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化”:乡村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研究

2020-12-23 04:19付明婷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47期
关键词:内卷化乡村教师专业发展

[摘 要]当前乡村教师看似“发展”的背后,已经在一定程度陷入了“内卷”。乡村教师“内卷化”主要表现为教育投入不断增多,教学质量难以提升;教学模式不断复制,教师发展动力不足;待遇地位日渐提高,教师情感逐渐荒漠。文章立足教育活动中“人的要素”,发现造成乡村教师“内卷化”原因是职业认同感低;知识结构不平衡;自主发展意识淡薄。解决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内卷化”困境需要个人、学校、社会共同来努力。

[关键词]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内卷化

[作者简介]付明婷(1995—),女,山东青岛人,青岛大学师范学院2018级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育论。

[中图分类号] G45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47-000-03[收稿日期] 2020-09-17

乡村教育要发展,教师是关键。2015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该计划从政策和制度上给乡村师资队伍的建设提供了支持。自计划实施以来,乡村教师队伍在数量和质量方面有了很大改善。然而立足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实践,乡村教师看似“发展”的背后,已经在一定程度陷入了“内卷”。本文拟从“内卷化”的视角,审视乡村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困境,并提出破解对策,以期给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注入活力。

一、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内卷化”的内涵

“内卷化”最先由美国的戈登威泽提出,当一种文化模式达到某种程度时,在外部环境约束下难以继续前进,从而不断在内部精细化和复杂化的状态。后经由格尔茨、黄宗智、杜赞奇等人不断发展,虽然探讨领域不同,但实质都阐释了一种前进过程中复杂的退缩力量。内卷化形态主要表现为“有增长无发展”“旧体系的复制和延伸”“旧习惯和秩序的精致定格”。

内卷化理论为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新视角。“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内卷化”则是指,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与快速推进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面前,源于农村教师“内部诉求”的专业发展面临诸多困境,难以获得实质性突破,止步于低水平的重复与循环。[1]在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上,“量”的增多,并没有引起“质”的飞跃,反而使之陷入“内卷化”的困境。

二、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内卷化”困境的表征

(一)教育投入不断增多,教学质量难以提升

随着免费师范生政策、特岗计划的推行,越来越多毕业生来到乡村学校任教,乡村教师的数量不断增多,生师比例逐渐趋向合理,同时教师的学历水平也不断提高。但是教师数量的增长并没有带来教学质量的提高,年轻教师所学的理论很少能用于实践,老教师的知识结构老化,导致乡村教师队伍专业发展质量整体不高。另外,在教师的培训方面,乡村教师应该更多地参加职业培训来促进自身专业发展,但总体来看,农村教师的专业知识欠缺,科研水平较弱,专业能力发展陷入“内卷”。

(二)教学模式不断复制,教师发展动力不足

休闲、舒适是乡土社會的特点,在乡村社会中,休闲娱乐方式简单,生活节奏较慢。城市日新月异的教学改革在推进,然而乡村学校依然“穿新鞋,走老路”,传统的教育观念根深蒂固,陈旧的教学模式不断得到复制。乡村教学环境看似舒服安逸,教学压力小,但工作缺乏挑战性、难以形成良性的竞争机制,在教学中仍沿用传统的应试教学模式,导致教师专业发展动力不足,乡村教师在教学上失去了主动学习求发展的能力。

(三)待遇地位日渐提高,教师情感逐渐荒漠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实行,国家在保证“教师的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政策下,不断提高乡村教师的工资,并投入了大量的培训经费和津贴补助,以保证乡村教师在生活方面没有后顾之忧。但随着乡村青年教师队伍的不断壮大,乡村教师的专业认同感并不强。乡村生活单调乏味、交通不便利、生存环境差,很多老师选择去城里生活,乡村学校只是完成日常工作的一个中转站,乡村教师的工作只是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城乡之间”的穿梭使得乡村教师没有归属感,经济上的满足不能带来教师精神世界的丰富,乡村教师的专业情感呈现出荒漠化的趋势。

三、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内卷化”困境的影响因素分析

即使乡村学校的外部条件基本满足需求,乡村教师专业发展也依然陷入“内卷化”,据此来看,“人的因素”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要素,现立足乡村教师个体,探讨乡村教师专业“内卷化”的原因。

