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多样·多维:语文教学中“品味语言”学习活动研究

2020-12-23 04:43马凯妮
新课程·上旬 2020年40期
关键词:品味语言改进策略语文教学

马凯妮

摘 要:语文课堂中,“品味语言”这一学习活动一直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关键,但当前语文课堂中品味语言的现状不容乐观。学生品味能力缺乏、课堂参与缺席、对文章的整体关联缺失,使得品味语言的效度不高。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处理不当。针对品味语言学习活动的现状及成因分析,提出了改进策略,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应力求品味角度多元化,增强课堂语文味;品味活动多样化,提高学习兴趣度;品味视野多维化,提升素养整体性,以期提高学生“品味式”阅读能力。

关键词:品味语言;改进策略;语文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总目标中指出:“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自主阅读能力很大程度上在于语文课堂中教师对学生品味语言能力的培养。而这一环节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不容乐观。

一、“品味语言”活动现象扫描

品味语言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但学生总是十分畏惧,好在哪里、妙在何处,常常不知所云。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品味语言到底存在哪些问题呢?

1.灌输答案不得法——品味能力缺乏

许多教师上课时把知识点灌输给学生,学生在课堂中常常表现出“你说什么我听什么”的状态,缺少自己的思考以及与已掌握知识的贯通。因此,在品味语言时,常常不能抓住要点进行多方位品味。

2.设计活动不灵活——课堂参与缺席

教师在设计学习活动时,设置问题常常重复,提问方式较为单一。久而久之,学生会对品味语言这一学习活动失去兴趣。同时,机械的教學策略、固式的指导方法也难以切实有效培养学生的品味能力。课中参与度低,课后也不能学以致用。

3.聚焦细部不全面——整体关联缺失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赏析完句子,品味活动往往到此为止,没有把句子或段落再放回到全文中进行品味,讨论在全文中的作用,缺乏阅读的整体性。因此学生在品味过程中也常常局限于点,未能由点到面联系全文进行赏析。

二、提高学生品味语言能力的改进策略

面对以上现象及形成原因,反思平时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应该从根源即教师教学上着手改进,通过教学策略的更新、教学活动的设计等多方面来提高学生品味赏析的兴趣,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培养品味语言的能力。

1.品味角度多元化,增强课堂语文味

学生在品味语言时看着优美的句子,久久不能落笔,不知道从何入手。这就需要教师在授课时渗入多元化的分析角度,在品味的同时增强课堂语文味,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1)把握文体独特性,明确品味角度

孩子们在阅读过程中会对阅读文本产生不同的阅读体验,不同的阅读文本也会决定不同的阅读行为。换言之,文体的差异使得品味语言的方式也产生了变化。教师应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把握品味的要点。如:

①记叙文。在品味记叙文时可以联系上下文,通过好词佳句的分析,体会作者遣词造句之巧妙和情感之细腻。

②说明文。在品味说明文时可以通过词语使用的准确性、说明方法的运用等来体会文章结构的严密性以及内部结构的严谨性。

③诗歌。在品味诗歌时可以通过高度凝练的语言、巧妙的结构、朗朗上口的节奏感受丰沛的情感。

(2)寻找品味突破口,感受要处之妙

语言品味离不开标点、字、词。确立了品味的基点,品味语言便成功了一半。

①抓住标点。根据标点符号体会人物当下的心理活动。

②锁定要字。根据关键字来感受作者描写的画面。

③研读好词。根据句子中的好词来重现作者描绘的场景。

(3)探究修辞重要性,体悟表达之巧

修辞手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用于各种文章或应用文写作的语言表达方法的集合。在品味语言时,可以找出句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分析,展开评论。

①比喻。找出本体、喻体,体会使用比喻前后的变化,分析表达效果。

②拟人。区分与比喻的异同,领悟人格化的事物能更为形象生动地表现特点。

③排比。利用结构相同或相似成分的组合,达到一种增强语势的效果。

2.品味活动多样化,提高学习兴趣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乐学、爱学、好学,才能事半功倍地完成学习任务。这就需要教师利用课程资源,设计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使语言品味这一环节落到实处。

(1)比一比

教师在教学时应避免一味追问学生“写得好不好”“写得妙不妙”,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改进提问艺术。如:把“A”替换成“B”好不好,把两个词分别安入原文中的感受,从而体会其中的不同之处。

(2)想一想

教师可以通过请学生在脑海中想象情景,或出示相关图片的方式把语言转换成画面。学生把想象到的从嘴里说出来便是语言再创造的过程,是让经过咀嚼的语言散发出芬芳的过程。

(3)写一写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按照文中句式,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模仿着课文写一写,在品味语言的同时及时巩固语用知识点。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焕发出学生思维的活力。

3.品味视野多维化,提升素养整体性

品味语言有着从细部着手的特点。但细节在文本中所表现的作用,使读者从细节切入文学文本成为可能,并通过融合转化为表达。所以,品味语言并非为“品”而“品”。

(1)从细部走向整体

品味应回归整体,把细部放回整体中,联系上下文,切合语境去体悟。从一般到特殊,再从特殊到一般,归纳整篇文章的语言特色和主题思想。

(2)由阅读深入写作

在品味语言学习活动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下,教师应在丰富学生阅读体验,发展学生听、读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表达情感的能力,使得学生在自主写作时能游刃有余、妙笔生花,实现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共同发展。

三、反思提高

其实,学生并不是天生畏惧品味语言,而是不知从何入手。系统性地改进教师品味语言的教学策略,能够从根源上给学生更好地发展品味能力输送养料。同时,富有新意的活动设计也能使得语文阅读的课堂趣味横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陶惠芬.小学语文中高段语言品味视点与策略运用的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2013(18).

[2]贺梦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的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

[3]孙建兵.不同文体的语言品味视角探析[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15(9).

编辑 赵飞飞

猜你喜欢
品味语言改进策略语文教学
让心灵与文本对话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与改进策略
浅谈诗歌教学优化举措
初中英语“写作入门”摭谈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