与主持相关专业的学生进行口语训练时,英语教师应考虑到企业的需求,为学生选择与其未來职业关联度较高的素材。在选择口语练习素材时,英语教师可根据企业的需求选择英语新闻或脱口秀节目的音频作为学生模仿的对象,如从BBC新闻网下载音频让学生进行模仿练习,这样学生在练习英语口语的同时也无形中提高了播音能力。

此外,在筛选素材时教师也要注意,素材的内容也应尽量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吻合,如“BBC News:3D-printed gun blueprints given go-ahead by US government”这则新闻中的“3D-printed(3D打印技术)”正逐渐应用于传媒领域。在带领广告专业或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学生就这一素材进行听力、口语或阅读学习时,英语教师就可以就这篇新闻报道展开对“3D-printed(3D打印技术)”的介绍,用相关的英文资料让学生了解到这项新兴技术的发展现状,加深对本行业的了解。

(三)以能力为本重构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评定、激励、引导学生展开下一步学习的教学环节,对后续的教学活动可产生导向性作用,教学评价机制的完善也是教学改革的必备步骤。基于企业需求,传媒类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评价也应起到激活学生专业思维的作用,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与结果的引导下更加顺利地提高职业素养。

首先,教学评价的目的性应明确。在企业需求视角下,高职教育并非是选拔性教育,也不是精英教育,而是一种大众化的教育,教师应竭力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因而要淡化评价的筛选功能,将评价的激励功能放大,将引导学生进步作为评价的目的。

其次,教学评价应理论与实践并存。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最重要的不是掌握多少英语知识,而是能将学到的英语知识用于实践,教师若是在评价过程中过分看重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程度,学生也会在记忆性学习中消耗过多精力,使其实践练习的时长被压缩。

四、结语

综上所述,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是高职教育的内在要求,传媒类高校只有根据企业需求的变化调整英语教学内容,才能够培养出一批又一批职业能力高超的毕业生。在改革现有的英语教学模式之时,传媒类高职院校应按照企业需求重构教学内容,采用学做结合的方式增强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将能力培养视作英语教学的核心目标,带领学生尽可能多地学习未来工作中可能用到的英语知识。

参考文献:

[1]寇佳.高职英语语言教学融入英美文化的意义及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9(11):117.

[2]狄锋.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J].课程教育研究,2019(42):110.

[3]刘璇.高职院校《职场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以“职业技能”教学项目为例[J].南方农机,2019(19):163.

[4]陶敏.高职英语语法教学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1):104.

猜你喜欢
高职教育英语教学
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漫谈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