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写作教学的课程思政实施路径探析

2020-12-23 09:33海娜
校园英语·中旬 2020年10期
关键词:英语写作课程思政途径

【摘要】本研究基于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立足于英语写作的教学实践,从教学全过程出发,通过拟定英语写作教学的课程思政教学计划、挖掘课程思政内容、创新思政教学形式、综合评价教学效果等四个方面探讨英语写作教学的课程思政实施途径,以期探索其有效教学模式,为进一步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英语写作;课程思政;途径

【作者简介】海娜(1977-),女,湖南郴州永兴人,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专业,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英语教育。

【基金项目】2019年度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双一流”重点建设项目“课程思政:英语写作”,编号:兴师发(2019)89号。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底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将思政工作贯彻于教育工作的始终;在2019年3月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进一步强调,为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要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包含的思政资源。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为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高校教育提供了行动指南,使“课程思政”工作得到了有力的推动。

秉持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教育理念,需积极改变思路,着力建设“课程思政”。事实上,任何一门大学课程都饱含思政和德育资源。因此,有必要挖掘高校各门课程的教育资源,运用其春风化雨的教育功能,促进通识教育和专业课程等各种课程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令所有课程与思政理论课程相得益彰、互为补充,形成合力,发挥全方位德育“大熔炉”的教育协同作用。

在当今高校的“课程思政”大背景下,英语写作课程必须重视和加强英语写作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将“英语教学”转变为“英语教育”,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锻炼和提高,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提供导向作用。

一、课程介绍

英语写作是一门专业基础课,为英语专业高年级的大学生而设。其内容主要涵盖两方面:首先,就显性课程来说,该课程应使学生熟知写作基础知识,令其熟练掌握一些常见的英语文体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其次,从隐性课程即课程思政的层面看,其內容还包括综合写作与沟通技巧中的人文性、伦理性、价值观等内涵。

二、英语写作课程思政功能弱化现状及原因

英语写作作为英语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理应是“课程思政”的重要阵地。但目前英语写作的思政育人功能尚未得到充分利用。原因如下:第一,筛选教学资料时忽略了对思政素材的考量。市面上的英语写作教科书种类繁多,取材大多以英美国家的文化作为背景,内容难免以西方价值观为中心,从而使得教学内容当中缺乏中国文化和中国传统,以及中国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元素。其次,备课对思政融入点缺乏考虑。教师过分拘泥于教科书,强调把所谓的“知识点”当成教学的重点,从而淡化甚至抹杀了英语写作课的思政功能。第三,常规老套的授课方式不能充分发挥思政元素的教化功能。教学以本为本,对学生的训练拘泥于背诵所谓的范文、模板句背诵和仿写,对教科书中所折射出来的文化背景知识和教育内涵不做深入挖掘,更不用说对教材内容背后的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理想信念和中华文化的思政内涵进行深入探讨。第四,因循守旧的评估机制也限制了英语写作课思政教育功能的充分施展。纵观以往,对英语写作课的效果评估一直侧重于对英语写作技能的考查,没有将思政指标充分考虑进去。

三、基于最优化理论的英语写作思政育人的实施途径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由当代著名教育家尤·克·巴班斯基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提出,其理论的核心是:教师精选一个最佳的计划来建立教学过程,以确保在规定时间内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并获取最优的效果。该理论以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为指引,以现代系统论为理论工具,对教学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此理论突出了教学论中举足轻重的问题,即优化教学过程,在不增加师生负担的前提下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基于这一理论,立足于本校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英语写作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本研究提出了英语写作教学中课程思政实施途径的四个方面:

1.拟定课程思政教学计划,融教养、教育与发展三位一体。巴氏的理论认为,教学的主要目的和任务应在教学计划中有全面的体现,教学计划应兼顾教育,教养和发展三方面,将三者看作一个整体。只有全面考量这三个方面并有机组合各种任务,才能实现最优化。这也意味着,某一教学任务的成功解决同样有利于解决其他任务。

