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西晋婺州窑青瓷狗圈的艺术魅力

2020-12-23 04:34李赞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11期
关键词:历史价值

李赞

摘 要:浙江省金华市博物馆藏有近4万件珍贵文物,其中有一件小而精致的西晋婺州窑青瓷狗圈,它造型独特,保存完好,是金华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极具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

关键词:西晋青瓷;狗圈;历史价值

自古以来,狗都是人类最亲密的伙伴,是最有灵性的动物之一,无论农耕还是游牧,狗都担负着看家护卫、祭祀狩猎之责。从古至今,关于狗忠心护主而牺牲自己的动人故事数不胜数。中国人喜欢狗,说到底是喜欢狗的品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狗有着吉祥的寓意,代表财富的来临,即所谓“猫来穷,狗来富”。

1 中国古代的“犬文化”

现代考古发现证实,人类养狗的历史非常久远,中国人养狗的历史最早也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公元前7000至8000年以前的河北武安磁山、河南新郑裴李岗及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均出土过狗的遗骸。

狗,古称犬,也叫猿、獒等。中国历朝历代的爱犬人士往往通过艺术手法来表达对犬的喜爱,以唐宋为盛。据《宋史·孝义传》记载:“江州德安陈昉,家十三世同居。长幼七百口(天福年间的人口数),不畜仆妾,上下亲睦,人无间言。有犬百余,共食一槽,一犬不至,群犬不食。”南宋将领赵万年在《襄阳守城录》中也记载:“各家所养之犬,在城外百十为群,有数千只,每遇夜出兵攻劫掳人营寨,则群犬争吠。”可见宋代普遍养犬,数量庞大,犬在当时的生活、军事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我国灿若星河的历史文物遗存中,保留了大量与犬有关的珍贵藏品。从汉代随葬品中的陶犬,到南宋画家李迪所作的《猎犬图》,犬的形象常见于陶瓷、玉器、砖雕、书画、剪纸等创作中,通过不同类别、不同技艺、不同角度反映犬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丰富象征内涵。

在古墓葬中发现了用犬殉葬,这是我国古代人与犬关系亲密的重要体现。《史记》《淮南子》《周礼》等重要史料中均有关于祭祀用犬的记载,周代更是专设“犬人”官职,负责犬葬祭祀工作。

2 西晋婺州窑青瓷狗圈介绍

浙江金华市博物馆收藏了一件“重量级”文物—西晋婺州窑青瓷狗圈(图1),这件器物出土于墓葬。1976年,在距离金华市区约15千米的婺城区白龙桥镇,镇里古方砖瓦厂附近的村民在施工过程中发现了数量不少的青砖,这引起了金华市文物部门的关注。金华市文物部门的工作人员迅速赶赴古方砖瓦厂,对施工现场进行初步的考古勘探,对出土的青砖进行初步鉴定,确认了该区域隐藏重要墓葬的判断。经过上级部门的批准,考古人员通过近一周时间的努力,清理出六朝古墓13座,在其中一座西晋时期的古墓中发现了这件西晋婺州窑青瓷狗圈。

考古发掘工作结束后,对出土器物进行清理。经过清理,这件古朴却不失生动的婺州窑青瓷精品让人眼前一亮。西晋婺州窑青瓷狗圈,口径12.7厘米,底径8厘米,高4.7厘米,整体呈圆钵形,钵口稍许内敛,唇部圆润,腹部稍鼓,平底呈内凹状,腹部外壁饰网格纹一圈,规整清晰。钵内捏塑一犬,坐卧姿,造型生动活泼,坐卧于器物底部正中,呈折叠蜷缩状(图2)。前爪外伸,爪上各趾分明,铺在器物内侧底部。后左腿平伸,略高于底部,后右腿向上抬起至耳部,头稍外斜,呈后腿爪挠耳状,栩栩如生(图3)。犬头部口、唇、鼻、耳、眼处均刻画细致,线条流畅简明。胎质灰白,除底部无釉外,通体施青黄色釉,色彩淡雅,釉层不均,烧结程度较好。