(一)乡村教师职业认同感低

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越强,越有利于教师坚定教育信念,树立专业理想,从而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然而受城乡二元结构对立的影响,尽管国家对乡村教育加大了“量”的投入,但城乡差距依然显著,优质的教育资源仍集中于城市,农村教育整体处于边缘化的位置。在大多数人眼中形成乡村教师不如城市教师的看法。另一方面,在传统的乡村社会,乡村教师普遍被视为“知识的化身”,是在村里德高望重的人。然而随着乡村教师与乡村社会的脱离,知识获取渠道被拓宽,乡村教师在乡村社会的地位日益没落,从而陷入尴尬的处境。乡村教师身份认同程度不高,进而影响教师的专业情感。受这些外在环境影响,乡村教师忽视了自身乡村学校教学环境、地域环境和乡土资源的独特优势,在外在标签的蒙蔽下陷入“自卑感”,职业认同程度不高,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不足,教师的专业理想情感陷入荒漠化。

(二)乡村教师知识结构不平衡

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专业知识包括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在乡村教师队伍中,乡村教师过于注重本体性知识,使得“应试教育”模式普遍存在。随着青年教师不断补充到乡村,条件性知识在乡村教师专业知识结构中比例不断增加,青年教师虽然条件性知识较为丰富知识,但是却带有明显的城市取向。在专业发展过程中“同质化”的职前培训模式,使得乡村年轻教师所学知识更适用于城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所拥有的条件性知识并不适用于农村学生孩子的个性特点,不能很好地应用于教学,进而产生一种无助感。另一方面,实践性知识在专业知识中占比重少也是教师专业发展陷入困境的原因之一。实践性知识强调对个人的教学实践加以反思,以自己已然经历或正在进行的教学过程及其要素为对象[2],实践性知识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和情境性,而在乡村学校中,完成教学任务就是教师的全部工作,许多农村教师下班后还要继续“干农活”或者“回城里”,教师缺乏专业的反思,实践性知识自然也不会有质的提高。总体来看,同质化的条件性知识、匮乏的实践性知识,导致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教师的知识和能力不足以支撑教师进行良好的教学,从而影响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陷入“内卷化”困境。

(三)乡村教师自主发展意识淡薄

教师的自主发展意识是从事教育活动的积极态度与倾向,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我国长期以来所实施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并不是内源性发展模式,而是外生性发展模式,这种依靠行政力量和刚性政策所形成的自上而下的、外推式的发展模式致使农村教师成为其专业发展的“局外人”。[3]单纯地依靠行政力量要教师发展,不足以激发起教师的专业发展的动力,教师更多处于“被执行”的状态,往往在培训中走过场,敷衍了事,专业发展缺乏主动性。受教师专业发展范式的标准取向的影响,城市和农村在教学模式、评价方式、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模式上标准往往趋向一致,且具有“城市取向”的特征,农村教师在此过程中丧失了话语权,逐渐丧失自主发展意识,进而影响教师的专业发展。另外,休闲文化是农村社会的特点,虽然教学改革在推进,但是乡村的一些老教师经过多年的摸索和磨砺,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能够熟练的把握教学内容、应付各类考试,他们已经没有教学改革热情,更倾向于固守当下的教学风格,乡村这种安逸的环境让他们在“混日子”中度过。受这种休闲教学文化的影响,教师们在专业发展道路上很难产生具体的专业发展规划,走向自然成熟型路线,从而陷入“内卷化”困境。

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内卷化”困境的应对策略

通过剖析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内卷化”的成因,立足乡村教师专业发展“质”的提升,从个人、学校和社会三个层面提出化解“内卷化”的策略。

(一)唤醒自我发展意识,加强专业发展的自主性

首先,乡村教师应树立乡土文化自信,找回乡村教育的话语权。城乡二元结构的对立,使城市学校一直掌握教育的话语权,乡村教育也在不断追赶代表“先进、现代”的城市化教育模式。与此同时,乡村社会的文化优势被大多数教育者所忽略,乡村教师应该立足乡村学校的特色,发现乡土社会中的优秀教育资源,挖掘地方性知识,并使之充盈于教育教学中,用乡土知识滋养教育教学,滋养教师专业发展,实现乡村教师话语权的理性回归。

