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思维碰撞的英语课堂提问切入点的把握

2020-12-23 09:33黄芸
校园英语·中旬 2020年10期
关键词:切入点思维品质课堂提问

【摘要】课堂提问是课堂中师生沟通的重要渠道之一,是开启学生思维,激发学生质疑问难,积极思考的关键助推力。课堂提问的价值不仅在于其类型与形式,更重要的在于其质量,在于它对学生思维的点播、引导和启发作用。拈准关键处切入设疑,是课堂提问事半功倍的一环。本文主要从小学英语课堂提问的关键切入点入手,阐述关键处切入设计问题,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具体举措。

【关键词】课堂提问;切入点;思维品质

【作者简介】黄芸(1979.07-),女,汉族,厦门人,厦门市瑞景小学,高级教师,学士,研究方向:小学英语教学研究。

【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元认知视阈下小学生英语思维品质的培养”(编号2019XB0463)的成果之一。

学起于思,思起于问。课堂提问是课堂中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最基本的手段,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学情预设等有目的设疑而进行的教学问答和对话交流的一种教学形式,是提高学生兴趣、反馈教学效果、强化信息沟通、发现教学问题、激发学生思维、督促教学反思的实用而有效的教学手段。思维品质是个体思维活动中智力特征的表现,是个体的思维质量,它包括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灵活性、深刻性、发散性等思维特点。问题是思维的导火索。而课堂提问切入的时机恰当与否,是提问效果实现“一石激起千层浪”或“一潭死水,微波不现”的关键。拈准课堂提问的切入点,能有效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提升学生相应的思维品质。课堂提问的切入点体现在课文题眼之处、语篇文眼之处、文本脉眼之处、文化背景之处、教材留白之处、回忆温故之处、衔接导新之处、凸显重点之处、化解难点之处、文章细节之处、读者忽略之处、语句矛盾之处、观点对立之处、梳理巩固之处、要旨归纳之处、运用拓展之处、总结导悟之处、认知冲突之处、学生困惑之处、学生无疑之处、学生易错之处、生成巧妙之处等。以下,笔者着重从“问于题眼处”“问于文眼处”“问于脉眼处”“问于矛盾处”“问于留白处”入手, 阐述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巧妙把握课堂提问切入点,在关键处设疑,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具体举措。

一、 问于题眼处,激活思维,发散思考

题眼即该课的课题,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题眼更确切地说,应该是该语篇的标题或话题,它往往蕴含语篇的重要内容或者中心要旨。思维的发散性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于题眼处提问,可引导学生利用已知经验和预测,激活已有的知识储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从而提升思维的发散性。例如英语(新标准)(一年级起点第8册)Module 5 Unit 2的标题是He' s drawing books and birds. 而其话题是Father' s Day。教师根据该话题提问What did you know about Father' s Day ? 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Father' s Day? 针对第一个问题,学生的回答涉及很多方面的内容:“外国的父亲节是六月的倒数第二个周日,台湾的父亲节是8月8日”;“父亲节是感恩父亲的节日”;“父亲节要给爸爸送礼物”......针对第二个问题,学生展开大胆的预测:“母亲节送母亲康乃馨,父亲节要送什么花?”“父亲节的来源?” “课文中的Sam送什么礼物给爸爸?”“Sam 会对爸爸说什么?”......两个问题针对“已知道”和“想知道”两个方面,让学生畅所欲言,不仅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储备,为新知的学习做铺垫,又能明确学生心中所想,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同时锻炼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二、 问于文眼处,理性辩驳,批判思考

文眼是文中最能揭示主旨,升华意境,涵盖中心的关键性词句,是揭示全文之旨的点睛之笔。思维的批判性是思维活动中独立分析和批判的程度,是思维活动中善于严格估计思维材料和精细地检查思维过程的品质,其实质是思维过程中自我意识作用的结果。英语教学中,可以从文眼入手设计问题,引導学生从多视角出发,全面、客观而富有个性地审视问题,以理性的质疑、反思、评估等方式来探究问题,从而提升思维的批判性。

例如英语绘本My home主要描述这么一个故事:Parrot不喜欢自己的家,因为它的家又小又旧。它外出寻找新的房子,它飞来飞去看了很多的房子,但是这些房子总有令他不满意之处(太远、太湿......),最后还是回到了它自己原来的小房子里,才发现这个才是最温暖的家。故事的文眼是最后一句话East or west, home is best. 教师可以此为切入点提问How do you know about this sentence? 学生根据自己对绘本的感悟和对“家”的理解进行讨论:有的学生说“家无论是房子大小,总是最温暖的地方”;“家是讲爱的地方,和房子大小好坏没有关系”。有的学生反驳:“家固然是有爱的地方,但鹦鹉希望家更大点、环境更好点这也是对的,没有矛盾,难道一定是又小又破的房子才有温暖,又大又好的房子就没有温暖了吗?”有的学生说:“房子不可能十全十美,Parrot想要挑完美的房子本身就不可能的。”还有的学生反驳“挑房子本来就得考虑方方面面,当然不可能完美,但也得挑一个相对好的房子。”......于文眼处提出的开放性的问题,学生们从不同维度提出自己的观点,锻炼了学生们的大胆质疑、独立思考、理性分析、张扬个性的精神品质,从而提升思维的批判性。