例如,第五章“Summarizing(概要写作)”的教学目标分成三个:一是知识目标,即了解几种不同的概要写作模式和各自的特点,熟悉概要写作基本知识和技巧;二是能力目标,即帮助提升语言的概括性和简洁性,基于原文线索,写出故事梗概或文章概要,培养学生的概要写作能力;三是素质目标,即促进思维发展和增强“四个自信”,增进观察和概括能力。在教学任务设计中,让学生概括一段题为“Do Face Masks Really Keep You Healthy?”(《戴口罩真的能让你保持健康吗?》)的文字。时值疫情期间,让学生浓缩这篇科普小文章的内容,既完成了知识目标,又促进了学生概要写作能力的发展。此外,在学习科普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从“戴口罩”这一小事观察中国和西方各国政府的态度,提倡注意个人卫生及对国际时事的关注,培养了其独立思考、寻求客观真理的能力,进而增强了学生的“四个自信”和爱党爱国的情怀。这样融教养、教育与发展三位一体的教学计划,帮助达到最优化教学效果。

2.挖掘教材内容,融思政元素于教学之中。根据巴氏的理论,在教学中,为使教学内容最优化,还应对教材内容进行挖掘。据此,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应立足于现有教材,尽可能在教学内容中融入相应的思政元素,使英语写作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衔接。因此,教师有必要充分利用一切课外思政资源,对教材内容进行丰富和补充。

例如,教师在讲授Exposition(说明文)的写作方法之一Exemplification(例证法)时,让学生围绕“My mother is a thrifty person.”(“我的妈妈是个勤俭节约的人。”)这一主题展开讨论,让学生深入思考,学会在说明文中注重举例的相关性、显著性和典型性,同时融入中国的传统美德与持家之道,以期培养学生的优秀道德品质,从而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着力培养有担当、品德好的社会主义青年。

3.创新教学形式,将思政元素合理嵌入教学当中。巴氏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认为,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恰当运用各种教学形式。据此,教师应创新思政教学形式,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将思政元素合理嵌入教学当中。这种创新,反映在任务的呈现和作品的展示上,还反映在课后实践上面。

例如,在讲授第六章的Narration(记叙文)这一小节时,教师要求学生先阅读或观看一些名校的校史、历史故事、人物传记的书面或视频资料,再让学生分成小组,动手搜集本校的校史、当地历史、名人等资料,并撰写成英文,拍成短片,在课堂呈现和点评,并评出最优小组。这样既让学生学会英语记叙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又宣扬爱校荣校、热爱当地历史文化的思想。

4.综合评价教学效果,将思想政治评价纳入考核范围。效果及时间构成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的两个评判标准。前者指在每个学生在教养、教育和发展三个方面均达到最高水平;后者指完成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任务所需的时间跨度。

对教学效果的评估应是包含学业成绩在内的综合性评价。教学效果评估应在多个维度上进行,既有对考试成绩进行的终结性评估,还应该包括过程性评估。此外,还可以使用测试和问卷的方法来评估学生的写作水平、品格修养和课程开始前的心理发展水平;课程结束后,进行相应的后测以评定三个领域中达到的水平,并将前后测进行比较。

在教学评价过程中,应该突出课程思政“风向标”作用。在每个单元的读书报告中,要求学生从两个方面记录他们在该单元中学到的内容:语言和思想。在读书报告中,可以评估学生的思想训练进度。再者,在期末的心得体会中,可以让学生总结一个学期的思想变化,教师据此可以对其思想变化做出综合性判断。此外,在课程开展前、后的问卷中,设计与思想和道德相关的问题,并观察和评估该领域学生的成长。

四、结语

利用英语写作课达到思政育人的目的,这是高校教学改革与时俱进的结果,其育人的途径形式多样,资源丰富。教师在实施英语写作思政育人的过程中,应高瞻远瞩,拟定好教学计划,将思政元素恰当、适时编织进教学内容;利用英语写作课堂巧妙呈现课程思政内容,让爱国主义精神、爱校荣校思想、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民族和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在学生心中落地生根;创新思政教学形式,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将思政元素合理嵌入教学当中,立德树人,春风化雨,令思政内容“声声入耳”;综合评价教学效果,突出课程思政“风向标”作用。总之,利用英语写作课将思政元素浸润莘莘学子心,提高其语言书面表达的能力,既是当务之急,同时又有章可循。

参考文献:

[1]郝志军,等.当代国外教学理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17-22.

[2]尤·克·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 一般教学论方面[M].张定璋,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2.

[3]尤·克·巴班斯基.论教学过程最优化[M].吴文侃,等译.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21-22,191.

猜你喜欢
英语写作课程思政途径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语境与英语写作研究
词块策略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