其次,鄉村教师应加强自主反思能力,加强实践性知识的积累。专业反思能让教师回顾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审视教学当中的优劣,积累实践性知识,促进乡村教师知识的转型。教师可通过教学观摩、讨论交流、教育叙事、个案研究、行动研究、撰写教育自传等方式进行教学上的反思,在反思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促进专业的发展。

(二)加强示范引领,构建和谐的教学文化

对一所学校来说,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精神引领者,校长不仅要创造机会和平台鼓励学校教师们互相观摩学习,让教师们在听课—讲课—评课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还要多组织各种文化活动,使学校内部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形成教育合力,营造和谐的教学文化氛围。除此之外,校长身上往往投射着自己学校的教育教学理念,校长在贯彻落实教育理念的同时,也应该做好学校理念的宣传工作,尽可能争取更多学校和机构的支持,以获得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平台。另一方面,要构建合作与竞争并存的良性教学环境。在乡村学校中,要实施多种形式的教师发展项目,充分发挥名师、名校长、专家型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休闲的学校文化环境,有时会使乡村教师在专业发展上丧失自主发展意识,不能积极主动的进行教学改革,这时应充分发挥名师、名校长、专家型教师的示范引领,积极组织教师们参加各种教研活动,让专家型的教师能够借助自己多年教学经验去帮助新手教师,同时也让年轻的新手教师传递自己先进的教学理念,形成竞争与合作并存的良性教学环境,激发乡村教师的教育教学热情,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促进城乡教师合理流动,吸引优秀人才扎根乡村学校

一方面,要促进城乡教师的双向流动。国家和政府要继续完善县域交流轮岗机制,在发挥好当前“县管校聘”的管理方式,在县区内加强城乡教师的双向流动,城里教师和乡村教师进行轮岗支教。政策在实行时,应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需要,让“城里教师”充分发挥好带头人的作用,真正实现和农村教师的对话沟通,交流彼此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并基于乡村学校特点探讨适合于乡村学校的教学模式,在双向流动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另一方面,要吸引优秀人才扎根乡村学校。首先,要增强乡村教师岗位的职业吸引力。教师首先是一个人,我们不能只让他们为乡村教育献身,需立足乡村教师的内需,提高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可以从提高社会地位、生活待遇等方面入手。给乡村教师提供更多参与乡村治理的渠道,提高乡村教师的社会地位;在生活方面,继续保障乡村教师待遇水平,完善绩效工资政策,并做好乡村教师的住宿、医疗等后勤工作。其次,要完善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体系,完善各种荣誉制度。在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职称评定、奖励和表彰方面应向农村教师倾斜,尤其是向乡村青年教师倾斜,乡村青年教师拥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热情,应给他们更多的机会,进而吸引优秀的青年扎根农村。最后,要吸引本土人才流向农村学校。出身于农村的教师,由于长期受乡土文化的滋养,身上携带着乡土情结,更能激发自身反哺农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样优秀人才既能“任教于乡村”又能“扎根于乡村”,让优秀的人才带动乡村学校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石耀华,余宏亮.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卷化”困境与消解[J].教育科学研究,2015(10):72-76.

[2]刘洁.试析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因素[J].东北师大学报,2004(06):15-22.

[3]周凤霞,黎琼锋.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卷化”困境及其破解路径[J].教育导刊,2019(09):57-61.

Abstract: Behind the seemingly "development", current rural teachers have already fallen into "involution" to a certain extent. The main manifestations of rural teachers' "involution" are increasing investment in education, difficult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quality, continuous replication of teaching mode, lack of motivation for teachers' development, increasing status of treatment, and gradual desert of teachers' emotion. Based on the "human elements" in educational activities, it is found that the reasons for the "involution" of rural teachers are low professional identity, unbalanced knowledge structure and weak consciousness of independent development. To solve the dilemma of "involution" of rural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we need to work together at three levels: individuals, schools and the society.

Key words: rural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volution

猜你喜欢
内卷化乡村教师专业发展
关于加强乡村学校美术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何以“内卷化”:我国警察权控制格局的审视
资本下乡真的能促进“三农”发展吗?
社会服务内卷化及其发生逻辑:一项经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