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全人教育理念下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2020-12-23 09:33范园
校园英语·中旬 2020年10期
关键词:全人教育大学英语课程思政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一门连接中西、且大多数非英语专业学生在本科教育阶段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大学英语》担负着重要使命,除了应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还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具有中国情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鉴于此,本文先简要概述“全人教育”及“课程思政”这两个基本理念,并分析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常见的几大问题,最后进一步探索基于全人教育理念下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希望能对大學英语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全人教育;课程思政

【作者简介】范园(1989.09-),女,汉族,广东韶关人,岭南师范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英语教学。

习总书记提出,“各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作为一门覆盖面广,历时长,并连接中西的课程,《大学英语》责任重大,教师不仅需要培养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还应在传输知识时要注重对学生价值观的培养,潜移默化中根植爱国主义情怀,帮助学生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将“课程思政”这一新型教育理念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符合国家最新教育理念和战略需求,让立德树人、铸魂育人水滴石穿、润物无声。

一、 “全人教育”以及“课程思政”的基本理念

1. 全人教育。19世纪初,德国教育家洪堡提出了造就“完全的人”的教育目标。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主张教育要培养“完整的人”(the whole man),培养“躯体、心智、情感、精神、心灵力量融会一体”的人。文秋芳教授构建产出导向法时提到,“在教育的过程中要明白教育的价值功能,要真正起到育人的作用,而不是将教育作为一个形式化的工作去完成,那和流水线上的机器人有什么区别,这样的学生不具备自己的主观思想,不具备创造性,也就无法为社会做贡献”。具体而言,《大学英语》课程应同时兼备工具性和人文性,不仅需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英语应用能力,还应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修养,如树立正确的三观、辨别多元的视角、对比不同的文化、批判性地看待问题等。使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人,一个具有良好社会责任感的人,在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如在《新视野大学英语4》中,第二单元主题涉及了“beauty”,笔者尝试将全人教育的理念贯穿整个单元,如要求学生讨论心中最美的人物,引出最美奋斗者及最美逆行者如抗疫英雄和消防战士等,引导学生思考对美的理解,形成对美的理性认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 课程思政。“课程思政”向学生传达的是一种教育理念,它与一般的科目存在很大的区别,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用辩证的思考方式去看待这个世界,可以说课程思政实现了教学育人的价值功能,使每个大学生具备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相比其他课程,英语课有它的独特性,在这门课程中,中西文化的交融与碰撞最为激烈。因此教师应“守好一段渠”,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在中西比较中,正确地认识中国特色,客观地看待外部世界。

《新视野大学英语4》第五单元提到了外国人对中国人的“stereotype”,如中国人“谨小慎微、像对一切都很满意的布娃娃、不会说Yes或No”等,笔者组织学生思考历史上中国人“风骨”的形象及讨论为什么中国人在疫情期间能做到全部居家隔离,并快速有效地控制住了确诊人数(中国人的高度自律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等),引导学生积极正面地看待中国人的形象,树立文化自信。

二、 大学英语教学现有的几大问题

1. 教学中过于强调语言的工具性。现阶段,我国高校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构建不具体,教价值观存在偏颇,使得教学工作具有很大的功利性,偏离了“全人教育”的轨道,无法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具体体现为:大学英语教学相对浮躁,受应试教育影响,大多数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通过四级或六级,外部动机更为强烈。部分教师仍坚持老一套的教学方法,只讲单词、语法、应试等工具性的语言培训,忽略了这门课程的人文性及对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更多地被动接受信息,很难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去思考或感受文章本身带来的智慧或情感态度,这与全人教育理念背道而驰。

2. 教学内涵缺乏现实问题导向。大部分现有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更多地侧重语言和文化的输入与实践,学生对教学内容载体兴趣不大,教学内容缺乏现实问题导向。同时,正因为平时教学中对工具性的过度强调,学生运用英语深入探讨和交流复杂问题和学术问题的能力较为欠缺,整体批判性讨论能力较低。