通过仔细鉴赏,可以发现这件出土于西晋墓葬的明器制作考究,保存完好,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西晋婺州窑青瓷精品。三国魏晋时期祭祀及墓葬多以犬作陪,主要是因为犬具备降妖除魔、守护墓主的本质特征,以及犬忠义耿直、与人为善的良好品格。

西晋婺州窑青瓷狗圈不仅反映出犬在当时祭祀墓葬方面的重要地位,也反映出创作者对犬的姿势神态观察得细致入微,更反映出当时陶瓷烧造技术的巧夺天工。这件明器中狗的造型活泼独特,十分罕见,与当时的社会制度不无关系。魏晋时期中央集权较为散漫,老百姓的社会文化生活比较轻松自如。这件文物中的狗灵动活泼,将当时的时代特征展示得淋漓尽致。

3 婺州窑青瓷的发展

西晋婺州窑青瓷狗圈是婺州窑青瓷中的精品,婺州窑是我国最古老的青瓷名窑之一,广布于金衢等地,位于浙江中西部。金华古称“婺州”,自古文风鼎盛,人才辈出,有“小邹鲁”的美誉。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曾作“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来描述金华重要的历史地位。婺州窑作为金华本地的主要窑口,为中国陶瓷研究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三国魏晋时期是金华婺州窑发展的起步阶段和关键时期,其中两晋时期的婺州窑瓷器已经突破了前期断面粗糙、烧造工艺不高等特点,在用料质量、烧造技术、艺术造型等方面均达到了新的高度,产量种类极为丰富。主要器形以盘口壶、罐、盆、碗、碟、簋、笔筒、水盂、唾壶和虎子等日用器皿为主。在明器造型上多见狗圈、猪圈、鸡笼、男女俑等。艺术造型和装饰手法复杂多变,形象丰富,以动物题材最为常见和重要。以动物整体形象为造型的,如虎形插器、蟾蜍水盂等;有采用局部作为装饰的,如鸡首壶、虎头罐等;最有代表性和艺术性的是集汇各种动物形象以及人物、建筑、实物等于一体的堆塑罐,无论在造型构造或是烧造工艺方面均达到了较高水平。

魏晋时期,化妆土工艺技术的出现,是婺州窑发展的鲜明特征,是制作工艺和烧造技术的重要突破,也是婺州窑对中国陶瓷发展研究的重要貢献。在这件西晋婺州窑青瓷狗圈中便采用了化妆土工艺。化妆土采用氧化铁含量低的白色瓷土为原料,经过淘洗,质地细腻,呈奶白色。这种材料的使用可使粗糙的坯体表面光洁,同时也可以覆盖灰色或深紫色的胎质。最后烧成后,还能使釉面光洁滋润,增加了器物的美感,起到了“化妆”的效果。

4 结语

在金华市博物馆基本陈列中,这件西晋婺州窑青瓷狗圈是金华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婺州窑精品之一。它不仅拥有悠久的历史,完好的品相,更具备不可多得的独特造型,散发出灵动的气息和独特的魅力。这件陶瓷精品不仅代表了魏晋时期婺州窑烧造工艺和造型技术的最高水平,也为化妆土技艺在西晋时期就已广泛应用的判断提供了有力的佐证,西晋婺州窑青瓷狗圈集独特的历史性、文化性、艺术性为一体,被国家文物局评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猜你喜欢
历史价值
教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运用文学经典透视历史风貌
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分析
武冈丝弦的价值与传承保护研究
旧建筑改造中历史记忆延续策略探讨
优质学校建设的历史价值、责任担当与发展趋势
浅谈隋唐大运河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文革期间北大荒知青版画创作历史价值
经济学视角下印章石文化的商业价值
论云南普洱茶马古道的历史价值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