三、 问于脉眼处,梳理脉络,逻辑思考

叶圣陶说过:“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脉眼就是语篇的脉络框架,它可以是作者写作的思路、行文的先后顺序、故事发展的线索、事情发生的步骤等。思维的逻辑性是指思维的过程要遵循一定的逻辑顺序。总结梳理脉络的过程,是学生综合运用语言、概括总结要点、梳理逻辑条理的过程,该过程中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将得到极大的锻炼和提升。

例如英语(新标准)(一年级起点第9册)Module8 Unit2主要描述英国的学校(This is an English school. There are children' s paintings on the walls. There are lots of games. The students can have fun at break time. English children study hard. They do homework every day.) 教师可提问How to talk about an English school ? 引导学生将课文中零散的信息有序聚拢,归纳出可以从环境(Environment)、娱乐活动(Leisure activities)、学习(Study)三方面去描述英国的学校。紧接着教师追问Any more? 引导学生补充更多的内容,如课程安排、师资力量、校舍布局等方面。脉眼处的提问,能促使学生明白描述An English School的逻辑关联和逻辑顺序,避免学生语言输出时的杂乱无章和毫无头绪,提升了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

四、 问于矛盾处,深层解读,深刻思考

矛盾处是指文本中的语句之间、前后内容之间的矛盾之处,或文中人物观点的对立之处或读者观感的相左之处。思维的深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广度、深度和难度。于矛盾处设疑,能直接点出矛盾的对立面,激发学生解疑和进一步深入解读文本的兴趣。例如英语(新标准)(一年级起点第12册)Module10 Unit1 “A goodbye speech”中有这么一段话:Dear classmates, we are going to leave our primary school soon and start middle school this September. I' m excited and also sad. 這段话中 I' m excited and also sad.是自相矛盾的。教师提问Why is she excited ? Why is she also sad? 引导学生探究其心情矛盾的原因,激动是因为对中学生活的向往和憧憬,难过是由于对小学同学和老师们的留念和不舍。从而引导学生明白“A goodbye speech”要从不同层面去表达,这样才能使这个演讲有血有肉。矛盾处设疑,更能调动学生的探究欲,解疑是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过程,答疑是学生综合组织语言和运用语言答辩的过程,这两个过程都是推动学生的思考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片面到全面的过程,从而提升了他们思维的深刻性。

五、 问于留白处,个性联想,创新思考

留白是艺术的表现手法之一。留白包括图片留白、文本留白、结尾留白、板书留白等。笔者以图片留白举例。图片留白是教师有机使用教材图片和教材资源的方法,引导学生根据隐藏在图片中的潜在线索,激活思维,综合运用语言补充图片或者描述图片,达到想说、敢说、会说的目的。思维的创新性是指思维活动的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不墨守成规,求异、求变,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图片留白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等,充分激活各种思维,展开联想与想象,发表独特的、有个性的观点。例如英语故事“Three Little Pigs”的结尾是这两张图片(见图1),最后一张图片没有文字,教师可以利用该图片留白提问:Can you guess how does the wolf feel? What will he say ? And what will the pigs say?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猜猜狼心情的变化,猜猜狼会说的话,猜猜三只小猪会应对的话等。学生的回答精彩纷呈:“狼说,我会回来的”;“狼说,我的屁股疼死了,我再也不敢了”;“狼说,等我伤好了,我要吃掉你们”;“我要去找帮手”......各式各样的富有个性的回答,锻炼了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开放性、新颖性和独创性,也丰富了故事的结局。

以上是笔者在若干关键切入点设疑,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具体案例。课堂提问的切入点有很多,无法一一列举。“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可见善问对思维和学习的重要性。而课堂提问时机与切入点是善于提问的前提和关键,直接关系到课堂提问的效果。只要教师深入解读文本,把握住教材文本的要害处和关键点,积极巧妙寻找学生思维的突破口,精心设计问题,就能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

参考文献:

[1]陈琳,Ellis,P.英语(一年级起点)(二年级下册)[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

[2]陈铭.当代语文教育名家的课堂提问艺术研究[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2016.

[3]黄芸.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留白设计探析[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4).

[4]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5]韦代春.浅谈小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6).

猜你喜欢
切入点思维品质课堂提问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
慢病防控是深化医改的切入点
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技巧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研究策略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循循善诱,实施生本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
找准切入点 扎实推进改革
新闻记者践行“走转改”的三个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