3.教材中涉及较多的西方文化内容。就目前来看,大部分高校使用的大学英语教材设计都相对全面,且涉及领域较为广泛,由于《大学英语》课程的特殊性,大部分内容都与西方文化有关,很少会涉及中国文化(仅在翻译部分添加了中国文化的内容)。大部分学生对中国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思想或中国制度、中国特色等了解不够深入,不知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该如何运用英语表达,导致了缺乏对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能力,更缺乏将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播出去的能力,也无法利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

4.课堂教学中思政元素融入较少。正是由于教材内容涉及到较少的中国元素及现实热点问题,大部分实际英语课堂的教学过程中,仅靠教材课文本身是较难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

三、基于全人教育理念下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1.思政教育融入教学目标。全人教育理念下,对《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目标提出了改进,要求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跨意识交际能力,使学生素养得到综合培养,在学习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信仰,用辩证的思想去看待文化差异,并帮助更多的人去对这种文化差异进行正确的认知,将文化源源不断的流传下去。借助丰富的跨文化对话,在多元文化分析比较的过程中感知异同,激发情感,反思自身,放眼世界。使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并用差异化的眼光去看待文化价值功能,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并在不同文化中去体会价值情感,培养一批有责任感有创新意识的人才。具体表现为:

(1)知识目标上加强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融入社会热点问题,辨别中西方立场差异、中国处理问题的基本出发点(如此次抗疫行动中的“以人为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等)

(2)能力目标上加强对学生批判性讨论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西差异、合理且有效地论证中国立场、方案、智慧的能力等。

(3)情感目标上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培养家国情怀,提高客观理性看待问题的能力等。

2.思政教育融入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科教育思想,对内容进行合理构建,深刻挖掘课本中思政因素。基于主干教材,抽取课文中的现实问题,或调整教学顺序、或组合相关单元,并补充相关的、同样为现实问题导向的教学资源。具体表现为:教师应对教材进行精细“二次加工”,丰富教学内容。基于教材本身,除必须的语言知识教学外,从课文本身关键词出发,适当延伸,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同时,教师备课过程中,应正视当下大学生的真实心智水平,尊重他们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结构,并从现实问题出发,培养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及辩证看待事物的能力,帮助培养有思想、有立场、有态度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如笔者使用的教材《新视野大学英语4》第四单元,其主题为“人与自然的关系”。课前要求学生观看线上视频“联合国环境署点赞中国环保成果”,利用课堂的主渠道,让学生了解我们国家在环保方面所作出的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课中由课本内容延伸至中国古人思想“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以及习总书记提出的“两山理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让学生了解如何用英语表达中国思想、中国特色,并引导学生探讨现实问题,如如何平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等。

3.改变评价方式。传统的终结性评价方式以考试成绩为主,这种应试考试评价方法并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果,而且评价方法存在诸多局限性,无法对学生学科素养进行综合评价,还会导致学生学习功利性过强,同时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鉴于此,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的结合为一个很好的选择,注重学习过程,并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养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价。

4.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对于大学英语教学而言,要想实施课程思政,首先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特别是在高等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要对教学内容展开合理构建,保证教学方法先进性。作为大学英语教师,不仅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同时还需定期进行政治思想理论的相关学习,才能够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拓展课外知识,拓宽知识面的同时也能较为轻松地融入思政元素,对学生进行课程思政教育。

四、结语

外语教育一直以来承担着双重任务,向内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将立德树人教育理念落实到实处中来,使学生都能具备良好的爱国情怀,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向外要有助于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开展跨文化交流,使他们具有强烈的时代责任感,努力成为全球化公民,更好地担负起跨文化交流人才的历史使命。英语教学的每一次改革都十分不易,全人教育理念下,大學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改革更是面临着一大挑战。对于广大教育者而言,不断地对大学英语课程进行优化、改变课程评价方式以及提升自身思想政治素养,找到更符合我国高等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形式,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培养出有温度、有思想、有情怀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安秀梅.《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功能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11):84-85.

[2]段晓静,程懋懋,毛慧青.全方位育人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探索[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13):105-106.

[3]王觅.大学英语智慧教育中的思政渗透研究—以《综合英语I》为例[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74-78.

[4]文秋芳.构建“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 (4):547-558.

[5]袁晓玲.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课程思政教育的渗透策略[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8):159-160.

猜你喜欢
全人教育大学英语课程思政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全人教育视野下的班级教育小组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